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美國CS 人工
樓主: barque
go

美國CS 人工 [複製鏈接]

Rank: 5Rank: 5


2240
21#
發表於 23-7-31 15:36 |只看該作者
stillgood20 發表於 23-7-31 14:06
嗯.我覺得要緊要切合自己需要和適應.
美國的高薪和科技背景,是極之吸引.
英國也有自己優越的地方.

同意,如果望遠些。這些機會是全球性的。

Rank: 6Rank: 6


8690
22#
發表於 23-8-1 10:01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stillgood20 於 23-8-1 10:28 編輯
barque 發表於 23-7-31 15:36
同意,如果望遠些。這些機會是全球性的。

科技, 當然是全球的,


不過, 按資源和各地方背景. 因而不同.



題外話.



比如, 前科大陳繁昌校長, 這兩三年去了沙地阿拉伯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當校長.



另外, CS在美國特別受重視. 有其文化.



除了超高的收入之外, 科技也是美國夢, 國家的前沿.



甚至, 在我中學時(三十年前), 曾經看過一套"超人" 大戰電腦天才的電影.



電腦天才發現所有銀行進出的金額, 只限制小數點後兩位.


天才把所有小數點兩位後的金額收集,成巨富.



甚至, 用電腦分析出"黑氣石", 並製造出黑氣石對付超人.



所以, 如果想去什麼地方生活和工作.



/前途是一個考量.



另外, 對於文化認同, 十分重要.



喜歡一種文化, 喜歡一種生活.... "活著"才有意義.


特別是有錢人,活著的要求是有一定水準.



"意義" e樣野, 好抽象. ,卻影響人的一些決定.



Rank: 5Rank: 5


2240
23#
發表於 23-9-3 03:39 |只看該作者
ANChan59 發表於 23-7-31 08:56
Entry level 係指fresh graduate?

其他公司呢?

本帖最後由 barque 於 23-9-3 03:39 編輯

在另外一個post 見過,可以參考下。

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2577420?r=cpsdlc

Snap fresh graduates 入職: L3 (大約200k per year)

L4 (大約270k, 應該幾年可以升到)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3456
24#
發表於 23-9-3 04:16 |只看該作者
barque 發表於 23-9-3 03:39
本帖最後由 barque 於 23-9-3 03:39 編輯

在另外一個post 見過,可以參考下。

看似特殊例子,不是中位數,可以參考,但有偏向性,不是個個入Snap。

等於網友之前講,英國大學工程畢業,一入華為年薪百萬。如果睇華為人工表,根本不可能,

兒子7年前去紐約四大實習,整體加起嚟都有十萬一個月,因為包住宿貴(近中央公園service apartment,月租6000美元)連來回機票,畢業後在香港起薪點不過兩萬。在香港一直top performer, fast track, 到倫敦職位及人工更三級跳,他自己都講係特殊例子,不能作準。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5Rank: 5


2240
25#
發表於 23-9-3 06:49 |只看該作者
ANChan59 發表於 23-9-3 04:16
看似特殊例子,不是中位數,可以參考,但有偏向性,不是個個入Snap。

等於網友之前講,英國大學工程畢業 ...

本帖最後由 barque 於 23-9-3 06:56 編輯

可能我比較鼓勵年輕人aim high, 唔似之前某位朋友只講中下IT工作,其實沒有什麼意思。另外美國的科技市場比較大和熱,這樣的工作都唔算什麼特殊例子,其實美國Top 50的大學都唔少讀CS人可以入到。

反而華為才是特殊例子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3456
26#
發表於 23-9-3 09:23 |只看該作者
barque 發表於 23-9-3 06:49
本帖最後由 barque 於 23-9-3 06:56 編輯

可能我比較鼓勵年輕人aim high, 唔似之前某位朋友只講中下IT ...

明白你的想法及假設。

阿仔分享在倫敦,電腦工程師人工也是拍住他們金融分析師,個別起薪點更高。以Canary Wharf 為例,現在金融業佔6成,電腦創科業已經去到3-4成工作人口。幾年前聽說在CW有個統計,平均工資去到15萬鎊。他也說如果去美國有些行業工種,可以再高兩三成工資。

英國美國這一年都layoff 不少人,工資有否下跌就唔知道。不過歐美通漲嚴重,應該跌嘅機會細咗,可能請人數目少咗。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4


895
27#
發表於 23-9-3 14:52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本帖最後由 Augesttime 於 23-9-3 14:55 編輯

本帖最後由 Augesttime 於 23-9-3 14:53 編輯

本帖最後由 Augesttime 於 23-9-3 14:53 編輯

睇晒留言,又長知識!謝各位高人分享。

google 美國freshgrad 180-190k年係有,有d特特別case再高多2萬-3萬都有。

好幾間dream company 請嘅人數 vs 全部一流+頂級大學嘅cs related graduates 相比,都只係非常少數。

金融嘅cs fresh grad人工比起 呢d科技公司嘅offer又再低一截,一大截都係事實,人數請幾多?美國當然唔知實數,不過薪酬點都有個ladder幾年後企高d,距離同科技龍頭公司cs唔會爭好遠。
但實際講hk啦,投行最“大size”嗰間都只係請30人。其他都係請十鬆d。亦預咗佢地會走。至於hk office請咩人,所知嘅係全球申請人,香港讀書嘅外國人為主,overseas來hk亦唔少。真正土生土長唔多,請都應該係叻喇。

做做下嘢嘅experience hire 搵到外國offer係有,真係唔少,亦唔系想象中咁難但以relocate為踏腳石多。但有樣特別,以平調來講,i bank除咗調去nyc會加人工,relocate去其他地方就多數要減人工。 3x 甚至4x歲先調office都是常見的。

而15萬鎊呢個平均數,香港來説都係適用於top tier 低中層 8年經驗or above嘅IT 投行人,呢個數係實袋,唔包housing唔包ORSO。始終個range都大。打開indeed或其他網就睇到。都準確的。

咁數下數下,finance又請d,科技巨無霸又請d,cs真係唔難攞到一席好位置。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3456
28#
發表於 23-9-3 18:48 |只看該作者
Augesttime 發表於 23-9-3 14:52
本帖最後由 Augesttime 於 23-9-3 14:53 編輯

本帖最後由 Augesttime 於 23-9-3 14:53 編輯

其實experience hired relocate 人工低咗係有原因,始終在當地冇乜經驗或者係幾年及十多年前嘅事,就算老細嘅網絡都未必去到咁遠,有機會也不一定有適合位置。

阿仔遞信,大姐都幫阿仔搵總公司對口位置,結杲都要downgrade一年。所以佢教人都係唔好望relocate,因為比現職好嘅機會係少嘅。

有實力不如自己搵,或者透過獵頭公司向上搵,可能比relocate 有勝算。

另一個經驗就係香港的工種, JD, title 跟海外係很大可能有分別,於是透過真正識途老馬,係正確嘅決定!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4


895
29#
發表於 23-9-3 20:27 |只看該作者
ANChan59 發表於 23-9-3 18:48
其實experience hired relocate 人工低咗係有原因,始終在當地冇乜經驗或者係幾年及十多年前嘅事,就算老 ...

relocate都要睇本身當地job opening,唔係個個咁有耐性等啱先出擊,反而就咁當係踏腳石,過咗去先算,唉~

識個啱啱relocate去nyc嘅,title同人工都有升,係睇公司內部有無job openings而試下,試啱咗!唔知法資係咪同美資呢方面有無大分別,不過人夾人好講運氣。

有個就4年前普通cs做非知名production house 真係搵到美國工@Boston,全家過去住,呢個就特別在合作過project(美國嗰邊)的同事幫手穿針引線。

有返咁上下實力嘅cs,試吓搵HH,的確係良策。 年齡未必係問題,2個cases,1個40尾,1個當時三十尾。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3456
30#
發表於 23-9-3 21:08 |只看該作者
Augesttime 發表於 23-9-3 20:27
relocate都要睇本身當地job opening,唔係個個咁有耐性等啱先出擊,反而就咁當係踏腳石,過咗去先算,唉~
...

啱,當地未必有對口空缺,阿仔留意咗大半年,內部冇乜international posting, 所以在LinkedIn 放風俾HH。最初一份iBank 真係騎牛搵馬,反而到有Advisory ,即刻轉方向。

運氣就肯定㗎啦,法資、英資,美資肯定有分別,差異幾大我就唔肯定。

香港一行國安法,美國拍檔好直接同我講,你過嚟做CTO啦,他們可以安排全家嘅簽證。就算唔去,我都有d感動,他最近都講,如有需要直接出聲,不要再等啦。

你講到年齡,外地最希望吸納梗係要有實戰經驗,40歲以下,最好有d錢。唔通請返d(emoji)仔(emoji)妹零到有限經驗咩,交數俾上頭睇,唔計經驗,咁就叫搶人材?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5Rank: 5


2240
31#
發表於 23-9-4 18:55 |只看該作者
ANChan59 發表於 23-9-3 09:23
明白你的想法及假設。

阿仔分享在倫敦,電腦工程師人工也是拍住他們金融分析師,個別起薪點更高。 ...

本帖最後由 barque 於 23-9-4 19:02 編輯

之前Tech 比較好景,請人比較氾濫請得過多。所以這-年layoff不少人,因為通漲嚴重,人工反而跌得唔多。Finance 的layoff 比較輕微。

Tech始終都係未來嘅大勢所趨,主要亦都是中美之間,是此消彼長。如果美國繼續主導大部份tech 公司(現在Microsoft, Google, Amazon, Adobe, Oracle 等等主導咗大部份公司的Software ),始終都會繼續請好多人。反之可能中國tech公司開始慢慢情況好多人。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3456
32#
發表於 23-9-4 21:45 |只看該作者
barque 發表於 23-9-4 18:55
本帖最後由 barque 於 23-9-4 19:02 編輯

之前Tech 比較好景,請人比較氾濫請得過多。所以這-年layoff ...

不太了解你的最後一句。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5Rank: 5


2240
33#
發表於 23-9-4 22:15 |只看該作者
情況=請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3456
34#
發表於 23-9-5 10:54 |只看該作者
barque 發表於 23-9-4 22:15
情況=請

電腦請多些人有可能。

同時要解決今明兩年畢業生大量失業的問題。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3Rank: 3


160
35#
發表於 23-9-12 07:43 |只看該作者
ANChan59 發表於 23-7-31 09:04
實際啲,香港讀 CS的畢業生如何在海外申請非Google, Meta, 這些頂尖電腦公司?起薪點如何?機會如何?申請 ...

本帖最後由 mizuho 於 23-9-12 07:44 編輯

自己過來人,畢業後係直接美國工作。一般龍頭無可能直接請非本地大學畢業生(legal和HR不過),除非有特殊本地冇嘅科研成就(PhD或Post- Doc)才有律師搞。
美國本地大學有campus recruitment,也有教授推薦,STEM畢業學生有36個月嘅OPT,但foreign students申請比較困難,公司HR會提醒candidate需要H1渠道,一般hiring manager會考慮請完後嘅retention。我嗰年代只有一年,現在改了3年已經好很多。但最大問題係H1係抽籤決定,需求過去5年增了6-8倍,MNC需要把值得轉L1嘅送回original country等15-18個月,然後轉L1入境。道難了,會避免。
所以最簡單嘅必定係申請美國名校碩士、博士。除非做AI、LLM,一般master足夠了。另外就係申請本地嘅分部工作職位,做2-3年後申請internal transfer,以Amazon、Google、微軟做得最多。香港冇R&D機會,最近北京或上海,以北京更優,面對嘅競爭就係北清上復嘅對手。

Rank: 6Rank: 6


8690
36#
發表於 23-9-12 07:58 |只看該作者
mizuho 發表於 23-9-12 07:43
本帖最後由 mizuho 於 23-9-12 07:44 編輯

自己過來人,畢業後係直接美國工作。一般龍頭無可能直接請非 ...
謝謝分享!

Rank: 3Rank: 3


160
37#
發表於 23-9-12 08:01 |只看該作者
ANChan59 發表於 23-9-3 09:23
明白你的想法及假設。

阿仔分享在倫敦,電腦工程師人工也是拍住他們金融分析師,個別起薪點更高。 ...

年頭大部分都有hiring freeze,一班朋友唔同tech公司都話2023最慘,去年做intern唸住坐定今年8、9月可以入職。上面要求hiring freeze,啲HC冇噻都冇計,BU head保HC一定先斬 fresh grad。但pay curve一般唔會因為經濟環境改動就大變。今年各龍頭都開始停止WFH,如果仍然堅持嗰啲,HR都會用當地工資再adjust,所以有人話變相減人工。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3456
38#
發表於 23-9-12 08:24 |只看該作者
mizuho 發表於 23-9-12 07:43
本帖最後由 mizuho 於 23-9-12 07:44 編輯

自己過來人,畢業後係直接美國工作。一般龍頭無可能直接請非 ...

多謝你的分享,讓更多人了解真實情況,特別係非龍頭公司的美國招聘方式。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3456
39#
發表於 23-9-12 08:31 |只看該作者
mizuho 發表於 23-9-12 08:01
年頭大部分都有hiring freeze,一班朋友唔同tech公司都話2023最慘,去年做intern唸住坐定今年8、9月可以入 ...

點解 WFH要調整工資?全程WFH?

阿仔都講hybrid mode 係已經變成常態,他一個星期3日WFH,2日optional 返寫字樓。如果硬性規定返哂寫字樓,請人都有難度。

我唔熟美國科技業,我估人工不會太大變化只係覺得通漲及生活壓力太大。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3456
40#
發表於 23-9-12 08:40 |只看該作者
mizuho 發表於 23-9-12 07:43
本帖最後由 mizuho 於 23-9-12 07:44 編輯

自己過來人,畢業後係直接美國工作。一般龍頭無可能直接請非 ...

事實上深圳 R&D嘅機會都好多,而且近香港,生活方式都好方便。

阿仔當年去美國做Intern,跨國企業都做好多嘢,間公司跟移民部門有特別安排,可以較快完成實習簽證。畢業前後他都冇申請美國工作,返而留低係香港。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 回覆
你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