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小一選校 英華 vs 喇沙
發新帖
樓主: radialforearm
go

英華 vs 喇沙   [複製鏈接]

Rank: 5Rank: 5


3633
1#
發表於 14-3-2 01:23 |顯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後由 lugano 於 14-3-2 02:08 編輯

有感而發,六年的英華小學生活後,如無意外就會直升上英華書院,但對英華這間中學的管理層方針真的有點意見想發表,兩間學校相比,無論名氣/級數/實力,我一定會選擇喇沙。

我想分享為何我不會選擇英華的原因,我認為學校除了是學習知識的地方,亦是一個學習德育/做人處世/正確價值觀的地方,對英華管理層/部份舊生/部份體育老師如何支持有系統地走捷徑買人挖角贏冠軍理念頗感震驚,希望可為樓主下決定將兒子的未來交給兩間學校其中的一間前,作另類參考,以下為互聯網內找到的部份文章。


(1)        英華校友促停收運動精英
http://std.stheadline.com/archiv ... keyword1=&keyword2=

“……..近 年 為 提 高 學 界 體 育 比 賽 的 成 績 , 羅 致 運 動 健 將 的 外 校 生 插 班 入 讀 , 被 校 友 質 疑 校 方 做 法 違 背 教 育 理 念 , 更 張 貼 大 字 報 及 發 起 簽 名 行 動 , 要 求 取 消 政 策……..

“……..據 悉 校 方 近 年 為 提 升 籃 球 、 田 徑 及 足 球 等 學 界 體 育 項 目 的 成 績 , 一 直 羅 致 外 校 生 轉 校 , 其 中 年 初 獲 乙 組 第 二 組 別 冠 軍 的 足 球 隊 , 全 隊 十 一 名 成 員 均 為 甲 組 職 業 球 會 旗 下 的 青 年 軍 成 員 , 大 部 分 為 轉 校 生 , 由 球 隊 教 練 推 薦 轉 校 。

據 悉 , 校 長 李 志 華 早 前 接 見 行 動 組 成 員 , 承 認 轉 校 生 政 策 目 的 是 提 高 學 界 比 賽 的 成 績 , 但 未 有 透 露 具 體 的 招 生 機 制 及 入 學 要 求 。……”

Rank: 5Rank: 5


3633
2#
發表於 14-3-2 01:24 |顯示全部帖子
(2)        名校招運動健將惹非議
http://std.stheadline.com/archiv ... ord1=&keyword2=

“( 星 島 日 報 報 道 ) 為 提 高 知 名 度 , 不 少 學 校 均 喜 歡 取 錄 在 體 育 方 面 有 出 色 表 現 的 外 校 生 。 不 過 , 近 年 情 況 愈 趨 激 烈 , 有 名 校 如 拔 萃 男 書 院 及 英 華 書 院 等 , 因 積 極 取 錄 學 界 優 秀 運 動 員 為 插 班 生 , 被 學 界 批 評 做 法 如 商 業 球 會 , 擔 心 扭 曲 教 育 生 態 。….”

“……..至 於 剛 在 學 界 足 球 比 賽 「 升 班 」 到 第 二 組 別 的 英 華 書 院 , 其 足 球 校 隊 的 十 一 名 正 選 球 員 , 更 全 部 屬 本 地 甲 組 球 會 青 年 軍 成 員 , 當 中 大 部 分 均 為 插 班 生 。…..”

Rank: 5Rank: 5


3633
3#
發表於 14-3-2 01:24 |顯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後由 lugano 於 14-3-2 01:30 編輯

(3)        英華學界挖角潮 - To be or not to be ?
http://www.sportsoho.com/pg/magc ... to-be-or-not-to-be-

運動本質是勝利 -- 英華書院

“……上月26日,灣仔修頓室內場上演了九龍區水平最高的第一組(D1)學界男甲籃球決賽。上屆冠軍英華書院憑射手馮逸朗攻入全場最高十一分,以十分之差擊敗喇沙書院稱王,勇奪四連冠佳績。但勝利背後,該校被批評為近年「挖角」最多學校之一。事實上,陣中主力馮逸朗、陳兆榮及鄧志恒都是今年轉校新生,亦同為港青成員。全隊十三名球員中,就有十名非中一入學學生,比例之高叫人訝異。…..”

“……該校體育主任龐耀榮的說法。然而,他亦不諱言,在競爭日烈、學生水平下降的情況下,向外招人是取勝方法之一:「the nature of sports is to win 」。….”

“….. 據知,英華書院除手球隊之外,所有校隊都有轉校生球員,入學年級由中二到中六不等。一般而言,由各隊教練或該校副校長負責接洽同學,邀請他們轉校,而有部分學生亦會主動叩門申請。這是學校傳統,但為何近年愈收愈多?龐Sir的說法,是追溯三年前,泳隊一名主將原本無法原校升中六,但校方已跟他傾好條件,先重讀再升班。然後到了八月,他卻選擇轉校,原因是留在英華無法一嘗團體冠軍滋味。事件引起隊友不滿,隨後四出招攬游泳好手替補。

最終,收了未能在男拔升中六的港隊成員郭森及另一名蛙泳能手。不過,郭森的成績其實不符合中六資格。龐sir強調,收他是互惠互利:「我地話到明俾a taste of 中六佢,只是a taste of ,因為佢只得四分,高考要六分,所以根本唔報得。所以難聽講其實我們是從垃圾堆執返佢。」二人最終亦順利奪牌,而該名轉校主將當屆則連面獎牌也贏不到。事件刺激高層改變校政,近三年開始積極四出招攬運動員。…..”

“……盡收天下兵器
英華云云項目中,數籃球隊「招兵」最多、「挖角」年資最長。前甲一球員鄭錦興、周家駒、以及現役港隊代表周建宏等都是轉校舊生。龐sir不無自豪地說,學校一直有建立王朝的心態:「籃球競爭其實相當大,不過鬥到近幾年只得英華同拔萃,你見英華、拔萃其實已經top 晒,盡收天下兵器。」…..”

“…….. 足球隊亦同樣大肆「擴軍」。本來成績並不突出,早年常在水準較弱的第三組別(D3)比賽。但近年積極招攬具質素球員,去年,更一併收了卓耀國、楊家程及崔凱健三名港青球員,實力大增。結果今年多次大勝對手,首次升上D1已經打入四強。……..”

“…….. 運動是比賽不是種菜,「挖角」無疑令實力大增,但副作用是被抨擊違反公平原則。今年初,一群校友在Facebook建立名為「關注英華政策行動小組」的群組,指摘校方「挖角」政策,給予轉校生太多特權,早前更發了一封公開信表達不滿。問龐sir回應,他說:「老實講,呢個世界站於道德高地講風涼話好容易。我有答他們,但他們無回覆。」他給記者轉發了自己當時的留言,對「功利地為了要贏」的批評

為怕手民之誤,再向龐sir求證,他說得毫不含糊:「中文裡單單『體育』一個字是不足夠的。體育同運動應該分開,絕大部分的sports都是講緊贏或輸的問題,你也可以說友誼第一比賽第二,但說到底也是一個比賽。」我聽罷孤惑,那體育精神呢?「去贏都是sportsmanship一部分,當然是不是只為了贏可以商榷。但nature就是這樣,如果不是為何還要比賽,種菜咪得囉。」…..”


Rank: 5Rank: 5


3633
4#
發表於 14-3-2 01:24 |顯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後由 lugano 於 14-3-2 02:05 編輯

(4)        學界直升機D3打到D1 英華3年3個總冠軍
http://the-sun.on.cc/cnt/sport/20110526/00514_007.html

“……. 英華奪得九龍3區D3總冠軍後,「3」年來「3連升」,今年更奪得港九區校際Division 1總冠軍。3年間連奪3個團體總冠軍,英華創舉會否陸續有來?

“……教練盧國華「英華足球隊積弱多時,當時我就希望打造一支有基礎的球隊,避免青黃不接。3年來連續拿下九龍3區、港九區D2、D1總冠軍,創造歷史…..”

"......一支成功球隊,又豈可忽略「班主」的功勞?舊生盧業樑多年來為師弟們出錢出力,儼如英華的「班主」,雖然為人低調,但李校長、帶領球隊的袁國柱副校長、盧Sir和一班球員都對這位師兄推崇備至。盧業樑在本年度全港學界精英足球比賽前,就曾出錢讓球員到佛山集訓三日兩夜,「班主」之名當之無愧!......."

“……..主力多屬港青代表……..英華現在有超過15人為港青代表,而且大部分隊員均在晨曦、流浪和東方等球會踢波,隊長崔凱健直言希望下年能橫掃所有學界獎項……”


Rank: 5Rank: 5


3633
5#
發表於 14-3-2 01:25 |顯示全部帖子
(5)        英華書院締造香港學界足球歷史
http://arksports.hk/2011-03-01-1 ... 3%E6%AD%B7%E5%8F%B2

2008/09年度第三組團體總冠軍
2000/10年度第二組團體總冠軍
2010/11年度第一組團體總冠軍

英華書院連續三年,由第三組升到第一組兼連續三年獲得團體總冠軍
史無前例,締造了香港學界足球歷史

Rank: 5Rank: 5


3633
6#
發表於 14-3-2 01:25 |顯示全部帖子
(6)下一個十年:英華的光榮年代?
http://hermanmok.wordpress.com/2 ... %E4%B8%80%EF%BC%89/

“…..大家也應該明白,一直以來「買人政策」能夠順利推行,除得力於校內數位領導層作推手外,其實亦歸因於在校友會上所得到的不少支持。部份老一輩的校友,一直懷緬英華在久遠的年代曾打破喇拔之壟斷勇奪「玫瑰盃」的一段風光往事,期盼母校能透過「買人」政策廣招英才,再次一登龍座,重現昔日光輝。而校內的領導層,在要向家長交代成績的大前提下,聽到校友會「開綠燈」並且肯大開水喉支持時,自然卻之不恭。

買人政策的實行,縱將英華在足球、籃球等項目的成績推至頂峰,但亦同時衍生一連串問題(年前「星級運動員」的紛紛擾擾大家也有目共睹)。而最大的問題在於, 這個建於浮萍上的學界皇潮,必須依賴持續不斷的搜羅運動好手加盟才得以維持。校方以至校友,當看到學校於這些項目上稍有小成,嘗過了勝利的滋味後,當然不想失落冠軍,結果就令這項政策得以繼續推行,甚至有擴展之勢。….”

“…..英華仔從來都是矛盾的一群。在修頓的看台上,我們為着一群可能素未謀面的「英華仔」披上英華戰衣,為他們歡呼吶喊,同時享受他們所帶來的光榮。然後,回到校內,又不屑他們很多可能只顧打球、不顧學業,譏諷他們為「星星人」。大家,人格分裂了沒有?買人政策的延續以至擴大,加強了勝利所帶來的虛榮感,更似乎蒙蔽了不少英華仔的眼睛…..”

Rank: 5Rank: 5


3633
7#
發表於 14-3-2 01:25 |顯示全部帖子
(7) 歧視的種子
http://hktext.blogspot.hk/2013/0 ... 2290221794423689587

9.  Anonymous - March 20, 2013 at 7:29 AM :
“………從前英華同學間總不乏正色敢言之士,對校政頗有情理兼備的看法。今天,我相信英華同學亦能明辨是非,對我校體育部的「買人政策」、「玫瑰盃價值」有一番獨到見解。我想不少英華同學至今並未清楚明白「買人政策」問題之癥結--絕不止在於校方對運動員同學違規行為的雙重標準,更在於其漠視教育價值,求勝不擇手段!因此,我們要為公義發聲!可否在民主場發言?如學校高層容不下反對聲音,可否於網上多寫文章於同學間傳閱?至少我們可以用文字,讓英華仔明白如今學校的「買人政策」怎樣使學校蒙上污名、怎樣剝奪同學接受體育的機會!       

同學對學校又愛又恨,實不難理解,既不恥英華買人勝之不武,但又希望「自家人」能力壓群雄,於賽事中吐氣揚眉。此時我們唯有緊記:要澄清價值,要針砭弊政,我們必須言行一致。既痛罵學校買人,就當堅拒助紂為虐、為不合理的球賽助陣打氣--儘管球隊仍打著英華的旗幟。我們可以用行動--不到場打氣、不表示支持--來向校方表明英華仔不甘於負上「學界買人王」的罵名!….”


關注英華校政行動組 (Ying Wa Policy Response Group)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18272814868/

Rank: 5Rank: 5


3633
8#
發表於 14-3-2 01:58 |顯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後由 lugano 於 14-3-2 02:09 編輯
ACE2126 發表於 14-3-2 01:37
睇來英華仔都幾有獨立思想,幾敢言。

同感,對此我倒十分欣賞

騎騎......正如我亦十分欣賞鄰近地區強國內的維權人仕正義發聲,踢爆強國什麼什麼做假帳、假奶粉、假雞蛋....etc

但如果人民有條件去選擇的話,我想他們未必願意將子女交托在強國這樣的領導人/思維/土壤/國度下成長

說政治,有點離題了



Rank: 5Rank: 5


3633
9#
發表於 14-3-7 15:54 |顯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後由 lugano 於 14-3-7 16:00 編輯

見講開過往會考狀元, 舊生成就,社會知名度和體育成績,客觀而論,個人覺得喇沙更勝一籌。

(1) 舊生成就

部份喇沙舊生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 ... 9%E6%9B%B8%E9%99%A2

政界/公共事業界
曾俊華, 施祖祥, 吳榮奎, 張鑑泉, 羅保爵士, 陶君行, 沙利士, 張有興, 李宗德, 徐家傑,  王敏剛, 郭榮鏗, 蒙民偉, 蘇澤光, 周文耀, 鄭明訓, 葉克勇, 王賜豪, 王冬勝, 呂耀華, 胡亮明, 黃岳永, 馬鴻銘, 吳守基, 李文斌, 羅揚文, 陳裕光, 郭思治, 張子欣博士, 程守宗

演藝、文化界
黃湛森(黃霑), 李小龍, 白先勇, 鄒世龍, 林建岳, 森美, 黎小田, 藍奕邦, 倫永亮, 陳德彰, 陳欣健, 許冠文, 林夕, 孫耀威

教育界
戴自海, 李向榮, 鄭宇碩, 趙榮德, 黃國浩

法律界
李義, 陳忠基, 羅志力, 黃嘉純, 胡寶星爵士, 黃惠沖

工程界
朱敦瀚

醫學界
鄺國熙, 蔡堅, 史泰祖, 區結成

體育界及賽馬界
高保強, 告東尼, 施雅治, 王敏超, 余心怡, 黃永棋, 西維亞


部份英華舊生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 ... F%E6%9B%B8%E9%99%A2


政界/公共事業界
梁錦松:前財政司司長
陳岳鵬: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政治助理、前行政長官辦公室特別助理
樂鞏南:前民航處處長。
蘇慶和:市區重建局主席
關啟昌:和記電訊國際有限公司、中華藥業有限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
譚偉明:摩根資產管理董事總經理,北亞區業務總監。
周騰輝:現任中華電力營運總裁
何崑山:大嶼山銀礦創辦人
莫冠業:科智環球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主席。
李永權:曾任香港資本市場公會主席。御風而行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財經專欄作家,信安信託(亞洲)有限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亞太證券化公會有限公司董事。


演藝、文化界
許冠傑:香港流行曲歌手、作曲及填詞人,於1970年代入讀中六預科,畢業離校後考入香港大學
邱逸博士:歷史學者、《孫子兵法》專家、評論員、文化人
陳景祥:香港資深傳媒人
黃志淙:香港英語歌曲權威
唐基明:前無綫電視監製
湯禎兆:香港作家、文化人
李日昇:香港童星
曹震豪:歌手
梁樂民:香港電影美術指導、導演暨編劇
黃修平:香港電影導演

教育界
何福堂:中國第一位華人基督教牧師,早年入讀馬六甲英華書院
陳耀南博士:前副校長,香港大學中文系榮休教授
張欣欣:活學教育首席中文科名師

法律界
張舉能:高等法院首席法官
胡國興:前高等法院上訴庭副庭長、截取通訊及監察事務專員會主席、前與香港教育學院有關的指控調查委員會主席
廖長城:資深大律師、行政會議成員、全國政協委員

醫學界
潘佩璆:聯合醫院精神科顧問醫生

體育界及賽馬界
王子謙:流浪足球員
王子聰:晨曦預備組門將
崔凱健:現役香港甲組足球員


(2) 會考狀元

喇沙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 ... 9%E6%9B%B8%E9%99%A2


“….喇沙於歷屆香港中學會考出產了 27 位十優狀元,1987 年為首屆可報考十個科目,最後一屆會考為2010年。

4位狀元: 2001(陳冠衛,何思朗,麥凱鈞,鄧軒倡), 2008(利雋文,黃達燊,黃昇鴻,林智衡)。
3位狀元: 2005(任子韜,鍾文浩,阮家駿), 2007(吳偉星,姜必楷,黃松柏)。
2位狀元: 1991, 2000, 2010(郭凱傑,林凱健)。
1位狀元: 1993, 1994, 1999, 2003(何沛峰), 2004(林上行), 2006(陳君洋), 2009(陸琛健)。


英華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 ... F%E6%9B%B8%E9%99%A2


記憶中,英華只出過一個十優狀元

“九龍塘牛津道時期(1963年-2003年)
……1997年,書院出現了首位香港中學會考10A狀元曾申翹。…..”


(3) 學界運動成績

分享於 2013 年 6月出爐的 2012-2013 學界體育官方統計總成績表 Bauhinia Bowl Award ,喇沙No. 2,英華排No. 3, (但中涉及不少 "邀請轉校體育學生" ) 港九男校頭十位如下。

(註: Bauhinia Bowl Award 是跟據港九每校各樣運動的表現來個總計分成績來排位)

http://www.hkssf-hk.org.hk/hk/se ... iniaBowl%20boys.pdf


1. 男拔
2. 喇沙
3. 英華
4. 香港華仁
5. 聖約瑟
6. 皇仁
7. 官塘聖約瑟
8. 聖保羅男校
9. 陳瑞祺喇沙
10. 長天

(4) 香港中學/小學 50位排名榜

2013-2014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中學/小學50強龍虎榜 (由香港專業教育出版社編製).....大家自行定奪參考

http://www.hkpep.com/2013/


全港 450 所中學
喇沙: 排第 7
英華: 排第 45


全港 516 所小學
喇沙: 排第 6
英華: 排第 16

Rank: 5Rank: 5


3633
10#
發表於 14-3-7 17:15 |顯示全部帖子
halflower 發表於 14-3-7 16:19
輕鬆下先。點解許冠文讀喇沙,許冠傑讀英華既?係咪果時冇得帶契細佬入去,定係大佬入左去覺得ls 唔夠好, ...
咁許冠武呢 ?



Rank: 5Rank: 5


3633
11#
發表於 14-3-8 03:28 |顯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後由 lugano 於 14-3-8 03:38 編輯

對一間學校的名氣和認同感,不是單靠自家學校的家長和舊生 "單向" 的熱情追捧就能改變,最重要的應是其他普羅大眾對此學校的認同感。名氣和江湖地位應是靠前人舊生成就一點一滴建立的。

小弟對於80/90年代校舍仍在牛津道的英華,並不陌生,因升中時考入附近的喇沙,我校男生常與英華男生碰面,所以對英華男生一定比其他男校人多接觸。其實問過畢業於那年頭的英華友人,友人說當年在梅浩濱校長年代 (1978 至1990 ) 至楊寶坤校長年代 (1990 至2003) ,英華學術和體育成績均不太理想,整體不及前朝艾禮士及 King 佬 (1964 至1972) 年代時可以衝擊喇沙, 男拔中銀香港紫荊盃皇朝的盛勢。

(註: 學界最高榮譽的中銀香港紫荊盃 BOCHK Bauhinia Bowl Award ,由 1965 年至今過往幾十年都係喇沙,男拔爭冠亞軍,當今只有 3 間學校曾經有能力動搖喇沙,男拔之冠亞軍地位,依次是(1)英華 (2) 陳瑞祺喇沙 (3)香港華仁)

http://en.wikipedia.org/wiki/BOCHK_Bauhinia_Bowl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 ... B%E8%8D%8A%E7%9B%83

1970 – 1971: 1st: 英華  2nd: 男拔         
1971 – 1972: 1st: 男拔  2nd: 英華            
1980 – 1981: 1st: 喇沙  2nd: 陳瑞祺喇沙
1983 – 1984: 1st: 喇沙  2nd: 香港華仁      

試從我熟識的喇沙來看其他的男校,當年80/90年代普遍我校男生覺得英華屬於聖言/長天/陳瑞祺喇沙/聖方濟的級數。

而我校男生則普遍認同港島聖若瑟,兩間華仁,男拔,皇仁和我校是另一級數。當然我認識校內的男生不能代表我全校,亦不代表全香港 !!

不難理解我校男生的想法,打從喇沙小學幾十年的自家傳統運動比賽,多會只邀請 3間友校如港島聖約瑟小學,香港華仁小學,拔萃小學等參與比賽。班喇沙仔自小見來見去都是這幾間友校的老對手,所以普遍覺得呢幾間友校才是同一級數的想法絕不出奇。例子如下

http://www.lasalle.org.hk/pages/ ... y/lsps_leadin_c.htm

"四角足球友誼賽

為促進友校間的足球技術交流,我校於2010年4月24日在喇沙書院舉辦了「四角足球友誼賽」,獲邀參加的學校有拔萃男書院附屬小學、番禺會所華仁小學及聖若瑟小學。頒獎嘉賓包括校監Bro.Patrick、喇沙書院候任校長Bro.Steve,以及Bro.Joseph。 當日各友校球員均使出渾身解數,望能奪標而回。......"

而這些友校的接觸從小學伸延至中學,至畢業後的本地舊生會活動,甚至去到海外舊生會活動都繼續維持(例子如下),呢D 就係名校圈子之間惺惺相惜的友誼。正所謂擺酒請客攪英雄宴,主人家都只會邀請 "竹門對竹門" 的對手來參與英雄會,真的鮮有聽聞喇沙舊生會邀請英華舊生會參與活動。

(1)        本地舊生會
http://www.lscoba.com/photo.html?g2_itemId=15617
LSC old boy and St. Joseph’s old boy soccer tournament

http://www.lscoba.com/news/newsletter/v35n1_2013_11_high.pdf
Pg 12: LSC old boy and Wah Yan old boy soccer tournament
Pg 14: LSC old boy and DBS old boy golf tournament


(2)        海外舊生會
LSC old boy, St. Joseph’s and Wah Yan old boy soccer tournament and gatherings

http://www.lscobaedm.org/newsletter/Newsletter2012-02.pdf
http://www.lscobaedm.org/gallery/v/WahYan/?g2_page=2
http://www.lscoba.com/overseas/toronto/soccerwah.shtml
http://www.lscobasc.org/pastevents_06.html

======================================

講完體育,睇返呢幾間喇沙友校的狀元指標 vs 英華狀元來作個參考

(1) 聖若瑟會考狀元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 ... F%E6%9B%B8%E9%99%A2

聖若瑟於歷屆香港中學會考出產了 16 位狀元,成績輝煌,1987 年為首屆可報考十個科目,最後一屆會考為2010年。

4位狀元: 2002, 2010 (柯栢菱,柯嘉俊,戴樂天,陳俊登)
2位狀元: 2006 (白瑋璘,劉智豪)
1位狀元: 1998, 2000, 2004(周靈傑), 2007 (蘇逸軒), 2008 (孔祥發), 2009 (譚品堯)

(2) 香港華仁會考狀元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 ... 1%E6%9B%B8%E9%99%A2

香港華仁於歷屆會考出了18位狀元

1987年:盧俊佳
1989年:馮天麟(以九優生為當屆狀元,因當年全港未能有考生取得十優成績)
1990年:陳 彤
1992年:許志賢、黃偉強、何煒基(該年全港只有5位十優狀元)
1993年:馮志豪
1994年:何禮文、吳志強
1996年:田志豪、林祥智
1997年:王之明
2000年:蔡宗衡、葉文健
2001年:葉嘉揚
2005年:吳子健
2008年:鍾汶庭,是香港華仁書院第一個8A25*(8科A等2科5*等)狀元
2010年:張柏朗,覆核成績成功後成為香港最後一名8A25*狀元

(3) 男拔會考狀元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 ... 7%E6%9B%B8%E9%99%A2

直至2010年,拔萃男書院共出產17名會考10A(2007年後為8A及2科5*)狀元。

4位狀元:2003
2位狀元:2004、2008、2009
1位狀元:1992、1998、2000、2001、2005、2006、2007

(4) 英華會考狀元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 ... F%E6%9B%B8%E9%99%A2

記憶中,英華只出過1個狀元

“九龍塘牛津道時期(1963年-2003年)
……1997年,書院出現了首位香港中學會考10A狀元曾申翹。…..”

======================================


希望英華家長能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家睇法,也許有部份家長不太認同英華是 top 的男校,也許這是 “昨天” 或 “今天” 的想法 !! 至於“明天” 的發展暫時無人知,相信今天的努力,明天應會有 payoff。


點評

d-ma    發表於 14-3-8 16:16
ACE2126  點解你咁好心機答佢,服  發表於 14-3-8 03:42

Rank: 5Rank: 5


3633
12#
發表於 14-3-13 15:37 |顯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後由 lugano 於 14-3-13 15:38 編輯

我覺得英華女校和英華男校,兩間都是好好的名校

在這個帖內,每當稍為對英華男校有不太認同的留言時,即換來英華無悔弟子猶如賭廳大檔荷官通殺式招呼,駛唔駛呀。

舉個例,小弟個人真心認為女拔萃比男拔萃更出色,我相信男拔萃的家長聽完唔會好似英華弟子般的激烈的反應。

究竟英華女校好,還是英華男校好,大家自有分數。但我作為外人來看這兩間名校,大家背負同一個 "英華" 學校品牌名聲,如果有家長認為女家比男家出色,其實男家應該戥對方開心都來不切喇 !! 如果連同宗同名的自家女校都容不下,咁又何必呢 ?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