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環保行動有賴培養學生環保意識(明報社評) ...
發新帖
查看: 472|回覆: 0
go

環保行動有賴培養學生環保意識(明報社評)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9
1#
發表於 17-8-14 15:0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明報社評】香港市民平均每人每天製造1.39公斤固體廢物,無論廢物本身和對廢物的處理,都會對環境生態帶來不可挽回的破壞,近年港人環保意識提高,日前還有顧客自備水杯去挑戰麥當勞,是對企業承擔環保責任的倒逼,應該會取得一定效果。但長遠而言,在提高環保意識方面,並非只靠政府的政策和企業的承擔,而是應該從小培養學生的環保概念,讓他們長大後成為環保先鋒的中流砥柱。


政府有很多積極主動的環保政策,比如減少廚餘和廢舊電器回收等等,都取得良好效果。目前提出固體廢物徵費法案,是否有效以及將來在立法會上如何討論,還有待觀之,但以徵費鼓勵市民減少製造垃圾,只是「寓減於徵」 的間接方法。


垃圾收費寓減於徵


自備水杯反映覺醒


企業是製造垃圾的「大戶」,他們是否採用環保節能和可循環使用的材料,以及包裝的形式,都直接影響垃圾數量和對環境污染的程度。市民日常接觸最多的而又是都市生活不可或缺的是快餐店,麥當勞一直以來過度包裝,以及使用塑膠飲筒、含塑膠紙杯等等,為人詬病。大部分的企業出於對成本的控制,在環保措施方面往往是被動和不積極的,雖然近年全球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大幅提高,企業出於迎合顧客而制定環保措施以提升企業形象,但一般來說都是落後緩慢而且不徹底的。


政府的政策會成為企業重視環保的誘因,制定法例可規限企業製造垃圾,應該是十分有效的做法,但法例與政策都要照顧各方面的利益和市民的接受程度,而且不可能快捷靈敏地回應市民生活方式的變化速度,以及環保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保護環境最佳和最徹底的方法,歸根結柢還是依賴大部分市民環保意識的提高和行動。


有市民主動挑戰麥當勞拒絕顧客自備水杯的做法,固然可以引起部分市民對環保意識的醒覺,但長遠而言,需要各方長期不懈的努力。麥當勞未能認識到市民對環保的重視程度,而且相對於其他快餐店或咖啡店,更顯得落後於形勢,這些企業如何應對環保,是他們的經營之道,我們更着眼於為何有市民主動積極去示範環保,如何更廣泛地去培養更多市民有這樣的環保意識。


成年的市民,或許是在大學學習中得知環保的重要,因為香港的大學也會在節能措施、垃圾分類以及在課程中培育學生的環保意識,未有進大學的市民可能從媒體或者環保團體的推廣中得悉環保概念,他們能夠主動自覺地接受並且身體力行對保護環境的行動,都是一種進步,也是對香港以至全球的貢獻。但要全面推廣環保意識,還是要在中小學,從課程以及課外活動中給學生灌輸環保概念,才是系統全面的教育。


環保教育沒有專利,很多中小學也有推行,很大程度取決於校長和老師的自覺,但老師只能在課堂上作為知識教導。西方國家的學校,會把學生帶到大自然的田野,去認識昆蟲,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長過程,是一種體驗式學習,學生從小對生態環境有所認識,對動植物產生感情,學校更加可以從小給他們制定「生態地圖」,記錄自己的各種環保行動,令其長大後自覺尊重大自然,敬畏天地,人類必須與大自然和諧共存,從而得到可持續發展的概念。


市民意識倒逼政企


環保教育從小做起


問題是香港的教育,不但未將環保概念在中小學課程有系統的貫徹,也不鼓勵體驗式學習,即使學校或老師有心去灌輸環保概念,但礙於缺乏適當的政策支持,或因學生安全的考慮而不敢帶學生到郊野公園,環保教育只能流於書本的知識,長大後對於環保行動,就是可有可無。


政府的環保政策,如果缺乏市民的自覺配合,就只能依賴遵守法律的精神,或者按照政策的經濟誘因去圖利,企業也不會真心實意地支持。反之,市民的環保意識提高到一定程度,會轉化成行動,倒逼政府制定更嚴厲的環保政策與法例。


市民的環保意識與行動,更會給企業傳遞一個清晰的態度與立場,讓企業不但要滿足顧客對價錢、品質的需求,還要進一步重視環保,這才是最徹底的有效方法。企業可以重利,但要取之有道,環保之道,不但要在包裝材料和節能設施方面向顧客表明他們的努力,還要在企業文化中推廣環保意識,比如在職工中推廣「生態足印」活動,鼓勵員工參與環保行動,讓員工重視環保,他們才會自覺配合政府的環保政策與法律。


環保需要政府、企業和個人共同用心用力去做,但推廣環保意識不能只靠政府或者環保志願團體,而是要從學校教育中系統去貫徹,培養支持環保行動的後續和可持續力量,環保才會從概念成為利國利民的社會共識。


   0    0    0    0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