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Image

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要在 IELTS考取好成績,首先必須充分了解自己的長處和弱點,再對症下藥,早作準備。香港考生一般以粵語/中文為母語,中文與英文在語法、詞彙、發音和寫作習慣上,既相似亦有差異之處。考生能認清兩種語文的異同,不但有助考取高的分數,更能聚焦目標,縮短備試的時間。我們將於兩篇文章裡,分別詳細闡述香港考生的常見問題。

「主語-動詞-賓語」結構

香港考生大部分以粵語為母語,而粵語與英語一樣,都是採用「主語-動詞-賓語」結構 (如 “The boy kicked the ball/男孩踢球”)。在這一點上,香港人的確佔優,無須像部分國家的考生般,花時間轉換語序(以日語為例,動詞放在句末,直譯成英語就是“The boy the ball kicked”)。中、英文的句法和發音有一些相近的地方,但差異始終不少,即使你的英語已達中、高程度,也要保持警覺。

介詞
英語的介詞數量遠較粵語多,用途更廣。同是坐車,為甚麼坐巴士 “We got onto the bus” 和坐私家車 “We got into the car.” 要用不同介詞? 假如你正在參加 IELTS會話考試,不可能半途不作聲、慢條斯理分析當中的文法的邏輯!要掌握介詞用法,最佳辦法就是日常多聽多說英語 (日常的意思是每日!),熟習它達至「本能」反映的效果。雖然要需要更多時間準備,但這是你備戰 IELTS的首要任務之一 。

發音
英語和粵語有不少共用的音素 (phonemes)。即使英語程度不弱,一些考生卻往往會混淆了部分發音,最常見的例子就是 /n/與 /l/ 不分。這個「壞習慣」在粵語影響不大,但換上了英語,意思可以完全改變。拿 “He will lick my leg.” 與 “He will nick my neck.” 為例,假如/n/與 /l/不分,又沒有上文下理,究竟想說是狗還是理髮師 ? 要解決這個問題,中期的對策是對著鏡子勤加練習。晚上刷牙後,不妨花幾分鐘,對著鏡子練習,注意發音時的舌頭位置 (發/n/音時舌頭在口的較後方;發/l/音時舌頭較扁平及貼近口的前方)。

數字
粵語和英語表達數字的方法差別很大。形容龐大數目時,粵語以「萬」為單位,英語則以「千」為基礎。這條似乎連小學生都不會弄錯的原則,其實知易行難。試想想,聽或說英語時,其實沒有多餘時間做心算!考試時分秒必爭,壓力更會令你腦海一片空白。最簡單的拆解方法,就是把數目在腦海中「視像化」,練習在這堆數字中加上逗號,重組成每3個數字一組。舉例說,「十億二千三百四十萬五千六百七十八千九百」就會變成 1,234, 567,890。

香港考生另一常見毛病是“teen”、“ty” (10的倍數)不清。善用重音,就是最簡便的分辨方法:遇上以teen結尾的數目,謹記重音在第2個音節,如thirteen及 nineteen;如果是10的倍數,重音則在第1個音節,如 thirty 或 ninety。

詞尾
英語的詞尾(suffixes)其實很像漢字的部首。在語素(morpheme)後加上詞尾,足以把一個字轉換成動詞、名詞、形容詞或副詞,好像“Excited” 這個字,能衍生exciting、 excitable、excite 或 excitation幾個變奏。懂得妙用詞尾,不但寫作和說話時更得心應手,對應付聆聽考試也很有幫助。舉例說,如你需要為這句字填充“Hospitals restore your ________.”,即使錄音提到的字是 healthy,但因你充分了解詞尾的用法,就會自自然然把healthy改為health。

一些字可能有一個以上的詞尾,你要格外留心!以bore為例,它可以加上–ed 或 –ing而變成形容詞,雖同樣解作沉悶,但用法不同 (boring 指引發沉悶感覺的人或事;bored 則表示有人或某些事情令你感到沉悶),這中間的細微分別,足以影響你的成績!

下次,我們會繼續討論IELTS香港考生需要特別注意的細節。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