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再論曾榮光的追蹤研究
查看: 15622|回覆: 168
go

再論曾榮光的追蹤研究 [複製鏈接]

Rank: 7Rank: 7Rank: 7


11990
1#
發表於 09-6-24 01:1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去年,曾榮光發表了一個近十年的追蹤研究,引起了一些討論。我原本希望看看各方面的學者對此的評論,但這個討論,只持續了一個短時間,而且並不熱烈。所以仍留下很多疑團未解,現希望在BK再討論一下:

曾榮光的研究,方向是正確的,我聽過他在電台的講解、及看過他的報告的撮要,我找不到任何漏洞。他的研究結果大概如下:

1. 在初中時,中中生比同樣質素的英中生,在所有學術科目都要好。

2. 這個差距,隨著時間而縮窄,到中五時,還有一些優勢,但到中七時,除了地理還有微小的優勢外,基本上,無論在物理、生物、世界歷史等等的學術科目,中中生的表現和英中生沒有顯注的分別。

3. 英文科的分野則很明顯,由中一開始,英中生就領先於中中生。隨著時間的推演,兩者的差距愈來愈大。


等了一年也等不到有質素的學者去interpret 這個現象,我有幾點疑問,希望大家討論一下:

1. 我覺得,整個研究只有地理及世界歷史是可以apple to apple 地比較,其他的都不能。

在取樣中,曾榮光採用了兩屆的學生,在1998及1999年升讀中一的學生中,每屆抽取18000個學生,9000個讀英中,9000個讀中中,兩組的初始成績是叮噹馬頭的,一直追蹤他們的成績,直到高考為止。

能夠和英中成績近似的9000人,自然是中中生精銳的部分。但中中生最佳的部分,在高中後除地理、世史外,很多都會改用英文學習,所以根本無法在曾的研究中有效地比較。

我這個想法,有沒有問題?

2. 考高考時,英中生在世史的表現已經追及中中生。這點我覺得匪夷所思。

我是一個少數考過高考世史的家長,對世史科有親身體驗。不像會考只需 “stick into one book” ,高考歷史需要 “wide reading” 。而且,John King Fairbank, A.J.P. Taylor, David Thompson等歷史大家寫書時,絕不會考慮香港學生有限的英文閱讀能力,小弟當年讀得極為吃力,但我的英文程度,已經足夠香港大學收生的最低要求。

我當年,會考中文雖然只拿個C,但估計以閱讀這些有質素的歷史書計算,小弟中文閱讀速度閒閒地較一般英文拿A學生的英文閱讀能力強五倍以上。比起取B的可以有十倍以上。小弟當年的中文表達能力,亦遠勝一般英文取A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

所以如果當年考試局准許小弟用中文去考高考,我的成績肯定會有大幅的增長。我的例子並不是特例,而是普遍存在的。

老師用母語教學,教學質素自然較佳;學生用母語閱讀,效果自然遠勝用自己不甚了了的英語來得好;學生用母語去答題,表達能力自然遠較用英文佳。這些都是壓倒性的因素是大家明白的,絕不會錯,就如加大爐火就會快些將飯菜煮熟一樣。

曾的研究結果,在高考世史科普遍英中生的成績及得上中中生,這只有一個可能,就是英中生花在溫習的時間普遍是中中生的好幾倍,你說可能性有多大?

一個研究可以在幾百個地方出錯:取樣出問題、研究時出現的種種間題……. 。

當研究結果和大家覺得是顛撲不滅的真理相抵觸時,應該再做一次,不過,生命無take two,明年就是教學語文大改變,再也沒有這個環境來個take two 了。

今晚夜了,還有一些遲些再講。

eviepa

[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09-6-24 07:43 編輯 ]
   1    0    0    0

Rank: 5Rank: 5


3991
2#
發表於 09-6-24 16:14 |只看該作者
Dear Eviepa,

我當年是讀理科,但是有報考會考世史和地理,以我有限經驗所得,單就世史這科目來說,個人認為用英文學習較為合適,正如中史用中文學習是事半功倍一樣。

當年在課本以外,我也有找外面的歷史書看,有名的世史書多數只有英文版本,很難找到足夠份量的中文世史書參考。

另外在學習世史的過程中,大大增加了英文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所以世史科跟英文科可謂相輔相成。

但是要用英文學習世史,老師的英文水平是非常重要。當年我們很幸運,中四中五的世史老師都是有料之人,從他們每次批改的Essay當中都能有所得着。

以香港目前一般教師的英語水平,以全英語授課,師生皆很辛苦,學術水平自然會受影響。所以研究結果的第一點絕對可以理解。

至於第二點,我理解為能升讀預科的英中生,本身已有一定的學術水平,因此其成績能與中中生匹敵,其溫習時間未必會有幾倍的差異。

joannespapa

Rank: 7Rank: 7Rank: 7


11990
3#
發表於 09-6-24 21:15 |只看該作者
Joannespapa,

你未讀過A Level世史,你不會知道會考和高考的世史,讀起來是兩碼事。

1. 對閱讀能力的要求:

我讀會考時,學生只熟讀兩本淺易的、為會考量身訂造的書,一本歐洲史、一本亞洲史就完全足夠,很多取A的也是這樣做。小弟會考時英文差勁得只拿個E,但亦阻不了世史得B的事實。我當年大概每周只溫習世史1.5小時,並非很努力。

到預科,情況就完全不同,世史三張卷中,如要拿好成績,閱讀十幾本厚厚的、艱深的、內容難懂的史書是個起碼的條件。閱讀能力的強弱就大大影響表現了。小弟當年,讀會考時毫無困難,但看見電話薄一樣厚的《Europe Since Napoleon》就一籌莫展,結果只能得個E。

2. 對表達能力的需求:

不像會考,高考大部分題目都沒有標準答案。要取高分,同一個topic吸收幾個不同史家的史觀只是上集,下集就是要將之消化,按照需要溶入文章中。對寫作能力的要求就比會考大得多了。


閱讀能力強,表達能力強,讀高考世史就有極大優勢。這點誰都不可以否定。

在曾榮光的研究樣本中,普遍中中生的中文程度,比起英中生的英文程度,大概有若雲泥。英中生需要多用幾倍的溫習時間來取得中中生同樣成績是必需的。

至於第二點,我理解為能升讀預科的英中生,本身已有一定的學術水平,因此其成績能與中中生匹敵,其溫習時間未必會有幾倍的差異。


中中生跟英中生兩組,在升中時,成績是叮噹馬頭的。而且,他們的學術成績,在會考時,還是較英文中生為佳。這批中中生能夠升讀預科的,本身的學術水平也肯定不比英中生差。英中生需要多用幾倍的溫習時間來取得中中生同樣成績是必需的。

eviepa

Rank: 7Rank: 7Rank: 7


11990
4#
發表於 09-6-24 21:27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joannespapa 於 09-6-24 16:14 發表
Dear Eviepa,

當年在課本以外,我也有找外面的歷史書看,有名的世史書多數只有英文版本,很難找到足夠份量的中文世史書參考。


足夠份量的中文世史書參考絕不是問題,台灣大把翻譯書。

Rank: 5Rank: 5


4418
5#
發表於 09-6-24 23:44 |只看該作者
Eviepa:

或者我們回看一下研究報告的如下撮要:-

研究基礎

入讀中一的學生,比較三類學校(英文中學、純中文中學,以及在中四轉用英文的中文中學)學生在整個中學階段的學習表現。

研究是要比較,當英中與中中的學生,在中一時的起步點是一樣,到了不同的階段,他們分別會得到甚麼分數?

結果

追蹤研究的結果發現,在中三階段,中中學生在綜合科學及社會教育科的增值,分別比英中學生優勝30%及20%;在英文科方面,英中學生則比中中學生優勝在學科成績與英文成績各有優勢,算是「打和」。然而,到了會考,中中學生卻優勢盡失。考獲會考五分、八分及十四分,包括中英文合格的比率,中中學生均明顯落後於英中學生──而他們與英中學生在中一時的起點(包括家庭背景等因素)是一樣的。即使不理會英文科是否合格,只是計算獲取五科合格的比率,中中學生也沒有優勢。

到了高考階段,中中與英中的差異更為顯著。同一能力起點的學生,能夠考取兩科AL 及中英文合格,符合大學最低入學要求的機會,英中與中中的比例為100:50,中中學生的機會比英中少一半。若要求英文科達到D 級或以上,符合香港大學的入學要求(以及一些專業科系的語文要求),英中與中中的差距更擴大至100:25。研究亦顯示,在中四轉用英文的中中,學生能夠考取升讀預科及大學的機會,均拋離「純中中」。

原因

英中學生在初中的學科表現雖然稍遜於中中學生,但到了會考及高考的時候,經過五、七年的時間適應,已經能夠趕上。當中中學生在學科成績上沒有顯著優勢,英文科的成敗就起了決定作用。母語教學雖然是增加了中中學生的學習效能(learning effiiciency),卻未能夠滿足學生接觸英文的的學習機會(learning opportunity),以至升讀大學的機會。

向中一學生發出問卷,調查他們的英文自我概念(English self-concept),結果顯示,中中學生對英文的自我觀感、學習興趣與學習動機,均遜於英中的學生。由於其他科目都以中文學習,中中學生會感到相對容易,英文科就成了最困難的科目,學生容易有放棄的心態。有中中的英文老師曾經慨嘆,當學校轉為中中後,英文科成為了最不受歡迎的科目,英文老師也成為了不受歡迎的老師。

Rank: 7Rank: 7Rank: 7


11990
6#
發表於 09-6-25 00:16 |只看該作者
囝囝爸:

去年我也打印過曾榮光的研究撮要來看,研究結果指出,學術科目中如地理、歷史、Phy、Chem、Bio,到中五時,中中生仍有優勢,所以會考扣除英文外,中中生的分數不會如此低。

現在你所講的會考結果的細分、中中在中四後轉英文會有好轉,都沒有見過,可能是我錯過了這部分。我沒有保留這低撮要,你有沒有這條link,我想再細看一次。

Eviepa

Rank: 5Rank: 5


4418
7#
發表於 09-6-25 01:02 |只看該作者
Eviepa:

你疑問第一點, 中中生最佳部分, 未必如你所想很多都會在高中改用英文學習.  因我想中中如要在高中改回用英文學習, 會有不少條件和問題所限.  中中佔三百多間, 成績好學生未必集中, 較英中分散.  收全 band 1 生中中只佔少數.  就算全收 band 1 的中中, 要高中改英語教學, 也要考慮教師英語教學能力, 學生經初中三年中文學習, 在高中較深程度課程時, 轉回英語學習, 學生的難度和適應問題.  如施行者, 初中前期英語準備應不少, 未知中中有否或能否做到.  所以我推論能以高中英語教學的中中為數不多.  研究結果還顥示, 在中四轉用英文的中中, 學生能夠考取升讀預科及大學的機會, 均拋離「純中中」.

母語英語閱讀, 理解和書寫比較, 我相信很看個人.  我自己高中時, 電腦, 財經, 甚至小說, 都覺英語書本為佳. 因內容, 解釋, 流暢度佳. 種類. 程度選擇也多, 引起興趣.  相對中文書本好的太少, 外來學術來說, 讀來也有一種格格不入感覺.   以小兒來說, 日常生活有關的, 書寫當以中文為易.  但用英文學過的術科, 學過有依據下他喜以英文書寫, 也寫得快, 中文筆劃書寫他覺較寫英文字母難和慢.  同樣有能力學生, 留學外地成績未必會比本土差, 語文不一定造成學習障礙.  何況現今英語接觸和學習材料質量也佳, 家長為子女在小學時英語已增強不少.

至於說到倍數溫習, 高中學生課餘時間有限, 能分配各科溫習時間有限, 個別科目想以倍數學習也有所不能.

我想英中學生更加努力溫習是有可能的, 是學習前景效應.  因他們對升學較有前景信心, 有目標和回報希望下當更努力.  但中中生如研究所言屬實, 英文信心低之下, 覺是將來升學阻礙, 機會覺少下其他科目學習也失去目標, 減少勁道.  能以高中英語學習的中中生當信心仍在, 更為努力以補不足, 成績比「純中中」更佳.

[ 本帖最後由 囝囝爸 於 09-6-25 01:50 編輯 ]

Rank: 7Rank: 7Rank: 7


11990
8#
發表於 09-6-25 01:11 |只看該作者
囝囝爸:

曾榮光的研究結果表明,香港的頭兩屆母語教育是失敗的。我本人雖然是母語教育的支持者,也身體力行,安排有能力讀英中的女兒讀中文中學,但我也讚成教學語言自決。

香港家長普遍希望子女進入英中,如果進不了,要被迫入中中,則如喪考妣。子女則自覺為次等學生,所以表現很可能因此而大打折扣。

Self-fulfilling prophecy這概念,相信很多網友都知道,不過,有一則在幾年前信報林行止專欄看到的調查研究很有趣,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
幾十年前,美國有一個學術機構,派研究員到一間學校去做學生潛力的研究。他們在學校裡,花了很長時間,研究了很多學生,最後有了結論。在離去前,他們交給校長最有潛力學生的名單,並叮囑校長將結果保守秘密。

其實這批研究員並沒有做任何研究,所謂最有潛力名單也只是隨機抽出的,學生並沒有甚麼特出之處。

若干年後,這機構再派人到來,發現在當年被列入最有潛力學生的表現,明顯地勝過普通學生。
==========================

這個故事教訓我們,如果想子女成材,多讚賞;如果想他們變廢柴,天天罵他們做廢柴便很有機會夢想成真。

中中生在家長以及社會人士的歧視下,發揮不了應有水平正常不過。不過這影響有多大?在預科的世史,中中跟英中毫無差別我就無法想象了,中中生實在有太大的優勢!你同意嗎?

到我囡囡這一屆,相信中中的標籤效應會減得很低。在頭兩屆,當大家多數讀英中時,被迫讀中中是一個很大的打擊。但現在,中中生是平常事,沒有甚麼值得大驚小怪。不過曾榮光的研究無take 2,這想法永遠不能被驗證。

正如曾榮光所講,一個政策要成熟,起碼要看三年,但當年的教統局只允許他做兩屆的追蹤研究,結果變成作法自斃。到現在,研究結果可能會完全兩樣。

Eviepa

Rank: 5Rank: 5


4418
9#
發表於 09-6-25 01:14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eviepa 於 09-6-25 00:16 發表
囝囝爸:

去年我也打印過曾榮光的研究撮要來看,研究結果指出,學術科目中如地理、歷史、Phy、Chem、Bio,到中五時,中中生仍有優勢,所以會考扣除英文外,中中生的分數不會如此低。

現在你所講的會考結果的細分、中中在中四後轉 ...


Eviepa:

專訪曾榮光教授
http://www.hkptu.org/moi/tsang.pdf

有不少英中網頁都詳列會考成績, band 1 中中有披露的則少見.  培中最近也有公佈成績, 可和各英中比較.  培中應為頂級中中, 各科比對英中是否有優勢, 也可看到.

Rank: 7Rank: 7Rank: 7


11990
10#
發表於 09-6-25 01:20 |只看該作者
囝囝爸:

加努力溫習是有可能的, 是學習前境效應.  因他們對升學較有前境信心, 有目標和回報希望下當更努力.  但中中生如研究所言屬實, 英文信心低之下, 覺是將來升學阻礙, 機會覺少下其他科目學習也失去目標, 減少勁道.  能以高中英語學習的中中生當信心仍在, 更為努力以補不足, 成績比「純中中」更佳.


我很同意你這點,小弟的A level成績是Straight “E” ,英文差,能取E已不俗,History、Geography受制於不濟的英文水準,拿E亦是合理。但中文也是E就是因為入U機會渺茫,所以大大影響積極性。

Eviepa

Rank: 5Rank: 5


1911
11#
發表於 09-6-25 09:53 |只看該作者
I went to a Chinese secondary school and did world history at A-level.  I did find that it was far more efficient to study A-level history in English.

Rank: 7Rank: 7Rank: 7


11990
12#
發表於 09-6-25 20:13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tingtingting 於 09-6-25 09:53 發表
I went to a Chinese secondary school and did world history at A-level.  I did find that it was far more efficient to study A-level history in English.


可否加以解釋?

Rank: 2


31
13#
發表於 09-6-25 21:37 |只看該作者
eviepa,

我一直斷斷續續的看你的文章,對於很多觀點都很欣賞並從中獲益良多,唯獨對中中、英中的觀點不敢苟同。

從本人、本人的孩子、以及幾十年的觀察所得,一個原本英文不太標青但整體成績不俗的孩子,用英文學高中或高級程度會考課程的話,是絕不輸蝕給用中文的孩子。這只是個人的習慣問題。反而,叫一個成績中等或以上的英中學生用中文學習的話,就頗吃力和沒趣,尤其面對一些從英語翻譯過來的詞彙。

我沒有太多的時間在此詳細解釋,想你的女兒整體成績也不俗,深心希望你能給她一個英語的學習環境,好讓她不要只停留在一個自己應付自如的匡匡,要有突破才有進步。她才完成中一的課程,還來得及在初中時轉到英中重新適應呢!

本人就是一個例子,在學術和工作方面,我看英文要比看中文快得多呢!八掛新聞就一定中文快 !全是習慣的問題,這個現象已在高中時開始。

女兒的學習就在你手上,請三思。

Rank: 7Rank: 7Rank: 7


11990
14#
發表於 09-6-25 22:45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囝囝爸 於 09-6-25 01:14 發表


Eviepa:

專訪曾榮光教授
http://www.hkptu.org/moi/tsang.pdf

有不少英中網頁都詳列會考成績, band 1 中中有披露的則少見.  培中最近也有公佈成績, 可和各英中比較.  培中應為頂級中中, 各科比對英中是否有優勢,


囝囝爸:

培正中學收了50%band 2 生,
除了最近興起的直資英中外,很難找到一間傳統英中,會收50% band 2 生的,所以還是不可以apple to apple


培正是一間超級增值學校,假使它所收的學生和傳統名校一樣,它的公開試成績有可能會是全港第一。

我很有與趣研究培正成功之處,但估計讀培正的學生不自以為是次等學生扮演一個相當的角色。當學生覺得自己不俗,母語教學就可以發揮它的優勢了。小弟亦自信囡囡能夠擺脫中中的標籤,享受母語教學的優勢。

eviepa


12651
15#
發表於 09-6-25 22:57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7Rank: 7Rank: 7


11990
16#
發表於 09-6-25 23:24 |只看該作者
Awah,

唔好攪錯呀,培正之所以收50% band 2是因為該校和培正小學是一條龍,有如此聲望的學校也不擇優而教,可視為有教無類的典範,著實可敬。但正正由於是一條龍,所以外校生大概很難爭入此校。

eviepa

Rank: 5Rank: 5


4418
17#
發表於 09-6-26 00:36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eviepa 於 09-6-25 22:45 發表


囝囝爸:

培正中學收了50%的band 2 生,
除了最近興起的直資英中外,很難找到一間傳統英中,會收50% band 2 生的,所以還是不可以apple to apple。

培正是一間超級增值學校,假使它所收的學生和傳統名校一樣,它的公開試成績 ...


Eviepa:

如果以對培正的簡單看法, 你去看曾教授的研究報告, 你就不會耿耿於懷.

在討論之前, 你或思考以下問題:-

- 為什麼以培正一間出名中中, 會有 50% band 2 生.  就算一條龍有教無類, 培小為什麼不能如其他私小可教出
七八九成的小六 band 1 生.  學校所說的 50% band 2 生, 是否由近年重開的升中編班試反影出來, 比以往多年沿用的 banding 定額, 是退步還是進步呢?

- 培小是否年年都約有 50% 為 band 2 生.

- 培中在 2007 年會考大豐收, 2008 相對退步但仍然成績見好. 但這兩批畢業生五年前是否比例上也是 50% band 2 生.  

- 如有 50% band 2 生, 六年後這班學生可否維持優良成績.  當然未來難料.  要比較是否以多年平均為準.

- 培中如一般英中名校一樣, 可收回大部分直屬小學生.  這些直屬小學因不用對外競爭, 不用為上中學太大競爭操練較少.  以往有直屬名校中學的小學生真正 banding 未必作準.

- 培中學生家境和其他地區英中有否相異, 學校資源比較又如何.

我自己對培正中學認識甚少.  一往以來感覺她是一間十分傳統學校.   有朋友子女就讀, 告知小測小考不少, 不會比英中輕鬆.  如屬實的話, 其成功之道和你理念相異, 中中學習也未必如你所想輕鬆.  如有錯誤, 也請其他家長指正.

Rank: 7Rank: 7Rank: 7


11990
18#
發表於 09-6-26 01:29 |只看該作者
ttamy123,

謝謝妳的關心。

現時囡囡所讀的中文學校是不止是我的選擇,還是內子和囡囡的首選。我選擇中中的理由,和其他家長很不同。我囡囡的英文科是所有科目中最好的,所以可以在不用擔心英文程度之下享受母語的好處。

我對囡囡自少的訓練就是要她中英兼擅,無論英語教育在中一、中四或在大學切入,她都可以平穩過渡。所以當我選校時,中中、英中的考慮比起學校之遠近還要低。不過我住將軍澳,是「死亡之組」,全個校網只得一間英中,所以有很多質素不俗的中中可供選擇。設若我住在沙田,我可能會被迫送女兒到英中了。

對事物因果的判斷可以靠兩種方式,一種是通過統計資料,得出因果關係;另一種是知道背後的原因。當然,兩者並非mutually exclusive,很多時候,只是側重點不同的問題。

曾榮光的研究得讀英中有著數的結論,這是前者。從閱讀能力、表達能力,以及世界很多地方的研究結果代入,再考慮標籤效應等的負面影響,得出結論,是側重後者。大部分家長都會選擇英中,比較穩妥,我同意。

不過我認為後者的層次更高。能夠了解統計數字後面的理由,更為重要。

在中學階段,普遍英中生的閱讀能力、表達能力大家心照。和中文能力相去甚遠已是共識。加上老師的英語講解能力的差距,如果其他因素不變,母語學習會有優勢是理所當然的,尤其是預科世史,更是表表者。不過,從經驗所得,香港母語教學不能發揮到正常功能是事實。不過,如果能夠解決中中的缺點,利用中中的優點,就是最佳的教育。我就是要挑戰難度,讓女兒做個快樂、有效學習的中中生。

七年前,我送女兒到一間強調愉快學習、無測驗、默書、名次的臻美黃乾亨小學去讀書。在小學的六年裡,女兒基本上沒有做任何補充練習,以大量中英文閱讀代替。除了呈分試外的考試,幾乎是不溫書的。這一切一切都是離經叛道。不過so far so good。這小小的成果就是我堅持依從背後mechanism的結果。

女兒讀了一年中中,很高興地讓別人知道自己是中中生。對英文科是信心爆棚,絕對不會害怕英語。

eviepa

Rank: 5Rank: 5


1911
19#
發表於 09-6-26 13:02 |只看該作者
Agree with ttamy123.  I can't stand  恐怖伊凡, prefer Ivan the Terrible all the time.

Rank: 3Rank: 3


153
20#
發表於 09-6-26 16:58 |只看該作者
培小為什麼不能如其他私小可教出
七八九成的小六 band 1

培正小學每學期一測一考,少量默書,除了呈分試外,沒有名次。主科達85分以上為優異生,學生每年randomly分班,沒有精英班。若90%同學全是兩歲時幼稚面試時簡選,(因面試時只有小朋友入班房,故此或應說是一羣沒有哭閙、願答老師問題及合作的學生)若非學習有困難,學生的厭力不大,加上大量課外活動,小學生活是多姿多采,頗為偷快。從前有over 70%可入培中,競爭比起其他沒有聯系中學的小學為低。

相對其他小學,因為培小不需要操練習生--包括中一分班試,使他們可以更全面地發展,配合長遠的教學目的。



[ 本帖最後由 KK1234 於 09-6-26 17:14 編輯 ]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