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名校「零培訓」老師教特殊學生 [打印本頁]

作者: edith208    時間: 13-5-20 09:00     標題: 名校「零培訓」老師教特殊學生

http://news.mingpao.com/20130520/gna1.htm

[size=150%]【明報專訊】現時教育局推行融合教育政策,所有學校均有機會取錄各類型有特殊學習需要(SEN)學生,並以去年全港學校應有一成教師曾接受相關培訓為目標。不過本報調查發現,全港每8間中學即有1間學校「零」特教教師,當中包括喇沙書院、聖保羅男女中學等Band 1名校,令SEN學生集中於Band 3學校。有正就讀於「零」特教教師之一的德信中學讀障生投訴,學校只在考試時為他加時10分鐘了事,其餘支援欠奉,多年來問題從未解決。



[size=150%]教局目標:至少一成教師受訓

教育局發言人表示,自2007年起,推出為期5年的融合教育教師專業發展架構,並於本學年推出新一輪培訓。

根據指引,教育局期望每間學校有一成教師曾接受特教培訓,另有3名教師曾修讀進階課程。

本報翻查教育局最新《中學概覽》內各校「曾接受特殊教育培訓老師比例」數據,發現全港519間中學,有190間學校比例低於教育局要求的一成,佔總數36%,當中包括4間官中。190間特教教師不足的學校中,有65間是「零」特教教師,包括20間英中和25間直資學校,例如喇沙書院、聖保羅男女中學等Band 1名校。

立法會
教育事務委員會融合教育小組主席張超雄批評,由於SEN學生一般成績較差,大部分英中、名校均不希望取錄這類學生,對SEN學生構成間接歧視,結果SEN生集中於Band 3學校。他續稱,長遠期望政府立法,強制學校必須具備足夠師資和協助SEN學生學習;過渡期間政府可向專收SEN生的學校提供額外資源。

36%不達標 65間完全無

現年17歲的中五生周同學,讀小學期間被專家評估有中度讀寫障礙,不過智力屬於中上。

母親周太憶述,兒子讀小學時常被教師投訴中文成績差、懶散,「小四時飛機的『飛』字仍會左右反轉寫,要花一星期時間準備中文默書」,因此升中時特別安排兒子入讀直資英中德信中學,希望他少用中文減輕學習壓力
,亦為他將來海外升學鋪路。

根據《中學概覽》,德信中學直至去年仍是「零」特教教師,因此周同學升中後,仍需在欠支援的情下學習。周同學坦承自己中文差,但學校多年來除按專家評估報告,為他安排中文考試加時10分鐘外,並無提供其他學習支援。

周同學舉例,一般同學完成一篇約1000字的中文作文需時2小時,而他需要4小時才能完成,因此無法在課堂內完成作文,但教師只會罰他留堂或要求他回家完成作文。他又稱:「見到同學畀老師鬧到無晒自信心,我寧願問同學都唔敢問老師。」

德信﹕新學年安排受訓

德信中學副校長許建業接受本報查詢時承認,現時校內有十多名SEN學生,但學校目前沒有教師接受特殊教育訓練的紀錄,新學年計劃安排教師受訓。他指出,除非家長主動通知,否則校方未必清楚學生是否SEN學生,校方會為初中SEN生安排學長任「個人導師」,留意學生學習情,以及與家長保持聯絡。

明報記者 勞雅文





作者: edith208    時間: 13-5-20 09:00

本帖最後由 edith208 於 13-5-20 09:01 編輯

http://news.mingpao.com/20130520/gna2.htm
助推行融合教育 議員學者倡立法

[size=150%]【明報專訊】面對部分學校不重視融合教育,立法會
議員張超雄和教院
特殊學習需要與融合教育中心總監冼權鋒均認為,政府有必要立法強制學校推行。



[size=150%]有取錄特殊學習需要(SEN)學生的英中校長指出,取錄SEN學生是學校責任,但承認收生前必先考慮學生能力,以及校內教師工作量;另有中學校長認為,現時推行融合教育關鍵在於教師心態。

現無機制 家長投訴無門

冼權鋒解釋,現時教育局只設指引,沒有法例,造成即使學校不按指引辦事,家長也因「無法例可跟,無投訴機制」而投訴無門。立法則可清晰介定學校、家長等責任,例如學校必須為SEN學生度身制訂個別教育計劃(IEP),杜絕目前部分SEN學生只是「隨班就坐」無所得益的情。

他同時建議,教育局應增設融合教育支援主任職位,為教師提供升職誘因。

在《中學概覽》中顯示為「零」特教教師的沙田崇真中學,校長張文偉回應查詢時指出,學校自2002年起已參加融合教育先導計劃,並主動取錄SEN學生,《概覽》特教教師數字相信是校方疏忽填報錯誤。

校長:關鍵在教師是否有心

張文偉說:「學校作為英中,無教學上的負擔,有責任盡力幫助有需要的學生。」不過他同時承認,學校取錄SEN學生也有限制和考慮,例如學生成績須達校方要求。另外,由於取錄SEN學生將增加教師工作量,受人手限制的學校不能取錄太多SEN學生,而學生家長也須配合學校才能成事。

中華傳道會劉永生中學自2001年起成為融合教育的「資源學校」,負責與其他學校分享融合教育經驗。校長鄭德富認為,「資源點都無人會嫌多」,但關鍵始終在於教師是否有心,例如是否主動接受在職培訓。






作者: edith208    時間: 13-5-20 09:01

助推行融合教育 議員學者倡立法

http://news.mingpao.com/20130520/gna2.htm

【明報專訊】面對部分學校不重視融合教育,立法會議員張超雄和教院特殊學習需要與融合教育中心總監冼權鋒均認為,政府有必要立法強制學校推行。


有取錄特殊學習需要(SEN)學生的英中校長指出,取錄SEN學生是學校責任,但承認收生前必先考慮學生能力,以及校內教師工作量;另有中學校長認為,現時推行融合教育關鍵在於教師心態。


現無機制 家長投訴無門


冼權鋒解釋,現時教育局只設指引,沒有法例,造成即使學校不按指引辦事,家長也因「無法例可跟,無投訴機制」而投訴無門。立法則可清晰介定學校、家長等責任,例如學校必須為SEN學生度身制訂個別教育計劃(IEP),杜絕目前部分SEN學生只是「隨班就坐」無所得益的情。


他同時建議,教育局應增設融合教育支援主任職位,為教師提供升職誘因。


在《中學概覽》中顯示為「零」特教教師的沙田崇真中學,校長張文偉回應查詢時指出,學校自2002年起已參加融合教育先導計劃,並主動取錄SEN學生,《概覽》特教教師數字相信是校方疏忽填報錯誤。


校長:關鍵在教師是否有心


張文偉說:「學校作為英中,無教學上的負擔,有責任盡力幫助有需要的學生。」不過他同時承認,學校取錄SEN學生也有限制和考慮,例如學生成績須達校方要求。另外,由於取錄SEN學生將增加教師工作量,受人手限制的學校不能取錄太多SEN學生,而學生家長也須配合學校才能成事。


中華傳道會劉永生中學自2001年起成為融合教育的「資源學校」,負責與其他學校分享融合教育經驗。校長鄭德富認為,「資源點都無人會嫌多」,但關鍵始終在於教師是否有心,例如是否主動接受在職培訓。



作者: judy    時間: 13-5-20 09:25

教育事務委員會融合教育小組主席張超雄批評,由於SEN學生一般成績較差,大部分英中、名校均不希望取錄這類學生,對SEN學生構成間接歧視,結果SEN生集中於Band 3學校。他續稱,長遠期望政府立法,強制學校必須具備足夠師資和協助SEN學生學習;過渡期間政府可向專收SEN生的學校提供額外資源。


張議員有冇做好呢份工呢?既知SEN學生一般成績較差,又點會入到band1, band2學校呢?大部分英中、名校垠本就取錄唔到這類學生(除非專登取錄),點對SEN學生構成間接歧視呢?

收SEN學生的學校照願不好,不去批評,而去批抨冇收到SEN學生的學校,有冇搞錯!
作者: Charlotte_mom    時間: 13-5-20 09:39

SEN包括好多野, 學生成績亦唔一定差, 就算差都未必係學習跟唔上, 我聽過個學生, 讀頂級名校, 係資優生, 做卷只做挑戰題然後覺得悶, 唔做, 所以次次都低分, 但唔代表學生唔得, 亦唔代表學生入唔到名校唔需要照顧

自閉生/亞氏生都係SEN, 佢地社交係需要支援, 但學術可以好出眾, 學生返學唔係只為學習, 作為學校應該照顧學生全面發展, BAND 1, 2學校點會真係完全係SEN學生? 就算直資私校揀過晒, 一樣會有機會收SEN學生, 利申: 我係SEN家長, 見到呢D新聞真係心UP

當你身邊識得個6歲細路, 返學返到無希望, 同阿媽講想死(真係試過撬窗), 我唸家長感受會深D
作者: suemei    時間: 13-5-20 12:36

我們是過來人,有讀寫障礙。曾就讀的小學是私立的,沒有任何支援( 除了考試時的附加10分鐘。後來巧合地入了一所有支援的資助中學,課文理解及邏輯也好了,亦有時間修補學習技巧的不足及看課外書和參加喜歡的運動,至少生活得到一個平衡。而因為有調適,成績也很理想,至少他自己覺得種瓜得瓜。
因此,學習環境及配套很重要,搵一間合適的中學讓他們好好發揮。
作者: Chunyan    時間: 13-5-20 12:38     標題: 引用:Quote:教育事務委員會融合教育小組主席張超

原帖由 judy 於 13-05-20 發表
張議員有冇做好呢份工呢?既知SEN學生一般成績較差,又點會入到band1, band2學校呢?大部分英中、名校垠 ...





作者: edith208    時間: 13-5-20 12:48

"charlotte_mom"亞氏生都係SEN, 佢地社交係需要支援, 但學術可以好出眾, 學生返學唔係只為學習, 作為學校應該照顧學生全面發展, BAND 1, 2學校點會真係完全係SEN學生?"

There are two 亞氏生s at my band 1 school. They came to the school through central allocation. They are good at English and have finished DSE this year.
One of them applied for special arrangement (e.g. extension of exam time in written exams and having dummies for oral exams). She would like to become a teacher when applying for JUPAS because she has felt the love and care of her teachers. Luckily we have colleagues trained and can talk to them, the students' condition is mostly steady and the parents are willing to communicate with the school all the time.
作者: 憫父    時間: 13-5-20 13:11

本帖最後由 憫父 於 13-5-20 14:23 編輯

我認識一位亞氏生,小學時和同輩的關係很差,經常為一些小事不停口地和別人爭論,對別人說話時的用字是否準確也會爭論一番。

因為小學的成績理想,後來獲得東九龍一間 BAND 1 直資學校免試取錄了,中一時,他的人際關係仍欠理想,今年已中三,成績不錯,人際關係進步了不少,不再和別人爭論。

上星期,我在教會的戲劇訓練班內看見他,他正投入地演戲,和同輩關係亦理想。

去一間能明白亞氏生限制、願意接納他們和懂得如何幫助他們的學校是很重要的,我相信哪裏應該有老師曾受過有關訓練。

作者: HappyEE    時間: 13-5-20 13:34

"教育局發言人表示,自2007年起,推出為期5年的融合教育教師專業發展架構,並於本學年推出新一輪培訓。"

反而我好想知政府有無研究"融合教育"的成效, 是否對SEN學生有幫助?


作者: Charlotte_mom    時間: 13-5-20 13:51

edith208 發表於 13-5-20 12:48
"charlotte_mom"亞氏生都係SEN, 佢地社交係需要支援, 但學術可以好出眾, 學生返學唔係只為學習, 作為學校應 ...


我覺得, 每個學生都DESERVE一個機會

作者: edith208    時間: 13-5-20 14:35

Another matter is the interaction with schoolmates. Asperger's kids lack social skills and they may be bullied by lower form schoolmates. The situation gets better when everyone is growing and becoming more understanding. It should be dealt with a whole-school approach. I remember that the classmates of the two students needed "special" training to communicate with them. But privacy is another important issue.
作者: ha8mo    時間: 13-5-20 15:3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chanpa    時間: 13-5-20 19:06

老師有心,多與學校溝通,制定學習目標,所有專家都無用,得個講字,之後自己做。越高班,要求越高,初中,一定要打好中、英、數,其他科次要。
作者: genpub    時間: 13-5-20 19:50

資優生都係SEN學生。BAND 1學校就唔需要學教特殊學生?他們沒有資優生?還是把他們的才能埋沒了?這證明了那些所謂名校真的為教育,還是只靠名氣,食老本。各位家長選校是真的要想清楚!
作者: cellon    時間: 13-5-20 19:53

HappyEE 發表於 13-5-20 13:34
"教育局發言人表示,自2007年起,推出為期5年的融合教育教師專業發展架構,並於本學年推出新一輪培訓。"
反而我好想知政府有無研究"融合教育"的成效, 是否對SEN學生有幫助?

問得有道理...


作者: ohnono    時間: 13-5-20 22:45

既然大家都知SEN的範籌係咁廣泛,點解教局會用培訓老師的方法而唔考慮提供更專業的人仕去協助同學。就算資優都有輕重,資低也有緩急。還有資源怎樣分配,是否只提供培訓,其餘由學校包底?

所以有家長說得對,教局是否要對這政策的推行作一次評估,成功失敗可能一線之隔。政策對兒女有利的就算是好政策,但背後隱藏了更多,卻沒有家長發表。如果單是將責任推給學校和老師便算是成功,只是教局掩耳盜鈴的一個方法,瞞騙大眾還是可以的。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5-20 23:33     標題: 回覆:ohnono 的帖子

如果單是將責任推給學校和老師便算是成功,只是教局掩耳盜鈴的一個方法,瞞騙大眾還是可以的。

********

一雉中的!語言僞術。

教局以為記者,家長好易呃!




作者: Charlotte_mom    時間: 13-5-21 08:43     標題: 引用:既然大家都知SEN的範籌係咁廣泛,點解教局

原帖由 ohnono 於 13-05-20 發表
既然大家都知SEN的範籌係咁廣泛,點解教局會用培訓老師的方法而唔考慮提供更專業的人仕去協助同學。就算資 ...
政府有俾資源讓學校為SEN學生提供協助,例如請專家,買訓練。但政府對呢舊錢點用就無咩guideline,所有SEN家長老師都知,亦好無奈。又試問,一間學校最基本既老師培訓都吾去做,又點期望佢地會了解各樣專家點幫到學生?我自己有想過,打開份學校報告睇下,我估有d學校有SEN學生都吾想提,not to mention點攪支援。一個專家幾百蚊個鐘,買得幾多次?一星期一次好未?教育係長遠既事,SEN小朋友去做訓練,好多時都要求家長出席,因為日對夜對既係家長,家長識個技巧至可以即時糾正輔導。




作者: ohnono    時間: 13-5-21 12:24

政府d野就係咁,先有不知所謂的政府式外判制度,以為將所有問題推比外判商就乾手淨腳,又沒有合適的監管制度、更加沒有賞罰的準則,一有問題最好方法就是立法進行規管,最後唯有通過發牌和考試去終結政府的責任。


好了,再睇睇那些中學老師的語文基準試。培訓又培訓完,考亦考晒,現在的語文科教師入職條件還要專科專教,很可惜到了今天,同學們的中英語文水平卻不升反跌,中文尤甚。


教局今次推行的甚麼融合制度,本質上看還不是用來點綴一下大抽獎制度下過度融合出現的負面情況。


培訓方面,對政府這套方法更是沒有信心。找甚麼老師去培訓,教學跟培訓以至在學校實際的職責和權責是怎樣,有沒有誘因提供於老師等等的問題,好像又得不到band 1學校一般以學業為主成績行先的老師們的支持。萬一自己因不足時間給與這兩方面而導致兩方面都不討好的時候,還不是老師自己賠上了,還要對學校、學生、家長和需要特別照顧的同學和他們的家長負責!當一接受過培訓後,老師得盡全力去做好每一件事,既是責任亦是承擔,不容有失,可想而知,在band 1中學而又願意去接受這種挑戰的老師真的比敢死隊還要勇敢!


再講資源分配的問題。跟政府申請資源,係未申請之前,學校和老師得預先準備好計劃書,還要醫生不斷的臨床診斷証明,既煩了老師、苦了家長亦累了同學。因此能真正受惠到的反而不多。


所以,我同意亦理解chanpa家長所說:「老師有心,多與學校溝通,制定學習目標,所有專家都無用,得個講字,之後自己做。」不過,家長能在這方面給與同學的付出和努力、關懷和愛心,跟學校和老師給與溝通和協助,絕對係有回報的。
作者: chanpa    時間: 13-5-23 23:30

SEN 仔明天出戰八級琴試,自己訓練,練耐性、專心、毅力。
作者: ohnono    時間: 13-5-24 00:40

chanpa 發表於 13-5-23 23:30
SEN 仔明天出戰八級琴試,自己訓練,練耐性、專心、毅力。
幾多零訓練的家長一樣身先士卒,上戰場,為兒女的前途奮身作戰到底。可敬!
作者: Charlotte_mom    時間: 13-5-24 00:45     標題: 引用:SEN+仔明天出戰八級琴試,自己訓練,練耐性

原帖由 chanpa 於 13-05-23 發表
SEN 仔明天出戰八級琴試,自己訓練,練耐性、專心、毅力。
加油!GOGOGO!




作者: edith208    時間: 13-5-24 12:50

chanpa 發表於 13-5-23 23:30
SEN 仔明天出戰八級琴試,自己訓練,練耐性、專心、毅力。
你得0既!!!
作者: heiheihaha2009    時間: 13-5-27 14:58

回復 ANChan59 的帖子

Totally agree!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