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教師新角色發掘潛能
發新帖
查看: 469|回覆: 0
go

教師新角色發掘潛能 [複製鏈接]

Rank: 6Rank: 6


8550
1#
發表於 18-2-12 12:5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本帖最後由 Doray 於 18-2-12 12:51 編輯

黃岳永
科網人語

自黑板出現後150年,一間教室、一塊黑板再加上一位專科教師,便是教學的「標準設備」,可以同時教導30至50名學生,達至以最低成本將教育普及化的目的。這個教學方法多年來一直沿用至今,我通常稱之為「教學1.0」.「教學1.0」產生的背景,是因為當時知識屬社會的稀缺資源,教師所授的皆是生存必備的能力,由1+1=2的基礎數學, 到融入社會須掌握的語言,以及必須遵守既定規則的概念,這尤其適合當時出現工業革命的國家又或是殖民地社會。在這個版本中,教師是教育的重點,所有學生均接受劃一教育,以求達至最大規模經濟效益。

「學習2.0」重點在學生

時移世易,知識不再是稀缺資源,在數碼世界裏更可說是資訊泛濫。與此同時,大家都理解到人人生而不同,教育亦應作出改變。相對填鴨式教育,能夠發掘學生的潛能,教導他們面對困境克服難關的教育方法,反而更有利於其日後在社會上生存,活出更精采的人生。換言之,教育的重點從教師轉移至學生身上,我稱此為「學習2.0」。

一如中醫強調每個人的體質不同,看症時要先望(觀氣色)、聞(聽聲息)、問(問病徵)、切(摸脈象)以得知病人狀況,更要不時調整藥方以求適應病人當時體質。現今教師在對待學生時,應該抱着同樣的態度,配合大數據、人工智能評估及其他科技,尊重差異、幫助弱者及發展潛能的教育目的。

至於如何當好一位老師時,我有幸認識不少有心人,Bee Wong便是其中之一,這位從教師投身至企業,以求達致更大教育理想的年輕教育家,亦是我們Dreamstarter的創辦人之一。當大部分人還認為「創業精神=創辦公司」,應是大學教授的課題之時,我們反而決定為小學生設計相關課程。

把創業精神等同做老闆,未免過於表面化。事實上,創業精神是一種對待事情的態度,包括持續學習、解決問題、面對失敗、願意離開comfort zone、領導及協作能力,以及進行革新。

與傳統教學不同,我們設計的課程以學生為主導,教師擔任輔助者角色,並會透過眾籌的共享經濟模式,讓學生的設計得以實踐,真正達至「美夢成真」。一年前,我們僅為一間小學進行課程設計,現已增加至5間小學及一間中學,逾百名教師及1500名學生加入計劃。

為人師表從來不容易,現今的教師更需要具備新思維。他們毋須知悉所有知識,反而要學習忘記一些從前被視為金科玉律的觀念,脫離舒適區以便適應新角色。

黃岳永_香港科技大學副教授兼高級顧問(創業)


   0    0    0    0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