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IB 適合那些小朋友? [打印本頁]
作者: Connie1225 時間: 25-11-4 23:52 標題: IB 適合那些小朋友?
| 有冇讀緊IB小朋友嘅家長可以分享吓那些小朋友唔太適合讀IB? 係咪本身小朋友要好自律? 還是讀讀吓IB都可以訓練倒佢哋自律同自主學習? |
作者: retriever 時間: 25-11-5 08:03
Connie1225 發表於 25-11-4 23:52 
呢個係永遠既問題,即係順應個性去選擇,還是選擇去平衡個性,係咪讀IB/DSE 無關 。
有不少朋友話細路唔鍾意寫野,所以唔揀IB。
自律、時間管理係tackle 任何野都有用 。
有人話DSE可以最後衝刺,IB 計較多在校成績,又多功課所以段段谷 。亦有人認為平時唔俾人谷下,最後怕衝唔起 。
總結係如果唔鍾意寫野,唔鍾意present 咁可能唔岩IB 卦 。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5-11-5 10:11
我認為如果由小學開始讀IB,應該不少小朋友都適合,但只係集中在 IBDP就會有更高要求,孩子是否適合就要仔細考慮,
不論是那種情況,你及孩子是否希望有以下的IBer 特徵,是否讓孩子受用終身,如果跟大部份Ek網友想法只係考慮「錢途」,咁可能你們不適合嘅機會大咗。
What is the IB Learner Profile?
The attributes of an IB student are defined by the 10 attributes of the IB Learner Profile: Inquirers, Knowledgeable, Thinkers, Communicators, Principled, Open-minded, Caring, Risk-takers, Balanced, and Reflective. These traits aim to develop well-rounded, lifelong learners who are prepared for a globalized world by cultivating both academic and personal growth.
Inquirers: Develop a natural curiosity and a love for learning.
Knowledgeable: Explore concepts that have local and global significance.
Thinkers: Apply critical and creative thinking skills to solve complex problems and make reasoned decisions.
Communicators: Express themselves confidently and creatively in more than one language and listen carefully to others.
Principled: Act with integrity, honesty, and a strong sense of fairness, taking responsibility for their actions.
Open-minded: Understand and appreciate their own cultures and personal histories, while also being open to the perspectives and traditions of others.
Caring: Show empathy, compassion, and respect, and have a commitment to service to make a positive difference in the world.
Risk-takers: Approach uncertainty with forethought and determination and have the courage and resilience to explore new ideas.
Balanced: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balancing different aspects of their lives—intellectual, emotional, and physical—to achieve well-being for themselves and others.
Reflective: Thoughtfully consider their own learning and experiences, assessing their strengths and limitations to support their learning and personal growth.
我在多年前在EK「備戰大學」,置頂部份有幾個帖都係講我如何跟兒子一同選擇NSS,抑或IB,可能有些數據及資料已經過時,不過考慮點大部份還是有些參考價值。

作者: retriever 時間: 25-11-5 11:10
ANChan59 發表於 25-11-5 10:11 
我認為如果由小學開始讀IB,應該不少小朋友都適合,但只係集中在 IBDP就會有更高要求,孩子是否適合就要仔 ...
陳Sir 經驗,淨係讀最後2年,是否可以培養以上IBers 特質?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5-11-5 11:24
retriever 發表於 25-11-5 11:10 
陳Sir 經驗,淨係讀最後2年,是否可以培養以上IBers 特質?
就算讀滿12年都未必有齊10個特徵,而且每間IB學校的做法都有不同,集中「求學只為求分數」,多元智能發展已經可以南轅北轍,如何取得平衡是要有智慧。
我哋嘅經驗係每個小朋友都有其中幾個特徵,有些明顯,有些少少未有栽培出來,有些是我們根本沒有考慮到。
我哋係希望在IB能夠發掘及栽培那些缺欠,例如risk taking 係好明顯的改變。10個有幾個好明顯,有些係有進步,有個別跟他性格不吻合,但係認知上已經有個譜,不再是致命缺點。

作者: Radiomama 時間: 25-11-6 08:15 標題: 回覆樓主:
本帖最後由 Radiomama 於 25-11-6 08:22 編輯
本帖最後由 Radiomama 於 25-11-6 08:21 編輯
IBPYP & MYP 適合任何小朋友,因為是想透過教育去培養學生。
如果是在IBDP時才加入,才要考慮孩子能否fit in, 咁我覺得開放型、分析力及表達力強、喜歡探索思考的學生會比較適合。

作者: vinvillali 時間: 25-11-6 19:59
我個小朋友由yr2 開始讀IB 至到今年考IBDP. 小學時候係好輕鬆好開心不過係學到野. Yr 6 要做畢業project.
上左中學, 功課係多咗少少不過仍然應付到. 但係一去到DP, 就見佢晚晚都做功課, 溫書攪到好夜先瞓. 呢個時候靠佢地自律性. 家長係幫唔到.

作者: 964000 時間: 25-11-8 00:06
retriever 發表於 25-11-5 08:03 
呢個係永遠既問題,即係順應個性去選擇,還是選擇去平衡個性,係咪讀IB/DSE 無關 。
有不少朋友話細路唔鍾 ...
我女才初中,初步睇需要的技能要寫野叻語文能力好,整理和分柝資料,group work同present等,我覺得我哋以前大學先學,唔好睇少presentation, 其實要好熟書才可做到仲要好通透因為要回答同學問題。
如果DSE主要自己溫書背書操券其實簡單啲,通常都係驚中文冇把握考得好。
至於點揀相信提供兩種課程的本地學校都揀得好好,國際學校就冇得揀,如果覺得唔適合IB的多數考完IGCSE就會去英國讀A level.

作者: poonseelai 時間: 25-11-9 15:23
Connie1225 發表於 25-11-4 23:52 
學校如一個社區, 有不同性格的孩子, 每人在同一制度下學到幾多受唔同因素影響
ib小學和初中教育着重培養孩子的skills, 個人相信這些skills係終生用得着
ibdp考試制度未必適合所有學生, 樓上家長都講咗
分享下Elon Musk 對 soft skills的睇法
https://timesofindia.indiatimes.com/education/news/teach-critical-thinking-to-kids-says-elon-musk-why-this-skill-matters-more-than-grades/articleshow/125151844.cms

作者: 加樂爹 時間: 25-11-9 17:45
vinvillali 發表於 25-11-6 19:59 
我個小朋友由yr2 開始讀IB 至到今年考IBDP. 小學時候係好輕鬆好開心不過係學到野. Yr 6 要做畢業project.
...
//個個非本地生IB 預估有42,43 分, 我有時候諗係咪咁勁
//
引用你在另一組的留言.
有趣... 可會有什麼想法, 原因?
作者: retriever 時間: 25-11-9 18:42
加樂爹 發表於 25-11-9 17:45 
//個個非本地生IB 預估有42,43 分, 我有時候諗係咪咁勁//
引用你在另一組的留言.
誰說個個非本地IB 生都有預估42、43?
唔係化?
作者: sabsab122 時間: 25-11-12 18:10
本帖最後由 sabsab122 於 25-11-12 18:11 編輯
Connie1225 發表於 25-11-4 23:52 
英文書寫表達弱,唔思考嘅小朋友都唔適合讀IB。 我教好多dyslexic 小朋友,
通常去到高小本地學校讀唔掂,初中轉IB國際學校會死多兩錢重,因為慣咗本地spoon feed, 又寫唔到英文。
但相反,如果year 1 開始IBPYP,就算讀寫障礙都會搞得掂IBMYP。
我覺得要靠IB 訓練到嗰種思維模式,係最遲由year 1 開始先得,
中學先轉好難tune 到。
作者: 加樂爹 時間: 25-11-13 09:40
本帖最後由 加樂爹 於 25-11-13 09:43 編輯
ANChan59 發表於 25-11-5 10:11 
我認為如果由小學開始讀IB,應該不少小朋友都適合,但只係集中在 IBDP就會有更高要求,孩子是否適合就要仔 ...
謝謝你列出以上多項特點, 我有些想法請教下, 應該你會令我有更深入了解.
因為, 我看到很小人會從分析角度看, 究竟IB係物野既制度, 對學習有幾多幫助:
1. 從#1-6 點, 從inquiry 到 open minded, 非常合理.
- 我理解他是對學術的"普世價值". 等同於對環保學科, 對社會科學, 甚至乎政治所說的自由民主, 現代人都有一個共如價值想去堅持, 想去維護. 而IB是基於以上的特質去設計, 把理念與教學課程關連一起. 或者說, 以前沒有用這個柜架去設計課程, 是因為社會環境不同, 人的價值觀不同, 甚或是社會發展對取材有不同.
2. 但是否完全總括了知識學習方法, 是否最有效的方法?
3. 至於#7-9 點, 從caring 到 reflexive
- 我想如果我去寫什麼書, 我都會把他們寫入去...因為寫多幾點, 會有更多人buy.
想下, 在現代教育下, 貪婪, 自私公利, 丟下父母不管, 只求平衡生活 (你看後生一代, 要加班, 留番班老鬼去磨), 社會責任 (讀完書去排公屋), 危機感 (抄賣, 金融大鱷), 所以, 這部份教育是否有效?
- 天生本性如此>家庭教育>學校教育
- 再或者, 撞個板後有經驗, 比讀完課程來得有效.
所以, 要討論學習方法及是否有效方法, 把理念與教學課程關連一起, 應集中在#1-6 點.
作者: 加樂爹 時間: 25-11-13 09:56
加樂爹 發表於 25-11-13 09:40 
謝謝你列出以上多項特點, 我有些想法請教下, 應該你會令我有更深入了解.
因為, 我看到很小人會從分析角度 ...
我理解IB是:
1. 一套可以全民學習的教育體系, 既是公開透明, 按步就班去完成.
2. 用的不單是用考卷作答方式, 規限了評核學生的學習能力.
3. 會有更多在個性, 創意評核的部份.
4. 著重大量閱讀, 吸收不同媒體資訊
5. 著重分析, 歸納, 表達溝通方法.
6. 學制鼓吹自主學習, 彈性空間.
7. 評核分數可以從多方面取得, 有效地把學習與上面各點連繫.
有沒有我未看到的地方?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5-11-13 10:13
加樂爹 發表於 25-11-13 09:40 
謝謝你列出以上多項特點, 我有些想法請教下, 應該你會令我有更深入了解.
因為, 我看到很小人會從分析角度 ...
多謝你的回應,正在處理一些事務,晚一點才回覆你一些好的問題。

作者: 加樂爹 時間: 25-11-13 10:27
本帖最後由 加樂爹 於 25-11-13 10:31 編輯
加樂爹 發表於 25-11-13 09:40 
謝謝你列出以上多項特點, 我有些想法請教下, 應該你會令我有更深入了解.
因為, 我看到很小人會從分析角度 ...
上面#13帖文說的:
//但是否完全總括了知識學習方法, 是否最有效的方法?//
想下, 有些知識學習模式, 可能不是IB 是最好的, 例如:
1. 中文科
你試下IB 加科同樣嚴格的中文科, 可以把整個小學的輕鬆環境改變.
所以, 是家長拿走它後, 所以輕鬆; 或是科程都可以學得輕鬆, 這個要清楚.
2. 工藝科
匠人精神, 應該無啦
3. 純數科
對住條數, 折解, 點解釋1+1=2 果D? 好枯燥既工作, 如似有網友話佢阿仔, WFH 只有一張桔, 兩部電腦, 無筆無紙...家長們看不上眼既工作技能, 咪可能由呢種人完成左.
4. 純理科
都系果D啦, 靠想, 用部電腦模擬, 精確計算, 不是用把口, 要數據support, 真係好似讀書果D操題一樣, 分析完問題所在, 找解決辦法, 失敗又黎過...如果, 好似上面家長, 應為活潑好動既小朋友, 適合讀IB, 咁就只可以講"性格決定你成就, 在呢方面"
當然, 還有其它項目....
我提出來, 是因為覺得大家會一面倒說好與不好.
最多都只是用性格, 做學習分野, 但考慮點就算是子女讚緊IB既, 都未必講得出好在那裡.
作者: 加樂爹 時間: 25-11-13 10:56
加樂爹 發表於 25-11-13 10:27 
上面#13帖文說的:
//但是否完全總括了知識學習方法, 是否最有效的方法?//
Anchan 多謝你回覆, 待你的意見, 謝謝.
另外, 如我之前看教育, 我是應為"教育是為到社會取材而設立的".
1. IB 不是跟 DSE 比較誰叻誰勁 (我見好多人去這樣比較, 我應為不合適).
2. 要比較是因為: 入大學學額問題, 要一致及公平. (我不懂, 所以沒有意見)
以社會人材要求, IB應該比DSE 更貼近需要.
高端科技人材, 看那種罷, 前日看電視, 什麼科大IDT 介紹了現在創科, 以team work 型式, 與不同持分者溝通了解, 要快速學習, 溝通...呢D又係好smart 既人才, 可能IB比較合適.
但又講回來, 馬雲呢個不是IB, 而是傳統大陸學校, 卻是一個天生執行者, 創業家, 和大家心目中IB出來的演說家, 誰孰高低? 或者, IB 要加多項目是 sensation, 高膽遠足, 捉圍棋 (行一步, 想後十步), 中文能力....
IB 同樣是會隨社會需要而增減發展項目, 不是以神級的規範去看待.
再者, 成就及能力不是在教育制度, 而是天生特質, 人生逼得你幾多, 你又遇到幾多機會能把握.
作者: 加樂爹 時間: 25-11-13 11:22
sabsab122 發表於 25-11-12 18:10 
英文書寫表達弱,唔思考嘅小朋友都唔適合讀IB。 我教好多dyslexic 小朋友,
通常去到高小本地學校讀唔掂, ...
我上面說了對IB的看法.
不好意思, 我認為很多家長都跟你對傳統學校教育有同樣看法.
最多是"我仔天生活潑, 是否IB比較合適?"
我想是先問下 " 我仔天生活潑, 是因為的管教引導未做好, 或是放手送去讀IB" 就乾手淨腳.
傳統學校在同一個制度下, 可以有不同教學方法, 呢個係家長要做功課.
小學讀書, 中文科可以佔大半學習時間.
若果唔讀中文, 選間唔著重中文既英小, 一樣可以好happy.
不過, 過左小學語言學習期, 中學追唔番.
你睇傳統小學英文差. 你睇邊D學生先?
語文要慢慢來, 對於雙語並重既傳統學校, 去到高中後, 英文差距不大, 但中文就可以好遠.
而思維模式...我不是IB人, 我只可以把我理解的IB, 依上面粗粗地分析下, 思維應該不及IB學生.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5-11-13 12:22
加樂爹 發表於 25-11-13 09:40 
謝謝你列出以上多項特點, 我有些想法請教下, 應該你會令我有更深入了解.
因為, 我看到很小人會從分析角度 ...
我認為要真正了解lB課程,不是指IBDP這個高中考試。
十多年前我翻查資料,IB設計理念及初衷為咗外交官子女在父或母的工作地區及國家轉移,不同國際學校的學業延續問題,如果有一個放諸四海嘅學習框架,又得到本國及世界各地大學承認嘅資歷就最理想。
外交官的工作環境因素複雜,你講嘅「普世價值」係他們日常工作嘅金科玉律,跟課程內容及教學方法融合,當幾十年前嘅時候,係好有前瞻性。
所以香港NSS改革,相當程度參照1B,但係左就右就變成四不像。IB根本不是為香港「求學就係求分數」來設計。
我哋當初係諗住一般學習以外,如果孩子有這些attributes ,這些soft skills在中學大學畢業之後,出到社會工作會點樣呢?我哋當時係睇畢業後十幾二十年的影響。
我舉個例子英文作文,他們講rubric ,不是講標準答案,你可以天馬行空,可以好偏頗,可以好實際,但你要點express and impress。他當時的英文老師每次改完文之後,會跟他坐下來討論他的思路,問一些問題,或者挑戰他的assumptions,然後給他一些建議,要求他再寫一次,第二次或者去到第三次,成篇文章嘅內容,表達方式,層次感都會大幅提升。老師強調不是要作幾多篇文,不同題材都寫幾篇,係學識如何處理每個題目,know your audiences,如何表達,係好重要。
我曾經擔心兒子嘅中文寫作,請教過中文老師如何改善。她問兒子中文及英文成績在什麼情況,她覺得冇乜問題,竟然建議用lB英文作文rubric 應用在中文。他想透之下,就照辦煮碗,效果非常之好。
到做Interns 時,他的中譯英,英澤中的文本,公營機構老板都覺得唔錯。到畢業後,不論在香港或者倫敦,老板們都好滿意他的報告,
另一個例子係1B數學HL嘅SBA,有個別題目及答案都冇乜數字及公式,但用文字表達數學概念,跟我的認知有好大出入。現在他的工作係financial valuation and modelling,做完數據分析之後就要寫個報告及executive summary ,懂得寫到layman 都睇得清楚明白,係會令老板及客戶印象深刻。
兒子覺得Theory of Knowledge也是一個非常值得推薦的核心科目,反而他覺得Extended Essay幫助較低。
你講其他非學習(考試)相關的soft skills,我唔係咁睇嘅,caring 去到同理心,這個不一定完全靠IBDP兩年的影響,應該係從家庭教養及旺角體藝ECA及氛圍發展而來。看上去跟商業社會、金融業沾不上邊。但他最近幾年嘅performance review,入面其中一個metrics 係staff attrition rate都係零。HR做360度review後,然後發現他好懂得關心及帶領年齡比他大十幾年及細幾年嘅同事,了解他們的難處及能力,懂得按不同人的情況用不同方法去幫助、訓練及領導他們。
Risk taking 係雙向嘅,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他在金融業肯定係多大鱷,他自己除咗考完CFA,也考埋FRM,先學識自保,然後再講進取。你講得啱,我寧願他後生撞板,機會成本細啲,容易啲爬番起身再嚟過,但避險意識都不容忽視。單看投資,他的止蝕紀律,風險管理都係唔錯嘅。
我不會將教養全部依賴學校,作為家長身教係最好嘅方法,讓他有信仰,自少肯「投資」時間跟他一同成長,應該不會太差啦。

作者: twobirds 時間: 25-11-13 12:43
這跟小朋友有什麼關係?
不是小朋友去適應學制,而係學制去培養一個怎樣的學生。
和大人的財力關係大啲。諗得多,簡直係簡單問題複雜化。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5-11-13 12:44
加樂爹 發表於 25-11-13 10:56 
Anchan 多謝你回覆, 待你的意見, 謝謝.
另外, 如我之前看教育, 我是應為"教育是為到社會取材而設立的".
我估你回錯帖,上面已經回覆咗你。
我所見lB這些目標,時不時都改良課程內容及考試模式,去面對世界及社會的改變及挑戰。兒子在學時就係英文課程大改變。畢業後數學課程也有較高階數學嘅選擇。
我十幾年前已經在Ek講lB vs NSS,係比較課程內容設計及目標,不是比較IBDP vs DSE。可惜大部份人聽不進去,明白嘅,「求學只係求分數」。
我最近都想了解1B在Al抄襲成風之時,如何維持學術倫理?以前他們交任何essay都要有reference,要用防抄襲軟件generate 個report,一同呈交,有幾多%係抄襲搬字過紙,好似係不能多於30% (?),現在係70%?90 %?抄襲,如何維持學術倫理?
另一點係Al的偽造資訊及案例,reference,如何分別真偽?而且一篇文章或者報道入面有真有假,令人防不勝防,難道就有得佢將電訊詐騙再「發揚光大」?如效有效及有秩序使用Al係急不容緩!

作者: sabsab122 時間: 25-11-13 13:06
本帖最後由 sabsab122 於 25-11-13 13:16 編輯
加樂爹 發表於 25-11-13 11:22 
我上面說了對IB的看法.
不好意思, 我認為很多家長都跟你對傳統學校教育有同樣看法.
最多是"我仔天生活潑, ...
我幾時有話傳統小學英文好差?
我只係話如果本身英文差,又唔鍾意思考嘅小朋友就千祈唔好揀IB 學校。
傳統學校係好多款,但end up 去考DSE就係要操卷背答案,這個係事實。但咁樣冇話唔好,有啲小朋友真係鍾意背,鍾意有標準答案,冇問題的。
IB思維就係要非常習慣每一科都有角度地深度分析,連理科都要咁做。
例如, year 1 math 會引導小朋友諗唔同方法去計同一條數,有時仲要畫幅poster 去present 俾全班聽….
英文堂睇故事又會引導小朋友去諗吓唔同角色嘅人嘅感受,事件之間嘅關係,要自己講睇法。
好多時會預留open ending, 要小朋友自己改編唔同角色唔同情節,然後叫佢地寫個script 出嚟assembly 演出。
所以雖然我小朋友只係讀咗幾年(K1-Year 2 )佢個思維模式係非常IB, 叫佢做啲有標準答案嘅嘢反而做得唔好。
近排考SIS 入學考試,所以輕輕同佢做咗一兩個類似本地reading comprehension練習,結果做得麻麻,原因係佢閱讀時太留意細節,成日停喺度思考個作者同埋人物之間關係,又有自己意見,所以做得超慢,又答得不夠精準。
但後尾我諗通咗,佢個學習思維模式其實係ok , 繼續原校升讀IBDP 就係要咁樣去讀。
我無意比較傳統好定係IB 好,因為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
只係分享我嘅經歷,比樓主一個參考。
作者: poonseelai 時間: 25-11-13 13:38
ANChan59 發表於 25-11-13 12:44 
我估你回錯帖,上面已經回覆咗你。
我所見lB這些目標,時不時都改良課程內容及考試模式,去面對世界及社 ...
https://www.ibo.org/programmes/artificial-intelligence-ai-in-learning-teaching-and-assessment/
IB statement on AI
近日英國提出教育改革, 包括小學培養學生分別真假資訊能力

作者: 加樂爹 時間: 25-11-13 13:46
ANChan59 發表於 25-11-13 12:22 
我認為要真正了解lB課程,不是指IBDP這個高中考試。
十多年前我翻查資料,IB設計理念及初衷為咗外交官子 ...
謝謝你回覆, 對背景多些解, 讓我更清楚整個制度的基礎及學習方向.
有幾點共嗚
1. express and impress, know your audiences
同意無論是寫作, 跟演說一樣, 沒有一步到位.
模仿跟錯誤中的體會, 是家長陪小朋友學習時感受到的回饋.
能夠幫孩子一層層, 分次的去跟進改善, 好有耐心, 難得.
學校或家長把學習一刀切去求分數, 是教育的困境.
教育是否跟分數要掛勾, 我想是要.
但太早的掛勾, 握剎了需要長年磨練的知識學習.
2. 變則通
中文用英文模式寫...可以既, 起碼找到可以鑽研的方向, 就可以進步.
而我都是行 閱讀派, 英文做到後, 都一直在中文閱讀下努力.
中間阿仔個腦會shift 唔切, 對住本英文書跟我講點解好似隔左重山一樣, 見到間單既題目, 會跳左去另一個方向思想.
佢係校際battle of book 主力, 所以我是放心任由他自我修復, 因為他看太多書了.
要兩者交替, 真係要花多幾重功夫.
3. 同理心:
如你說ECA, 參加不同活動, 可以達到了, 家庭學校, 跟IB否影響更大.
4. Theory of Knowledge, 是什麼? 可以簡單講下嗎?
作者: 加樂爹 時間: 25-11-13 14:04
sabsab122 發表於 25-11-13 13:06 
我幾時有話傳統小學英文好差?
我只係話如果本身英文差,又唔鍾意思考嘅小朋友就千祈唔好揀IB 學校。
傳統 ...
傳統學校是否靠背, 標準答案, spoon feeding...
我仔小六, 未讀完中學, 所以答案可能是, 可能不是罷.
我都是留空白, 試下客觀去看, 有時同一份考卷, 可以有不同方法去答.
都幾視乎學生理解力, 是念或分析.
當然, 學校及家長給予的空間及意見, 真是有幫助.
如何把問題系統化, 羅輯性分析及表達出來, 其實好多學校都做緊.
所以, 上文我說----老師給與時間逐步引導, 以及不單以成績分判斷, 真是對傳統學校的提醒.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5-11-13 14:31
poonseelai 發表於 25-11-13 13:38 
https://www.ibo.org/programmes/artificial-intelligence-ai-in-learning-teaching-and-assessment/
IB ...
多謝你的資料,IBO都幾快有啲反應,唔知香港教育局有什麼立場及如何捍衛學術道德?希望不是捉不到就過骨的態度!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5-11-13 14:54
加樂爹 發表於 25-11-13 13:46 
謝謝你回覆, 對背景多些解, 讓我更清楚整個制度的基礎及學習方向.
有幾點共嗚
第四點,你可以去EK的「備戰大學」,在置頂有幾篇帖文都係我嘅分享,其中一篇係「國際文憑預科課程 IBDP」,入面#4就係講TOK。
其中有個連結係一個特別講TOK的網站,我係從中了解什麼是TOK。我只係想了解之後,可以跟兒子溝通。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5-11-13 16:52
ANChan59 發表於 25-11-13 12:44 
我估你回錯帖,上面已經回覆咗你。
我所見lB這些目標,時不時都改良課程內容及考試模式,去面對世界及社 ...
我唔知,学习能力中,有没有思考<真偽﹥?
自問,細佬自少,成绩並不是傑出。
而且,從不計和計較分数。
卻另外有一个特質。
他會質疑,所有輸入的知识/訉息。
所以,就数学来說。
他有一个体制,double check, triple check.
甚至,見到一题数学,未正式計,已经有4種計算方法。
AI時代,generate 答案,更快,更容易。
去認清真偽,需要,有心理(毫無防疫),有方法,…
細囝interm時,做过AI比赛,跟著Kong U, EE博士。
亜囝說,亜博士,自己加持咗d,不實際,不理想的,…
冠名之後,唔識以为係真ge.
有真正認知的。便知道有很多漏洞。
真至今時今日工作,
亜囝見著假资料,錯資料,
假方法,錯方法…
有時,最難,是由錯的,接手後,
变成啱。
又唔得罪人。
又好似好自然,d假/錯,忽然变正確。
所以,亜囝d同事都幾鍾意佢。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5-11-13 17:25
本帖最後由 stillgood20 於 25-11-13 17:57 編輯
ANChan59 發表於 25-11-13 12:44 
我估你回錯帖,上面已經回覆咗你。
我所見lB這些目標,時不時都改良課程內容及考試模式,去面對世界及社 ...
再補充一点。AI與倫理。
其实,好多人,开始習惯使用AI.
並没有倫理衝突,
使用:就是顺利成章
不使用: 便落在別人后
一一一一
三四天前,偶遇新视频,开通一个月左右。
講中国文化, 前天/今天,講﹤易經>
漂亮的小姐姐,一本正经,打扮端正,有学者風範,
甚有觀眾緣。
′
如果,视频内容正确/吸引,應該是很不錯的事。
就可惜。
可能,她的內容,可能由DeepSeek/AI生成。
又唔核實。
德国莱布尼茨靠它(易經)研究出二进制算法。
假設,对易經没有認知的人也好。
邏輯上,一位德国数学,如何﹤先由学习易經>,
再如何經了解易經, 再硏究出二进制?
其实,AI也有思考紊乱。
作者: poonseelai 時間: 25-11-13 17:42
stillgood20 發表於 25-11-13 17:25 
再補充一点。AI與倫理。
其实,好多人,开始習惯使用AI.
並没有倫理衝突,
岑逸飛先生也有類似說法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5-11-13 17:55
poonseelai 發表於 25-11-13 17:42 
岑逸飛先生也有類似說法
話分兩頭。
AI是好有用處,只是用的方法和自己調節。
跟人一样。
信義誠(二成),定信八成。
這跟岑逸飛先生的言论可靠性一样。
逐字逐句,去了解。
其实,係無人,無毛病的。
作者: akys 時間: 25-11-13 20:02
BBC 
作者: poonseelai 時間: 25-11-13 20:19
akys 發表於 25-11-13 20:02 
BBC
10億美金,保險未必cover

作者: 加樂爹 時間: 25-11-14 10:00
ANChan59 發表於 25-11-13 12:44 
我估你回錯帖,上面已經回覆咗你。
我所見lB這些目標,時不時都改良課程內容及考試模式,去面對世界及社 ...
// 另一點係Al的偽造資訊及案例,reference,如何分別真偽?而且一篇文章或者報道入面有真有假,令人防不勝防,難道就有得佢將電訊詐騙再「發揚光大」?如效有效及有秩序使用Al係急不容緩!//
我會再細分問題:
1. 中小學AI 運用發展....這個本身有教署校本課程, 而課程考核很小涉及個人主見, AI教育程式設計本身是局限了應用功能, 最可能想像發生, 就係一些文科知識, 即係例如說成"南京事件....", 我想跟現時做法一樣, AI 用法, 跟書商與教署溝通同意下指引一樣.
2. 大專以上: 應該如你上文提出的問題, 從前只是plagiarism, 現在是無中生有, AI自己生成, 它可能是有道理, 對錯參半.... 其實我會再看嚴重一點, 現在可以說是進入到人類知識誰屬權的階段? 我這個想法有點誇張, 但係細諗下:
- 單獨看人類世界, 當大部份人認為對, 主流道理就是對.
- 現在有多一個party, AI, 學習力比人類強, 不單一方面, 是整體都強.
- 在AI世代十年廿年後, 社會人事變化, 有誰有能力辨真假.
- 衆多AI 會產生, 百家爭鳴將會出現, 正如春秋時代, 最後整合, 統一到最強的幾個話事.
- 這是 結束了AI 主導了人類知識的過程階段.
...無解決方法.
有, 唯一是你儘快參與, 要做就係成就日後屬於自己能掌握的"最強大AI".
我純粹推論, 聽下各位想法.
作者: 加樂爹 時間: 25-11-14 10:16
本帖最後由 加樂爹 於 25-11-14 10:24 編輯
stillgood20 發表於 25-11-13 16:52 
我唔知,学习能力中,有没有思考
問題好嚴重, 但又或者對於Alpha 及 Beta 世代既人唔會覺得有問題 (sadly)
以人類過住做法, 如你說
1. 使用:就是顺利成章, 不使用: 便落在別人后
我加多一項, 以08年金融海瀟:
2. 量化闊鬆 政策 贏左 財政緊縮 政策
AI 可能學習本性: " 人類世界本身都是以強者為王, 呃呃編編既手法, 拖到今日為止"
作者: 加樂爹 時間: 25-11-14 10:34
再想像多一點, 可以去到寫小說埸景...
人類為解決AI 掌控人類知識的問題, 會發明一種人類掌管意識形態的人體植入AI.
即是保留人類自由思想意識, 但人類的分析/分辨能力, 記憶力, 搜索資訊能力 會無限增強.
作者: twhkleung 時間: 25-11-14 11:28
以下是我與人工智慧交流的一些經驗:
1. 提出清晰、完整且不含糊的問題。
避免提出過於開放或推測性的問題,例如「宇宙之外是什麼?」否則,人工智慧可能會給出意想不到或不可靠的答案。記住,人工智慧模型的設計初衷並非是說「抱歉,我不知道」。
2. 要求人工智慧「逐步」回答。
由於其底層架構,這些「魔法詞」會促使模型進行更深層的模式匹配和推理。這通常會產生更高品質、結構更清晰的答案。
3. 始終詢問:“你對你的答案有多大把握?”
這不會改變人工智慧的答案,但會告訴你它的把握程度——例如,90% 或 50%。這有助於你判斷對輸出結果的信任程度。
4. 調整“溫度”。
較低的溫度會使人工智慧的回答更加保守和一致(更高的把握度)。較高的溫度會使回答更加有創意和多樣化(更低的把握度)。
5. 調整“Top-P”值。
由於模型並非真正智能,而是依賴快速模式匹配,因此較低的 Top-P 值會限制可能的詞彙選擇範圍,從而導致更簡單、更可預測的答案。較高的 Top-P 值則會擴大詞庫,使模型更有可能產生不常見或「有趣」的詞彙。這就是為什麼您有時會看到一些很少使用的詞語——模型正在從更廣泛的詞彙庫中進行取樣。
如今,人們經常聲稱人工智慧可以幫助您開發完全無缺陷的程式。這並非不可能,但前提是您必須提供一份非常詳細的技術實作規格。
如果您的規範不完整或包含模糊不清的部分,人工智慧會創造性地填補這些空白。結果可能有效,也可能無效。更重要的是,如果沒有進行全面的審查,您可能根本意識不到其中隱藏的風險。在軟體開發中,工作量通常大致分配如下:
- 30% 準備工作(收集使用者需求、將其轉化為技術需求、編寫功能和實現規格)
- 30% 實際編碼
- 30% 調試和測試
- 10% 文檔編寫
對於像微軟或谷歌這樣的大公司來說,人工智慧模型現在可以接管大部分編碼階段的工作——這些工作通常由應屆畢業生完成。這也是這些公司不斷裁員的原因之一。然而,規模較小的公司通常不遵循嚴格的開發週期,而且依賴的人員也較少,因此它們裁員的空間也較小。相信其它行业也差不多.
實際上,當前的人工智慧浪潮正在掏空人力資源人才金字塔的底部。它對中高層職位的影響並不顯著——至少目前是如此。正因如此,一些有遠見的人士認為,未來許多公司可能只需要一個人就能運作。
作者: 加樂爹 時間: 25-11-14 11:56
twhkleung 發表於 25-11-14 11:28 
以下是我與人工智慧交流的一些經驗:
1. 提出清晰、完整且不含糊的問題。
避免提出過於開放或推測性的問題 ...
謝謝, 長知識.
我想, 這樣學習去迎向AI, 了解及學習AI素養, 更重要.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5-11-14 13:24
stillgood20 發表於 25-11-13 16:52 
我唔知,学习能力中,有没有思考
分辨真假,以自己有限經驗係有嘅!
遲啲再深入去講。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5-11-14 13:49
twhkleung 發表於 25-11-14 11:28 
以下是我與人工智慧交流的一些經驗:
1. 提出清晰、完整且不含糊的問題。
避免提出過於開放或推測性的問題 ...
最近開始甞試用Al去做產品設計,主要是圖像,兒子刚好回港休假,他教我用不同Al tools,整體來講Al係左抄右抄,結果強差人意,要用得順手要花很多時間去訓練fine tuned 字眼及descriptions and specifications。
對我最大幫助係有時它誤解我的意思,產生一些不太合理的rendering,不過入面也有一些亮點,我會保留這些亮點。這試亮點有機會係天馬行空,讓我可以paradigm shift,但去到詳細機械,電機,電子設計時,也有很多挑戰。
它的圖像設計不會考慮知識產權,特別係design patent,我如果用它抄襲來的作藍本深入設計,賣得唔好會好啲,賣得好肯定俾人告硬。
它也可能留咗我嘅概念descriptions,如果有人問到差不多嘅內容,我嘅概念會被Al借給其他人用。同樣它也有機會將別人問的題目,-雞幾賣給我。因為不同考量,我會多在冇乜頭緒時作brainstorming,尋找一些ideas,而非解決方案,牽涉到後續專利嘅嘢,要緊而慎之。

作者: poonseelai 時間: 25-11-14 17:38
加樂爹 發表於 25-11-13 14:04 
傳統學校是否靠背, 標準答案, spoon feeding...
我仔小六, 未讀完中學, 所以答案可能是, 可能不是罷.
分享一下孩子year 6 end of year history 其中一份assessment, 同我自己中學讀history 係好唔同, 孩子 year 6係ib 初中 (MYP) 第一年
校長曾講過ib理念係培養孩子 think like a historian, 個assessment 係關於 tools of history - evaluation of source, 老師提供4份Holocaust 的材料: 相片, Wikipedia, video and BBC報導, 孩子要分析4份材料是否 reliable
assessment criteria 包括孩子的critical thinking skill and communication skill

作者: twhkleung 時間: 25-11-14 18:13
本帖最後由 twhkleung 於 25-11-14 19:22 編輯
ANChan59 發表於 25-11-14 13:49 
最近開始甞試用Al去做產品設計,主要是圖像,兒子刚好回港休假,他教我用不同Al tools,整體來講Al係左抄 ...
"它也可能留咗我嘅概念descriptions,如果有人問到差不多嘅內容,我嘅概念會被Al借給其他人用。同樣它也有機會將別人問的題目,-雞幾賣給我。因為不同考量,我會多在冇乜頭緒時作brainstorming,尋找一些ideas,而非解決方案,牽涉到後續專利嘅嘢,要緊而慎之。"
我也有你同样的experience/concern.
以前, 我喜欢和其它domain knowledge的朋友討論問題, 佢地未必比到答案, 但, 因為大家冧野方法不同, 往往大家討論后, 我都会有d另類的向方同得着.
这幾年, 有了ChatGPT後, 我多了和她brainstormng, 但當討论到某d points時, 發現她的回答好似好有理, 但开始違背了某些基本認知時, 我会迫佢比reference, e.g., 边间大學, 边条research team, 边個prof做紧这方向题目, 咁就可以迫佢講多d, e.g., 佢会话, 埋个仍然係一个active research topic, 或者, 会回答未有人用紧埋个方向去research, 咁我会再問佢, 咁我依家同你討論緊d內容, 你內部development team会唔会睇到? 佢就會好官方咁答, 我地係会有記錄, 但正常下係唔review的, 但如你有担心, 建議你唔好同我討論埋d你担心的內容...
咁,你重会唔会同個AI share呢?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5-11-14 18:43
twhkleung 發表於 25-11-14 18:13 
"它也可能留咗我嘅概念descriptions,如果有人問到差不多嘅內容,我嘅概念會被Al借給其他人用。同樣它也有 ...
曾经,問DeepSeek一些姓名/姓名学問题。得了很好的回复。
随之而来,DS仍然追問相关资料,提出討論。
我停了!
我们的资料/(如果有價值的)
不太建议披露太多。
假如,你给的問题,跟AI討論,最终答案是90分。
有另一个人(一群人)問相同問题,
你估AI可以畀什么答案。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5-11-14 18:48
stillgood20 發表於 25-11-14 18:43 
曾经,問DeepSeek一些姓名/姓名学問题。得了很好的回复。
随之而来,DS仍然追問相关资料,提出討論。
其實Al個algorithm 唔係大家所講咁有價值,反而valid data 更有價值,我哋參與其中係俾緊data佢,幫佢訓練及fine tune 個algorithm 。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5-11-14 18:53
twhkleung 發表於 25-11-14 18:13 
"它也可能留咗我嘅概念descriptions,如果有人問到差不多嘅內容,我嘅概念會被Al借給其他人用。同樣它也有 ...
幾個大學教授提過我,不要問得太細節,不要一個人連續問類似嘅問題,可能要散彈槍咁去問,然後自己做整合,不然的話,它/她將你條轎送俾人,你未申請專利,可能係淘寶已經賤價出售緊⋯⋯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5-11-14 19:13
ANChan59 發表於 25-11-14 18:48 
其實Al個algorithm 唔係大家所講咁有價值,反而valid data 更有價值,我哋參與其中係俾緊data佢,幫佢訓練 ...
好似手机,影相功能,不只是光学/机械。
算法/色彩/特效,才是价值。
算法。
好似,掛Leica, 哈苏。
專人,不断調色, data系统。
但係,
到最后,要有專業色彩,有格調。
要用<專業>模式。
内iso, WB, 色深?K, +/-光度…
其实,要脱離算法,玩調較。
作者: twhkleung 時間: 25-11-14 19:32
stillgood20 發表於 25-11-14 18:43 
曾经,問DeepSeek一些姓名/姓名学問题。得了很好的回复。
随之而来,DS仍然追問相关资料,提出討論。
如果temperature同top-p setting一样, 答案內容应一样的, 只是用字可能不同, 但不可能影响內容, 因為training 完后的AI model, 同一问题, 就算问佢十次, 回答內容是不能变的, 因為個model 已定死了 y=f(x).
只要我input 个x係一样, 咁就算100次, 个y都係一样的.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5-11-15 09:22
本帖最後由 stillgood20 於 25-11-15 10:39 編輯
twhkleung 發表於 25-11-14 19:32 
如果temperature同top-p setting一样, 答案內容应一样的, 只是用字可能不同, 但不可能影响內容, 因為traini ...
這是合理的。
不过,AI人工智慧,發展目标是<似人﹥多变。
見人講人話
見鬼講鬼話
而且,对使用者,作偵集訉息。
AI目前是使用三兩年。
我年纪大,能收集的訉息,不多。
然而,小朋友一代。
進入AI時代。
將會是整个生活/思考,完全訉息化,存在AI.
(可能,我想得誇張)
当然,有C忍(私隐),加密,e d似是而非。
詐騙大佬,百几亿美元加密币。
轉入国庫。
幾搅笑。
Bill Gates買地,最安全。
AI另一问题,是广泛互通。
近日,歼20. 中国隱形战机。
出现﹤忠诚僚机>。
希望,AI發展,有忠诚的特質!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5-11-15 10:28
stillgood20 發表於 25-11-14 19:13 
好似手机,影相功能,不只是光学/机械。
算法/色彩/特效,才是价值。
上道。
傻瓜機啱傻瓜嘅我!
Al適合什麼人呢?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5-11-15 10:34
twhkleung 發表於 25-11-14 19:32 
如果temperature同top-p setting一样, 答案內容应一样的, 只是用字可能不同, 但不可能影响內容, 因為traini ...
咁就要問一個問題,點解layman會覺得Al好勁,因為不知道它一雞幾賣,客戶開心,開發商賺錢,塘水滾塘魚。

作者: 加樂爹 時間: 7 天前
ANChan59 發表於 25-11-15 10:34 
咁就要問一個問題,點解layman會覺得Al好勁,因為不知道它一雞幾賣,客戶開心,開發商賺錢,塘水滾塘魚。
...
看你的眼光, 把AI放在現在及將來罷.有點像雲端儲存, 有些人覺得唔需要一樣, 可有可無.
我有做網店, 阿仔有試做youtuber KOL.
你上面說AI轉圖不清楚, 不合心意....
其實, 用左AI會快左好多.
唔通仲用小畫家, Adobe Illustrator, Photoshop 去修圖?
批量的去做....完成後, 再自己執圖.
處理很多交易量, 把銷售不好的剔走.
查出熱賣產品關鍵詞...之前靠網站內的數據分析, 但每次都好煩, 因為要專注靜下來分析.
現在, 下載了數據, 再出表格, 對於我來說, 減小了很多工作量.
總有, 你說的對, "開發商賺錢,塘水滾塘魚" 應該是意有所指如Open AI....
我們以現世代人, 當運用成了習慣後, 到科技再向前發展, 我地或許跟得上. 玩多5-10年, 退休.
但後一代, 這個"觸角" , "習慣" 會形成溝通方法, 思考方法.
當然, 急切問題的"素養", "沉迷", 再引伸到學習年齡, 規則, 查證, 監察....
應該是關注重點.
作者: 加樂爹 時間: 7 天前
poonseelai 發表於 25-11-14 17:38 
分享一下孩子year 6 end of year history 其中一份assessment, 同我自己中學讀history 係好唔同, 孩子 ye ...
謝謝你的分享, 稍後再回覆.
作者: ANChan59 時間: 7 天前
加樂爹 發表於 25-11-17 10:29 
看你的眼光, 把AI放在現在及將來罷.有點像雲端儲存, 有些人覺得唔需要一樣, 可有可無.
我有做網店, 阿仔 ...
補充一下,我的行業係要靠創新及有嚴格規管,不太可能在網上抄來抄去,如果做貿易,做fast moving 家電,電子產品,服飾,你的說法有較大機會。
工業設計在我的行業是icing on the cake,技術參數,功能,user interface,專利技術才是賣點。法例法規係要符合才可以在不同地區銷售。所以金毛點玩關稅,importers 都係要俾關稅,他們搵替代品都要一兩年時間才可以取得FDA認證。
做drawing and rendering不是我的日常工作,有同事或者vendor 去做,我只係想接觸及掌握一些技能。還有去瞭解Al在那方面幫到手,在那方面係有風險。

作者: 加樂爹 時間: 7 天前
ANChan59 發表於 25-11-17 11:07 
補充一下,我的行業係要靠創新及有嚴格規管,不太可能在網上抄來抄去,如果做貿易,做fast moving 家電, ...
是的不同情況, 應用不同.
但係, 供應鏈上下層要求的信息及時間已有改變.
以前是上而下, 現在由下推向上.
諗野 (意見多多), 出圖及資料, 一大堆初檔給你 AT NO COST.
你認真做完比佢, 到時佢又轉意見.
真係...天下武功, 唯快不破.
作者: 加樂爹 時間: 7 天前
本帖最後由 加樂爹 於 25-11-17 14:03 編輯
poonseelai 發表於 25-11-14 17:38 
分享一下孩子year 6 end of year history 其中一份assessment, 同我自己中學讀history 係好唔同, 孩子 ye ...
我仔是讀直資, 不是IS的, 但我是有看他英文科的panal 是怎樣去搓估. 所以, 有錯或有另一看法請指正.
以你說的year 6 方法, 我是推介的.
阿仔今年小六, 都將會有自選歷史人物去作文.
沒有指定書本, 老師派的, 講的重點, 全在課堂上吸收.
在小五前, 我理解是大量小說, 作詩題材.
到小五, 有一次開始轉為email, 例如fund raising, complaint letter....
當時, 有些家長轉了去找些現成書去copy and paste.
搞什麼鬼呢?
之後, 再學一些描述, 說明題材, 到最後又返回寫人物及事件形容.
我想你應該同樣是made in HK 英文年代的人.所以, 我完全不會插入, 以免影響及教壞手勢.
到學校現在上學期要寫biography.
正如你說的, 拿一些文章, 看video, draft 次大網, 短短2-3星期內, 便出題及參考範圍去作文了.
如果, 我用"香港模式", 一定highlight 好多字詞比佢諗, 比佢跟....但問題是究竟老師想要物呢?
以小學生到此階段, 仍專注寫故事的方法去寫一些應用文, 可想而知, 在家長來看, 就覺得佢寫作不達標.
老師怎樣教我不清楚, 但應該容錯度是有的, 或者講老師只要求佢做好一些重點部份便可以, 不求模板式去寫作.
其實, 整個小學都好像反覆去學習書寫方法...所以, 我基於不影響學習方法, 我既不干涉, 亦沒有任何外補.
我做的, 只有當學校改題時, 引導佢到圖書館找相關書看.
當然, 佢最有興趣書都是小說, 間中會睇如how it works, economic, business, tourism 等項類的書本.
**我結論是: 小學程序, 普通能力小朋友, 以上書類, 其實佢地當係故仔書去睇.
**critical thinking....應該未到呀, 只要佢做到分類別整理資料, 把資料合適有條理寫出, 應該是他們的程度.
我理解是, 當他們思想成長, 有些小時候不明白的道理, 他們日後自然會明.
只要到時加以引導, 他們有自己意見, 之後是critical thinking....再而practise marking scheme 要怎樣.
成人看, 實用文最易寫, 有根有據, 對得多就知格式點寫.
既然學校不是太執著分數, 我便不干預他了.
而到今日, 我是隨學校教的方向, 我做的是引導阿仔去看多類別的書, video....就合適了.
在這一點上, 我是同意教學方針:
1. 不在年幼時著重分數.
2. 容許不同的發展
3. 閱讀是擴闊自己學習, 可能到初中都是發展期, 不是收成期.
其實, 對於學校的方針, 我再多一個理解.
英文本身就是一個學習知識的門路, 最廣闊, 最快捷的知識源頭.
英文科是一個幫你去了解, 去學習, 而不單是, 我要學好呢科, 好成績.
又講番, IB學校, 是否大部份都是大量閱讀, 大量書寫?
critical thinking 在中學時, 大既思想都成熟了, 只要有資料, 都可以講到.
至於叻唔叻, 獨唔獨到, 幾講觸角, 分析, 及平日留意資料有幾多.
讀IB確實是有操練, 有優勢.
IB好叻果一班係點讀呢?
但是, 輕輕鬆鬆去學習是好的, 亦有由輕輕鬆鬆, 變做求求期期去學習的小學班.
到高中後期, 隨便拿些資料去充軍, 又怎樣處理呢?
這是在"港式"教育下, 政府要考慮的考試點, 而我見EK沒人講出來的地方.
作者: ANChan59 時間: 7 天前
加樂爹 發表於 25-11-17 11:42 
是的不同情況, 應用不同.
但係, 供應鏈上下層要求的信息及時間已有改變.
行業不同,所有development cost,客戶付款,tooling and prototypes 逐round 計錢,喜歡不停改,不停俾錢。入lab都要俾我administration fee.
如果樣樣at your cost,你就大鑊!

作者: poonseelai 時間: 7 天前
加樂爹 發表於 25-11-17 13:14 
我仔是讀直資, 不是IS的, 但我是有看他英文科的panal 是怎樣去搓估. 所以, 有錯或有另一看法請指正.
以 ...
本帖最後由 poonseelai 於 25-11-17 14:29 編輯
我是小一才學a pen and a man年代長大的, 孩子學習過程完全放手, 會去學校安排比家長的coffee mornings, 去了解一下ib是什麼, 方便同孩子溝通, 始終不是自己讀, 無法第一身講述學習過程
講起英文科, 小學會學習不同 text types, ibo不容許小學有assessment, 學生year 4起會參加 International School Assessment, 完全唔會操卷, 平常心咁去睇睇孩子水平, 英文要求寫兩篇文不同形式文章: narrative/reflective and exposition/argument, 睇孩子成績知道學校日常教導足夠去應付
writing 除了communication, 亦係培訓 thinking process, 如果家長只着重結果/產品, copy and paste現有作品, 對孩子成長和學習是好嗎?ib 正正係重視 the process, 不會只看結果/產品
ib 每科也有寫作, 例如PE要設計一個dance piece, 要求除了交video, 每個step也要用文字描述, 其實唔容易
至於閱讀, 小學中學DP一樣大量閱讀, 我也會睇老師選的書
當然, 一個制度下每人發揮也有差異, 小學初中多group work, 一樣有free riders, 唔/少出力但共享分數

作者: 加樂爹 時間: 7 天前
poonseelai 發表於 25-11-17 14:23 
本帖最後由 poonseelai 於 25-11-17 14:29 編輯
我是小一才學a pen and a man年代長大的, 孩子學習過程 ...
是的, 同意.
正正就是學習英文的環境.
其實, 你上面每一段, 剛好是每個學習要把關的地方.
謝分享.
作者: poonseelai 時間: 7 天前
加樂爹 發表於 25-11-17 17:26 
是的, 同意.
正正就是學習英文的環境.
其實, 你上面每一段, 剛好是每個學習要把關的地方.
環境對學習任何語文都重要, 自己由屋村中文小學升去另一條村英文中學, 由意大利修會辦, 校內好多NET teachers (南北印度, 意大利, 星加坡華人), 不止教英文科, 所以習慣了堂上用英文, 中一老師已叫我哋去中環訪問遊客為何來香港, 回想當時都唔知怎過渡到
自己嘅遺憾係中一才開始有閱讀習慣, 少了小學幾年係有分別

作者: barque 時間: 7 天前
poonseelai 發表於 25-11-17 14:23 
本帖最後由 poonseelai 於 25-11-17 14:29 編輯
我是小一才學a pen and a man年代長大的, 孩子學習過程 ...
我見讀IB是一個幾好的銜接上大學,身邊好多讀IB讀得叻的學生,上到大學通常都仍然保持好好的成績。 識兩三個Oxbridge law 最後都first Hons畢業。

作者: poonseelai 時間: 7 天前
barque 發表於 25-11-17 22:01 
我見讀IB是一個幾好的銜接上大學,身邊好多讀IB讀得叻的學生,上到大學通常都仍然保持好好的成績。 識兩三 ...
其他學制又如何?

作者: ANChan59 時間: 7 天前
barque 發表於 25-11-17 22:01 
我見讀IB是一個幾好的銜接上大學,身邊好多讀IB讀得叻的學生,上到大學通常都仍然保持好好的成績。 識兩三 ...
海外大學的first class %會比香港嘅大學多接近一倍。
唔係英國大學勁,係香港教育制度喜歡手緊。

作者: barque 時間: 6 天前
ANChan59 發表於 25-11-17 23:36 
海外大學的first class %會比香港嘅大學多接近一倍。
唔係英國大學勁,係香港教育制度喜歡手緊。
本帖最後由 barque 於 25-11-18 07:59 編輯
Oxbridge law 好似係大約20%左右, 其他學科比例再高好多

作者: ANChan59 時間: 6 天前
barque 發表於 25-11-18 07:58 
本帖最後由 barque 於 25-11-18 07:59 編輯
Oxbridge law 好似係大約20%左右, 其他學科比例再高好多
都比香港高,我只是陳述事實。
在一班尖子中拿到first class 也是不容易。

作者: barque 時間: 6 天前
poonseelai 發表於 25-11-17 22:53 
其他學制又如何?
其他學制的不是太清楚,DSE最叻嗰班好似大部份都去咗讀醫。
另外識兩個讀Physic和BioChem大學成績都超好。
不知道是否湊巧,這班同學畢業後全部都入到世界知名的公司或頂尖研究實驗室工作。

作者: 加樂爹 時間: 6 天前
本帖最後由 加樂爹 於 25-11-18 10:04 編輯
見到全運會, 香港人又有奪冠...
看人的能力質素, 專注熱情, 上進心, 以及是教育方法...
特別提出是教育方法, 能夠溶合不同的方法去實踐.
真係叻.
在外地畢業既香港人, 心態或者應該是同班放養既本地人(外國人)競爭.
畢業後入到頂尖既公司, 係佢地(外國公司)既榮幸, 香港人既屈就.
應該憑實力, 爭取應得的.
教育場後就是職場, 前景及公平競爭是考慮因素.
作者: 加樂爹 時間: 6 天前
本帖最後由 加樂爹 於 25-11-18 09:59 編輯
ANChan59 發表於 25-11-17 14:21 
行業不同,所有development cost,客戶付款,tooling and prototypes 逐round 計錢,喜歡不停改,不停俾錢 ...
拉開D, 講下昨晚電視劇"新聞女王2".我平日晚上睇仔, 所以不會看電視, 不過既然見到佘詩曼對阿Benz 雄有情有義, 我又睇下.
AI...
昨晚的新聞女王2,涉及的AI 主播,傳媒成本,公司股價,俏象權,仿真人技術,政府新聞部角色。
編劇今次叻呀,掌握到前端話題,一直睇下去看他怎樣伸延下去。
一路睇一路都有唔小啟發。
或者呢D真係TVB 正面對問題,高層應該比到編劇有唔小啟發, 不是普通一間媒體, 可以靠想像併出來的劇情。
其實讀傳理系係讀D 物?
睇劇後,看到他們的討論點,原來係涉及咁多問題,你要亦可以有更多不同理解及突破位。
以行外人看, 可以說是耳目一新.
作者: akys 時間: 6 天前
本帖最後由 akys 於 25-11-18 11:16 編輯
oxford engineering 35+%, 我以前HKU 得6%。
我覺得上到大學後學制已不大重要,純粹追求學術知識分別不大,反而就業時這些soft skill 價值就會顯現。
作者: 加樂爹 時間: 6 天前
poonseelai 發表於 25-11-17 20:45 
環境對學習任何語文都重要, 自己由屋村中文小學升去另一條村英文中學, 由意大利修會辦, 校內好多NET teach ...
// 自己嘅遺憾係中一才開始有閱讀習慣, 少了小學幾年係有分別 //
同意, 我直到見阿仔成長, 我才明白小學既重要性.
沒有小學這部份, 便小了個人成長空間.
我由小一跟阿仔說, 你作文物寫什麼都可以, 老師是一定要睇.
老師的批語是一種樂趣, 你可以去到寫同學間的屎尿屁遊戲都行.
你不用一定要規規舉去寫, 放開你的思想.
因為在成人以後, 你很難找到讀者.
到昨天, 我又跟他說, 這篇文章寫得不錯, 雖則別字錯字很多, 字又寫得核突.
但若你的文章能吸引老師, 把他的思想帶開, 又返回你想要給他的總結, 是多麼好玩的遊戲!
他很高興, 我再給他多一兩個挑撥想法, 他便興致勃勃地再寫下去.
作者: ANChan59 時間: 6 天前
akys 發表於 25-11-18 11:03 
oxford engineering 35+%, 我以前HKU 得6%。
我覺得上到大學後學制已不大重要,純粹追求學術知識分別不大 ...
这也是我的理解。
现在香港各大学由5%升到15% first class 。

作者: ANChan59 時間: 6 天前
加樂爹 發表於 25-11-18 11:18 
// 自己嘅遺憾係中一才開始有閱讀習慣, 少了小學幾年係有分別 //
同意, 我直到見阿仔成長, 我才明白小學既 ...
我昨晚上有事要做,冇陪CEO睇到。
儿子在大四读咗一些传理系的modules作为兴趣,他喜欢马嶽的上課。

作者: akys 時間: 6 天前
加樂爹 發表於 25-11-18 11:18 
// 自己嘅遺憾係中一才開始有閱讀習慣, 少了小學幾年係有分別 //
同意, 我直到見阿仔成長, 我才明白小學既 ...
語文和soft skills 係用時間浸出來的,小學沒有壓力,亦是吸收力最強時間,與其補習,不如放鬆少少,大量閱讀和課外活動,效果更好。
作者: 加樂爹 時間: 6 天前
akys 發表於 25-11-18 12:47 
語文和soft skills 係用時間浸出來的,小學沒有壓力,亦是吸收力最強時間,與其補習,不如放鬆少少,大量 ...
正確, 呢個係人類腦力發展既階段, 谷不來.
其實係家長, 我眼見學校唔去谷, 有些家長就去外補.
結果呢? 時間用左去補習, 返到屋企係唔會再閱讀.
上堂呢, 以為識grammer 就係識左, 一心只想語文就是1+1=2 的一條道理.
所以, 上課不是不專心, 但晚上一套, 白天又一套, 可想而知.
最後, 是差了, 再操卷, 操了卷, 家長只懂問點解份卷成績不夠好, 再操...
越走越遠....其實係家長毀左小朋友, 是嗎?
這層, 我是深深體會到什麼是家校合作.
家長是了解學校, 你既然選學校, 你就要先了解學校果套點解佢覺得自己work 先.
這是教學理念問題, 不是學校排名問題.
但你問讀本地學校家長, 對這個理解, 十之八九就是學校谷時, 家長又谷.
為之家校合作.
作者: coffeebiotic 時間: 5 天前
poonseelai 發表於 25-11-14 17:38 
分享一下孩子year 6 end of year history 其中一份assessment, 同我自己中學讀history 係好唔同, 孩子 ye ...
IBDP History都係咁,SL(兩份卷)同HL(三份卷)當中都有一份係考analyze啲從未見過嘅primary source,再加少少自己背定嘅書嘅integration。IA(internal assessment)仲要自己挖掘primary source,分析是否可取、reliable。
作者: poonseelai 時間: 5 天前
加樂爹 發表於 25-11-18 13:23 
正確, 呢個係人類腦力發展既階段, 谷不來.
其實係家長, 我眼見學校唔去谷, 有些家長就去外補.
結果呢? 時 ...
而家谷嘅程度好驚嚇, K3學乘數 

作者: beastiebistro 時間: 5 天前
akys 發表於 25-11-18 12:47 
語文和soft skills 係用時間浸出來的,小學沒有壓力,亦是吸收力最強時間,與其補習,不如放鬆少少,大量 ...
非常同意
作者: barque 時間: 5 天前
poonseelai 發表於 25-11-19 14:16 
而家谷嘅程度好驚嚇, K3學乘數
這樣就是個錯配,k3試過發展語言或其他方面嘅黃金時間,而走去學一啲遲早都會識的知識是一種浪費。
回顧孩子的成長,小學階段大量嘅閱讀。數學好像按學校的進度,我都唔記得是小三才開始學乘數表。
到高中自己對數學有興趣,最後IB英國文學HL和數學HL都可以攞到7分。
反而如果你小學時語文基礎唔好,IB英文是會有困難的

作者: 加樂爹 時間: 5 天前
有無人可以分享下讀中文科情況?
作者: 加樂爹 時間: 4 天前
ANChan59 發表於 25-11-13 14:54 
第四點,你可以去EK的「備戰大學」,在置頂有幾篇帖文都係我嘅分享,其中一篇係「國際文憑預科課程 IBDP」 ...
多謝你這個12年已經分享IB 的連結.
EK 有這樣的寶藏, 供後來的家長了解, 比在forum 這邊更能了解全象.
IB架構, 什麼科目選項, 學習目標, 考核制度...除非子女是去到選擇那個時刻, 聽下呢個果個講下, 才會學習明白.
要主動上官網了解...太花時間.
所以多謝你的分享, 尢其是以家長關注的角度去查問及了解, 寫得亦很中肯仔細.
#4 是 拓展論文, 不是TOK.
或者我再查讀下去, 可能在其他地方.
論文...這種考核作品很好.
不單是語文要好, 個人的組織力, 分析力都很重要.
見有些人, 完成後好像編了一個自圓其說的故仔, 單薄無基礎...
(真是, 有些人怎樣寫, 都是會漏洞百出...)
又能見到學生眼光有幾闊, 執合力有幾強.
中間有導師跟進, 溝通...可能是對有能力的學生是一個寶貴考核自我的經驗.
在大學前, 有這一個論文式展述評核是寶貴的.
作者: poonseelai 時間: 4 天前
加樂爹 發表於 25-11-19 21:49 
有無人可以分享下讀中文科情況?
中文差異應該較大, 例如IS一般小學中文係一個subject, 每星期有幾課, 我孩子小學中英並重, 班主任一中一英, 做project一定要用中英, 所以習慣兩種語文都用
但大部分孩子也會偏英文, 閱讀也是英文為主, 中學除了中文科其他科目也是英文, 所以小學盡量讓孩子除閱讀外接觸多D中文, 例如我孩子當時看台劇, 綜藝和組合, 朋友孩子在esf, 透過看中國好聲音學多不少中文字

作者: poonseelai 時間: 4 天前
加樂爹 發表於 25-11-20 09:16 
多謝你這個12年已經分享IB 的連結.
EK 有這樣的寶藏, 供後來的家長了解, 比在forum 這邊更能了解全象.
TOK要求學生選一條TOK question 寫一篇1,600字essay, 經ibo安排由external examiner 去評分, 以下是May 2025 TOK questions
https://www.ibmastery.com/blog/the-may-2025-tok-essay-titles
簡單來說, tok係要學生反思"how do you know what you know", 學習多年後再反思如何獲得知識

作者: 加樂爹 時間: 4 天前
poonseelai 發表於 25-11-20 10:56 
TOK要求學生選一條TOK question 寫一篇1,600字essay, 經ibo安排由external examiner 去評分, 以下是May 20 ...
記得從前HKCEE 那個年代, 文科及理科生是很大分別.這種要寫essay 的題目, 理科生好多都係能力上, 心態上投左降.
其實, 要寫1600字文章唔困難, 對準備入讀大學生, 我認為是基本要求.
不要說是論文, 就是長題目作答, 自己分配半個鐘, 有5分鐘在腦中擬槁, 論點, 對題分析, 之後25分鐘, 作答3-4版答案, 係要努力做到的目標 (對大專以上學生)
所以, 現代的教育制度, 確實是比以前完備----更符合社會需要.
IB 這1600字的TOK 是一個好的考核.
當然, DSE 沒有這個TOK, 是否學生做不到呢?
我認為學校怎樣去教, 怎樣培育學生, 學生怎樣去學, 其實是有影響的.
作者: 加樂爹 時間: 4 天前
回覆 加樂爹 的帖子
不如我又分享下對科學科為例....
https://www.edu-kingdom.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885904&fromuid=3411624
我在貼目#11 內, 除了是我對AI 需要的能力作理解外, 其實是阿仔學校為源頭的學習方法.
現今資訊多, 睇的聽的讀的那麼多, 除了你認為純喜好的小說閱讀外, 其他資訊要怎樣分類, 理解, 整理, 表達是實際要做好的.
我們以前讀書, 考的是記憶多, 運用小....再難會論說 要接收及資料如何處理.
我會認為同一份考卷, 不同人可能有不同讀法, 不同理解.
正如, 大學生看小學生一樣, 解答題可以抽空很多去反覆理解及回答.
作者: barque 時間: 4 天前
加樂爹 發表於 25-11-20 12:35 
記得從前HKCEE 那個年代, 文科及理科生是很大分別.這種要寫essay 的題目, 理科生好多都係能力上, 心態上投 ...
另外唔同嘅學科例如Science 和 Maths 都要寫essay.
以下係Maths 的要求,自己懶得打字,所以以下是Deepseek.
以下是對IB課程中數學分析與方法(AA)內部評核的全面解析。
核心定義:什麼是數學AA IA?
數學AA內部評核是一份個人書面報告,佔該課程最終成績的20%(標準級和高級均適用)。它是一份數學探索報告——一篇簡短的論文(6-20頁),讓你調查一個自己選擇的數學主題或問題。
其重點不在於發現新的數學理論,而在於展示你應用數學AA課程技能和知識於特定情境的能力。它關乎數學探索的過程:提出問題、使用正式的數學語言,並呈現一個邏輯連貫的論證。
關鍵目標:IA旨在評估什麼?
IA旨在評估你的以下能力:
溝通數學: 使用適當的符號、術語和結構。
應用數學概念: 在個人情境中展示你對數學AA教學大綱(例如,微積分、函數、統計等)的理解。
展現個人參與度: 在選擇和探索主題時,展現你自己的興趣、創造力和主動性。
進行反思: 批判性地分析你的工作,討論局限性,並思考可能的延伸。
運用數學呈現方式: 清晰地呈現你的工作,包含圖表、圖形並使用正確的格式。
評分標準(評分方案)
你的IA由你的老師評分,然後由IB根據五項標準進行審核,每項標準佔一定分數。總分為20分。
評分標準 重點 關鍵問題
A: 呈現方式 (4分) 結構、清晰度和連貫性。 是否組織良好,包含標題、引言、理據、結論和參考文獻?是否易於理解?
B: 數學溝通 (4分) 使用符號、記號和術語。 數學內容呈現是否清晰?圖表和圖形是否有效使用?語言是否精確?
C: 個人參與度 (4分) 你獨特的興趣和貢獻。 是否從個人角度探索主題?是否有證據顯示創造力或獨立思考?
D: 反思 (3分) 你對數學的批判性思考。 你是否考慮了結果的重要性?討論了局限性?提出了可能的延伸方向?
E: 數學運用 (5分) 所使用數學的質量和難度。 所使用的數學是否適合數學AA並與課程級別(標準級/高級)相稱?是否應用正確?
數學AA的關鍵點:「數學運用」(標準E)必須紮根於數學的分析性和理論性方面。它應涉及嚴謹的證明、演繹推理、微積分和抽象代數思維。這是與數學AI IA的主要區別。
選擇一個好的數學AA IA題目
這是最關鍵的一步。一個好的題目應是:
範圍適中: 不過於寬泛(例如「微積分」),也不過於狹窄。
與數學AA一致: 應允許你運用課程的核心分析概念。
具有個人興趣: 你將花費大量時間在上面,因此選擇你真正感興趣的主題。
優秀的數學AA題目構想:
使用微積分優化現實世界問題:
尋找蘇打罐的最佳尺寸以最小化表面積。
確定投擲拋射物以達到最大距離的理想角度(考慮和不考慮空氣阻力)。
使用微分方程(如邏輯斯諦模型)模擬人口增長並分析其行為。
探索數論與證明:
研究黃金比例 φ 的性質和應用,並證明其與斐波那契數列的關係。
分析尋找質數的不同方法(例如,埃拉托斯特尼篩法)。
複數及其應用:
探索複函數的圖形表示(複平面的變換)。
使用迪莫弗定理推導三角恆等式。
具有理論重點的統計與概率:
使用概率分佈模擬機會遊戲的結果並計算期望值。
對蒙提霍爾問題背後的數學進行深入分析。
探索微積分定理:
探索微積分基本定理及其應用。
研究計算旋轉體體積的不同方法(殼層法與圓盤法)。
數學AA通常應避免的題目:
屬於數學AI範疇的簡單問卷調查和數據分析。
依賴於你未完全理解、遠超教學大綱的過於複雜的數學。
沒有實質數學探索的、純粹關於數學家的歷史記述。
過程:步驟說明
頭腦風暴與選擇: 選擇一個你感興趣且數學內容豐富的主題。
研究與計劃: 進行初步研究。為你的探索制定一個清晰的目標。
起草與進行數學運算: 這是核心。進行數學運算,創建圖形,並寫下你的過程。展示你的工作,包括失敗的嘗試,因為這能展示反思。
撰寫與結構化: 將你的草稿組合成一份正式的報告,包含清晰的部分(引言、正文、結論、參考文獻)。
反思: 這對標準D至關重要。問自己:「我學到了什麼?我的模型有哪些局限性?接下來我可以探索什麼?」
編輯與校對: 檢查清晰度、數學準確性和格式。確保在頁數限制內。
給香港學生的最後建議
在香港競爭激烈的學術環境中,很容易選擇一個過於複雜的主題。請不要這樣做。 IA重視清晰度和理解的深度,而非純粹的複雜性。對一個易於理解的主題進行良好執行的探索,並正確使用適當的數學AA概念,其分數永遠會高於對研究生水平數學進行混亂、理解不清的嘗試。

作者: 加樂爹 時間: 4 天前
本帖最後由 加樂爹 於 25-11-20 13:34 編輯
barque 發表於 25-11-20 12:52 
另外唔同嘅學科例如Science 和 Maths 都要寫essay.
以下係Maths 的要求,自己懶得打字,所以以下是Deepse ...
其實我是欣賞IB用essay 方式去評估考核.
1. 要求合適表達, 這是社會需要.
當然, 有一些非常頂尖的解碼專家, 佢純粹用對數理感覺, 快過你用盡所有方法, 可以一開首把問題精結解開, 呢D真係人才. 但普遍人, 能好好溝通, 理解是重點.
2. 基於上面, IB 有一個很好的學習知識基礎.
小學時建立了一個正確有效的模式, 可以解釋, 可以分析的能力, 對日後的學習很重要.
如我前說, 同一條題目在高中時, 有受過及沒受過思想訓練會有很大差別.
我記得以前在youtube 同呀仔看過一條數學片, 解釋花朵瓣片的數量為什麼是3,5,8,13...
當然, 如果用以前讀書方法, 老師會叫你記左下面資料, 例幾條公式, 如下:
花朵瓣片的數量因植物種類而異,但許多雙子葉植物的花瓣數量常為4或5的倍數,而單子葉植物則常為3的倍數。此外,許多花的瓣數遵循「斐波那契數列」(如3、5、8、13等),這是因為這種排列方式能達到最佳的生長空間利用與最低能量狀態。
但係, 如youtube 學者的表達, 可以舉很多例子, 假設....條片好像10多分鐘.
我想...這就是學習的趣味, 又是一環扣一環.
但是, 當然以前在讀A. maths, pure maths, app. maths 那個日子, 對住條數, 你找不到那個插入位... 那種困局又是另一種不能言語的日子. 比條路可以寫essay 會舒服D, 不用腦中不斷只面對一條條公式數字, 不能折解.
我是以社會需要, 不是看誰高誰低.
而IB 是有其符合大部份要求.
作者: poonseelai 時間: 4 天前
加樂爹 發表於 25-11-20 12:35 
記得從前HKCEE 那個年代, 文科及理科生是很大分別.這種要寫essay 的題目, 理科生好多都係能力上, 心態上投 ...
我無講過dse學生無tok 就做唔到喎, 最好dse家長分享下這方面的資訊, 聽說新高中學制通識科有參考ib, 但已經係歷史
同意不同人可能有不同讀法/理解, 但似乎dse要取高分要符合評卷員要求, 例如近日講今年歷史科題目有關大躍進, 原來要講好與壞, 但幾年前有題目要求評論一段歷史的好與壞又唔得㗎

作者: 加樂爹 時間: 4 天前
本帖最後由 加樂爹 於 25-11-20 14:00 編輯
barque 發表於 25-11-19 20:17 
這樣就是個錯配,k3試過發展語言或其他方面嘅黃金時間,而走去學一啲遲早都會識的知識是一種浪費。
回顧 ...
我同意你這個說法"錯配".
我上文需說我給阿仔完全自由空間在英文科, 但在中文科我是大半個監督者.
"監督者" 故名思義不是好野!
所以, 我不能批評人, 而我只是多一份對學習了解, 避免"錯配"的家長.
阿仔六年級, 我可以很詳細講到不同年紀的孩童腦力發展.
一年級, 你給他讀很很多多中文書, 都是事倍公半.
有些學校, 一年給逼緊去抄寫, 默寫....很痛苦.
我校沒這樣做, 我現在看, 是合適...伴隨是紀律.
問題是家長, 甚或老師怎樣去理解及配合這個時間.
(如我前說, 同一份卷, 同一本書, 不同人有不同approach )
像我上文#83 說的那段 youtube 片, 學校要求對料學資訊理解能力.
我見阿仔去年跟今年, 已發展到不同能力.
這未必是課程, 或者說腦力成長, 成熟分析.
所以, 如你說, 數學我不用逼他做, 只要中中上上便可, 這大部份是DNA, 在中學時看到能力.
語文應在幼時學, 做不到數理人, 溝通, 人格很重要.
整個小學, 我只看他的中文科.
作者: 加樂爹 時間: 4 天前
本帖最後由 加樂爹 於 25-11-20 14:02 編輯
poonseelai 發表於 25-11-20 13:47 
我無講過dse學生無tok 就做唔到喎, 最好dse家長分享下這方面的資訊, 聽說新高中學制通識科有參考ib, 但已 ...
我無意說一個定論, 反而是學習本質, 是可以由不同途徑獲得.
IB制度是好的, 但既然不能在本地成主流, 家長便要從中明白他的長(IB), 自己的短(DSE).
P.S. IB 看來是更加配合到孩童的腦力成長.
作者: 加樂爹 時間: 4 天前
本帖最後由 加樂爹 於 25-11-20 14:26 編輯
poonseelai 發表於 25-11-20 13:47 
我無講過dse學生無tok 就做唔到喎, 最好dse家長分享下這方面的資訊, 聽說新高中學制通識科有參考ib, 但已 ...
我漏了你有這個部份:
// 但似乎dse要取高分要符合評卷員要求, 例如近日講今年歷史科題目有關大躍進, 原來要講好與壞, 但幾年前有題目要求評論一段歷史的好與壞又唔得㗎//
其實, 當你了解學校課程, 你可以明白學校出卷者究竟想考學生什麼?
我有時會讚下老師, 出題目出的好既.
有時又會彈下作答方法.
我記得好像一二年級, 總會有人出題數題:
雞有幾只腳...兔有幾只腳, 雞+兔共有幾只, 問有幾多只雞及兔.
我太太, 好認真咁要阿仔記左個方法公式.
有些人, 就用代數去解題...
其實, 條題目我覺得比小朋友猜猜推論下便可以了.
下次再出, 又錯咪算啦.
如我說, 同一題目,看你怎approach.
提到DSE 卷呢條題目, 我在規例上不能說錯, 但評分會有爭議, 要怎處理, 難道在學生麼?
那你丟出一條有漏洞題目, 學生犯錯會扣會, 但現在責仕誰屬?
另外, 出題人或多或是看到他的高度, 你出條屎尿屁, 可以在我仔2年級比他作文.
但去到18歲學生, 難道出卷者只看到四面牆都是這些嗎?
你看人家"一條數學片, 解釋花朵瓣片的數量為什麼是3,5,8,13..." 可以題目回答10多分鐘.
這個出卷者, 有這種眼界, 有這種程度, 有這種創意出題嗎?
既然出卷者"三不能", 為什麼要用他?
作者: poonseelai 時間: 4 天前
加樂爹 發表於 25-11-20 14:25 
我漏了你有這個部份:
// 但似乎dse要取高分要符合評卷員要求, 例如近日講今年歷史科題目有關大躍進, 原 ...
公開試, 考生無權選出卷員, 算啦, 等你孩子上中學, 分享下新高中課程和公開試啦

作者: poonseelai 時間: 4 天前 標題: 回覆樓主:
本帖最後由 poonseelai 於 25-11-20 15:13 編輯
關心下這個:
https://hk.news.yahoo.com/%E6%B8%AF%E8%8B%B1%E8%AA%9E%E6%B0%B4%E5%B9%B3%E9%80%A3%E8%B7%8C4%E5%B9%B4-%E5%85%A8%E7%90%83%E6%8E%92%E5%90%8D39%E9%81%9C%E9%A6%AC%E5%9C%8B%E8%8F%B2%E5%BE%8B%E8%B3%93-203040818.html
港英語水平連跌4年 全球排名39遜馬國菲律賓
"各項技能評分中,香港以「閱讀能力」仍維持高級水平;「口語能力」屬低級水平。報告形容,這反映本港「重讀寫、輕聽說」的應試教育模式弊病根深柢固。
報告亦指出,31至40歲年齡組別的英語能力最佳,這批職場精英,成長於香港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年代,是苦撐本港英語水平大局的「中流砥柱」。若香港人才持續外流,而本地教育體系未能有效彌補,香港英語能力的根基恐面臨動搖。"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4 天前
本帖最後由 stillgood20 於 25-11-20 22:38 編輯
加樂爹 發表於 25-11-20 14:25 
我漏了你有這個部份:
// 但似乎dse要取高分要符合評卷員要求, 例如近日講今年歷史科題目有關大躍進, 原 ...
IB的数学科內容,我不清楚。究竟,跟DSE的数学分別有多大。
学生畢業入大学,能力分別如何?
我也不清楚?
有人知,可以分享。
而DSE core maths,
我觉得是一種考试系统。
有一定反映数学能力。
然而,学习為分数。
5** cut off.
一般89-92分左右。
所以,同学爭取成绩。
数学科考试管理,如何,出题去分別考生的数学能力?
因为,有学习内容限制,
往往,出题時,有一d题目,用tricky,用語言<技巧﹥…
因此,爭取5**要有技巧。
5*. 聰明+努力,便好了。
一一一一一
IB. 7分的範圍較寬。
没那样緊張。
。。。。
DSE core maths.
努力/肯操题, 可以用一d較死硬方法達成。
也因死硬,求分数,少了一点幻想,变化。
作者: ANChan59 時間: 3 天前
stillgood20 發表於 25-11-20 22:30 
IB的数学科內容,我不清楚。究竟,跟DSE的数学分別有多大。
学生畢業入大学,能力分別如何?
我也不清楚? ...
你的分析有道理,而最重要的分別在不同家庭教育理念的不同。.
正如你所講求學,治學為什麼?如果求學只係求分數,冇錯㗎,只不過不是一些家長的目標。
如果眼光放遠啲,二三十年後,面試見工,結交朋友,誰會問你有幾多個**?

作者: 加樂爹 時間: 3 天前
本帖最後由 加樂爹 於 25-11-21 09:13 編輯
stillgood20 發表於 25-11-20 22:30 
IB的数学科內容,我不清楚。究竟,跟DSE的数学分別有多大。
学生畢業入大学,能力分別如何?
我也不清楚? ...
// 然而,学习為分数。
5** cut off.
一般89-92分左右。
所以,同学爭取成绩。
数学科考试管理,如何,出题去分別考生的数学能力?//
你呢個指標個人深深感受到.
想起當年會考, phy/chem/bio, multiple choice 60 題, 我相信但凡是坐B望A, 又唔到A 果班同學仔, 一直鑽住本10年考卷題目, 就會發現60題MC, 中間會滲有5題是有點tricky, 不常見, 你答到就A, 答唔到就B.
正正就是你說的90分, 而穩陣要A, 就一定要自己做到95分.
Tricky 難度有幾大?
舉個上面例子---斐波那契數列, 花朵的瓣數會遵循(例如1, 3, 5, 8, 13片)
中學生邊識呢D野, 無教過, 無得操卷.
但係題目會引導你用幾何生產數, 即是1 生 2, 2 生 4...
加上day 1, day 2....
到成了葉, 即是你看得到葉片既日子,
當然要計算, 花朵葉會在幾日後死亡.....
所有既技巧知識, 考生應該都學過, 但係就係分析唔到.
以上是HKCEE 數理科, 其中的一個難點.
當然, 如上面家長說, Calculus 是整個中四/五, 要鑽.
操數係操呢D, 因為搞唔掂, 之後要處理數學抽像概念, 係好難.
IB 課程裡都有教...
但時間得咁多, 分配左去寫essay, 做數一定不夠扎實.
不過, 數學...最後真係要講天分.
讀IB 可能做數普遍不及DSE, 但延伸思想, 解釋理論又應該比DSE 強.
留番比IB裡面隱藏著的天生對數字好既高手,日後再升學去學純數及純理科.
而DSE 既表達力多既高手, 走去take 番D 商科, marketing 之類, 補足宏觀的知識處理, 學習去開發, 去創意. 這又是另外一片天地.
作者: 加樂爹 時間: 3 天前
ANChan59 發表於 25-11-21 07:00 
你的分析有道理,而最重要的分別在不同家庭教育理念的不同。.
正如你所講求學,治學為什麼?如果求學只 ...
除此以外, 我認同你之前說的"分流" 亦很有道理.
從中, 理解到為什麼工業國家, 他們的考核制度是用操練, 解決遇到的問題而設.
教育是按社會發展要求而設, 而不是比較誰能力比誰叻.
大家其實都是在這個設定下生活.
工業, 金融, 旅遊, 環保, 產油國家, 教育制度會有不同.
所以, 有些國家可以happy school, 而happy school 未必係最好學習方法.
內地每年畢業工科生那麼多, 若不是經濟問題, 本來就是填充到大中小各工業發展行業內.
若內地用IB, 那麼這種實幹型工作誰去做?
作者: 加樂爹 時間: 3 天前
本帖最後由 加樂爹 於 25-11-21 10:23 編輯
回覆 ANChan59 的帖子
當我睇到呢度, 開始明白為甚麼你會把IB 及 IBDP 分開來說.
我上面理解IB, 是套入了由小學開始學習的一套IB 學習模式.
而IBDP 是兩年制課程, 實質上讀考的人可能都是用傳統學制去迎合IB考試制度.
所以, 我現在理解到為什麼有些IBDP 的學校, 設計小學階段課程時, 數學比本港學校教快一年. 為什麼普遍英文程度不那麼好, 中文亦不特別好.
當然, 會有好的學生因為始終學校以IBDP招來, 很多家長都"跳左入去".
而IBDP 余後學生, 就只被分到去考DSE.
就像天龍八部內的"無相神功", 內功心法是一套, 表面又是另一套.
咁其實不出奇, 跟讀完大學工程科, 再去讀個top up degree 一樣, 只不過係提早左做呢樣野.
作者: 加樂爹 時間: 3 天前
本帖最後由 加樂爹 於 25-11-21 10:38 編輯
加樂爹 發表於 25-11-21 10:20 
回覆 ANChan59 的帖子
當我睇到呢度, 開始明白為甚麼你會把IB 及 IBDP 分開來說.
繼上面題, 我又想到:
//而IBDP 余後學生, 就只被分到去考DSE//
沒有好成績, 爭不到入IBDP, 被分派到DSE, 就被認為性格能力不適合IBDP.
亦只合適讀比較spoon feed 既DSE, 我想是學校問題較多.
而我又突然明白, 家長twobirds #20 說的:
// 這跟小朋友有什麼關係?
不是小朋友去適應學制,而係學制去培養一個怎樣的學生。
和大人的財力關係大啲。諗得多,簡直係簡單問題複雜化。//
IB系統沒問題, 若由year 1 開始讀上去.
不同性格沒關係.
有問題的是學校怎去教學.
繞左個大圈才明白有些繆誤, 不好意思.
作者: poonseelai 時間: 3 天前
加樂爹 發表於 25-11-21 10:33 
繼上面題, 我又想到:
//而IBDP 余後學生, 就只被分到去考DSE//
本帖最後由 poonseelai 於 25-11-21 11:30 編輯
ibdp已有超過50年歷史, ibo係後期才加入pyp (小學) and myp (初中), 小學初中評分包括skill, 去到ibdp knowledge 佔大部分, 除了ibdp, 仲有certificate and 近年加入的career program, 比唔同能力孩子
ib孩子也是普通人, 各行各業都有, 有讀工程, 做演員/舞台劇
我唔同意學校只選叻嘅學生去考, 應該係matching合適的學生去考, ib適合文理兼備, 喜歡寫作的學生, 有理科生想考phy, Chem, bio三科就唔會選ib, 因只可考2科science, 直資一般要求ib中文考母語水平, 包括文學分析, 唔喜歡/善長根本唔會考慮

作者: 加樂爹 時間: 3 天前
回覆 poonseelai 的帖子
多謝資料 
作者: ANChan59 時間: 3 天前
poonseelai 發表於 25-11-20 15:09 
關心下這個:
https://hk.news.yahoo.com/%E6%B8%AF%E8%8B%B1%E8%AA%9E%E6%B0%B4%E5%B9%B3%E9%80%A3%E8%B7 ...
無得關心嘅,現在各階層都是政治正確為先,話之香港變成香港鎮!
|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
Powered by Discuz! X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