Feature Image

近年幼兒患上社交情緒障礙越來越普及,家長如果發現子女經常選擇自己玩耍、對身邊的玩伴不感興趣、容易暴躁或焦慮等症狀,便要加倍留心。台灣一名4歲女童讀幼稚園後,因為不喜與人交流及曾動手打人,經專家評估後可能患有「社交情緒障礙」,經過治療後現時情況已有改善,能與其他小朋友一同玩耍上課。

根據台灣傳媒報導,一名4歲活潑可愛的小女孩是家中唯一的孩子,讀書前一直是媽媽全職照顧,到4歲才開始就讀幼稚園,但僅僅上學了兩星期,女童便不願再上學,每天早上起床後都哭鬧不止。

家長向老師詢問女兒在幼稚園的適應情況,老師指女童很乖巧,但在學校都不太敢跟同學或老師講話,也不喜歡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總是自己一個人玩,亦不太聽從老師指令,更曾因為同學拿了她喜歡的玩具,而動手打人。

父母及老師都十分擔心女童的狀況,因此尋求了專家的建議。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小兒科主任杜戎玨表示,經過醫生仔細評估後,認為女童可能患上社交情緒障礙,建議父母可以從以下5方面給予幫助:

1. 在家裡演練社交情境:爸媽可以在家裡跟孩子玩學校模擬遊戲,演練一下在學校可能發生的狀況,來教導孩子學會社交技巧。

2. 鼓勵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每天跟老師詢問小朋友狀況,如果小朋友表現良好,爸媽可以給予鼓勵以強化小朋友這些行為。

3. 增加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學習自己有興趣的才藝,並提供在公共場合展現才能的機會,當孩子因為好表現而被讚美時,能獲得更多自信心。

4. 為孩子建立社交圈子:爸媽若能跟有同齡孩子的家長成為朋友,就能創造讓大家的孩子一起遊戲或玩樂機會,孩子也能跟幾個比較熟悉的小朋友建立親密交友圈,學習人際互動技巧。

5. 訓練孩子的自理能力:家長要讓孩子有機會學習自理能力,不要因為孩子做得慢就忍不住幫忙;另外孩子有需求時,亦要讓他們練習如何表達自己的需求。

杜戎玨表示,這位家長在醫生的建議下,加強與老師溝通,亦嘗試讓女兒學習更多生活自理技巧,適時讚美孩子的好表現,並且跟女兒班上其他同學的家長一起合辦活動,讓她可以慢慢結交更多新朋友。目前這位女童已懂得跟朋友一起分享玩具,並能跟同學一起歡快地聊天、唱歌,父母亦放心將她送去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