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幼教雜談 聯邦德國為何立法禁止學前教育?
查看: 3718|回覆: 20
go

聯邦德國為何立法禁止學前教育? [複製鏈接]

Rank: 5Rank: 5


2060
1#
發表於 12-4-4 15:1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http://big5.china.com.cn/gate/big5/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36_38436.html

聯邦德國為何立法禁止學前教育?

觀點中國 opinion.china.com.cn 時間:2012-03-30人物:楊佩昌

在德國弗賴堡大學做學術訪問期間,住在湖邊的一套公寓裏。原以為只有幼兒園的孩子不允許學習專業知識,後來才發現上小學的孩子也不能學習額外的課程,即使這個孩子的智商超過同齡人。

在德國弗賴堡大學做學術訪問期間,住在湖邊的一套公寓裏。離公寓不遠,有一個小沙坪,裏面有一些兒童玩耍的設施。每次經過這個地方,總會看到三四個小孩在沙坪裏面玩耍。旁邊站著一位女士,目不轉睛地盯著這些孩子,即使孩子滿臉的泥沙,衣服上到處是沙子,但她並不干涉。一起散步的另一位中國同事不由自主地感嘆:“老楊,你看這些孩子臉上好陽光,這在國內孩子的臉上幾乎很難見到”。對此我也深有同感。我女兒在一所北京最好的小學之一上學,儘管才8歲,但説話和臉上的表情已經和成人已經沒有多大差別。儘管孩子的媽媽感到很滿意,但我卻有些難過。

湖四週是寬闊的大草坪,不過還有些樹木可以遮蔭。在陽光明媚的日子裏,草坪上有人在打排球、網球、羽毛球, 也有人在踢足球。有的人則在草地上鋪上布,三三兩兩圍坐在一起,不知道是有一搭無一搭的聊天還是只想曬曬太陽,有的則在燒烤。我習慣坐在咖啡館的涼棚下觀察草坪上的人,其中一幕至今難以忘懷:在離我不遠處有一家子在踢足球:丈夫、妻子、大男孩和小男孩(大約四五歲的樣子)。 這四個人分成兩組:一組是丈夫和小男孩,另外一組是妻子和大男孩。雖然被分為兩對,實際上是丈夫和兩個男孩在玩,妻子只是在一邊有一搭無一搭地踢上一腳,並不上去爭搶,但眼睛從來沒有離開丈夫和兩個孩子。父親把球傳遞給小兒子,大兒子上前去搶球。父親擔心踢傷大兒子,所以動作很輕,有時故意出現失誤,讓大兒子把球搶到。小兒子比較勇猛,但球技不精,見哥哥跑來,遠遠就把球傳給父親。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孩子玩耍的勁頭十足,臉上的表情可以用陽光燦爛一詞來形容。

出於好奇心我走過去和這一家子聊天。男士告訴我,兩個孩子都在上幼兒園,週末帶他們出來玩。我問:“你們不利於週末時間帶孩子參加各種學習班?”這位男士用不解的表情看著我:“參加什麼學習班?”我説:“比如跳舞、體操、繪畫、鋼琴、外語、奧數之類的,我女兒在幼兒園期間,除了奧數,幾乎把所有的課程都學了”。男士回答:“我們這裡,學前教育是被禁止的,孩子在幼兒園期間不允許教授專業知識,社會上也沒有類似的培訓班”。

原以為只有幼兒園的孩子不允許學習專業知識,後來才發現上小學的孩子也不能學習額外的課程,即使這個孩子的智商超過同齡人。來自科隆的桑德拉寫到:“今年我兒子7歲,我向學校老師提出,能否額外教他一些東西,因為他5-6歲的時候就自己在家學會了基本的閱讀、書寫和簡單的數學計算。老師表示反對並説:‘您應該讓您的孩子與其他孩子保持同步’。一個星期後我再次去見老師,並出示了孩子高智商的證書,希望得到她的理解和支援,但老師用一種奇怪的眼光看重我,似乎我像來自外星的人一樣”。老師進而解釋,孩子智力被過度開發並不是一件好事情,因為必須給孩子的大腦留下想像空間。過多的知識會使孩子的大腦變成了電腦的硬盤,常此下去,孩子的大腦就慢慢地變成了儲存器,不會主動思考了。

儘管如此,我對德國禁止學前教育的做法還是不太理解。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專門請教了德國的教育人士,他們讓我找《基本法》來看看。翻開聯邦德國《基本法》(即憲法)。讓我大吃一驚。其中第七條第六款明確規定,禁止設立先修學校(Vorschule)。

我還是不明白德國憲法為何這樣規定,只好再請教有關的教育專家。他們告訴我,孩子在小學前的“唯一的任務”就是快樂成長。因為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所以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而不應該違背孩子的成長規律。如果説在上學前對孩子非要進行“教育”的話,那“教育”的重點只有三個方面:一、基本的社會常識,比如不允許暴力、不大聲説話等。二、孩子的動手能力。在幼兒園期間孩子會根據自己的興趣參與手工製作,讓他們從小就主動做具體的事情。三、培養孩子的情商,特別是領導力。

原以為只有德國才有如此奇怪的規定。後來查了一下歐洲有關國家的情況才發現他們對待小孩子的做法基本上大同小異。例如匈牙利立法規定:嚴格禁止教授幼兒園期間的孩子學習寫作、閱讀、計算等。幼兒園的教育是免費的。(Ungarn: Es ist strengstens verboten in diesem Jahr den Kindern Schreiben, Lesen, Rechnen, usw. beizubringen. Die p dagogische Arbeit der Kinderg rten ist kostenlos).

與歐洲相反,中國的孩子在幼兒園期間已經把小學一年級的知識基本上都學完了。人們有理由擔心,歐洲的孩子在起跑線上已經輸給了中國的孩子。其實,這樣的擔心是多餘的。歐洲人普遍認為,孩子有自身的成長規律,他們在相應的階段要做相應的事情。表面上看中國的學前教育和基礎教育很紮實,但他們的想像力和思考能力已經被破壞掉,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動接受知識而疏于主動思考的習慣。

暫且拋開中西教育優劣的爭議和評判,讓我們來關注德國教育的成果: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德國人(含移民美國、加拿大等國的德裔)獲得的諾貝爾獎人數將近總數的一半。換句話説,8200萬的德國人分享了一半的諾貝爾獎,而全球另外60多億人口只獲得了剩下的一半。

難道這是種族的問題?恐怕沒有這麼簡單。讓我們重新審視德國的教育,看看他們的做法是否值得我們借鑒。同時也希望中國的教育工作者別沾沾自喜,因為今天所做的事情,其實是毀了中國的一代又一代。

   5    1    2    0


470
2#
發表於 12-4-4 16:08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3550
3#
發表於 12-4-4 17:05 |只看該作者

回覆:spantan 的帖子

Do you know the educational standards of those countries parents? I guess pretty high %.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5Rank: 5


1775
4#
發表於 12-4-4 17:07 |只看該作者
我的孩子每天在幼稚園裏玩泥沙,爬樹,爬木屋頂.遇上天氣好的日子更要散步由幼稚園出發,步行到某一處如.公園,森林,遊樂場.在幼稚園階段他們的責任是盡情玩,從來不雖要做功課,寫字計數.我細囝全不懂.這階段是由十八個月至六歲.六 歲後便要升上小學.

幼稚裏只會教他們玩,做做手工,唱唱歌.每星期我細囝的戶外衣服特別污穢,不是泥濘就是沙塵.回家除鞋,成鞋都是沙粒.....倒出.  

草,樹枝,石頭妳隨便可以在他的外套口袋裏找到...我細仔話係寶物.石頭是鑽石送給我..嚇C妳....

有一次,他的戶外夾棉外套給他穿爛....外套由褲(朗)爆開一大塊..差一點便可一分為二...我都不明白件外套怎可以弄到咁...簡直係奇人奇技..我都習慣哂..

點評

lmw325    發表於 12-6-19 15:57

Rank: 10Rank: 10Rank: 10


26578
5#
發表於 12-4-4 17:19 |只看該作者

回覆:蝦米豬 的帖子

多謝分享。這也讓我明白為何香港的學生(我指自己個仔和他ESF的同學)在一國際評核中會超前其他同齡小朋友。以6-7歲的評核來看,一般超前24-48個月不等。
不過香港人又不用沾沾自喜,因為這評核發現,在完成小學階段前,差距收窄。到大學時,香港學生的問題就浮現。
未來的孩子必然比上一代聰明和有本領,但成材與否,就看我們做家長願意學習否。




470
6#
發表於 12-4-4 18:54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3550
7#
發表於 12-4-4 20:13 |只看該作者

回覆:Radiomama 的帖子

You mean PISA or other assessment.

What's the age for PISA, 14 or 6-7 ?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0Rank: 10Rank: 10


26578
8#
發表於 12-4-4 20:55 |只看該作者

回覆:spantan 的帖子

本帖最後由 Radiomama 於 12-4-5 09:45 編輯

InCAS by Durham Uni.
我仔做的那個也是reading ability(eng) & Maths, 証明你仔真的不簡單。



Rank: 5Rank: 5


1079
9#
發表於 12-4-4 23:35 |只看該作者
直得反思為什麼我們要四五歲的小孩補習
奧數? 我中學才被學校選中出賽, 所學的內容"一生無用"

點評

lmw325  所學的內容"一生無用"
agree..  發表於 12-6-19 16:00

Rank: 10Rank: 10Rank: 10


26578
10#
發表於 12-4-5 09:44 |只看該作者
這個帖也被移動了,竟歸類為"幼教雜談"。似乎版主都是虎媽一族,在小學戰場上容不下"停一停、想一想"這類討論。

點評

ANChan59  In this topic, the forum master is correct. I read the title again, that's for pre-nursery or kinder.... he/she is right this time.  發表於 12-4-5 13:05

Rank: 3Rank: 3


128
11#
發表於 12-4-5 12:10 |只看該作者
Radiomama 發表於 12-4-5 09:44
這個帖也被移動了,竟歸類為"幼教雜談"。似乎版主都是虎媽一族,在小學戰場上容不下"停一停、想一想"這類討 ...

個題目講學前教育, 唔係同幼教雜談有關? 咁我想問下應該放係邊度最岩呢? (全部討論區都刪晒佢, 只係留返你想睇個d 好冇?)

版主亦已經好好, 冇成個帖移走, 而係保留連結在小學雜談. 等其他人可以入黎睇.

我諗要停一停, 諗一諗個位是你喎

Rank: 6Rank: 6


5443
12#
發表於 12-4-5 21:00 |只看該作者

回覆:蝦米豬 的帖子

在香港,在我認識的朋友中,有人為了讓小孩子盡情享受他們的幼年期、童年期。不惜遠離市區,住村屋。讓小孩子唸鄉村幼兒園、小學。
當孩子還沒上小學時,媽媽總是帶孩子們去野餐、去hiking...在家做手工、畫畫...雖然小孩子有學彈鋼琴,但做媽媽的從不逼孩子去考試,只說是給孩子們機會去接觸美好的事物,從而培養興趣,陶冶性情。
我很羨慕她和她的孩子。可惜我做不到像她一様。
所以我認為: 對和錯應自己決定,不用法律要告訴你要怎麼做。



快樂的家庭,孕育快樂的孩子;快樂的童年,成就幸福的人生。

Rank: 7Rank: 7Rank: 7


10555
13#
發表於 12-6-6 08:56 |只看該作者
唉,幼稚園內不准跑、不准跳;
公園裡不准踏單車,草地上不准走動;
同其他小朋友玩得興起; 阿媽話不准繼續,因為流汗、污糟。

家裡不准玩咕𠱸、床單、電筒;
家中冇人陪伴一齊玩廁紙筒、水、小遊戲;
冇人講故事。

唉,只許坐,不許動,
要跟其他人一樣,不許落後,
只許做"練習",不許玩,
不准幼稚?
跟坐牢、洗腦有何分別,
又何來想像力去思考、去包容其他可能性?

點評

蝦米豬  agree!  發表於 12-6-24 14:55

Rank: 4


689
14#
發表於 12-6-10 21:23 |只看該作者
回復 Letter_lalaland 的帖子

咁嚴重!
我諗最重要係一家人既想法一致,
私底下要傾好如何平衡小朋友的
學習及活動模式。不要因為孩子的
教育問題而導致家嘈屋閉。父母有不同
的標準將會導致小朋友很混淆,無所適從。

Rank: 7Rank: 7Rank: 7


14244
15#
發表於 12-6-18 15:08 |只看該作者
外國人同東方人的價值觀不一樣, 成長時要競爭的也不一樣,  外國人由立例放棄幼教到英國報紙說開始鼓吹回幼教(學中文等..) ,   中國人由缺乏幼教到開始著緊幼教, 不全是黑白的事, 中間的因素有很多, 出來的效果亦可能因時代不同而有不同的評價.

外國人有的成績, 現暫時在發生在未經歷 "外國不景, 而中國開放中而開始有錢的時間" , 外國所謂的成就是否三十年後亦一樣, 而同幼教模式是否有直接關係, 可能要觀察下去才有多一點的意見.  

個人認為, 中國有錢去谷, 有錢去交流, 看看世界新事後,  有成就的頂目可能會更多元化, 包括更多的國際獎項.  (看以前冇的高球等, 近年都有人取得佳績.), 所以早幼教到時是限制了小朋友思維, 還是有助打好根基, 此結論我覺得是有一定的變數...  

Rank: 7Rank: 7Rank: 7


10555
16#
發表於 12-6-24 17:52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Letter_lalaland 於 12-6-24 17:58 編輯
HaYi 發表於 12-6-18 15:08
外國人同東方人的價值觀不一樣, 成長時要競爭的也不一樣,  外國人由立例放棄幼教到英國報紙說開始鼓吹回幼 ...,

小朋友在家現今的教育低下成長,將來的成就如何的確要有侍觀察。

但就現時大部分香港小朋友所接受的教育,
的而且確是有礙健康發展,

假設幼稚園每天(如果學校實際上有執行的話,你可以問問自己嘅小朋友)都有30 分鐘大肌肉時間,
而一班小朋友又只得15人,扣除排隊進出課室、洗手間、輪候使用器材的時間,
再以8人為一組進行遊戲來計算
一個小朋友大概可以有少於 8 分鐘以比平時步行快一點的速度,進行"體能活動"。


反觀香港政府的衞生防護中心建議每天室內及室外的累計3小時的體能活動 (包括日常步行、收拾東西、做家務);
美國及加拿大相關部門及機構均有數據及研究支持該建議。
而且各方的研究主要論點都圍繞幼兒的健康與發展。


教育並非只局限於知識的傳授,
亦非只在教室裡發生,

其他能夠影響一個人的成長和成就重要的東西
如 生活的態度、待人接物處事的態度、技巧、價值觀
均是教育的內容、重點;


但倘若學校、家長所提供的"教育"連要注意健康生活習慣、對自己的身體健康負責任的重要觀念都可以不顧,

那麼究竟以"無價"的健康去換取
能夠以自律及均衡生活作息所逹致的成就
是否值得。


有興趣可以去睇下:

Raising Healthy Preschool Children

http://www.chp.gov.hk/files/pdf/ncd_watch_dec_2011.pdf


Child Care as an Untapped Setting for Obesity Prevention: State Child Care Licensing Regulations Related to Nutriti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Media Use for Preschool-Aged Children in the United States

http://www.cdc.gov/pcd/issues/2009/jan/07_0240.htm


Canadian guidelines for the early years                                                              
               
http://canchild.ca/en/childrenfamilies/resources/physical_activity_guidelines_newsletter_april_2012.pdf



Rank: 5Rank: 5


1440
17#
發表於 12-6-28 12:17 |只看該作者
發人深省。小兒唸的是傳統學校,放學校只管在家中玩樂,沒有甚麼課堂或補習班上,只會在樓下花園與鄰居小孩一起踏滑板車/單車,以及玩集體遊戲。但眼看那麼多幼兒每天都趕上堂,心中也有惶惑,怕的是小兒會否落後於人?

幸好,看到這篇文章,那就讓他玩過夠吧!

Rank: 5Rank: 5


1937
18#
發表於 12-6-28 15:53 |只看該作者
數數手指...
慘~ 超過廿年的事了。
那年正進修某學科,專程到德國逗留了幾星期,關于Waldorf  的 Education 跟 Parenting。
對自己日後很多事都確實影響深遠。
EK 系統 6/29 號 刪了我兩篇日記,也刪了部份好友名單、提醒紀錄,,, etc 日誌已再補上,好友名單改天會再度補回~

Rank: 3Rank: 3


328
19#
發表於 12-6-30 12:28 |只看該作者
版主都寫得很好,香港既教育係十分填鴨,歐美既敎學方法係好好,我個女係一個人版!現剛三歲,有返學前,早三個月前無返,因多病左,個女又話無野學無野玩,原因係學前其實係人地同你湊仔,玩既野一成不變,大肌肉室玩得一陣,無科學館,無太空館,無草地,無仼玩無跳,有異常舉動就label你個女係"跩",唔聽話!仲之你坐定,一嚿木就啱晒佢地!而正正我侄女係住喺荷蘭,佢現6歲,日日開心到死,佢鍾意跳舞,佢地可以日日跳,唔會好似我地咁限左每日只可跳一個鐘,之後學返中英數!
總括來講,地方敎育好重要,去唔到或唔會去外國住,就唯有𢵧D接近呢D教育既學校或學習!香港成日教統局比人投訴,咪就係改來改去都攪唔掂,係因為舊人同舊思想改唔走!

Rank: 7Rank: 7Rank: 7


10555
20#
發表於 12-7-1 09:57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Letter_lalaland 於 12-7-1 14:32 編輯

題外話,我前日同個喺醫院做嘅朋友傾電話,分享一下近況;
佢同我講喺腦外科做,
都不時見到一啲幾年輕嘅中風病人,
我多口撘咀話:年輕即係三十歳頭哦啲啦!
朋友就話:係二十幾歲哦啲喎!
我無言以對。


依大家日常所見,小朋身邊朋友、家長嘅生活、作息、飲食喜好同習慣係點,受到身邊嘅人所影響,佢哋究竟受緊點様嘅教育?




兒童與青少年的高血壓風險上升  - 新浪新聞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20630/7194943.html

誘發中風的因素,可參考威院 病人資源
http://www3.ha.org.hk/pwh/patien ... r%204%20chinese.pdf

P.260 非藥物性的治療 -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

http://www.tafm.org.tw/Data/011/364/210906.pdf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