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批判小學英文評分標準
查看: 21280|回覆: 186
go

批判小學英文評分標準 [複製鏈接]

Rank: 7Rank: 7Rank: 7


12376
1#
發表於 10-5-18 01:3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Dear all,

英國大選結束不久,自民黨取得相當不錯的議席,迫使保守黨和它組織聯合政府。由於有議價能力,自民黨迫使促守黨改變選舉制度,希望有一個有利小黨的選舉制度出現。

英國採用簡單多數制的單議席單票制,所以會衍生出兩大主要政黨互相對撼,因為其他細小政黨會由於取得很少數議席而變得勢孤力弱,而慢慢沒落。理由是選民往往害怕自己所投的變作廢票,所以傾向將票投到兩大黨。

英國的選舉制度塑造了英國的政治生態。

香港剛搞完一個不成功的五區公投。香港回歸前採用單議席單票制以及雙議席雙票制。結果是泛民只取得六成票數,就能囊括絕大部分議席。

回歸後,建制派將遊戲現則改為比例代表制,結果是,建制派保證有若干比例的代表入立法會。

單議席單票制以及比例代表制各有優劣,各黨派自然根據自身的利益去提倡政制,這是民主社會合理的角力,屬良性。

不過有趣的是,比例代表制免不了演化為多議席多票制,幾年前的鑽石名單不見了,各黨派都分拆出不同名單出選,成為變相多議席多票制。此制度的特色是適合激進小黨的生存,我們看,不同意長毛、毓文的做法的人甚眾,但只要選區內有7-8%的選民支持,就幾乎可以穩奪一議席,於是,建制派處心積累而實行的比例代表制,直接造就他們最討厭的長毛、毓文入立法會,認真幽默。

香港的選舉制度塑造了香港的政治生態。

eviepa
   1    0    0    0

Rank: 7Rank: 7Rank: 7


12376
2#
發表於 10-5-18 01:38 |只看該作者
選舉制度塑造了政治生態,考試評分制度自然亦塑造了教育生態。

我讀小學時,只考中英數,各學校自然操練鞋帶習作。後來變為學能試,自然操練推理題。到現在連課外活動都計算,於是孩子便要上各種才藝班。

今次要討論的是各小校的英文評分方法如何影響學生的英語程度。

小學的英文評分,有GE、默書、聆聽、會話、作文等。每間學校的評分標準雖有小許差異,但大致都相差得不太遠。總之,我認為最重要的兩項:閱讀和聆聽,佔的分數都很少。

小學英文最重要的任務是訓練一班適合讀中學的學生。我們看看,中學生最缺是甚麼?簡單地講,就是英文中學中一學生面對最大的英文困難是甚麼?

英文中學中一生,最大的問題是看教科書看得很吃力,其次是聽英語講課聽得不怎樣明白。

如果一個英中一生寫作能力不佳,他有時間在未來幾年去追上這進度,因為寫作差,影響的主要是英文科裡的作文,其他History, Geography, IS對英文寫作能力要求不高,基本見point就給分數。

如果一個英中一生口語能力不佳,亦不大礙事,因為除了英文科口語要這能力外,其他都不影響。

如果一個英中一生文法不佳,問題不大,只影響GE及作文。

但若聽不懂,就大件事。除英文外,各科都會受損。但好在,英中生裡,聽不懂的學生比例上很少,而且由聽不懂到漸漸聽懂,所需的時間不會太長。

若果閱讀能力弱,就更大件事,可謂一Q清袋,除英文外,幾乎每一科都不怎樣可能考得好成績。而且,由閱讀差進步到閱讀能力足以應付英中的需要,所需的時間甚長。

香港小學,英文的評分標準中,閱讀所佔甚少,聆聽所佔的也甚少,但不知怎的,文法這沒有多大作用的東西,所佔的比例卻還不少。

香港小五小六的閱讀理解所佔的分數甚少,而且所考的文章甚淺易,就算能夠完全看懂也沒有甚麼大不了,這種淺易的文章,和中一的課文相去甚遠。閱讀理解取得近滿分的分數也不代表能接受英中教育。

聆聽所考的也是很淺易的東西,就算在此部分取得高分,也不代表聽得懂中一英語授課。

總之,香港小學的英語評分標準千瘡百孔,取得人九十多分的,不能保證有能力讀英中,但閱讀能力強、聆聽能力強,絕對有能力讀英中的,卻不一定能拿九十幾分。

有了這評分標準,絕大部分家長都覺得作練習是最有效的方法,閱讀就是取分的毒藥,於是大部份家長都專注讓孩子做練習,閱讀可有可無,於是,在沒有廣泛閱讀和聆聽下,孩子的閱讀能力及聆聽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取得高分。家長都以為自己的孩子英文了得,但這卻是高分低能,到中學時惡果便現。結果是,一年又一年,一批又一批不懂閱讀的學生,勉強讀英中,一個一個的學生受著聽不懂,看不明課本的煎熬。

救救孩子!

eviepa

Rank: 5Rank: 5


4440
3#
發表於 10-5-18 10:50 |只看該作者

回覆 2# eviepa 的文章

基本上我是完全同意eviepa 的觀點.....
只有一點:
家長都以為自己的孩子英文了得,但這卻是高分低能....
eviepa 太睇低了這些高分生了, 我則相信可以取得高分的學生, 絕不可能會是低能的....

我只能說句: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2714
4#
發表於 10-5-19 20:10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簽名被屏蔽

Rank: 5Rank: 5


3693
5#
發表於 10-5-19 20:36 |只看該作者

回覆 1# stccmc 的文章

太同意了,没见过不知自己不行。

Rank: 5Rank: 5


1729
6#
發表於 10-5-19 22:22 |只看該作者
呢排都唸緊呢個問題,要讀英中就要分高,要分高、現時的制度是做卷答 Grammars 配對題,考下記憶,睇下 d 細路做左幾多本補充練習,操得準唔準確、去加 s,加 ed,加 ing…

閱讀係無幫助高分的,聆聽係無幫助高分的,寫作無幫助高分的,所以三無之下,上到 band-1 如果要寫,唯有背文,某名校文章得獎,基乎都叉唔多個 d 字。

背書就係強項,所以考試可以背答案,數學都可以背答案,中英文可以背文章,但係今年加多樣『通識』,要背就要背晒本百科全書,所以開始好玩 la…哈哈哈!

通識就要做 Project,做 Project就要寫文章,睇課外書,找尋知料,分析,討論,呢 d 咪正正是閱讀後的好處,如果大家細心唸下,幾年後就會世界變,只不過 d 家長還睡在夢裹。


2714
7#
發表於 10-5-19 22:58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簽名被屏蔽


2714
8#
發表於 10-5-19 23:14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簽名被屏蔽

Rank: 8Rank: 8


19737
9#
發表於 10-5-22 07:16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eviepa 於 10-5-18 01:38 發表
選舉制度塑造了政治生態,考試評分制度自然亦塑造了教育生態。

我讀小學時,只考中英數,各學校自然操練鞋帶習作。後來變為學能試,自然操練推理題。到現在連課外活動都計算,於是孩子便要上各種才藝班。

今次要討論的是各小 ...


在2004年,已經出了新的英語課程指引,並分段改進英語課程:短期改善在2005學年前實施,中期改動在2010學年前實行,而長期發展則在2011年或以後。

指引中4.5節講文法的學習:「Children have an amazing ability to absorb language through play. Teachers should note that grammar learning is not a simple linear process, i.e. the mastery of one form after another, nor does memorization of rules guarante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Grammar learning depends on meeting the same form again and again in different contexts, so that an ever-fuller understanding of when and how a form is used develops.」

4.3.4節就講對閱讀能力的教學要求:「Teachers need to understand that learning to read is not an automatic process. Children need to be taught to read through a variety of strategies and techniques. In addition to using a task-based approach to reading, reading skills are best developed in the context of reading real
books and authentic materials. This prepares learners for learning to read on their own, and becoming lifelong learners.」

至於評估,指引中的第5章和附錄9也有清楚要求:「In order to collect valid evidence of pupils’ learning towards the different Learning Targets and Objectives for English Language, different modes of assessment should be adopted (e.g. role-plays for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projects for integrative use of knowledge and skills, discussions for collaboration, presentations and performances for creativity). Overreliance on pen-and-paper tests cannot adequately assess learners’ performance in achieving all the Learning Targets and Objectives.」

其實家長選校時,可以參考教育局出的各類指引,看學校跟得有幾好,再選擇教學方法較佳的學校。一般來說,做到課程要求的學校,學生的學術表現都較出色。

http://www.edb.gov.hk/FileManager/EN/Content_2801/primary%201_6.pdf

[ 本帖最後由 ChiChiPaPa 於 10-5-22 07:49 編輯 ]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10#
發表於 10-5-22 11:26 |只看該作者
小學的英文評分,有GE、默書、聆聽、會話、作文等。每間學校的評分標準雖有小許差異,但大致都相差得不太遠。總之,我認為最重要的兩項:閱讀和聆聽,佔的分數都很少。


阿大、阿二讀小学時,我對各科的評分標準不甚了了。只知道默書唔計分。平時唔計,默書考試只將等級列在成績表。

英文分两天考。好象GE和作文一天,閱讀又是一天。成績表也列有GE、作文、閱讀分數。

好学校很難界定。但界定差学校就易好多:如果学校越注重默書,此校越差。有些小班教學,一星期默四次,你話幾易揾食。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11#
發表於 10-5-22 11:40 |只看該作者
背書就係強項,所以考試可以背答案,數學都可以背答案,中英文可以背文章,但係今年加多樣『通識』,要背就要背晒本百科全書,所以開始好玩 la…哈哈哈!


我讀中小学時是不用背答案的。就算会考中文、文学,也是讀好課文,然後車天車地車上去,都過骨。記憶中同学仔也無背答案。但到大学時,考數学,見周圍啲人係咁背,覺得好奇怪,原來數学都背得。

通識,如無意外,都背得。


2714
12#
發表於 10-5-22 11:42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簽名被屏蔽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13#
發表於 10-5-22 11:59 |只看該作者
今日信報訪問冬姑,有参考價值。

「當時好少功課,唔使點做功課,一個星期一次測驗,亦都會有默書。當時學校好好,容許你一些地方叻、一些地方唔叻,總之只要合格便可以了。有時,返到學校才做功課!」

Rank: 5Rank: 5


3693
14#
發表於 10-5-22 18:12 |只看該作者

回覆 1# judy 的文章

我以前的学校是容忍有人这样叻有人那样叻,校长对各类学生都大致一样,今天的学校不知有多少是这样的,这劳模子呈分试下全体都一样,不管人有几大智能儿童个个不一样,只用一把尺来量度,恨不得儿童像工业化模式的工业品,更别说应才施教了。

Rank: 7Rank: 7Rank: 7


12376
15#
發表於 10-5-23 18:19 |只看該作者
香港是個外向型城市,有足夠英文水準的市民的重要性,大家都知,但問題是如何去培養?大部分家長都希望子女進入英中,透過EMI去提升子女的英文水準,這是無可厚非的。但問題是,小學的英語教育實在不濟,培養不了多少能接受EMI教育的小學畢業生。

今年九月,「微調」開始,教育局將全港成績最好的40%學生界定為適合用英語教育的學生,我對此甚為質疑。

1. 頭40%是一個很「任意」的界定,沒有任何理論基礎。這40%「精英」裡英文較差的一半,根本不能適應英中。

2. 頭40%是綜合成績,中文、數學好而英文差的學生來說能打進頭40%,但根本不能適應英中。

我囡囡中一時讀精英班,同班同學大部分應是Band 1的中間部分,不比普通英中學生差,而他們普遍的閱讀能力來說,讀reader “Magic Finger” 10頁就是一件很吃力的事,老師就要預留一個星期給他們看。從此推斷,現時大部分英一生,要明白課本是困難的。

不單是我女兒的學校有此現像,我亦認識一些英文成績不今錯的英中中一生,課本裡的中文注解,寫得密麻麻的。可見普通的band 1學生讀英中一會讀得很吃力。

Xxx     xxx     xxx     xxx     xxx

香港小六的英文和中一對英文的要求有個很大的不同。大家可以到書局去看一看,小六的閱讀理解和中一的閱讀理解有多大的差距,你可能會大吃一驚。

小女小二元旦開始有系統地英語閱讀,開始時連小二的閱讀理解也不甚了了,但到年底,小六的閱讀理解已經覺得很淺易了。為方便以下的討論,我叫這做階段一。

在小學裡,學生在達到階段一,應付小六的閱讀理解就很有把握,閱讀能力再高,對在學校英文卷取分沒有多大的作用。但問題是,這樣的閱讀能力,遠遠達不到中一的要求。

女兒從階段一後再不斷閱讀,大概再過兩年半後,到小五近尾聲,做中一的閱讀理解時,雖然每篇都有幾個生字,但卻阻不了她明白文章的大意。這時,如果她接受英中教育,在學校裡聽過老師講解後,回家做功課、溫習時,在語文上大概不會碰到很大的問題。這個階段,下稱階段二。

大家可以看到,達到階段一是一個非常容易的過程。但由階段一到階段二卻漫長得多。如果一個小學生僅有階段一的水平,他讀中一時,做中一(無論英中、中中)的閱讀理解時,肯定看不懂!

在小學裡,學校對學生培養的終點就是階段一,英文卷裡的閱讀理解是淺易的,這就傳達了一個信息給全港家長:只要閱讀能力達到階段一就已經是頂級學生,就能輕鬆應付中一英中的需要。荒謬!

另外,在總分裡,閱讀理解所佔的比重很低,絕不能反映其重要性,中學生之所以讀英中讀得吃力,主要是因為閱讀能力不足,而不是文法、口語、作文能力不佳。

在小學裡,由於家長相信學校的評分標準,所以只要孩子能取得高分,就以為自己孩子能夠輕鬆地接受英中教育,但到中一時才發現原來他們的閱讀能力是這麼有限。

小學有這種不知所謂的評分標準,於是,只做練習的都可以取高分。不做練習的,卻要長時間忍受低分,被老師稱為英文不佳,直到該學生的英文程度超了幾班,用壓倒性英文程度去取得佳積才能守得雲開見月明。但香港大部分家長都是營營役役,沒有多少有時間、能力去判斷,只要孩子的課外訓練短期沒有多大的進展便會認為該種學習工具作用不大。於是「立竿見影」,但對英語程度沒有多大進益的文法練習就賣過滿堂紅;反之,長遠來說,對英文大有進益的課外閱讀就沒有多少人採用。小學不合理英文評分標準對香港所造成的破壞,實在巨大。

絕大部分沒有課外閱讀的香港學生甚麼時候達到階段二,亦即有充分能力讀英中呢?有一個小小的例子:我囡囡在剛達到階段二時,你下載了一份中三的TSA,她做了該卷的閱讀部分,取得80分,而全港所有學生,包括中中、英中,的平均成續是54分。亦即是說,一個用採用閱讀為本而用得不好的學生,五年級時的閱讀能力比不作課外閱讀的中三學生的平均能力高出很多。亦即是說,香港中三學生中,大部分都未到達階段二。

直到今天為止,我所見所聞,用閱讀為主要工具的小孩,到小學畢業時,英文閱讀也能力都達到階段二或者更好,每一個都有能力輕鬆地接受英語教育。小學的評分標準就是阻礙家長採用此方法的禍首。

xxx   xxx   xxx   xxx

我認為以下的評分標準會有效地提升香港小學生的英語程度:

各項所佔的比例,大概為:

Reading: 50%
Listening: 25%
Writing: 15%
Oral: 10%

例如小六最後一次呈分試:

Reading應獨立一張卷,卷內應有五篇文章,各佔20%
1. 最淺的是比現在小六的標準文章稍淺
2. 一篇現在的標準小六文章
3. 一篇介乎小六標準文章及現在的標準中一文章
4. 一篇現在中一的標準文章
5. 一篇稍深於中一的標準文章

Listening應起碼包括兩段passages,各佔一半分:

1. 現時小六的標準passage
2. 另一段應近似現在中學教師所用的教學語言

總之,這評分標準就是,如果學生能考取好成績,他讀英中就很輕鬆;反之,如果取得低分,讀英中就有大問題。如果小學由小一開始,就按照此精神去定立評分標準,不出十年之內,香港小學畢業生的英語水平就會大大進步,而不需政府額外撥出大量公帑。

eviepa

Rank: 8Rank: 8


19737
16#
發表於 10-5-24 00:32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eviepa 於 10-5-23 18:19 發表
香港是個外向型城市,有足夠英文水準的市民的重要性,大家都知,但問題是如何去培養?大部分家長都希望子女進入英中,透過EMI去提升子女的英文水準,這是無可厚非的。但問題是,小學的英語教育實在不濟,培養不了多少能接受EMI教育的 ...


不同意把弄測考制度去提升英語能力。要做好,就要從課程、老師素質和教學工具去做好。有效教學工具的例子包括英語語境、讀物教學、新聞教學、創意寫作、英語演說、英語辯論和戲劇教學。

政府已經在測考,以及學科的教學語文中下得太多功夫,是時候回歸根本。

孩子愛上中英文課外閱讀其實是學習的成果之一。通過有效的語文教學,可令孩子有足夠能力去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雖然課外閱讀習慣有很高的價值,但也不應因而就用課外英語閱讀去取代正常的教學工具。孩子從學校的課程中有系統地逐步學習足夠的英文字彙,才有能力應付英文課外閱讀。

以家庭教學去取代有效的學校教學,並非人人可以做到。利用分數做成家庭教學或補習的導向,來彌補失效的學校教學,並非教育決策者應做的行為。

[ 本帖最後由 ChiChiPaPa 於 10-5-24 00:50 編輯 ]

Rank: 7Rank: 7Rank: 7


12376
17#
發表於 10-5-24 22:27 |只看該作者
不同意把弄測考制度去提升英語能力。要做好,就要從課程 、老師 素質和教學工具去做好。有效教學工具的例子包括英語語境、讀物教學、新聞教學、創意寫作、英語演說、英語辯論和戲劇教學。

政府已經在測考,以及學科的教學語文中下得太多功夫,是時候回歸根本。


ChiChiPaPa,

唔好玩喇,現在「是時候」「從課程 、老師 素質和教學工具去做好」?

你所講的教育改革我都舉腳贊成,不過現在絕非適當時候。香港剛經歷完董建華一連串教改,撕裂了教師與政府的關係。現在孫公正在做的是大和解,企圖修補雙方的關係。你所講的教改,不單耗費大量公帑,而且必然要所有現職英文教師百忙之中抽出寶貴時間去再培訓,況且,培訓的時間將會很漫長,更有甚之就是有部分教師會轉型失敗,會被教改淘汰。到時肯定有大量老師出來遊行示威,主事者很容易就會烏沙不保。

孩子愛上中英文課外閱讀其實是學習的成果之一。通過有效的語文教學,可令孩子有足夠能力去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雖然課外閱讀習慣有很高的價值,但也不應因而就用課外英語閱讀去取代正常的教學工具。孩子從學校的課程 中有系統地逐步學習足夠的英文字彙,才有能力應付英文課外閱讀。

以家庭教學去取代有效的學校教學,並非人人可以做到。利用分數做成家庭教學或補習 的導向,來彌補失效的學校教學,並非教育決策者應做的行為。


你既然認同閱讀的重要,就應支持我的倡議,用種種方法去使學生多閱讀。不應光去反對、反對、反對,而是想出更能誘使學生閱讀的方法。

你所講的“不應因而就用課外英語閱讀去『取代』正常的教學工具,所用的「取代」是與事實不符。

香港大部分家長都在課堂以外,以做練習方式『補充』學校之不足,結果絕大部分孩子英文都是平平凡凡。

Stccmc, judy, mattsmum等等的孩子們都在英語課外,以閱讀方式『補充』學校之不足,從而培養出英文程度一流的孩子。我想不出你有甚麼理由去反對他們的做法。而他們的做法,就是我所倡議的。

你用「取代」一詞形容我的倡議,就是指我提倡只要在家裡閱讀了便不需在學校上英文課,與事實不符。


//孩子從學校的課程 中有系統地逐步學習足夠的英文字彙,才有能力應付英文課外閱讀。//  

要依賴學校學教英文就死得人多了。Stccmc, judy, mattsmum等有那個會等學校教懂孩子英文生字後才開始閱讀?他們的子女在幼稚園時就懂很多高小的生字;在初小時就懂得很多高中的生字。難道他們的子女就要等待學校的進度?要等到高中時才有能力看Mr Midnight?最疼愛兒女的人永遠是自己,既然自己出了一分力便能使子女能力大進,何樂而不為?

eviepa

Rank: 5Rank: 5


1729
18#
發表於 10-5-24 23:06 |只看該作者
好多小學生讀緊小六,都唔知乜野叫做『Pass Tense』bor!

你地講個 d 叫做『資優生教育』,上到中學已經可以上高中,一般小學只希望了解及準備英文基本,上到中學先入正題。


2714
19#
發表於 10-5-24 23:52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簽名被屏蔽

Rank: 8Rank: 8


19737
20#
發表於 10-5-25 02:40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eviepa 於 10-5-23 18:19 發表
...Reading應獨立一張卷,卷內應有五篇文章,各佔20%
1. 最淺的是比現在小六的標準文章稍淺
2. 一篇現在的標準小六文章
3. 一篇介乎小六標準文章及現在的標準中一文章
4. 一篇現在中一的標準文章
5. 一篇稍深於中一的標準文章...


我就贊同在六年的小學課程,英語閱讀教學和測考應包括各種的閱讀文體,使孩子擁有廣泛的英語閱讀能力:

1. 小說 Fiction
2. 戲劇 Plays
3. 詩詞 Poetry
4. 傳記 autobiography
5. 遊記 travel writing
6. 單張 leaflets
7. 廣告 advertisements
8. 新聞 newspapers
9. 資訊 information and research

其實不同的小學之間,在英語閱讀教學方面都有不同的做法。如果能在小學階段包括不同的閱讀類別,就應已超越你所講的中一標準文章閱讀水平。

至於中學科目的學術詞彙,學校可在 General Studies 科目中介紹,讓孩子對那些詞彙的解釋和應用有初步的認識。

[ 本帖最後由 ChiChiPaPa 於 10-5-25 02:45 編輯 ]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