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小學雜談 贏在起跑線,最終黐咗線!(不幸事件)
發新帖
查看: 11497|回覆: 9
go

贏在起跑線,最終黐咗線!(不幸事件)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20786
1#
發表於 15-10-20 15:31 |顯示全部帖子 |倒序瀏覽 |打印
本帖最後由 brother4 於 15-10-20 15:32 編輯

贏在起跑線,最終黐咗線! ——張堅庭


誰說少功課便考不入好大學?功課少也能考好大學

我估計他的同學們也是在這種功課少、活動多、不斷互動下學習;到學校提供IB 課程,我又開始了解那是什甚麼一回事,跟進到今年,大仔入大學,我 相信自己有條件在這方面發言吧!漢基今2012年的IB 畢業生約150 一百五十人(據校方數字),到英國念書有24二十四 人,包括牛津兩2 人、劍橋2 兩人、華威1一人、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一1 人、Durham 2 兩人、倫敦皇家學院2兩 人、UCL 6 六人。其實牛津應有3 三人入讀,其中一人是我兒子好友,但他最後卻選擇到另一間在美國沙漠、聽也未聽過的Deep Spring 去。

以上所舉大學都排英國十名內,還未計算到美國的學生。至於香港,有七7 人進了港大,1 一人在中大,科大則有兩名同學。我只希望校長、家長和老師知道,學習方法不一定只有操練、考試、死記,現在有通識了,但也有人開始以考通識、鋤通識作招徠。有如蹲廁換了坐廁,人們仍要蹲在上面。

我再整理漢基畢業生赴美的情形,分析一下,讓父母知道少功課測驗考試,孩子們也能考進精英名校。

愈難愈好? 謬論!
我從在前港大副校長程介明先生身上學到關於孩子學習的新知識,加強了自己由來已久的看法。比如我在專欄的文章及各媒體抨擊香港教育制度及其方法,其中最令我憤憤不平的是對考試測驗的迷戀,政府作為市民代理人(出資方)和學校,聯同家長一同串演「溫習考試測驗大悲劇」。



士大夫難定警察難?越級課程等於優秀?

我們深信課程愈難愈有水平的謬論,程先生點出了我們家長最自豪的一些觀點,我聽到一些家長對話:「唓,啲功課咁易,實唔係好學校,呢間好呀,三年班做五年班功課。」什甚麼是難,什甚麼是易,我們沒有概念,大部分學校因以背誦打分為基礎,於是你不認識的事物就是難;筆畫少就容易,筆畫多就艱深,於是「一天」肯定容易。這一簡單概念,其實容易出問題,比如程教授提到「士大夫」三個字很容易寫,但要解釋就連專家也費勁; 「警察」二字筆畫難,但孩子們天天都有機會看到警察叔叔,於是在他們看來,最容易的文字涵意深,最難的字反而最親切。我們的孩子究竟從使用中去學習,還是先學習後使用?如果你同意使用過程中的學習較有趣味,那麼,學那麼多他一時用不著的知識,不就是孩子哭哭啼啼的原因嗎?

很多讀者說你我有錢讓孩子讀國際學校,你所以就吹捧它。其實香港任何一間政府建的學校舍都不比國際學校差,方法理念只在班房反映。我記得弘立書院成立時也只能借別人校舍,但他們的班房卻瀰漫一種學習樂趣,知識的遞增與興趣的掛鉤。我們的老師太看重對錯結果,而考試就最容易定對錯,但這只是一種考核方法。





強調創意 不強調對錯 不反對用創意掩飾懶惰

我孩子進國際學校時,有兩次衝擊:一是收到學校列明功課時間每天不超過半小時;二是看到小朋友作文時,老師不會刻意提及他的文法或錯字,就算他畫一隻香蕉來代表香蕉也行,只要他樂於表達心裏裡的想法就可以了。於是我讀過女兒一篇中文作文,她的創作力強,比喻突出,錯字也不少,有時甚至詞不達意,但佈局結構肯定是想吸引讀者,老師對她的評價很高,而錯字只在旁改正,在評語裏裡一字不提。

另外,我細仔為了湊夠字數,一連幾行都以「我真的真的真的真的好喜歡你或尊敬你」開始,老師認為他有創意地遮掩懶惰,我告訴他下次不可再用「真的真的」了,要他另想一個詞。最新的調查發現,港人英文水平比不上馬來西亞,只比日韓日稍好,你會否嚇一驚?我們開埠以來英語是官方語言,又從小學習英語,倒頭來只比日韓日稍好。我相信與教學過程完全脫離趣味有關,見微知著,香港要維持競爭力,教育環節不如多學習國際學校的理念,教育局下放資源,2011年前陣子的學校核數風波,等於在自由法治社會總有人衝紅燈,以身試法,直資只行了第一步。

文章摘錄自《熱鬧教育》張堅庭 著
   5    0    0    0

Rank: 9Rank: 9Rank: 9


20786
2#
發表於 15-10-21 08:57 |顯示全部帖子

回覆:贏在起跑線,最終黐咗線!(不幸事件)

如果香港有平民化(免學費)國際學校就最好 ,給家長多一個選擇



Rank: 9Rank: 9Rank: 9


20786
3#
發表於 15-10-21 12:04 |顯示全部帖子

回覆:贏在起跑線,最終黐咗線!(不幸事件)

朋友孩子是普通小學,現小二,對中文很抗拒,看圖就識講,冇圖不識做,連爸爸及哥哥都攪錯,朋友想轉直資學校因學費不平,才放棄了。。。



Rank: 9Rank: 9Rank: 9


20786
4#
發表於 15-10-28 10:32 |顯示全部帖子

回覆:贏在起跑線,最終黐咗線!(不幸事件)

讀書靠自已努力,同 學校關係不大,叻仔叻女大把學校選擇 ,大學也搶著要吧!如沈氏兄弟,一個14歲入牛津,另一個14歲入浸大。。。



Rank: 9Rank: 9Rank: 9


20786
5#
發表於 15-10-28 11:28 |顯示全部帖子

回覆:贏在起跑線,最終黐咗線!(不幸事件)

也不是姓沈ㄧ個平凡家庭,傳统/名校/直資/私校,自問孩子入咗都跟不上,愉快中中學校較適合吧!



Rank: 9Rank: 9Rank: 9


20786
6#
發表於 15-10-28 16:42 |顯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後由 brother4 於 15-10-28 16:46 編輯

所有津貼學校都有人手不足問題,教師面對「學生多、教學時數多、雜項多」的三多情況,「政府釐定人手數量低,每人分到的工作多,結果每人每星期要教30節」,教師只有自己「搏命」避免降低教學質素,他慨歎傳統名校轉直資有「一定道理」,「直資有吸引地方,包括透過收高學費增加學校資源,學校管理自主程度增加,教學語言、收生、財政管理有較大彈性,令到部分傳統名校轉直資動機愈來愈大」。不過,他批評學校轉直資雖可獲得好處,代價卻要整個社會去承受,令基層子弟難以入讀名校。                                                                                                                        名校轉直資,社會的反應又如何?首先,在家學生家長擔心未能負擔高昂學費。現時直資校學費每年3 萬到6萬元不等,比津貼學校貴得多,故多數家長不願學校轉直資。其次,社會認為,名校轉直資,令社會擔憂名校轉直資後會變成「貴族」學校,令基層家庭子女無緣入讀。

  而現時有些直資學校的「不良」紀錄,審計署2010年發表的衡工量值報告,有14間直資學校學費減免和獎助學金計劃使用率低於五成,教育局事後成立直資計劃工作小組,檢視直資學校運作和財政,並要求直資學校放寬相關計劃資格,令更多學生受惠。但是直至2012/13年度,官津學校和直資學校的綜援學生和獲得書簿津貼的學生比例相距仍大,直資學校提供的獎學金、助學金效用被質疑。

Rank: 9Rank: 9Rank: 9


20786
7#
發表於 15-10-29 09:45 |顯示全部帖子

回覆:贏在起跑線,最終黐咗線!(不幸事件)

見多咗小朋友小學去留學小學,愉快開心學習環境,不用擔心成績及懶床和打機,孩子成長得快也不用被顏色影响,還可學習多國語言,連債卷不用買,取獎學金如三個小生入名校eton交ㄧ成學費便可,



Rank: 9Rank: 9Rank: 9


20786
8#
發表於 15-10-29 16:24 |顯示全部帖子

回覆:贏在起跑線,最終黐咗線!(不幸事件)

不是漏洞,一間公司要賺錢是大條道理,燈油火臘,人工及修理,每年加人工等,羊毛出在羊身上,原本來一萬個名校免費位,變成收費位,得益才是有心人。。。。



Rank: 9Rank: 9Rank: 9


20786
9#
發表於 15-10-30 10:13 |顯示全部帖子

回覆:贏在起跑線,最終黐咗線!(不幸事件)

德萃學校下年大埔設立小學,主張培養國際現野及不會太多功課,開三級共六班,下月蕳介會及招生,家長多一個選擇!



Rank: 9Rank: 9Rank: 9


20786
10#
發表於 15-10-30 19:01 |顯示全部帖子
還可以動手術,清淤血,給每個教師定下合理指標,不達標即炒,俾有能力的教師入嚟、上位..... 咁最終都係學生受惠啫?可能不是,先炒人要賠錢,長俸不易走,因原先合約冇寫,現給每個教師定下合理指標,不達標即炒,是不合理,上庭學校賠錢有排計,賠錢由學校出,學校D錢由學生來的, 其實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寶貴的教學經驗,新老師一定冇,另如集體老師唔做,好老師也走了,正如德望,受害是學生(講錯勿大插)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