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升中派位 校長:認清子女能力 升中智選校
發新帖
查看: 5742|回覆: 2
go

校長:認清子女能力 升中智選校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9
1#
發表於 12-12-24 11:27 |顯示全部帖子 |倒序瀏覽 |打印
本帖最後由 elbar 於 12-12-24 16:29 編輯


《  星  島  日  報  》  與  教  育  局  合  辦  的  「  智  選  校  ,  拓  潛  能  」  升  中  家  長  講  座  ,  吸  引  約  三  百  五  十  名  家  長  前  來  取  經  。


  一三學年升中自行分配學位申請下月三日展開,《星島日報》與教育局早前合辦「智選校,拓潛能」升中家長講座,吸引約三百五十名家長前來取經。有擔任講者的中學校長表示,不少家長通過操練培訓子女,但子女未必能確切掌握相關知識,建議家長在選校時要認清子女的能力,並及早訓練自主學習,適應升中學習模式轉變。

  《星島日報》與教育局合辦的「智選校,拓潛能」升中家長講座,上周一於九龍工業學校舉行,約有三百五十名家長出席,聽取專家意見,為子女升中選校部署。除安排教育局學位分配組高級教育行政助理謝秀卿,講解中學學位分配辦法外,還請來家庭發展基金總幹事何羅乃萱,教授家長面對孩子升中轉變,如何親子同行;以及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校長陳加恩主講「家校共建健康學習成長路」。

  陳加恩校長在講座上表示,家長選校時須認清子女的能力,因為現時不少小學生學業成績優異,其實都是媽媽的功勞。他以教師的子女為例,「我從事教育工作踏入第三十一年,發現教師的子女小學成績都很好,但順利升至Band 1中學後,成績一落千丈,因為這些孩子的能力都是虛假的。」

  他表示,家長在小學階段容易為子女操練測驗、考試的經典問題,但催谷子女變成Band 1學生後,須清楚考慮升讀Band 1中學是否適合,如學生未有自學能力,入讀Band 1中學後,發覺高水平的學生大有人在,便會經常受挫和感到失落。「有些學生是遇強愈強,有些則遇強愈退縮,家長應按子女性格、能力和需要選校,並及早訓練自主學習。」

  另一位講者何羅乃萱亦表示,家長須為子女升中和個人成長有所準備,因為升中子女即將面對學習模式、人際關係、青春期等轉變,尤其學習模式方面,家長應為升中子女盡早培養四大能力,包括做筆記、做專題研習、如何閱讀一本書和寫好一篇流暢文章。

  至於升中轉變過程如何做到親子同行,何羅乃萱表示,應該適當地開放選擇權給子女,切勿否定或看輕他們。

  她更即席問現場家長對子女升中的焦慮程度,以十分為最焦慮,約半數家長均表示有七分以上,何羅乃萱稱,現時社會有不少直升機父母,從子女零歲開始,已為他們的成長、學習感到焦慮,「興趣班學得比人少就驚,頻頻比較,內心不安。」她表示,曾到學校演講發現有學生參與十四項課外活動,令原意為發展多元智能,變成「多餘智能」;建議家長為子女安排一文一武課外活動便可。
   4    0    1    0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9
2#
發表於 12-12-24 11:28 |顯示全部帖子
自行收生下月展開 可選兩心儀校


  不少小六生家長已收到升中自行分配學位申請表,教育局學位分配組高級教育行政助理謝秀卿提醒家長,申請表只適用於參加派位的官津和部分直資中學,並必須在申請期限內親自交到心儀中學,明年五月初將再填寫及遞交另一份用作統一派位的選校表格,屆時不受校網限制的甲部可填三個志願,受校網限制的乙部則建議家長盡量填滿三十個志願。

  中學學位分配辦法分為自行分配學位和統一派位兩個階段,自行分配學位遞交申請期限為由下月三日至二十三日,謝秀卿表示,申請的中學不受校網限制,但不得多於兩所,否則將被取消資格。她提醒家長,不宜在截止最後一天交表,因遞交的文件可能有遺漏或出錯。

  明年五月是統一派位階段,申請有甲部、乙部之分,謝秀卿表示,不受校網限制的甲部,最多可填三個志願,「個別家長策略是甲部只填一所最心儀中學,再在受校網限制的乙部把該校選為首志願,以求增加取錄機會。」

  她提醒家長,切勿在同一部分重複填寫同一學校,因電腦派位機制不會考慮選校忠心度,建議家長應盡量填滿乙部三十個志願,派位結果將在明年七月九日公布。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9
3#
發表於 12-12-30 19:05 |顯示全部帖子
升中選校 首重關愛文化

http://www.skypost.hk/%E8%A6%AA%E5%AD%90%E6%95%99%E8%82%B2/%E8%A6%AA%E5%AD%90/20121120/008/%E5%8D%87%E4%B8%AD%E9%81%B8%E6%A0%A1%20%E9%A6%96%E9%87%8D%E9%97%9C%E6%84%9B%E6%96%87%E5%8C%96/52245


石美寶有一子一女,大仔選校時也與她有商有量。        

踏入11月,家有孩子升中的家長,都會為選校大為緊張。小朋友成績好,若不報頂尖名校,家長都會覺得「不夠去盡」,影響子女前途。但,究竟應如何幫助子女選校,才是有智慧?

香港教育學院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高級專任導師石美寶指出,選理想學校要留意學校的支援力和關愛文化。家長選校不宜只聽家長口傳資料,應該直接瀏覽心儀學校的網站,查考其周年報告,會更客觀。「周年報告會詳列學校三年內的發展重點,以及將要擺放的學與教資源;而自評及外評報告則會列出學校在學術上的強項,有沒有對特殊學習需要的支援,都可助家長推敲學與教情況、管理風格和關愛文化。」

校風和諧有助學習


所謂適合的學校,除了要配合子女成績和能力,還應看學校是否具備三大成功關係,第一是師生、第二是老師與老師、第三是學生之間的關係。「無論能力高低的學生,在三大關係皆好的學校,都會有着正面的影響。校風和諧的學校,可以直接幫助同學未來在學習上邁進,就算是Band 3中學,同樣可以令小朋友裝備到競爭力。」

她強調,升中後老師才是楷模對象,當老師的角色發揮得宜,小朋友對學校自然參與度高,遇上問題不會借助外力。家長不妨把握心儀中學的開放日,與子女多點觀察校風。

名校排榜尾自信低


她又笑言,父母都會疑惑子女成績中等,應否博一博Band 1,她強調,若小朋友具備Band 1能力,在Band 2中學就讀會感到游刃有餘,能夠有更多空間和信心自學。

她又指出,入到名校並非一勞永逸,在她的輔助案例中,有些小學成績優秀的學生,上到中一卻因排列榜尾而影響自信,甚至出現負面情緒。「即使是小學尖子,進了名校也要很多支援,尤其是小學成績是補習得來的,選名校時更要小心,畢竟中學生學習是講求自學,不可能再催谷,故選校時要優先衡量孩子有否信心讀到。」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