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23 小時
- 最後登錄
- 19-10-2
- 國民生產力
- 0
- 附加生產力
- 7543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14-2-13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3777
- 主題
- 3291
- 精華
- 0
- 積分
- 11320
- UID
- 1446055
  
|
港三分一幼兒 過早看電子屏幕
2015-10-05
(星島日報報道)電子產品如智能電話、平板和個人電腦等日益普及,更被謔稱為「電子奶嘴」。有調查發現,有三分之一幼兒早於兩歲前已開始接觸電子屏幕產品,更有約一成幼兒每日使用時間達兩小時,不符合衞生署或國際的有關指引。醫生指零至八歲是視覺發育的關鍵時期,建議父母與兒童可每日定時進行戶外活動,學前兒童每天三小時體能活動,預防及減慢近視加深。
香港眼科醫學院與香港眼科學院在今年六月,以問卷方式訪問一所幼稚園,其子女年齡介乎二至六歲的二百二十一名家長,了解幼童使用電子屏幕產品的習慣。結果發現有約三成幼童在兩歲之前已開始接觸電子屏幕產品,有兩成半兒童使用電子屏幕產品純粹作娛樂用途,有一成兒童更每日最少使用一小時至兩小時。
香港眼科醫學院會董高德全醫生表示,根據美國兒科學會及香港衞生署建議,應避免讓兩歲以下幼童接觸電子屏幕產品,幼稚園學生每日不應使用超過兩小時,小學生在學習上及娛樂上的使用熒幕時間,合共亦不應超過兩小時。高又指應培養良好護眼習慣,如眼睛與智能電話、平板電腦、個人電腦屏幕應分別保持三十、四十、五十厘米的距離,每使用滿二十分鐘應望向二十呎外景物最少二十秒。
香港眼科醫學院院長周伯展指,幼童過早使用電子屏幕,除增加患近視機會,還可能引發青光眼等併發症。因此孩童三歲後應定期驗眼,而八歲前乃「黃金治療期」,幼童每日應有三小時的累積運動,包括最少一小時戶外時間,電子熒幕光度及對比度亦應調低至剛好可視的程度。
此外,聖雅各福群會去年二月起,以問卷訪問七百六十二個曾到該會驗眼的基層市民。結果發現有八成人,曾感到自己眼睛或發現子女的視力有不同程度的毛病,但因經濟問題而沒有主動求醫。
經眼科視光師檢查後,發現有近三成受訪者患有不同程度的眼疾,即每三個基層人士便有一個有視力問題,其中約兩成人有翼狀胬肉增生及白內障,約一成患有視網膜病變及相關病症等。
眼科視光師黃偉雄指出,翼狀胬肉是增生組織,患者眼白內像長了一塊肉,若不治療會延至瞳孔位置導致角膜變形,令視力受阻,嚴重者需要以手術作治療。建議三歲或以上兒童要定期檢查眼睛,以免延誤就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