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Image

以往的教學模式主張帶領孩子從學習中找到樂趣,希望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但隨着時代變遷,教育顧問專家、海外升學機構ARCH Education創辦人之一馬賢慧(Jennifer Ma)就建議家長帶領子女從興趣中尋找學習的機會,此舉會更易提升孩子的對學習的主動性及效率。

隨著教育模式的變遷,Jennifer舉出現時三大教育趨勢,讓家長更有效地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包括:

第一,家長應「先娛樂,後教導」,讓孩子先對一某些主題或周圍事物產生興趣,之後再教導相關知識及引伸理論,孩子聽起來會感到有趣之餘,亦會容易記住箇中道理,學習起來自然事半功倍。

第二,啓發孩子的自我學習能力亦很重要。學習動力可來自自我啓發,或外來附加壓力,對比起後者所指來自學校、老師、家長的壓外在力,由孩子自主產生的動力自然更能引發學習興趣動機,孩子學習時亦更加得心應手。

第三,老師崗位的變化:從前學校老師的崗位是「教學者(Instructor)」,但在現今網絡資訊流通的年代,老師的角色已變成「輔助教學者(Facilitator)」,在學生自己學習的路途上加以提點。

面對這些教育趨勢,家長可以怎樣與學校及老師配合,攜手發掘孩子的興趣與學習動機呢?Jennifer建議家長可參考以下三個方法:

1. 接受每個孩子都有獨特之處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Gardner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ory)中指出,每人都有八項不同的智能特質,包括語文、數理邏輯、視覺空間、肢體動覺、音樂、人際溝通、內省和自然觀察。如果孩子特別擅長某些方面的能力,那相對一定也有某些能力特別弱,所以家長培養子女時應因材施教,按照孩子的興趣去發掘才能,不要人云亦云。

2. 幫助孩子一起尋找興趣

家長與子女輕鬆聊天期間,可透過一些引導性的問題,慢慢發掘孩子感興趣的範疇。例如孩子非常喜歡看超級英雄的漫畫,家長可以此為切入點,問問孩子為甚麼對此特別感興趣,可能是因為畫功細膩,也可能因為喜歡主角以實驗拯救人類的角色設定,家長逐步抽絲剝繭,便可得知孩子對藝術、科學抑或其他範疇感興趣。

3. 從日常生活開始學習

家長可從孩子0至13歲便開始培養從日常生活中學習的習慣,以孩子感興趣的事物作為引子,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例如孩子熱愛踢足球,又對法律頗感興趣,家長可以足球為切入點,問及他一些足球與法律有關的議題,例如球員合約、博彩規範化、球會貪污事件等,讓孩子得悉運動項目都會與專業學科息息相關,從而更容易掌握知識和鞏固對學術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