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對讀經有興趣的家長
發新帖
樓主: tracylin2002hk
go

對讀經有興趣的家長 [複製鏈接]

Rank: 5Rank: 5


4440
1#
發表於 11-3-25 10:31 |顯示全部帖子
原帖由 eviepa 於 11-3-24 21:30 發表
歷史有沒有用?有!不過我不會強迫女兒自小每天用半小時背誦史實。如果她背誦史實是出於自發,我會任由她。

物理有沒有用?有!不過我不會強迫女兒自小每天讀半小時物理。如果她讀物理是出於興趣,我會任由她。

經學有沒有用?有 ...


閱讀有沒有用?有!不過我不會強迫小兒自小每天用半小時閱讀課外書。如果他閱讀課外書是出於自發,我會任由他。

學琴有沒有用?有!不過我不會強迫小兒自小每天用半小時學琴練習琴。如果他學琴練習琴是出於自發,我會任由他。

再誇張d......
上學有沒有用?有!不過我不會強迫小兒自小每天用大半天上學學習。如果他上學學習是出於自發,我會任由他。

上學有用不代表有大用,不代表要不惜任何代價去達到。每天用大半天上學學習,以普通孩子來說是悶出鳥來的活動,由幼稚園開始,到小學畢業,代價是多麼的沉重?但得到的有多大?每天用大半天上學學習就會(或是有很大機會)成為一個有德行的人?我極懷疑。

我完全睇唔出小兒或上學的小朋友個個是有興趣開開心心上學, 有些小朋友更覺得上學是"受刑",每天連"腦袋"都沒有帶上學,.......政府的9年免費強迫教學是否太過了.......

Rank: 5Rank: 5


4440
2#
發表於 11-3-26 12:10 |顯示全部帖子
原帖由 魚腩 於 11-3-25 22:26 發表
閣下的幽默程度已超出一般人所理解。佩服!


我只是有感而發而已......
回想起自已成長的年代, 冇電腦, 冇課外活動, 冇補習,冇父母的支援.....時代進步了, 而家經歷過 "百無"成長的一代陸續有新生代, 有些"早著先鞭"的已經有80後(部分80後已經有00後了),大部分是90後,00後. .....而家的00後"萬千寵愛在一身", 竟然出現左太多課外活動, 太多補習,太多父母的支援....然後進化到父母要因應仔女興趣提供課外活動, 再咨詢仔女,..."小小年紀"就要講"興趣","人權",最攪笑既系"求學"都要"愉快", 名之"愉快學習", ....以我個人經驗,在學校生活從來都系"又有喜,又有愁"架啦, 邊有可能一面倒"愉快學習", 問題系而家既家長竟然大部分都認為為仔女提供一面倒"愉快學習"先系父母責任, 每念及此, 我都懷疑自己是否有資格做人父親......慚愧.慚愧....

Rank: 5Rank: 5


4440
3#
發表於 11-3-26 16:00 |顯示全部帖子
原帖由 stccmc 於 11-3-26 13:44 發表
Samuel,

如果愉快學習能達到學習和升學的要求,有甚麼問題呢?難道非要卜卜齋孩子受一些苦不可?

課外活動的目的是甚麼?上學以外找一點活動來平衡學校的學習,輕鬆一下。正是因為上學不容易做到全面的愉快學習,課外活動不應以興趣為先嗎?若課外活動也以「升學」,「有用」為重,孩子真的苦過DD。


如果愉快學習能達到學習和升學的要求,當然沒有甚麼問題....但要卜卜齋孩子受一些苦又有何不可?

我都系剛剛看到樓主既"南懷瑾老師漫談教育
"http://forum.edu-kingdom.com/viewthread.php?tid=2277944&extra=page%3D1

感到我自己確實輕視了「兒童讀經」, 如果時間倒流, 我的確會要阿仔受一些卜卜齋苦.......我不會以課外活動不應以興趣為先或課外活動也以「升學」,「有用」為重為考慮點, 我只想阿仔既中國根可以"深"小小而已.........

Rank: 5Rank: 5


4440
4#
發表於 11-3-28 12:09 |顯示全部帖子
原帖由 stccmc 於 11-3-26 18:43 發表
Samuel,

你應該知卜卜齋中的「卜卜」是甚麼意思。


如果愉快學習能達到學習和升學的要求,當然沒有甚麼問題....但要卜卜齋孩子受一些苦又有何不可?

卜卜齋中的「卜卜」是甚麼意思<----我相信現今的卜卜齋已經"名不符實"的了......
況且不要忘記我雖然不贊同體罰, 但我亦完全不支持連"適量"的體罰都要禁絕的論據,...因為我親身試過父母的"藤條炆豬肉", 雖然當其時絕不好受, 但的確可以簡單有效禁止左我1 d可能有嚴重後果既越軌行為, 到我長大後,完全冇d所謂既心理專家講既: 有童年陰影, 有暴力傾向, 會變被虐狂等等副作用......更加完全唔覺得試完父母的"藤條炆豬肉"就會影響我同父母既親子關係...

[ 本帖最後由 samuel89 於 11-3-28 12:13 編輯 ]

Rank: 5Rank: 5


4440
5#
發表於 11-3-28 13:15 |顯示全部帖子
原帖由 l媽媽alice 於 11-3-28 12:51 發表
多謝你的文章分享.

凡人有記性,有悟性。自十五歲以前,物慾未染,知識未開,多記性,少悟性。十五歲後,知識既開,物慾既染,則多悟性,少記性。故凡所當讀書,皆當自十五歲前,使之熟讀。(錄自陳宏謀「五種遺規」。) ...


哦....原來如此....怪不得而家我想讀經, 但總是感到"讀左等於冇讀"....原來我"知識既開,物慾既染,則多悟性,少記性".....時間真系過左就過左.....

Rank: 5Rank: 5


4440
6#
發表於 11-3-28 15:40 |顯示全部帖子
原帖由 annie40 於 11-3-28 15:27 發表
Samuel,

我也没持久的教女儿古文, 古经, 是错过了!
适度的卜卜齋是'何苦之有', '何罪之有', 孩子没接触王维, 辛弃疾, Shakspeare, 点知有无兴趣. 我女儿受的是鬼老教育, 但钟爱古文. 常问我这里那里点解. 还未向孩子推荐就一口咬定孩子无兴趣是家长武断和偏见吧!


家長會甘認為,我覺得其實是家長本身像我之前一樣輕視了古文, 古经,......同時認為小朋友根本對古文, 古经唔會有興趣,更加唔會睇得明....最後得出的結論:讀經成本高,效益低, 又影響親子關係, 所以點計都划不來....

Rank: 5Rank: 5


4440
7#
發表於 11-3-29 12:18 |顯示全部帖子
原帖由 stccmc 於 11-3-28 21:33 發表
//
适度的卜卜齋是'何苦之有', '何罪之有',
//

卜卜齋被取締了,為甚麼呢?

你們比大部份家長,和各地政府「開明」。學校很久以前已不準體罰,因為背不好書而體罰更難為別人接受。


不准體罰的各地政府就代表「開明」?.....法例從來都唔代表系真理, 充其量只可以說是立法時的社會或立法者的共識而已......卜卜齋被取締了,為甚麼一定不可以轉化重生呢?.....「開明」就系去蕪存菁,廣納意見, 唔系只睇見"卜卜"就全盤否定卜卜齋....即使"卜卜"都唔見得一定就系一無是處,一無可取....

[ 本帖最後由 samuel89 於 11-3-29 12:24 編輯 ]

Rank: 5Rank: 5


4440
8#
發表於 11-3-30 12:29 |顯示全部帖子
原帖由 stccmc 於 11-3-30 00:16 發表
Samuel,

有些東西,在歷史巨輪下,「復活」是想像以外的事,無論我多麼想它復活。我吾知幾咁想一夫多妻制復活。


呵呵.....一夫多妻制已經以不同的方式復活,甚至進步到一妻多夫制都有啦.......怎麼你跟evapa的思維總喜歡用二分法, 非黑即白, 讀經或不讀經......怎麼不可以先"威迫利誘"一下小朋友讀經, 真的跟古經沒有緣份,就因了解而分手又何妨呢?

Rank: 5Rank: 5


4440
9#
發表於 11-3-30 14:01 |顯示全部帖子

回覆 109# stccmc 的文章

個案三
甲:我孩子每星期讀經半小時。
乙:我孩子每天讀經半小時。
甲:嘩,每天半小時,點解要咁多?
乙:每天半小時只是條界線, 喜歡的話每天大半天讀經都可以的,你不是任女兒喜歡每天都閱讀的嗎?
甲:哦,如果唔做咁多會點?
乙:唔做咁多只系同現況一樣,唔會有任何損失,亦唔會有一個了解中國文化的根的機會而已。
甲:明白。

Rank: 5Rank: 5


4440
10#
發表於 11-3-30 15:38 |顯示全部帖子

回覆 114# Kanba 的文章

原來文學是可以量化, 可以計算可否大用,有用與否的....
甲:明白晒啦。

再反向思考一下,不要見怪。

Rank: 5Rank: 5


4440
11#
發表於 11-3-31 10:08 |顯示全部帖子
原帖由 eviepa 於 11-3-31 00:00 發表
各位反對在下的網友:

很高興和大家在這題目討論,很可能這是這論題最後的發表。我教女其中一個重點是獨立思考。獨立思考其中一個要點是,信與不信、隨眾與不跟大隊都要經過理性思考,不能人云亦云,亦不要事事標奇立異。

如 ...


我終於明白大家的分歧在那了........這裡是"教育政策"版面, 大家討論的自然是"教育政策",因此大家都走遠了......

我贊同的是"兒童讀經", 講的是小學前,幼稚園前給小朋友"讀經", 我所支持的是在小朋友完全是張白紙前,將古詩詞當作小朋友的第一語言以打預防針一樣種入,...我只希望小朋友的"讀經"只是像Csy_ma講既 "唸口簧"般成為娛樂的一種(總好過小朋友朗朗上口將tv果d卡通片對白,主題歌模倣成"唸口簧"),...... 至於上學後, 小朋友會否將"讀經"轉為課外活動就要睇佢地既興趣及是否對古文學有緣份了, ....所以根本沒有你講的成本,讀經苦,興趣等問題......有的只是你我都追不回時間的遺憾, 因為現在就算我用"滕條炆豬肉"侍候阿仔,都逼唔到佢對"讀經"有興趣......

Rank: 5Rank: 5


4440
12#
發表於 11-3-31 16:14 |顯示全部帖子
原帖由 stccmc 於 11-3-31 14:07 發表
Samuel, csy-ma

你們看不出孩子背「巨無霸」歌和經書之分別?

媽:Hon, 是時候讀經背經了。
女(四歲):吓,日日背,休息,天可唔可以?
媽:唔得,是爲了你心靈活潑起來。
女:吓。
媽:唔好講咁多,跟我大聲讀一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 ...


你模擬的對白只証明了你將讀經當成了時下流行的flashcard"催谷"小天才一樣, 因為你把讀經當成了"打底教育", 希望小朋友能早人一步,識多同年紀的小朋友多幾個字, 甚至希望小朋友可以明白佢背緊既經書背後的大道理......我只可說你我期望不同, 對"兒童讀經"的理解亦不同.....

Rank: 5Rank: 5


4440
13#
發表於 11-3-31 16:30 |顯示全部帖子
原帖由 annie40 於 11-3-31 13:57 發表
samuel,

有的只是你我都追不回時間的遺憾, 因為現在就算我用"滕條炆豬肉"侍候阿仔,都逼唔到佢對"讀經"有興趣......
/////////////

同意你的说法! 不过我无你咁悲, 女儿仲应该听我支笛,可以要求读一点.不过要慎選合 ...


不是我"咁悲"的問題......因為我2個仔都過左"兒童讀經"的時間, 佢地真系有晒stccmc 同Eviepa 講既問題, 即使我同佢地講我讀書果陣都最唔鍾意"中文文學"呢科(我讀理科, 唔明點解學校都要讀呢科,攪到次次考試呢科都"肥佬"), 但而家自己都會download d中文文學落手機度,得閒睇下, 但而家佢地就我當其時一模樣地"不為所動".....

Rank: 5Rank: 5


4440
14#
發表於 11-4-1 10:22 |顯示全部帖子
原帖由 Jackeylwfd 於 11-3-31 20:48 發表
**.我只希望小朋友的"讀經"只是像Csy_ma講既 "唸口簧"般成為娛樂的一種(總好過小朋友朗朗上口將tv果d卡通片對白,主題歌模倣成"唸口簧"),......**

純粹
"唸口簧"不明其內容,這跟流行的flashcard",只要求孩子強記字形、讀音或串法,而不明其內容有甚麼分別?
這樣「讀經」法也只是如flashcard"催谷"小天才一樣把讀經當成了"打底教育",希望識多同年紀的小朋友多幾個字也吧!



這段是我寫的, 你不會把我當作雙兒分身吧......
"唸口簧"跟流行的flashcard"都是學前的親子活動, 2者分別在於父母要求有所不同, 不知道是我表達不清楚還是你誤解了, .......我支持學前的讀經是基於我本身個人因為年紀愈大,對中國文學由不屑,憎惡,反感等等極端的態度慢慢轉化為欣賞及有興趣去了解,接觸......我沒有給2個兒子接受過"兒童讀經" , 我睇到佢地而家對中國文學的態度跟我同出一轍(佢地d同學仔, 我以前d同學仔大部分都差不多,可能大家都覺得中國文學系d老掉牙的老土野),所以我認為"兒童讀經" 是有希望改變一下現況的方法.......
我給兒童讀經的目的只是希望佢地像學語言一樣, 慬得把古經當"唸口簧"記在腦內, 增加一下長大後跟中國文學的緣份而已......
至於flashcard我認為小學前根本就不應該有"學前教育",應該俾佢地自由成長,flashcard只是對文字的認識, 由小學開始學校已經會不斷甘灌輸, 又何需要提早在學前教育呢?

Rank: 5Rank: 5


4440
15#
發表於 11-4-6 14:39 |顯示全部帖子
原帖由 cccatty 於 11-4-6 12:35 發表
其實,"洗腦" 和 "灌輸" 有什麼分別呢?。


本質上沒有分別, 施者都是希望受者接受.....
程度上"洗腦" 較 "灌輸" 嚴重, "洗腦"是希望受者全盤接受, 連自己腦內原有的意見都清洗乾淨.....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