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日修靜山合併 改名聖十架小學
發新帖
查看: 4518|回覆: 3
go

日修靜山合併 改名聖十架小學 [複製鏈接]

Rank: 7Rank: 7Rank: 7


11320
1#
發表於 14-9-10 07:1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日修靜山合併 改名聖十架小學
2014-09-10


        明年小一自行分配學額現正展開,九龍城區是小一學額供不應求的「重災區」。聖公會日修、靜山小學在一五學年正式合併,遷入啟德新校舍,改名聖公會聖十架小學,並納入九龍城三十四校網。統籌兩校合併的日修小學校長陳頌康接受本報專訪指,兩校在上學年把部分統一派位學額調撥九龍城區,加上啟晴及德朗兩邨入伙,龐大學額需求導致「大肚班」現象,形容情況是「意料之外」。
        

        教育局推算明年適齡小一新生達五萬九千人,預計九龍城區小一學額出現供不應求,尚欠四千多個學額。隨著啟德發展區新校舍落成,彩虹邨的日修及靜山小學,將在一五學年起正式合併為聖十架小學,校網亦從黃大仙四十五網,撥入名校林立的九龍城三十四網。
        

        黃大仙屬人口老化地區,以往兩校合計僅設三班小一。日修小學校長陳頌康指,隨著兩校去年把部分統一派位學額撥入九龍城區,加上德朗及啟晴兩邨相繼入伙,區內學額需求更形殷切;當局以兩校現設四十八個課室計算,在善用空置課室之下,班別結構即產生變化,今學年兩校合計開設六班小二及八班小一,「正正就出現『大肚班』現象,可說是意料之外。」
        

        他解釋,啟德的新校舍僅容納三十班,若「大肚班」持續或致課室不足,不利學校發展,故已向當局反映,一五學年兩校合併後擬設五班小一,自行分配學額亦從去年合併前兩校共一百個,減至六十三個。
        

        陳頌康指,現時生源一半來自啟晴、德朗兩邨,一半則為黃大仙區,小部分來自何文田及馬頭圍。隨著新學年撥入九龍城三十四網,校方將加強宣傳新校,讓家長認識新校名及遷校消息。新校舍建築進展理想,樁柱工程已完成,有望明年十至十一月落成,換言之,兩校明年合併後,仍須留在舊校舍至少一個學期。
        

        他透露,新校名「聖十架小學」是紀念成立五十周年的聖公會聖十架堂;「日修」及「靜山」將作為新校舍教學樓及廣場命名,成為集體回憶;校方亦籌建校史館,搜集兩校校章、學生手冊等文物永久保存,「我們希望即使合併,校友仍會覺得兩校仍復存在。」
        
        



   0    0    0    0

Rank: 7Rank: 7Rank: 7


11320
2#
發表於 14-9-10 07:20 |只看該作者

回覆:JWKun 的帖子

兩校師生融合迎合併
2014-09-10


        (星島日報報道)聖公會日修及靜山小學雖在舊式中學校舍「同屋共處」近半世紀,但運作完全獨立。為迎接合併,兩校近年積極促進師生融合,不僅合辦畢業禮及運動會,兩校教師共同編製校本教材及暑假作業,甚至統一集隊方式與口令等校園生活細節,務求協助師生在兩校合併前融為一體。
        

        日修與靜山小學現址原是一所中學校舍,落成時適值小學學額嚴重不足,校舍從此一分為二。日修小學校長陳頌康形容,兩校猶如「孿生兄弟」,兩校師生雖同一屋簷下,卻一牆相隔,「操場即使相連,日修學生也不在靜山那邊球場打波。」
        

        為籌備兩校合拼,兩校展開逾四年的整合。兩校以往獨立運作,校園文化大有不同,靜山小學常識科主任陳寶儀笑稱,兩校就連集隊方式與口令均見差異,「日修口令是『快靜齊』,靜山則為『靜快齊』;禮堂集隊日修是橫排,靜山則是直排,表面是輕微差異,但學生卻無所適從」,兩校最終統一集隊與口令,更打通相隔禮堂的隔板,以便進行聯校集會。
        
        



Rank: 6Rank: 6


6032
3#
發表於 14-9-11 01:02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www 於 14-9-11 01:02 編輯
JWKun 發表於 14-9-10 07:15
日修靜山合併 改名聖十架小學
2014-09-10

真想知道哪位人兄建議改名做「聖十架小學」的?!

一說「聖十架小學」,很多人(尤其是荃灣居民)便聯想到「趙憲暢事件」。


Rank: 3Rank: 3


269
4#
發表於 14-9-17 12:10 |只看該作者
佢全名叫"聖公會聖十架小學". 校長話過去一直同同黃大仙聖十架堂有緊密聯繫同支援所以改呢個名.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