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發新帖
查看: 3742|回覆: 4
go

近朱者赤 [複製鏈接]

Rank: 7Rank: 7Rank: 7


11053
1#
發表於 08-1-6 19:52 |顯示全部帖子 |倒序瀏覽 |打印
群落之間總會互相影響,真道的孩子也不例外;比方說,有一年不知誰個先開始收集地鐵街道圖,孩子們就像傳染病一樣的爭相收集、交換。還記得當年為滿足兒子這個在大人眼中無乜謂,但小孩卻津津樂道的興趣,廿四孝的我,用了一整個周日,跟兒女由將軍澳坐地鐵去筌灣,孩子每站索一圖。忙了一整天。

今年又不知誰個開始研習地產資料,兒子整天央我帶他去看樓盤。我說:「又不是要換房子看來幹嗎?」他說:「現時同學間流行收集售樓書,愛看圖積」。原來他跟同學對這方面的知識已略有小成;甚麼地積比率、甚麼屏風樓、這個樓盤的間隔怎樣,那個單位又如何的說得琅琅上口。

去年(5年級)小兒考試過後,我曾問小兒在學校裡誰個同學的成績最突出?他說中文科不作他人想,一定是葉某; 當其他同學考獲80多分已經會被評為優等時,葉某是90多,大幅拋離第二名。我好奇的問葉某有甚麼特別之處?兒子說他的用詞很艱深,不是一般同學會用的。比如呢?他想了想說: 「蹓躂!」 對!『蹓躂」確不是香港的小孩子常用甚至認識的詞語。我問:「那你會用甚麼詞句來形容同樣的情況?」他說:「我可能會用『流連,遊蕩』。」我心想,蹓躂確比「流連,遊蕩」來得精闢,更能表達那種在街上”hai”的情況。孩子又說,葉某從來書不離手,當他頑劣的時候老師要責備他,是罰他不准看書呀!我驚訝地想這是甚麼模樣的書痴?在香港我只聞『你頑劣,我罰你看書!』我問:「那麼他看甚麼?」「甚麼也看,金鏞、衛斯理、巴金、三國…… 「那你呢? 「我今年暑假前(2007)要看完金鏞,再看其他。」


如是者,他把我二十多歲始能看完的整套武俠鉅著吞噬了。暑假後,他央我去買書。我問:「買甚麼?武俠小說?」「不!我想買家、春、秋!」我兩眼瞠大的問:「巴金?激流三部曲? 「對呀! 我在學校圖書館已看了半部了,但是不能外借, 跑上跑下很苦呀,我買一套成嗎?」我心道要是近代文學名著你肯看,我怎會說不。「好看嗎?」我問。「好呀!三十年代初為什麼上海的社會有這麼大的衝激呀?」我啞然的沉默。一,這不是一個三言兩語可答得上的題目;二,這看似沉悶的書種,到今天我還不肯(不敢)沾手,那我又如何答得上?

如是者,閱讀竟然成為我兒女最大的興趣。繼金鏞後,他看衛斯理,梁羽生,當中又夾雜幾本文學作品如錢中書圍城,沈從文的邊城……。女兒愛看Harry Potter, 因為我的一句說話:世界上各地的語文系統結構也不同,翻譯版絕不可能比原文演繹得更傳神,要我挑,我挑最好的!那麼最後一套Harry Potter就改購了英文原版。為了鼓勵他多讀亦免卻他張羅書本,我為他添購了一部電子手賬並上載了過百套書。現在他手賬不離身,這似乎比現今電子遊戲機不離手來得強。

月前他在看大唐雙龍傳,我又問:「好看嗎?」「我驚嘆黃易怎能寫得出這樣長的作品,一套63 本,洋洋百萬字而情節非常吸引,但他的文筆比不上金鏞。」「怎麼?何以見得?你懂得分辨嗎?」他說:「金鏞的文字功力相當深厚,你看他描述韋小寶那一段確將韋小寶的精靈跳脫活龍活現,而且他的句法很流暢,絕無文筆上的錯誤。你看黃易這句,還不是廣東話語法。」我聽罷又再啞然,我回想多年前薛老師在真道家長會介紹蘇州中文教學法,五常法…....。她提到世上任何語文教育家一致認同最佳提昇語文能力的方法是多閱讀。我感謝薛老師及一眾老師對小兒的教導. 今天我驚覺小兒已經不單能「讀」,而是已經提昇到「賞」及嘗試「評」的階段。

再一段日子,看見兒子在電腦前忙得不可開交。我伸頸問:「你在做甚麼?」「我在寫武俠小說!」「甚麼!!!」我差點兒在椅子跌在地上,用不能置信的語氣問:「武俠小說?你?自己寫? 「對呀! 版權所有,不准翻印。尚要下一輪苦功呀,現在只有一萬六千多字,我打算寫十萬字的長篇,所以現在你先不要看吧。」我用上天賦予我作為父親的身份語帶威嚴地說我現在要看,他沒有作多餘的反抗說:「那你看吧,不過不能給阿妹看,她只會笑。」接著,他轉身出房,我呆在電腦前把他的「大作」看完。電腦內還附帶有三個檔案;一個列舉了主角、配角的外號,甚麼「鬼見愁」、「黑面判官」;另一個檔案詳列各人武功心法;甚麼「摧心掌」、「八卦刀」,最後的一個檔案跟先前的完全無關,是各樣題材的散文。小說的名稱是「施梓流在獅子樓」,內容說不上很吸引,亦帶點抄襲,當中文字天馬行空、時空交錯,情節發展的伏線亦甚為孩子氣及卡通化,亦暫無文筆可言,但是結構完整,章節齊備,亦偶有佳句。11歲的他嘗試寫小說,我還求甚麼?我看得有想哭的衝動記得我中學時期每星期要作文,每篇字數不能少於400字。那時的我絕不會寫第401個字,那麼五年中學(預科無修中文)我勉為其難才寫了400 x5x30= 60000字。今天我兒他自發一下子說要寫10萬字。再者,我亦驚異兒子對中文措詞的掌握,在我小學時,絕寫不出同樣的水平。當我認為我百分百了解這個11年來與我共同生活跟我血脈相連的兒子時,我驚覺原來我小觀了孩童的潛能與他們無邊無際的想像力。

我再問兒子電腦上的短篇散文是甚麼,他說:「散文集呀,同學集體創作,題目不限,字數不少於200;起初只有我在寫,現在袁某,李某,馮某也在寫,每人每天二百字,並互相賞評。現時黃某也在忙他的財經小說,他的中文輸入法不靈光,還是我跟他打的;蔡某懶一點,兩個多月才寫出二千多字的科幻小說。李某最捧,他寫英語的小說「老師要你們寫嗎?」「不! 他們壓根不知我們這個寫作組合!」

近朱者赤,朋輩的相互影響可見一班,真道提供了最佳的硬件作學習的平台,孩子自會互相競著走。真道中文科的老師們,縱使你們暫不知情,你們的努力下孕育出這樣的學生群,我多麼為你們感到自豪!
孩子們愛寫作並把寫作當成興趣,能把內心的世界用文字把他記下來的行為在我心內泛起萬丈波瀾。這可不是眾多小學中文老師夢寐以求的情況?先不去說質與量,孩子肯寫、敢寫已然跨越了他們學習的鴻溝並向浩瀚的知識海洋邁進。就我所知,會主動寫作、喜愛寫作的孩童可會在台灣找到,在內地亦可能比比皆是; 但在香港找得上,我敢相信雖非絕後但絕對空前!縱然他們今天的文章尚距大雅之堂相去甚遠,但誰個又能低估這班孩子當中因了今天的文字功夫而他日成為真正的文人?

(未完-代續)

[ 本文章最後由 武航 於 08-1-7 14:24 編輯 ]
   2    0    0    0

Rank: 7Rank: 7Rank: 7


11053
2#
發表於 08-1-6 19:52 |顯示全部帖子
(接上文)

孩子們未成型的小說裡不僅能有他們此生第一部可成書籍的作品,而且還認證著真道當年的預期不用抄寫,著重啟發為什麼我們要把孩童天生就喜歡拿著筆寫東西的天性,扼殺得見筆似見鬼。我不禁想起高鋼教授 -遭遇美國教育中的引述 - 「對人的創造能力來說,有兩個東西比死記硬背更重要:一個是他要知道到哪裡去尋找所需要的比它能夠記憶的多得多的知識;再一個是他綜合使用這些知識進行新的創造的能力。死記硬背,就不會讓一個人知識豐富,也不會讓一個人變得聰明。」今天兒子與同學們遇上問題,他們已懂得上維基百科找答案。

七年前我後知後覺在真道截止報名後才申請報讀,我夫婦倆是最後一天的面試的最後一名申請人。當年最打動我們報讀真道的原因是學校的理念跟我相信的很近似。 我曾拜讀過的一篇很有啟發性的文章「雖然沒有在課堂上對孩子們進行大量的知識灌輸,但是他們想方設法把孩子的目光引向校外那個無邊無際的知識海洋,他們要讓孩子知道,生活的一切時間和空間都是他們學習的課堂;他們沒有讓孩子去死記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們煞費苦心地告訴孩子怎樣去思考問題,教給孩子們面對陌生領域尋找答案的方法;他們從不用考試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盡全力去肯定孩子們一切努力,去讚揚孩子們自己思考的一切結論,去保護和激勵孩子們所有的創作慾望和嘗試。」 節錄自「遭遇美國教育-高鋼」

我自小在傳統小學上課,在「考試扣一分一下手板」的環境下成長。我長大後跟小時已在外國讀書的朋友談論起大家的小學教育時,我深切悲痛的認為我的童年是給當年的教育制度所扼殺,因為我不覺得今天我的水平比我身旁的朋友高,但是當年的我在做著重複的抄寫,背誦的功課時,他們是在遊戲中輕鬆的學習。我不禁質疑我為甚麼我的童年時代要去經歷那沉重的學習方式?這個結論構成我對兒女選擇學校時立下了以下兩點基礎:
1.宏觀來看,香港的知識水平不比歐美的好,就醫學而言,西方確比香港來得先進。既然”製成品”的質量不用懷疑,原材料亦不相上下(假定各式各樣兒童有相若智力),我為什麼要去質疑人家的製作過程?
2.要是兩種學習過程的結果亦不相上下,那為什麼要挑一條艱苦的路程給我的兒女?何不還他們一個快樂的童年,愉快的小學生活?真的要讓他們與精彩的現實世界隔絕,才能使他們成才?

我抱著這個信念將兒女送入真道,過去六年,由其是初年,真道經受多番的批評與質疑。多得多位理性的家長護航,今天雖仍偶爾看到零星的指控或非客觀的報導,但對真道的評價似乎已提升回他早應有的尊重。今天,我以第一身用家身份告知所有曾質疑真道的小眾,就我而言,真道確把承諾的兌現了。

今天當有人問我的兒子的興趣是甚麼時,我會答:「又唔咪係果d睇電視、上網、打機、聽mp3、間中打下波、踩下單車、游下水……不過,佢最新的興趣係睇書同埋寫作。」寫到這裡,我的臉仍在傻笑中。

希望閣下看過這篇分享後不要覺得我在「晒」,小兒小女只是真道內眾多奇蹟之一二;我是誠心感謝真道對他們的栽培。或許我還真的「有d 晒晒地」,但」的絕非我兩隻馬騮而是真道書院。

真道 – 多謝!

武航 - 08年1月6日

[ 本文章最後由 武航 於 08-1-7 09:34 編輯 ]

Rank: 7Rank: 7Rank: 7


11053
3#
發表於 08-1-6 21:57 |顯示全部帖子
小第才疏,文字錯陋百出,白字連篇,本不敢見笑於大家。
但我確是寫我所見,書我所想,承蒙不棄,小第卻之不恭,但懇請先得讓高人潤筆。

[ 本文章最後由 武航 於 08-1-7 01:33 編輯 ]

Rank: 7Rank: 7Rank: 7


11053
4#
發表於 08-1-10 09:31 |顯示全部帖子
Dear All: 多謝支持,小弟只寫我所見,書我所想。
Dear Kenbaba: 無所謂,起初我也只是希望能在bk分享吧。
(要是刊登,煩請更正 - 圖"則" 與 錢"鍾"書)

Rank: 7Rank: 7Rank: 7


11053
5#
發表於 08-7-22 16:31 |顯示全部帖子
不經不覺又暑假了,假期前收到我兩隻不大可靠的"信鴿"分別帶回兩份"真天地"。這篇劣作赫然再現眼前。小女帶著懷疑的目光問"這是你寫的嗎? " 兒子的情況也差不多,文中的葉某,馮某,袁某分別詢問兒子,兒子還是首回認真去細看這份刊物。小弟感謝家長會給與機會與各位分享孩子們成長的點滴。
上星期家長會得知中文科加插了暑期閱讀日誌,看到老師推薦的書本名單,我欣慰的知道孩子們那4 張日誌早已經可以填得滿滿。雖然我明白看得多不等同曉得多,潛意識總令我沾沾自喜,覺得他倆腹中的墨水總會因為他們多讀而累積多了。
要是沿用傳統的學制計算,兒子暑假過後就是中學生了。在過去的每一年的開學日,我也跟他們拍照片,他倆站在同一個書櫃前,我驚覺逐年長高。兒子還於今年四月時,身高超越他的母親,女兒也亦步亦趨,雖不”及”不遠矣。每一次上街,我總找緊每一次過馬路的機會牽著他倆的手。
要是他們身體上的變化已然驚動我的觸角,他們行為上的變化更能觸及我的神經:
        “Wei, 去飲茶喇” “ 唔去喇,約左同學去李某屋企,今晚食埋飯先番呀”,兩公婆相對:”哦”
        “Wei, 今日咁好天去游水好唔好?” “咦………(聲調由低轉高)我約左d 同學去溜冰呀” ,兩公婆又相對:”哦”
不經不覺,他倆有自己的生活圈子了。這感覺怪怪的,好像失去了往日的親暱,多了點隔膜與疏離。

        說服他倆也不容易,他倆有自己的觀點,不輕言妥協,有時少不免要動用長生天賜與我的身份,強行壓制他們。
        一言九”頂”的日子還不至於來臨,但當他倆與我持不同的觀點時不然也”鼓起泡腮”
他倆多了兩分自信(自我),偶爾忘了兩分尊重。當獨立的個體已然成形,百分百的掌握談何容易。

不過他們亦總算有心,也又令我老懷安慰的片段,不枉我十多年”仆心仆命”:
        “姐姐今日放假,今日我煮飯,呀哥洗碗啦。”
        “爸,你累嗎?這個我自己拿。”

而且,父子倆原來有共同興趣 - 當nba 皮雅斯奪得mvp時,他的喝采聲不比我少。
亞仔亞女同我都好鍾意聽陳奕迅。

孩提時代已然遠去,躍動的青少年時代終於按捺不住閃動而來。父親這身份可能仍然維持一個重要角色,但似乎要相當大的fine tune始能協調他倆的成長。

看著鏡子 – 頭髮疏了,肚腩大了,腰背曲了…………….但是孩子們長得高了,長得俊了。一葉知秋,他倆長大了。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