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Image

許多家長都不希望自己成為虎爸媽,卻又害怕子女落後於同輩,究竟於保守和進取之間應如何取得平衡?教育顧問專家、海外升學機構ARCH Education創辦人之一馬賢慧(Jennifer Ma)指出培育子女時應同時抱著保守型和進取型兩種心態,於不同處境中運用適當的策略,輔助子女有更全面的發展。

保守型為側重於培訓子女的先天才能;而進取型則為相信子女有學習新技能、於不擅長領域進步的空間,家長可考慮應用此兩種育兒心態於以下三個範疇:

選擇學校

對於為子女選擇本地抑或國際學校,保守型的家長會認為如孩子乖巧和安持本份,就讀本地傳統學校已經很合適;進取型的家長則會考慮幫子女報考國際學校,除了基本課堂和學業成績外,更能適應較開放和自由的風氣。

課外活動

保守型的家長看重天賦,會讓子女持續學習最得心應手、有良好表現的活動;或參與學校最多資源的項目。而有進取思維的家長則會讓子女接觸不同範疇,甚至以課外活動訓練子女的弱項。

選修科目

家長或會覺得,子女的選修科目不到自己決定。Jennifer建議家長於子女初中時期時,鼓勵他們利用進取型思維涉獵不同科目,以探索自己的興趣。到了高中則可以保守心態選擇科目,為未來升學和發展奠定方向。

到底保守型還是進取型思維對發掘子女潛能更有利?Jennifer認為家長應考慮到子女的年齡及個性,例如年齡較長的學生會更有毅力去克服弱項,相反自信心較低的學生則會抗拒不熟悉的活動,因此家長要於兩者之間取得平衡,即使希望子女能夠成長,亦不宜在於各範疇都用進取型去則重訓練子女的弱項。Jennifer建議家長於上述三個範疇中擇其二以進取型培育子女,避免子女蒙受太大壓力。每項活動都應給予孩子一至兩年的時間去熟習,切忌過於急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