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Image

近日有一個學生在課堂上跟我說從一套Netflix的電視劇中學到一些法文,主要都是slang來的,那套劇的名字是Emily in Paris。學生告訴我那劇的大概内容,關於一個女仔來巴黎工作的日常,我聽了後覺得頗有趣,於是就看了這套劇。

更多文章:【海外升學】一個人的生活,我能應付嘛?

這套劇屬於輕鬆幽默的類別,不需要太多的思考,當中對於法國人的描述,雖然有些誇張,但某程度上都挺真實的,不少場片看了後我也會心微笑。

很多人說法國人很難相處,很愛投訴,很挑剔,這些我都不會反對,當然在真實的生活裡就不會那麼戲劇化,不過劇中Emily處理文化衝擊的態度與手法就非常值得參考,作為借鏡。

更多文章:與法國人好好相處不是夢

首先,Emily每次遇到法國人都會以美國口音的Bonjour為開場白,不論是在辦公室,餐廳,甚或乎麵包店,她的口音聽起來雖然覺得很好笑,我相信是為了增強戲劇效果,但她這個做法是代表著對當地人和文化的一個尊重。一般法國人聽到外國人以Bonjour打招呼,都會友善的回應的,不會像劇中的法國人這麼mean,所以不用害怕,放膽去講吧。

另外,Emily是一個工作狂,對工作充滿熱誠,積極,為了令公司發展得更好,她想將更完善的制度帶進公司,令同事們更有動力。然而法國人對於工作與生活的看法和追求與Emily截然不同,工作只是生命中的一部分,不會為工作而活,懂得享受生活遠比只懂得工作重要。Emily開始的時候因著不明白,而不開心,可是她不是堅持自己的做法,而是嘗試理解他們。不是說她也變得像他們一樣,她仍是一如既往的努力工作,但她也再沒有把她的想法强加在他們身上。

更多文章:【我有移問】一個人的生活,我的孩子能應付嘛?

劇中說到法國人在進餐時不會談工事,這點是真的。工作上,我也和不少法國人合作過,進餐時都是談天說地,提到工事的時間應該不到百分之十,要知道和法國人吃一頓飯,4,5個小時是等閒事,所以很多香港的同事都不願意出席,因他們認為和客人進餐亦是工作一部分,如非必要也不想加班。坦白說,如果不享受與法國人建立關係,那數小時可以是漫長和痛苦的。我就比較喜歡有深度的文化交流,還有美酒佳餚,因此十分享受那些飯局。

最後,要和法國人成為朋友,是需要時間的,他們也較為含蓄。從Emily和她上司Sylvie的關係就可以看出來。Emily,其實就像我認識的大部分美國人一樣,親切友善,初相識就釋出善意,樂意與你成為朋友。Sylvie,典型的法國人,不會裝熟不虛假,卻不代表他們抗拒與你成為朋友,只是對他們來說要經過真正的相處才能建立真正的友誼。

更多文章:【海外升學】你心目中的法國人是這樣嗎?

Emily雖然吃過不少次Sylvie的檸檬,縱然她不理解為何Sylvie對她這麼冷淡,甚至一度覺得Sylvie討厭她,但她沒有放棄向Sylvie伸出友誼之手。當然Sylvie是她的上司,為了保住工作,也許她也得這樣做。不過Emily也真的想和Sylvie成為朋友的,從她會邀請Sylvie到她的朋友聚會就可看得出來。在一連串的經歷後,大家都可以感受到Sylvie對Emily態度的改變和接納。Emily的主動和努力終於得到回應。雖然Emily的精神是值得欣賞和學習,不過我也建議大家不要像Emily般過分的熱情和主動,這樣做會令法國人覺得奇怪和嚇怕他們,讓感情慢慢的建立起來就已是最好的方法了。

在香港居住的法國人不少於二萬,你們有認識其中一些嗎?聽聞他們不太會融入本地的生活,主要活躍於法國人的圈子,據你們所知的會是這樣嗎?

以上的分享,純粹是我個人的體驗,也歡迎大家與我分享你們的看法和經驗的。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