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短片】文憑試通識卷滿分答案 政府欠管治威信 ...
發新帖
查看: 838|回覆: 1
go

【短片】文憑試通識卷滿分答案 政府欠管治威信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9
1#
發表於 14-11-6 08:5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本帖最後由 elbar 於 14-11-6 11:39 編輯


【短片】DSE通識攞滿分 踩政府都唔扣分




今年文憑試通識科題目驚現要求特首梁振英下台遊行照片,要求考生指出治港兩項困難,考生擔心政治不正確會失分。考試及評核局昨公開「標準答案」,指兩困難分別是管治威信不足及難以平衡各方利益,獲評最高成績第5級的其中兩份答卷,都能清楚指出這兩點,故遊行有「要求行騙長官下台」或「要求特首下台」之訴求,甚至指梁振英政府傾斜中共而令市民憂心「賣港」。

考評局今起發售今年文憑試各科考試報告及試題專輯。通識科卷一資料回應題設有三條必答題,卷二延伸回應題則三選一作答。今年卷一第一題刊出2013年元旦日兩宗遊行相片,一是撐梁振英的齊心撐香港遊行,另一是民間人權陣線的元旦大遊行,橫額上有「行騙長官下台」字眼,震驚學界。

「標準答案」指出港府困局

該題目有三條分題,第一分題要求考生依據該兩幅照片,指出政府兩項管治困難。考評局報告指出,該題目關於市民在示威遊行中表達訴求的自由和維持社會秩序之間的矛盾,考生作答整體表現一般,不少考生未能正確指出政府管治兩項困難,是管治威信不足及難以平衡各方利益,許多考生只是抄錄兩幅照片上橫額的文字,表現較佳考生則能運用合法性、代表性、誠信、共識和團結等相關概念。

考評局上述「標準答案」,直接指出港府目前困局,而面對前所未見的高度政治敏感題目,有考生試後擔心答題認同「行騙長官下台」會失分。考評局近日將獲得不同成績等級的答卷示例上載至網站,顯示獲得最高第5級成績的答卷,並沒有迴避特首下台問題,其答卷指兩張照片顯示政府管治威信不足和缺乏凝聚力及歸屬感,因此市民遊行「要求行騙長官下台,不要騙子政府」。

另一同獲第5級「滿分」成績的答卷,考生也指政府管治威信下降,令施政公信力減低,其答案更直指「反映一部份市民可能因梁振英政府似乎與中共中央關係密切,而東北發展等政策也令市民感『賣港』之嫌,故不信任政府」。

第二分題要求考生根據2004至2012年集會示威次數及其間被捕人數資料,指出哪兩個核心價值出現矛盾和引致的後果是否日趨嚴重。獲得第5級成績的答卷,指出矛盾是法治精神與保衞人權,「示威者認為拘捕行為有損人權,但警方認為這是體現法治精神」。

不過報告指,能夠正確指出兩個矛盾核心價值的考生不多,顯示他們對題目的關鍵字理解不足,考生對於言論自由、示威自由、集會自由、法治、公眾秩序和公眾安全等概念的掌握較薄弱,更有不少考生將「治安/法治」等同於執行法例,部份考生只是把法治的意思詮釋為遵守法律。

教師:支持反對都可攞高分

通識教育教師聯會主席許承恩指出,之前有考生擔心回答反對梁振英會影響得分,考評局公開答卷示例,「證明支持或反對都有機會攞高分,最重要係考生對概念嘅理解,同埋能唔能夠回應題目要求。同學識得諗啲人點解上街支持或反對CY,有理據就會答得好啲」。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認為,政治敏感是大人想法,「學生跟番自己分析去寫,反而冇乜問題,支持定反對政府的確唔係評分標準」。

該條第三分題要求考生評論有多大程度同意「透過示威遊行表達訴求有助提高香港人的生活質素」。其中一份獲得第4級成績的答題,考生稱不大同意,「表達訴求並不代表政府會依照民眾想法施政……民眾遊行訴求真正普選,但是政府只是提出諮詢,並沒有真正履行」。今年通識科在4月9日開考,卷一佔全科總分50%,三條題目得分相等;卷二佔總分30%,餘下20%為校本評核。每題評分最高為第5級,總分才設5*及5**兩級。

   0    0    0    0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9
2#
發表於 14-11-6 08:59 |只看該作者
梁粉促設官方教材


■劉炳章昨建議教育局設官方通識教材。

通識教育科推行時曾惹不少爭議,建制派當時力撐,今日卻感如芒刺背,深恐學生因修讀通識科而不再當沉默羔羊,更有建制派歸咎中學通識教育科令學生的想法變得政治化,企圖向通識科「開刀」。擁有多項公職的「梁粉」、專業聯盟主席劉炳章昨建議教育局設官方通識教材。

教師憂探討議題空間收窄

劉炳章在電台節目中批評教育局只撥款予學校,卻無給予或設定通識科教材,做法不對,呼籲當局重新思考。他指本港青年應該對《基本法》有更多認識,但現時教育着重「兩制」多於「一國」,促教育局重新將中史獨立成科,讓學生透過學習中國歷史認識中國。劉認為,參與佔領青年對落實真普選的要求只是「形」,「實」則希望將來能上樓、就業。另有建制派在施政報告諮詢會上提出改革通識科,包括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建議將之改為選修科,為當局未來對通識科「開刀」鋪路。

教協理事、通識科教師方景樂指,通識科以議題探究為本,教師須隨社會發展調整教學內容,處理新增的爭議,「唔可能寫死」,質疑劉不明白通識科的本質。他擔心一旦有官方教材,將收窄探討議題的空間。他續指,業界一直有意見認為通識科範疇太闊太深,但改革期間不應借刀殺人,「殺埋政治議題」。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則指,目前教學並無比以往減少對學生灌輸「一國」的概念,惟中港關係緊張或影響學生觀感,至於落實真普選是實在訴求。教育局、課程發展議會及考評局正就通識科展開第二輪檢討,收集通識科教師意見,料明年7月公佈檢討結果。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