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中一學額未來四年供過於求 [打印本頁]

作者: elbar    時間: 13-12-12 08:19     標題: 中一學額未來四年供過於求


教 育 局 推 算 未 來 四 年 全 港 中 一 學 額 供 過 於 求 , 但 教 育 界 質 疑 數 據 未 反 映 現 實 。


  (星島日報報道)升中適齡人口持續下跌,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質詢,披露一四學年起連續五個學年各區中一學額及升中人口推算,未來四年全港整體中一學額,將會出現供過於求,下學年剩餘中一學額達二千六百個。津貼中學議會主席林日豐質疑,數據未完全反映現實情況,認為當局推出「保學校、保教師、保實力」的「三保政策」力度不足。

  吳克儉書面回覆質詢,披露一四至一八學年各區中一學額的供求推算數據,預算一四學年全港有五萬一千二百名適齡中一生,但官津及直資中學的中一學額有五萬三千八百個,剩餘學額達二千六百個。學額供過於求將持續四年,其中一六/一七學年情況最為嚴峻,剩餘學額高達三千九百個。

  然而,當局推算僅反映區內學生情況,未反映跨區及跨境上學的實際情況,例如名校林立的灣仔及九龍城,下學年分別錄得八百五十及二千個剩餘學額。津中議會主席林日豐指,直資學校普遍不參加派位,質疑當局推算未反映實際供求,「以應屆小六生與官津中學的中一學額比較,供求推算才能準確,按此推算剩餘學額逾四千個,這樣數據是表述不清。」

  林日豐指,各項推算數據均見「三保政策」力度不足;建議當局規定每班兩個「留班位」不能取錄叩門生,並在個別收生不足重災區落實區本減派方案。吳克儉回覆指,正就「留班位」的建議諮詢辦學團體及家長等持份者的意見,重申落實「二一一」及「一一一」減派方案已考慮業界建議。




作者: elbar    時間: 13-12-12 17:12

本帖最後由 elbar 於 13-12-12 17:12 編輯

立法會十八題:應對中一人口暫時下降的措施
********************



  以下是今日(十二月十一日)在立法會會議上林大輝議員的提問和教育局局長吳克儉的書面答覆:

問題:

  根據政府統計處2012年發表的香港人口推算,教育局預計入讀中一的學生人數(升中人數)將由2012-2013學年的64 900人,持續下跌至2016-2017學年的54 000人,然後在2017-2018及其後學年穩定地逐年回升至本學年的水平以上。教育局去年提出「2-1-1」及「1-1-1」的遞減中一派位人數方案(即分三學年中一每班逐年減派2名、1名及1名學生或每年減派1名學生),作為應對該問題的過渡性措施。然而,教育界十分關注當局如何確保中學的長遠教學質素。有教育界人士指出,由於中一學生人數急降,「縮班」、「殺校」如箭在弦,不少教師士氣低落,亦打擊有志投身教育行業的新血,所以當局需推出措施讓中學保持穩定和持續發展。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2014-2015至2018-2019學年每年各區議會分區(分區)的中一學位供應量;

(二)有否評估未來五個學年每年各分區對中學學位的需求;若有,數目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三)鑑於有教育界人士指出,現時部分中學只開辦一班中一,亦有中學的中一年級只有十多名學生,當局有否評估未來五個學年有多少中學會出現該等情況,以及該情況對教學質素有何影響;若有評估,有關中學的數目及影響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四)鑑於未來數年各分區的升中人數有不同的下降幅度,教育局有否評估哪些地區將會出現中一學位供求失衡的情況;若有,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五)教育局提出「2-1-1」、「1-1-1」減少中一派位方案,而不接納教育界建議的「3-2-1」方案(即中一每班分三學年逐年減派3名、2名及1名學生)的詳細原因;當局有否評估以上三個建議方案的利弊;若有,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六)對於升中人數下降幅度較大的分區,教育局會否將減派學生數目的幅度加大;若會,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七)鑑於教育局局長曾在2012年表示,若「2-1-1」及「1-1-1」方案的減派力度不足,將會再與各持份者商討,教育局會否就個別分區的減派效果進行檢討;若會,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八)鑑於跨境教育學童人數近年急增,導致部分地區的幼稚園和小學學額緊張,教育局有否評估類似的情況會否在中一班級出現;若有,當局的處理措施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九)鑑於教育界曾經建議,中一班級預留學額取錄「叩門生」、加大力度於全港中一班級再減派一人、以及考慮准許中一學額供應過多的地區以區本方式實施減派方案,教育局有否詳細考慮以上建議的可行性;若有,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十)教育局會否在本年年底前約見教育界人士和團體,就縮班及中一派位數目的問題再作深入的溝通和探討解決辦法;若會,何時會面;若否,原因為何;

(十一)鑑於教育局在去年提出「保學校,保教師,保實力」(「三保政策」)的措施,以穩定教師團隊及保持業界實力,當局有否評估該等措施的利弊,以及對教育發展和教學質素的影響;若有,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十二)鑑於「三保政策」只會實施三年,教育局有否分別就升中人數繼續下跌或止跌回升的情況訂出應對方案;

(十三)有否評估未來五個學年,每年有多少名中學教師新入職;若有,數目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十四)儘管中學超額教師的保留期已由一年延長至三年,令部分現職教師短期得以保留教席,當局有否評估縮班的情況會否影響在職教師的士氣,以及窒礙新教師入職;若有,詳情為何,以及有甚麼具體措施吸引新教師入職;若否,原因為何;及

(十五)教育局在中學政策方面,有甚麼具體的發展藍圖,以確保教育質素不會受中學生人口變化、縮班殺校等問題影響?

答覆:

主席:

  為減少中一學生人口在未來數年短暫下降對公營中學的影響,教育局已在去年(2012年)宣布在這過渡期內實施針對性紓緩措施,以「保學校、保教師、保實力」(「三保」)為目標。「三保」措施(註一)包括實施「2-1-1」/「1-1-1」減派方案(「減派」),即由2013至2015年度按年減少公營中學在「中學學位分配辦法」下每班的派位學生人數。我們曾於2013年7月9日向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匯報在「三保」措施(包括「減派」)下,2013年度中一派位後公營中學的整體情況(註二)。

  現就林議員的提問答覆如下:

(一)2014至2018年度預計中一派位的學位供應見附件一。

(二)十二歲學齡人口視為適合就讀中一。未來五個學年(2014/15至2018/19)各地區的中一學位需求推算可參考十二歲的學齡人口推算數字,詳情見附件二。

(三)在實施「三保」措施(包括「減派」)的首年度(2013/14學年),當中一派位結果公布時,有30班公營中一班級受影響(註二)。但一如以往,部分學生因不同原因,在暑假期間向個別學校申請中一學位,在2013/14學年開始後,按九月中點算學生人數的情況,最後只有共12所公營中學各減少一班中一班級(即共減12班)。此外,388所參與中一派位的公營中學中,只有一所學校承上學年的發展繼續開辦一班中一班級;亦只有這所學校有少於25名學生(即下文所述的開班人數準則)就讀。

  由於中學在中一派位後會受暑假期間學生流動的影響,任何推算皆不能精確至預計取錄少於25名中一學生而只能開辦一班中一班,以及中一班只有十多名學生的學校數目。

  值得注意的是,「三保」措施是針對性的紓緩措施,讓受學生人數下降影響的學校得以持續發展以及穩定教師團隊,有關學校更可善用過剩教師提升校內教師的專業能力,對中學生態及教學質素有正面的影響。此外,開辦一班的學校須呈交發展方案才能繼續營辦,目的是確保教學質素。

(四)根據過往經驗,不能單憑各區升中學生人數的預計下降幅度,來估計那些地區供求失衡而引致減班的情況。一般來說,位於任何地區的個別學校由於不同因素的影響,都可能會有不同的情況,它們在中一學生人數下降的過渡期內受到的影響亦不盡相同。此外,如上文所述,學校會在暑期取錄學生,故學生人數下降對個別地區或學校的實際影響,最終需視乎學年開始後九月中點算學生人數的結果。

(五)應對預期中一學生人數由2013至2015期間的短暫下降,我們不能亦不應以「減派」作為唯一的紓緩措施,亦不能忽視其他持份者(例如家長)的關注。教育局在2013/14學年開始實施一系列針對性的紓緩措施,以「保學校、保教師、保實力」為目標,並照顧學校不同的關注/需要。制訂「三保」措施時,教育局與業界及不同持份者會面溝通,聆聽意見,綜合各方不同的意見,審慎考慮及平衡不同利益後,才決定「三保」措施的詳情,包括正推行的「減派」方案。

(六)和(七)根據本學年九月時學生人數點算結果,本局推出的「三保」紓緩措施已有效達致「保學校、保教師、保實力」的目標。

  因收生不足而需減少的中一班級只有12班(涉及12所學校),遠低於部分業界人士事前根據各區學位供求數字估計的約100多班。在「三保」紓緩措施下,這12所中學所出現的過剩正規教師均可獲保留三個學年,教師不會因減班而失去教席。

  此外,由2013/14學年開始放寬中一開辦班級「不少於3班」的規限,接納學校每級開辦兩班。在「三保」措施下在2013/14學年沒有新增中學需申請發展方案以繼續營辦。

  我們相信,採用「減派」方式按年遞減中一派位人數,以25人作為批核中一開班人數的計算準則及將過剩老師保留期延長至三年等紓緩措施發揮了穩定學界的作用。本局會繼續與業界保持緊密溝通,探討處理中學生人口暫時下降期間部分學校面對的挑戰的可行對策。

(八)公營中一學額是根據全港整體情況規劃,已考慮目前已在小學各年級就讀的實際學生(包括跨境學童)人數。根據目前的推算,即使中一學生人數在數年後回升,全港仍有足夠的中學學額應付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在實施「減派」方案時,公營中學已作出不附帶條件的承諾:為應付年與年間地區上中一學位供求的變化,公營中學須繼續根據一貫「統一派位」階段調撥學位的原則和模式,向鄰近地區調撥學位,並在慣常鄰近地區無法提供所需足夠學位時,每班會多派學生。此外,學校亦承諾在中一學生人口回升時,根據其在「減派」方案減少每班派位學生人數的幅度,逐步增加每班學生派位人數,還原至2012年度每班34名。我們會繼續密切留意各區學位供求的變化,適時地採取措施以應付需求。

(九)現時中一每班有兩個名額供留級學生之用。有中學校長曾建議未來數年應規定這些名額只能作收取原校留級學生之用,而不可取錄獲派其他學校的中一學生。就有關建議,我們正諮詢各持份者,包括辦學團體、家長等。我們會參考他們的意見以及照顧其關注,再與學界商討。

  就進一步減派方面,我們已考慮業界有關的建議。業界一般明白中一學生人數下降,個別公營中學開辦中一班級的數目無可避免會受影響;制訂「三保」措施時,我們已考慮有關期間(2013至2015)預計中一學生減少的數目;我們會根據在2013/14學年與學界達成的共識,繼續三保措施,包括按年落實「2-1-1」及「1-1-1」的減派方案,即在2014/15學年,讓有關學校的每班中一減少一名派位學生人數。

(十)和(十一)本局一直就中一學生人口短暫下降所引起的過渡問題與業界保持聯繫。去年提出「保學校、保教師、保實力」為目標的各項紓緩措施,已有效保持學校和教師團隊的穩定。在實施紓緩措施後,2013/14學年因收生不足而需減少的中一班級只有12班,遠低於部分業界人士事前估計的約100多班。而有關學校所出現的過剩正規教師亦獲保留三個學年,保持了教師人手的穩定。至於中一班數不足三班的學校,亦可以上限三班中一參加下一年的「中學學位分配辦法」。因此,「三保」措施已收到預期的果效。

  本局會繼續與學界人士和團體保持緊密溝通,透過不同的渠道聽取意見,交流觀點。

(十二)按政府統計處2012年發表的香港人口推算,升中學生人數預計會在2017/18及其後學年穩定地逐年回升至2012/13學年的水平以上。預期曾經實施「減派」方案遞減中一班級派位學生人數的學校將逐步增加每班學生派位人數至2012/13學年的34人水平,以便吸納回升的升中人口。

(十三)一直以來,教育局會因應學生人口的變化而規劃師資培訓的學額,以盡量平衡和穩定供求。根據過往的情況,平均每年約有千多名中學教師因退休或其他個人原因離開教師行列,預計未來五年的情況與以往的相若。每年因教師自然流失而騰出的千多個教席空缺,將可供新教師申請。然而,由於其他學校的現職教師及已離任的教師亦可申請上述空缺,故此我們未能估計每年會有多少名中學教師新入職。

(十四)面對中一學生人數下降,業界一般明白個別公營中學開辦中一班級的數目無可避免會受影響。為應付未來數年升中學生人數短暫下降的過渡情況,教育局由2013/14學年開始實施一系列針對性的紓緩措施,以「保學校、保教師、保實力」為目標,包括採用區本和校本方式分三個學年按年遞減中一派位人數;放寬中一開辦班級「不少於3班」的規限;需下調中一班數至一班或兩班的學校,可以上限三班中一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以及將因縮減中一班級而出現的過剩教師保留期限延長至三年等。相信上述措施有助穩定學校及教師團隊,維持在職教師的士氣;由於超額教師的數目減少,申請教席時,新教師獲聘的機會亦相應增加。

(十五)香港的教育制度(包括中學政策),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為不同稟賦的學生提供適切的學習機會和經歷,幫助學生全人發展,成為積極主動、富責任感的公民,為社會、國家以至全球作出貢獻。我們的基礎教育正朝向優化而均等方向發展。教育局會繼續支援學校和教師,提升教學質素及促進學生的學習成效。我們明白部分學校在中一學生人口短暫下降期間面對的挑戰,故實施以「保學校、保教師、保實力」為目標的一系列紓緩措施,讓學校持續發展和穩定教師團隊。隨將來升中學生人數穩定地回升,相信學校更能聚焦提升學與教包括教師專業發展。

註一:
「三保」措施包括:
*放寬中一開辦班級「不少於三班」的規限;
*在降低開辦每班中一學生人數至25名的基礎上,接受中學取錄最少26名學生即可開辦2班中一班級,平均每班13名學生;
*讓只開辦1班中一班級的學校透過發展方案繼續營運;
*容許開辦2班或以下中一班級的學校在參加下年度中一派位時,仍可使用上限3班的數目;
*若學校因縮減中一班級而有過剩教師,過剩教師的保留期由1年延長至3年;以及
*在2013至2015年度的中一派位,實施「區本/校本減少每班派位學生人數」方案,以便照顧各區不同的區情、校情及供求情況。

註二:詳情見立法會CB(4)888/12-13(01)號文件「2013年度中學學位分配辦法-公營中學在中一派位後整體情況」。



2013年12月11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7時41分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