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憫父 於 16-3-23 11:46 編輯
wongkaka 發表於 16-3-22 13:07 
看各科總平均分?
科科全部90分....B1
有D小朋友, 90, 85, 84, 83....B1尾??
BANDING 不是看總平均,亦不是看名次。
教育局為了避免各學校試卷的深淺不同,及同校各科試卷的深淺不同,利用了統計學上的標準分來計算校內的總分。
標準分一般是在 +4 至 -4 之間,標準分受科目的名次影響較大,所以各科成績排名較前的,標準分會較高。
如果某校小六學生人數是 100 人,
名次是 1 - 2 名,一般是 +2 分 至 + 3 分,成績特別突出的有機會是 +3 分以上
名次是 3 - 17 名,一般是 +1 分 至 +2 分
名次是 18 - 50 名,一般是 0 分 至 +1 分
名次是 51 - 65 名,一般是 0 分 至 -1 分
名次是 66 - 98 名,一般是 -1 分 至 -2 分
名次是 99 - 100 名,一般是 -2 分 至 -3 分,成績特別弱的有機會是 -3 分以下
各科都計了標準分後,會乘上該科的比重,然後計算總分 (我稱這分數為 X)。
-------------------------------------------
每雙數年的 pre-S1 成績都要呈交給教育局,教育局會將最近兩次雙數年的 pre-S1 成績排龍,來檢視各學生來自那間小學,他們的中六呈分 (即是上述的 X) 是多少。
每年小六學生呈分時,教育局都會對比他們的 X 及同校師兄師姐的 X,然後同統計學的方式為這班小六學生的 X 作出調整,再排龍。
全港 BANDING 是將全港所有小六學生調整後的 X 排龍,最頭 1/3 是 BAND 1,中間 1/3 是 BAND 2,最後 1/3 是 BAND 3。
同校網 BANDING 是將同校網所有小六學生調整後的 X 排龍,最頭 1/3 是 BAND 1,中間 1/3 是 BAND 2,最後 1/3 是 BAND 3。
-------------------------------------------
因為找出 BANDING 的方法涉及多種統計學概念,不能單單從學生的平均分來找出 BANDING。
老師因靠往績來估學生的 BANDING,存在不少不明朗因素。
例如:
上年共有小六學生120 人,考 45 名的入了 BAND 1C 中學,但該 BAND 1C 中學一向有收一定數目的 BAND 2 學生,那麼,這位考 45 名的學生是 BAND 1 還是 BAND 2?
上年,這位考第 45 名的學生,他的 X 是 65.2,今年考第 45 名的,他的 X 是 65.4,今年考第 45 名的,是 BAND 1 還是 BAND 2?
假如上年是雙數年,教育局收到新的 pre-S1 成績,如果有小學的小六學生 pre-S1 成績普遍好了,會否影響今年考 65.4 分的學生的全港排名?名次是上升了?還是下降了?
-------------------------------------------
所以邊沿人是十分難估的,亦有不少機會估錯。
-------------------------------------------
備註:
1. 標準分(Z-SCORE) = (學生某科的分數 - 同校該科的平均分) / 同校該科的標準差
2. 標準分 (Z-SCORE) 的分佈可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