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短片】反對聲大 財政存疑 港華轉直資觸礁 [打印本頁]
作者: elbar 時間: 18-7-19 09:23 標題: 【短片】反對聲大 財政存疑 港華轉直資觸礁
[youtube]-nQywrpLFYQ[/youtube]

■港華校監周守仁稱對學校轉直資失敗非常失望。
百年名校香港華仁書院申請轉直資失敗。港華昨在學校網站公佈,前日收到教育局通知,其轉直資申請不獲接納,校監周守仁稱非常失望。據了解,港華死因與持份者未有共識、未能明確提出如何改善教學質素,以及未能證明轉制後財務穩健有關。教育局拒評論事件,而香港華仁轉直資關注組表示,希望學校重回正軌。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昨拒評論港華個案,僅表示當局考慮轉制申請時會考慮多項因素,包括持份者意見、轉制後能否提供優質教育、財政狀況是否穩健等。教育局發言人補充,當局按既定評審準則,以中立、持平態度考慮及詳細審核,認為港華現階段未符合加入直資計劃的要求。
全港目前有73間直資中、小學,由直資計劃成立至今,教育局曾拒絕12宗轉制申請。消息指,港華死因正與楊潤雄提及的3項因素有關。港華聲稱轉制有助提升收生彈性、取錄更多清貧學生,但未獲大多數持份者認同。根據港華公佈的第二輪諮詢結果,約五成港華老師不同意轉制有助取錄更多清貧學生之說,支持的僅約三成,餘下兩成人中立;港華老師支持、反對轉直資的比例則各佔逾四成。
關注組︰盼學校重回正軌
至於財務方面,港華在申請計劃書避談轉制首6年的整體財政狀況,僅提出在6年過渡期後可每年錄得約1,800萬元學費收入;計劃書也未闡明如何增潤課程、提升教學質素。
港華在今年1月向教育局申請轉為直資學校,計劃書稱每年學費料介乎2萬至2.3萬元,並計劃在2019年9月由中一起逐步轉為直資。港華屆時將減收直屬學校、即番禺會所華仁小學的小六畢業生,但將設過渡期。校監周守仁昨在學校通告中表示,會堅持透過不同途徑、為不同社經地位的學生提供耶穌會的教育機會。
《蘋果》昨嘗試聯絡港華校長蘇英麟、華小校長陳岡,截稿前未獲回覆。由校友成立、反對母校轉制的香港華仁轉直資關注組表示,既然教育局已拒絕轉制申請,不宜再評論,希望學校重回正軌,在資助模式下繼續發揮耶穌會精神,為教育界出力。
作者: elbar 時間: 18-7-19 09:27
無闡明如何改善教學

■港華稱轉制後可取錄更多清貧學生,但未獲持份者認同。
教育局拒港華轉直資,真正死因未明,但對比港華與成功轉直資的協恩中學的計劃書或見端倪。港華強調首6年過渡期後料財政穩健甚至有盈餘,但未有提及轉制初期的財政估算,亦無闡明如何改善教學。協恩則有明確交代財務預測及教學方案。
根據港華的轉制計劃書,校方僅承認初期所獲政府資助料每年減少約200萬元,須靠當局「包底」,但未有解釋此期間如何確保財務穩健,只強調6年過渡期完結、學生人數增,料所獲政府資助回升,預計每年1,800萬元學費收入扣除獎助學金和儲備開支後,尚餘約1,100萬元,可用作增聘合約教師及教學助理,改善師生比例;課程相關部份只得兩段,僅指轉制首數年不會引入IB、GCE等國際課程,並希望長遠在初中發展校本課程。
協恩計劃書提首年盈餘
協恩2011年獲批轉直資,其計劃書明確提出改善教學的方案,包括在中、英、數及通識科實行小組教學,倡為學生提供一對一、6年追蹤式生命輔導,又引進外語等新課程。協恩當時明確預測,在轉制首年後全校可錄得約1.3萬元盈餘,料之後財務漸趨穩健。
政府千禧年力推直資計劃,最少8間名校在2002年後轉制,惟審計署在2010年揭發大量直資名校獎助學金「派唔出」,反映取錄清貧學生甚少,社會始關注直資校貴族化,增傳統名校轉制阻力。2013年轉制失敗的聖保祿中學,死因近似港華,當時持份者未達共識,校方亦未闡明如何改善教學。
作者: elbar 時間: 18-7-19 10:54
本帖最後由 elbar 於 18-7-19 10:55 編輯
教育局局長談直接資助計劃申請
**************
以下為教育局局長楊潤雄今日(七月十八日)出席「第七屆傑出企業社會責任獎」暨「第一屆學校社會責任獎」頒獎典禮後與傳媒談話的內容:
記者:局長,想問港華(香港華仁書院)轉直資(直接資助計劃)的申請被拒絕,其實原因是甚麼?有報道說是跟校內持份者的意見不太一致地贊成轉直資有關。
教育局局長:首先,因為我自己本身曾在九龍華仁書院讀書,為了避免任何誤解,所以我一直沒有參與相關討論或決定。但我知道同事都是根據以往一貫準則,用一個公平的角度審視這宗申請,我在這裏不評論有關個案。但過往我們考慮直資的申請時,當然持份者的意見要考慮,亦要考慮學校申請直資的建議,將來能否提供優質教育、財政狀況能否保持很穩健,這些都是我們所有要考慮的因素。
完
2018年7月18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6時56分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
Powered by Discuz! X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