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升中派位 減人頭入英中機會反增 「211」方案學額減幅不及新生跌 ...
查看: 3029|回覆: 25
go

減人頭入英中機會反增 「211」方案學額減幅不及新生跌幅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9
1#
發表於 12-11-21 13:1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http://news.mingpao.com/20121121/goa1.htm


全港中學明年每班人數可減1至2名,由36人減至35或34人,令家長擔心影響入讀英中機會。本報以全港學校落實「211」方案推算,未來3年全港英中學額將減少2000個,減幅約11%,比人口下跌幅度18%為低,意味日後學生入讀英中機會不減反增,「band 2頭」學生也有機會入讀band 1英中。

吳克儉撰文解釋方案

另外,教育局長吳克儉昨會見18區家長代表,以及撰寫《局中人語》,向外解釋中學減派方案。根據方案,學校可選擇「111」或「211」方案,分3年將每班人數由36人減至33或32人,若中學有聯繫、直屬或一條龍小學則可申請不減派,另承諾未來逐年檢討,不排除額外再減每班人數。

面對派減措施,有家長擔心新措施影響子女選校,東區家教會聯會副主席趙明昨晚聯同區內兩名小六家長出席會議。趙直言,政府一旦決定落實減派,對應屆小六家長必定構成影響,又引述區內小六家長指出﹕「不論學生人數怎樣跌,入讀受歡迎學校競爭同樣激烈」。

家長憂跨區英中學額減少

趙明認為,相比「321」減派方案,家長會較接受教育局「211」方案,期望當局維持學校運用叩門位的彈性。油尖旺區家教會聯會會長李偲嫣亦指出,區內不少家長向她反映表示擔心再削減每班人數會影響子女未來升中學校選擇和機會,而且教育局稱區本自決、逐年檢討等措施,亦令家長擔心跨區英中學額減少。

本報按照立法會及教育局資料,假設全港所有學校採用「211」方案推算,未來3年英中學額減幅比人口跌幅為低,意味未來學生入讀英中比現在更容易。根據推算,本學年全港有1.8萬個英中學額,至2015/16學年全面落實「211」方案後,將減少2000個至1.6萬個,跌幅11%;同期中一學生人數則由6.1萬人減至5萬人,減幅18%。

個別地區競爭變激烈

若以分區而言,多個人口下跌重災區的英中競爭比率不升反跌。以屯門為例,今年該區有9間英中,提供1296個英中學額,供全區3952名升中生競爭,平均約3人爭1學額。至2015/16學年全區學校落實「211」方案後,該區英中學額將減少11.1%至1152個,但中一新生將急跌25%至2965人,即平均2.6人爭1英中學額,競爭比率按比例下跌15.7%。

只有個別區域英中學額競爭會比以往激烈,如南區、灣仔區,以南區為例,今年平均5.7人爭1英中學額,至2015/16學年該區英中學額競爭比率將增至6.4人爭1學額。

   4    0    0    0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9
2#
發表於 12-11-21 13:14 |只看該作者
校長:選校毋須改策略

http://news.mingpao.com/20121121/goa2.htm


教育局落實明年中一每班由36人減至34人的「211」方案,有小學校長表示,受惠於人口下跌,學生入讀英中或心儀學校的機會會比以往高。津小議會主席冼儉偉估計,今年升中派位的滿意率有機會不跌反升,建議家長以「平常心」選校,毋須因中學減派刻意改變選校策略。

叩門位少 應善用首3志願

冼儉偉稱,去年大埔區5間英中由5班減至4班,但區內band1學生仍可全數入讀英中,預料今年即使每班減2人亦不影響學生入英中機會。另外,因應明年中學叩門位或減少,冼建議家長選校時,善用統一派位乙部首三志願,如首志願可較進取,第二及第三志願的學校則較保守,盡量增加子女獲派心儀學校的機會。

統一派位乙部可試「越級」

屯門樂善堂梁黃蕙芳紀念學校校長伍家珍亦指出,明年中學減派對升中選校影響不大,人口跌幅就超過減派人數,反而增加學生入讀心儀學校機會。她表示,家長眼中的好學校學位不少,若家長堅持「越級」選校,不妨嘗試以統一派位乙部首志願「博一博」,其餘則要按學生能力選校。她強調,家長最重要是按學生能力選校,除留意學校成績外,亦可因應子女課外活動才能選校,以及留意心儀學校資訊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9
3#
發表於 12-11-21 13:14 |只看該作者
受歡迎官中或豁免減派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1121/18074505


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昨向18區家長教師會聯會講解中一減派方案,北區和油尖旺代表稍有保留,敦促日後學生人數回升後要加回學額;局方表明,受歡迎的官立中學毋須減派。十所傳統直資名校表示不會減收生,由於官津中學減派,有家長預計直資中學學額將更一席難求。

為應付升中人數減少,教局決定推出111和211中一減派方案,官津中學未來三年中一每班減派三至四個,明年英中學額將削最多900個。吳克儉昨晚與副秘書長黃邱慧清,一同與40名18區聯會代表開會,討論有關計劃。

教育局表明學校可申請免減但準則未定。有官立小學家長關注官中會否再如去年被強制「自願」減班一樣,明年也必須削減學額,吳克儉回應稱官校可申請豁免;黃邱慧清補充,如官中過往撥給官小的聯繫學額派盡,便可豁免減派。因此相信英皇書院和皇仁書院等受歡迎官中可以倖免。

名校學額一席難求

油尖旺和北區代表擔心區內學額緊張,升讀名校會更難,勉強接受方案,促請日後人數回升,盡快加回學額;北區代表提出,區內部份中學可免減。另外,全港有59所直資中學,本報致電十多所受歡迎直資名校,包括聖保羅男女中學、拔萃女書院、聖保羅書院等,均表明中一收生學額不變,由於這批學校多數設一條龍小學,故提供予外校生申請的中一學額較少,約40至100個。

東區家長教師會聯會副主席趙明認為,明年中一直資學額會較以往激烈。近日接獲小六家長投訴,對於教育局和中學界遲遲才達成共識感不滿,趙明說:「年年都係等最後關頭一兩個月先傾,臨急抱佛腳,每年嘅小六家長真係好無奈,我哋先至係受害者。」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9
4#
發表於 12-11-21 13:40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elbar 於 12-11-21 13:43 編輯

林文量﹕香港教育制度的資源錯配

http://news.mingpao.com/20121121/fad1.htm


中國人向來重視教育,希望小孩能透過教育提升質素,將來出人頭地。因此在香港從小孩進入幼稚園開始,家長已很緊張地希望小孩能進入名校,期望將來能進入名小學、名中學,最後升上大學。家長相信,孩子能考上大學,將來便可對社會有貢獻及找到收入不錯的工作。基層市民因為自己向上流動機會不大,不免期望孩子能透過高等教育爬上社會更高的階梯,因此社會大眾、父母家長對教育的期望是很高的。港府2011/12年撥出500多億元作為教育經常開支,佔政府總開支22.5%。相對於新加坡(10.3%,2010)、日本(9.4%,2008)、英國(11.3%,2009)和美國(13.1%,2009)(世銀數字),港府投入程度不可謂不大,但其中資源分配是否平衡?是否對社會的整體發展有利?最近200名中學校長為了學生人口下降,向教育局提出「3-2-1」方案,希望能夠把中一收生每班36人,分3年減少到30人。其中有校長及教協總幹事葉建源提出若不減少收生,band 1中學便會取錄一批band 2學生,由於band 2學生力有不逮,會出現「上移錯配」令學校落車,影響名校教育質素,造成「教育界生態大災難」。筆者作為大學教師,在此想發表另一面的觀點。

資源投放在哪一方?

家長希望孩子入大學,有沒有想過大學畢業之後又如何呢?如何對社會有貢獻呢?筆者作為科研工作者,高興見到年輕人有志向於科學研究,但是看到優秀的科研博士畢業生工作崗位朝不保夕,實在心痛!大學很多基礎科學研究是發掘人類未知的一些新知識,對人類的文明有所貢獻,可是筆者不大敢鼓勵本港的學生去念博士,原因是他花費數年光陰做研究之後,可能找不到工作,以致優秀的人才要轉業,不能夠學以致用。一方面大學的博士畢業生不能夠發揮所長,缺乏工作機會,另一方面中學因學生人數下降要求減少每班人數,作為納稅人的你,願意把資源投放在哪一方呢?為此我從政府的統計資料去找出一些數字,以讓市民大眾作出判斷。

為了簡化,我只是比較了2011及2006兩個年度政府的教育開支(見表)。大學的經費從2006年的125億元增加到2011年的137億元,增幅為9.1%,而中學的經費則從163億元增加到220億元,增幅為35.3%;同期大學全日制學士學生及研究生上升了12.5%,而中學生人數下降了2.8%;中學學生與教師的比率從2006年的16.8下降到2011年的14.8,同期大學全日制本科及研究生與教師的比率由12.6增加到13.3。從這些數字可以見到,在2011年度中學學生與教師的比率已下降到與大學的比率不相伯仲。2012年開始大學改為四年制,本科生增加三分之一,大學全日制本科及研究生與教師的比率可達17以上!以筆者任教的港大理學院為例,四年制的本科生有1700個以上,研究生有300多個,以110多個學術人員(Academic staff)計,師生比率為17至18。假若每班中學生的人數從36人減到30人,可以肯定的是中學生與教師的比率會比大學學生與教師的比率小,這是否合理?是否反映了中學的資源豐厚而大學的資源不足?請問問家長,他們是否希望孩子只是讀到中學或副學士,還是希望他們能夠讀大學?假若是後者,社會是否應該把中學與大學的資源的天秤停止向中學傾斜?同一個飯碗是應該給予一個多出來的中學老師,還是一個有志於科學、寒窗苦讀七八年建立了一定專業知識水準的博士畢業生?哪一個會更有機會促進香港未來的發展?一個博士畢業生假若失去工作機會被迫轉業,他花去數年時間所累積的知識便沒有用,讓社會、大學及老師數年花在培訓博士生的資源永遠失去價值,其實是香港社會大眾的損失!





資源永遠是缺乏的

資源永遠是缺乏的!中學節省的資源是否應該多培養一些醫科生,多培養一些大學生及做科學研究的博士畢業生?社會應給予博士畢業生多一些工作的機會而讓他們能夠學以致用!我是很尊敬中學老師的,沒有以前教導我的中學老師,我現在不一定能夠做科學研究。這篇文章亦不是要鼓吹縮班殺校,而是要為我們大學的博士畢業生發聲,告訴社會他們面對的境,因為他們沒有工會,是弱勢社群,不像教協可以站在中學老師的立場發聲。希望此文能夠令社會大眾,可以從多個角度去考慮究竟社會應該要中學更小班,還是要多一點大學學位、多一點大學老師,及多一點大學的研究人員!每年省下1億元,可支持300至400個博士畢業生做科研,提升香港科技水平。政府從董建華年代便提出產業升級,是時候行動了!最後我想呼籲本身是大學教員的新晉立法會議員陳家洛博士,是時候為了我們有志向的孩子,認真地糾正現有的「教育界生態大災難」!解決香港教育制度的資源錯配!

作者是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副教授

Rank: 5Rank: 5


3054
5#
發表於 12-11-21 14:34 |只看該作者
看到中學師生比和大學差不多....真令人唏噓 增加大學資源比中學更有價值!

冇錢冇人 有甚麽科研可言  真是港人自講 自吹自擂

中學校長 老師太自私 純是保飯碗 保名聲 得利益者自保不為過 但也不可太明目 太過份

學生錯配是屁話, 只能教band 1A 學生升大學 算甚麽高強
孔夫子教你因才施教, 你吔選才施教 說白了是為名聲 為私利  

上移錯配其實對學生, 社會更好, 讓低banding 學生 有機會享受 更" 高質素的教育" 為低 banding 學生提供向上移的機會!當然這也是他們自己的選擇和要面對的挑戰

不减派减班Band 1 學校 都是收那麽多學生..老師工作一樣 沒投訴吧!
全香港中學課程是–樣的, 中–要讀中二、三課程, 當然很多追不上, 但同一課程, 為甚麼在 band 1 中學校讀不好, 而在band 2 卻可以?
  
是故意教深了一点 所以怕收band 2 生... 因跟不上?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9
6#
發表於 12-11-21 17:16 |只看該作者

中一人口暫時下降 平穩過渡創造契機


育局局長吳克儉


  根據人口推算,適齡中一學童人數未來數年會暫時下降,但三、四年後便會見底回升,甚至逐步超越現時的水平。由此可見,學生人數下跌,只屬一個「過渡性」問題,教育局會把握機會,透過適時及適度的「過渡性」辦法,讓教育穩中求進。


  教育局聽取了持份者的意見後,以「保學校」、「保教師」和「保實力」為目標,推出了一籃子針對性紓緩措施。


  我們的「保學校」措施,降低了中學的中一開班最低要求,由三班減至兩班,即中學只需收取26名學生便可開辦兩班,教師可以更好地照顧有特別需要的學生。而未能開辦兩班中一的學校,亦可申請發展方案,繼續營辦,不存在「殺校」的問題,學生亦毋須轉校。


  我們的「保教師」措施,把超額教師的保留期由一年延長至三年,期間沒有一位常額教師會因中一學生人口下降而喪失教席。學校可善用這個良機,讓教師作專業提升,待幾年後人口回升時,學校將有更專業的教學團隊,有助提升教育質素。


  我們相信,上述方案已可大致處理中一人口暫時下降的問題。然而,因應中學校長會聯席的要求,教育局亦同意在平衡各方意見的大前提下,進一步探討中一學位「減派」方案。


  經過我們與教育及教師團體、家長團體的會面,與中學校長會聯席密集式的會議,以及我和副局長親自落區的交流,我們日前終於就今年的中一派位安排取得了一定成果。


  我特別感謝校長會聯席,他們深明大義,顧全大局,即使個別地區或許仍有不同的意見,但由於時間緊迫,為了不影響中一派位的時間表及家長的選擇,在求同存異的原則下,同意以「1-1-1」與「2-1-1」減派方案進行中一派位,即三年內暫時把中一每班派位人數逐步減至3130人。教育局亦承諾,明年有派位及收生結果後,會檢視一籃子措施是否能有效處理人口下降的暫時性問題,如果成效不彰,亦會看看有何對策,包括減派方案。


  我深信,透過良性的溝通和互動,教育界一定可以群策群力,克服各種困難,把香港的教育水平進一步提高。

二○一二年十一月二十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9
7#
發表於 12-11-21 17:16 |只看該作者
羅厚輝﹕小班教學是改善香港教育的臨界點

http://news.mingpao.com/20121121/fae1.htm


香港教育成果不低,國際教育評估排三四位,我看部分應該歸功於政府教育改革,部分也歸功於學校老師的多年努力。沒有老師校長的配合支持,教改不會成功,教育素質不會高。如何看待學校老師,如何支持老師教學,是高質量教育成果的重要因素,對老師不能斤斤計較。

小班教學推行與否的爭論已有一段時間。政府說小班效果不明顯,研究沒定論,但是,大班教學好嗎?

第一,學生學習能力差距大,老師只能用唱戲方法,把概念解釋一下,能力領悟力的,沒問題,其他的,靠自己靠補習靠家庭,好學校則要求老師下課放假時補習。大班教學好嗎?問問老師,問問學生,問問校長,問問家長,教育局可做調查啊。

第二,大班教學,靠老師「齋talk」,沒小組活動,沒互動,沒時間發問,學生被動只聽,學習悶死,更努力的學生都悶死。老師長期在這種教學環境工作,能不忘記教育學院所推行的創意教學、互動教學、建構主意教學嗎?

第三,大班教學跟政府在2001年推行的教改,背道而馳,不能培養孩子共通能力,又不能發展創新精神,更把老師教學的創意方法都廢掉,把老師牢牢的困在應付考試,應付班內30多個學生的秩序,每天綁在改卷、改作業,忙個不停,但放在關心學生的時間極少,個別跟學生補修都沒力氣了。

聽聽老師的話吧?

政府推說,小班貴,不符合經濟效益。政府說教育用了總支出的五分之一,多了。這誤導了。香港用在教育的經費,在國民平均收入來說,比英、美、韓、日等國家都低很多(UNESCO Institute for Statistics, 2012),而且,香港人力資源是唯一能帶給香港自豪的、達國際水平的教育成果,大學科研文章水平比東亞國家高得多,內地到香港念書的學生也較十年前多得多。香港政府應該加快加大力度投資教育,把教育變成一個在創造培訓人才方面的東亞領導基地,也是香港核心經濟產業企業的一種。我個人跟新加坡和日本的大學教授共同合作研究多年,他們都欣賞香港的教育經營管理和教育成果。

當社會有危機,就有機會給政府推行改革,把教育同工團結在一起,想老師所想,把老師的利益放在首位,就是把學生利益,把香港利益放在首位的好時機。聽聽老師的話吧!

作者是香港教育學院課程系副教授

Rank: 5Rank: 5


4995
8#
發表於 12-11-21 22:49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hkangel89 於 12-11-21 22:50 編輯

大班的好處是人人都升呢,多咗入到降呢的B1中學。所以最好四十五一班。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9
9#
發表於 12-11-22 10:40 |只看該作者
升中減派  半數校揀「211」

http://www.singtao.com/yesterday/loc/1122ao04.html



學 額 減 少 , 家 長 們 都 擔 心 子 女 入 讀 心 儀 學 校 的 機 會 減 少 。

  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日前宣布,下學年推行「二一一」及「一一一」減派方案,據悉,十八區中學校長會已向當局提交區內學校所選的減派方案,逾半數選擇「二一一」方案,明年每班減派兩人,名校林立的九龍城區不論減派方案及留班位用途均交由學校自決。另外,繼荃葵青區宣布其中一個留班位可作叩門位後,據悉東區計畫保留全數留班位,西貢區則視乎每班平均人數而定。

  據了解,中學學位分配委員會將於本月底討論下學年的升中收生機制,十八區中學校長會於當局落實「二一一」及「一一一」減派方案後,已向當局提交區內學校所選的方案。回覆本報的十四區中,荃灣、葵青、東區、西貢、元朗、觀塘、黃大仙、沙田、屯門及大埔均選擇「二一一」方案,爭取每班減派兩人﹔北區則選擇「一一一」方案,以免加劇區內學童須跨區上學的情況。

  不少傳統名校均是「一條龍」、直屬及聯繫學校,原則上「一條龍」學校可獲豁免減派,直屬及聯繫學校則視乎上學年保留學位的使用情況而定。喇沙書院及瑪利諾修院學校等名校雲集的九龍城區,該區校長聯合委員會主席葉賜添回覆本報指,區內不少中學均有直屬及聯繫小學,故由學校自決減派人數及叩門位數目,「情況太複雜,很難全區處理。」灣仔區傳統名校香港華仁書院校長譚兆炳則回覆指,學校設有直屬小學,且學額競爭向來激烈,故不打算減派。

  教育局早前表示,強烈鼓勵學校不將留班位作叩門位。繼荃葵青區率先決定只有其中一個留班位可作叩門位後,據悉,東區計畫全數保留留班位,除非有獲取錄學生未有註冊,才會騰作叩門之用。

  西貢及將軍澳區中學校長會主席叢蔣漢向本報透露,即使採用「二一一」減派方案,該區下學年仍剩餘五百多個學額,情況堪虞,「區內學校已協議,若每班平均錄取了三十人,便不會錄取區內的叩門生,較受歡迎的學校更承諾,留班位不會用作叩門位,以免學校間的收生競爭更激烈。」

  另一重災區黃大仙區中學校長會主席劉瑤紅仍認為,「二一一」方案力度有限,故下月初將與區內學校商討下學年的留班位用途,「近年學校間已作『君子協議』,收夠學生便不再收叩門生。

Rank: 5Rank: 5


4275
10#
發表於 12-11-22 13:32 |只看該作者
唔知應該講乜?只希望教育政策唔好下下改來改去,
明年升中又來二個月前討論, 我一定打去電台質!
[URL=http://www.upload-image.org][IMG]http://www.upload-image.org/img/b7b0b24b3c414187393fd33c9fbeab15/new33.gif[/IMG][/URL]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9
11#
發表於 12-11-23 13:11 |只看該作者
官立名校擬申請不減收生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1123/18077024


因應未來四年,中一學童人口持續下降1.1萬人,教育局推出的中一減派方案,主流意見多接納「211」方案,即明年起,每班由現時34人,減至32人一班,隨後兩年繼續每年減少一人至30人一班。據了解,現時已有數間傳統官立名校將申請「000」方案,收生人數不減。

須於下周三前表態

教育局正就全港各學校對於減派方案的立場,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昨日出席活動時表示,教育局推出的「211」或「111」方案,初步已有逾半數學校選擇「211」方案。據了解,現時有小量傳統官立名校向政府申請「000」方案,即未來三年不減收生,包括中西區男校英皇書院、東區女校庇理羅士女子中學,以及灣仔區男校皇仁書院,學校需於下周三或以前向教育局表達意願。收生不足較嚴重地區,例如屯門、大埔、東區、南區、荃葵青、沙田及黃大仙等,區內學校傾向採用「211」方案,不過屯門、黃大仙及荃葵青仍會出現「有位無人讀」情況。而名校區都傾向各校自決,全區難達成減派共識。

有葵青區校長指,由於荃灣及葵青區的學童人口下跌幅度不一,葵青較為嚴重,故兩區合併作一區中一派位,兩區合共有173班,人口下跌約591人,採用「211」方案,首年可減少346學額,245個學額「無人讀」。有區內英中名校指,減派方案功效不算大,惟有靠大家克制不超收。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9
12#
發表於 12-11-23 13:11 |只看該作者
教育局局長與傳媒談話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是教育局局長吳克儉今日(十一月二十二日)出席「學與教博覽2012」開幕典禮後會見傳媒的談話全文︰

教育局局長:各位早晨!很高興今日出席「學與教博覽2012」這個盛事,今年是第三屆,主題很貼切,是將新高中、電子學習和融合教育三個主題共融一體,向香港的市民、家長、學界和學生提供一個好的平台交流及互相認識。另一個重要的地方是,很難得有很多外國的參加者,今次都來把一些比較新的電子學習的技術和應用,帶給我們香港的市民,所以這是一個很好的平台,我鼓勵大家多花點時間一同參加今次的參展部分,多點參與。

  再提一提,有人向我問過關於新高中學制,這方面配合得相當好,用不同的模式,令同學透過不同的形式,可以愉快學習各方面新的學科。電子教科書,正如上次我也有提及,在九月底我們收到超過三十一個機構、八十六份的申請,反應真的相當不錯,特別是第一次。科目評審小組現正檢視和評核有關申請,我們預計應該可以在下星期公布有關結果。

  第二,我知道最近有些人問及中一人口下調的有關問題。我再強調,整件事由過去五年,因為中一學生人口已經下跌二萬二千個,政府、家長、社區、學界、教育界齊心合力,我們已渡過了第一個很大的難關。現時會再多跌一萬一千個,我稱這為「下半集」。我們亦用以往的精神,大家同心協力去處理最後這節的挑戰。因為一個V形的問題出現,之後人口會逐漸上升,更會多於現在的水平,我們正在處理過渡的問題,用過渡的方案去處理。早期的時候,教育界建議用「3-2-1」方案,在未來三年第一年減三、第二年減二、第三年減一的方案盡量去調節,應付人口下降。我們亦經過很多次、多方面的密集式交流及會議後,考慮到要平衡學校、老師、家長、學界及其他人士有關的關注,找出最佳的平衡點,所以我們最後作出:一、保學校,把開班線降低去保學校,七十六人可以開四班,五十一人可以開三班,二十六人可以開兩班,這是我們第一個建議的方案。第二,我們要保老師,把可能出現超額老師的安排,由過去一年的保留期變為三年,老師則不用擔心工作安全這方面的問題,全心全力透過這空間,帶薪進修或做些其他平時做不到的(事情),加強學與教方面的效能。第三,亦都了解到學界和家長的擔心,減得太多,家長會有很大反應,太少時,學校亦可能有問題,所以我們推出的最後方案以「1-1-1」作基線,然後有特別的情況便以「2-1-1」,這方案都經過很多的討論,是得來不易。

  我想特別強調的是,教育局內外,包括我本人、副局和常秘,上下所有的同事,我們齊心一致努力去推動整個方案,所以我們是上下齊心去處理這事情。

  十八區的學校已將最後結果以表格交給我們,我們現正進行最後的核實和分析。不過,暫時來說似乎有不少(學校選擇)「1-1-1」方案,(選擇)「2-1-1」方案亦很多,初步的評估似乎「2-1-1」超過半數,我想向大家交代的大致是這幾點。

記者:不少家長擔心一些名校區或英中學校,即使以「1-1-1」或「2-1-1」方案,都可能會出現「減過龍」的情況。

教育局局長:我們前晚與十八區家教會會長及代表開了一個很真誠的交流大會,向大家解釋,一方面學校的關注、實際情況的問題,當中再解釋「1-1-1」及「2-1-1」方案。你沒有說錯,很多家長覺得如(學位)減得太多、「到肉」,他們會很不開心,機會的問題等等。所以在與會時,我們解釋之後,我的理解是整體上大家均接受「1-1-1」或「2-1-1」的情況,亦了解到我們這樣做的主要原因。很多家長覺得只要停留在這個水平,大致上都會接受,因為會議完結前,我特別問了大家是否接受,他們都表示可以接受。

記者:現在有多少所學校接受「2-1-1」方案,又有多少所接受「1-1-1」方案?

教育局局長:我們仍在審核中,因為表格交回之後,我們要向每一間學校了解情況。我暫時的理解,初步分析應該是超過半數(學校)接受「2-1-1」。

記者:校長認為方案減得不夠,擔心會被殺校,會怎樣處理?

教育局局長:正如你剛才所說,家長擔心會減得太多,個別區域則可能會擔心減得是否足夠,早期的初步建議「3-2-1」方案,現時經過(推出)三個一籃子方案後,我們希望可以採用一籃子針對式的方案去處理,我們認為應該可以處理有關問題。我們初時亦提過,仍然有個別、特別區域會有些擔心,所以我建議於(方案)推行一年後進行檢視。

記者:教協方面表示不滿意,呼籲並發起不合作運動,又會杯葛派位的會議,你有何回應?會否影響派位?

教育局局長:我很了解,大家亦都理解,在整個諮詢過程中,除了教育界或家長方面外,很多專業團體,甚至有些校友都給予我們很多意見,所以今次這個(方案)真的最能找到平衡的一點。我很希望大家能平心、齊心,再以學生的利益為主位去處理這件事。



2012年11月22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2時26分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9
13#
發表於 12-11-23 13:12 |只看該作者
答一名教師的來函(林芸生)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21123/00418_008.html


二○一二年十一月十八日及二十日,小生在此發表「損學生利益,保教師飯碗」及「欲保飯碗,何患無詞」兩文,揭示中學生源驟降之下,教師團體為了保住自己飯碗,罔顧學生利益。事後,有位署名「一名教師」的讀者來函,批評小生對教育界充滿偏見。

英國教育家史賓莎有一句名言,人人反對偏見,可人人都有偏見,還請「一名教師」稍安毋躁,聽聽小生對教育界「偏見」的來源。小生自小在港接受教育,親眼目睹教師混飯吃之可惡,而在大學裏,那些最無心向學、最無責任感、最無上進心的同學,畢業後十居其九投身教育界,誤人子弟去矣。當中有人坦白得很:「我哋呢亭人喺社會上冇咩競爭力,唔教書可以做咩?」小生不知道「一名教師」是否「呢亭人」,也不知道他唔教書可以做咩,可知的是,若閣下真是一名教師的話,應對自己身邊的情況心中有數。

「一名教師」說,香港也有不少好老師,怎可以一竹篙打沉一船人呢?這就說到了問題的重點上。香港教師有好有壞,從來沒人否定這個客觀事實,但看在公眾眼裏,教育界充斥劣質教師,又確實對行內好人的形象造成無辜傷害,正因如此,我們更加應該厲行改革,狠狠踢走那些混飯吃的壞分子,改善教育,捍衞好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利益!


林芸生 傳媒人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9
14#
發表於 12-11-23 13:12 |只看該作者
人數vs堂數(陳兆焯)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31354&d=1899


最近數星期,小班教學討論得沸沸揚揚,2013年,香港將會少了5,000個升中一的學生,這對教育界會造成很難預見的影響,或是殺校,或是流失了一些老師,這震盪是不利的,因為老師離了職便不會再入行,教育界或會從此出現斷層,青黃不接。日前有二百多位校長去立法會表達意見,這是我教書廿多年未見過的現象;本周一,又有多位校長跟教育局長磋商至夜晚,局方才提出一個新的解決方案:不接受教協原建議將每班減至30人,弱勢群組減至25人,而是提出另一個二一一,或一一一方案,即在未來三年,少派四位或三位學生,希望這協議可以順暢過渡。

中大副校長侯健泰教授曾提出不同意見,不應只考慮每班人數,也要照顧老師上課的節數,只有當老師堂數減少了,才能提高教學質素。本人同意此說,人數與堂數,二者同時影響著教學質素,老師若沒有充足時間備課,又怎能好好照顧他的學生?

正生實行小班教學十多年了,學生的差異很大,而我們的師生比例是1比10。今日主流中學,學生的差異也愈來愈大,我相信學校班數與老師人數的比例問題,將會是未來更複雜的教學研究探討。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9
15#
發表於 12-11-26 13:28 |只看該作者
教院學者:小班需硬件教法配合 「只減人頭無意義」

http://news.mingpao.com/20121126/gfa1.htm


升中人口未來3年將大跌1.1萬人,學界認為是中學推小班教學的契機,教育局最終推出「211」方案,未來3年學校可將每班人數由36名減至32名。教育學院小班教學發展與研究中心總監陳錦榮接受專訪指出,按小學小班經驗,中學「只減每班人數無意義」,認為必須配合教學法及其他硬件設備,否則無助提升教學質素。

本港小學自2009年起推行小班教學,至今已有七成小學採用每班25人小班,而大班則為30人一班。教院小班教學發展與研究中心總監陳錦榮坦言,現時仍未有大型研究檢討小學小班成效,但根據本港個別學校經驗和海外研究,小班教學可達至提升學生成績、增加師生互動、加強學生專注力的三大優點。

對一刀切推行有保留

對於中學應否推行小班,陳錦榮同意中一新生人數下跌是中學推小班的契機,但對於是否全港中學一刀切推行則有保留。他直言:「中學只減每班人數無意義。」建議在現時學生人數較少的弱勢學校試行小班,並以這些學校為例子,研究中學行25人小班的效用。

六角形七彩書桌方便分組

陳錦榮認為,推行小班教學除減每班人數,亦要從師訓和學校硬件設施兩方面入手,提升小班教學質素。他認為師訓非常重要,因為小班講求「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教學法,與現時「教師主講、學生吸收」的模式不同。若教師欠缺培訓,將無法發揮教學法的優點,教師隨時因效果不彰而走回舊路,無助提升小班教學效能。

為了配合教師落實教學法,學校需以課室硬件設施配合。陳錦榮舉例,若學校推「合作學習」,課室形狀及顏色需經特別設計。以為例,形狀可由傳統的長方形改為六角形,方便學生組成不同小組上課;另的顏色可由單一顏色改為多種顏色,方便教師為學生在分組討論時,為不同顏色的學生分配不同角色。至於「探究學習」則可以電子學習配合,讓學生有更多機會學習上網蒐集資料。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9
16#
發表於 12-11-26 13:29 |只看該作者
教學不應違市場原則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21126/00418_007.html


未來數年,中一入學人數將大幅下降,由一二至一三學年的六萬五千人,減至一六至一七學年的五萬四千人。中學校長與教育局商討對策,方案是逐年減少每班中一派位人數;教育局的方案是「二一一」,教師組織則要求即時減至每班三十人。

正常來說,根據市場原則,當需求量減少,供應量就會隨之而減少,以達至供求平衡。在減少供應的過程中汰弱留強,使得產品或服務得以優化,是市場自我調節的方法之一。香港學界為保飯碗,偏偏背道而馳,向政府提出保校減人的政策,希望做到愈少殺校裁員愈好。

筆者並不反對小班教學能提高學習成效,但學界實在不該以此為免死金牌。提高學習成效的條件除了小班教學,還有高質素的教師、足夠的學習資源及配套等。現在「一刀切」要求全港學校不論優劣都推行小班教學,不單保住劣質學校,更懲罰優質學校,使其不能收到足夠的學生。

教協作為教師工會,凡事都威迫政府保護教師利益,導致教育界中欠缺汰弱留強的市場機制,哪誰又能保障家長和學生的權益?縱使教育是一項偉大的工程,但教育的供應者並不是聖人,他們一樣需要從提供教育服務之中取得市場的回報。既然從中取得回報,就必須接受市場的挑戰,才能留住最好的,確保服務質素。

鄧咏駿 新青年論壇

Rank: 4


963
17#
發表於 12-11-26 15:23 |只看該作者
回復 elbar 的帖子

東區家長教師會聯會副主席趙明認為,明年中一直資學額會較以往激烈。近日接獲小六家長投訴,對於教育局和中學界遲遲才達成共識感不滿,趙明說:「年年都係等最後關頭一兩個月先傾,臨急抱佛腳,每年嘅小六家長真係好無奈,我哋先至係受害者。」


我都是好不明白,為何咁樣臨時臨急去下決定,學生會下跌,更本不時今年才知,為何前幾年沒人提出?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9
18#
發表於 12-11-26 16:13 |只看該作者

引用:回復+elbar+的帖子 東區家長教師會聯會副

原帖由 kt2007 於 12-11-26 發表
回復 elbar 的帖子

東區家長教師會聯會副主席趙明認為,明年中一直資學額會較以往激烈。近日接獲小六家長 ...
一朝天子一朝臣,燙手山竽當然要留給新局長



Rank: 4


963
19#
發表於 12-11-26 16:21 |只看該作者
elbar 發表於 12-11-26 16:13
一朝天子一朝臣,燙手山竽當然要留給新局長

所以睇翻轉頭,其實最要鬧的應是前届的局長,特首,好多爭義性的事都是上届留下,難為我們班家長及學生!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9
20#
發表於 12-11-27 20:49 |只看該作者
新津中會主席 盼官中「111」減派

http://news.mingpao.com/20121127/gfb1.htm


津貼中學議會昨舉行周年會員大會,選出獅子會中學校長林日豐擔任新一屆津中主席,接替上屆主席廖亞全。林日豐接受訪問表示,明日中學學位分配委員會將落實來年升中安排,日後將繼續以爭取推行「321」方案(分3年將中學每班人數減3名、2名、1名)為目標,協助個別學校解決收生問題,同時期望部分官中以「111」方式參與減派,與學界共渡時艱。

教育局長吳克儉昨亦出席津中會員大會,他表示已收齊全港中學的減派方案,目前仍正在點算中,將盡快公布結果。

林日豐昨出席津中議會周年會員大會時接受訪問,重申18區中學校長會聯席會議減班立場,明年全港所有中學以「111」方式減派、「211」方案則區本決定,並於明年派位後檢討,決定2014年減派安排。另外,個別有聯繫或直屬小學的學校,則可申請明年不減派。明日中學學位分配委員會將開會,落實推行減派方案下,來年自行分配和統一派位的學額安排。

林日豐﹕繼續爭取「321」

對於家長擔心減派影響子女入讀心儀學校的機會,林日豐指出,假設全港學校採用「211」方案,全港將減少5.8%學額,而明年升中人口下跌8%,人口跌幅比學額跌幅多,故理論上減派不會影響學生入讀心儀學校的機會。他補充,是否取錄叩門生將交學校專業決定,讓學生在派位後仍可報讀心儀學校。

至於官校是否減派,林日豐承認部分官中的聯繫小學分散於多個地區,相信學界均認同這批官校減派有難度;但他期望其他官校以「111」方案參與減派,與地區共同分擔中一人口下跌的衝擊。

過去數個月,中學與教育局一直就減派方案拉鋸,逾200名中學校長更罕有地發起黑衣行動,於立法會門外爭取教育局落實減派。

林日豐表示,雙方討論期間各有立場,承認雙方要達成共識十分艱難,但期望未來與教育局以「戰友」方式繼續合作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