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中學減派位人數 擬分「區本」「校本」 [打印本頁]
作者: elbar 時間: 12-11-14 13:08 標題: 中學減派位人數 擬分「區本」「校本」
http://paper.wenweipo.com/2012/11/14/ED1211140002.htm
放大圖片

■黃均瑜讚方案可「不殺校、不裁員、不縮班」。
——未來3年推「2-1-1」 教局校長詳論落實
教育局前晚起一連兩日,與中學議會及18區中學校長會聯席開會。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前晚提出,有意讓全港中學以「區本」、「校本」方式決定下學年每班減派人數,並以「2-1-1」作為未來3年每班減派上限。而校長聯席昨日再與教育局常任秘書長謝凌潔貞開工作會議,詳細討論落實建議的做法。各區校長會代表今日將分別向區內學校講解建議詳情,預計教育局最快本周四或周五公布政策。
一連兩日會議氣氛大致良好,雙方初步達成共識。當局認為,因已有多項措施紓緩中學人口下降問題,因此無意實施校長聯席一直倡議的「3-2-1」減派方案,改為提出推行「2-1-1」方案,即中一每班派位人數可由現時34人到未來3年最多分別減少2人、1人及1人。各區學校可因應「區內」以至「校本」情況自行決定人數。而「一條龍學校」或有直屬小學的中學,亦可獲豁免減派,派位人數未來可隨人口反彈而調升。
新政最快周四公布
有知情人士指,近兩次會議明顯縮減校長聯席和教育局分歧,各區校長普遍接納當局建議,「教育局曾在會上表態,只能接受『2-1-1』方案。而會上校長均認為,方案起碼可穩定未來2年教育環境,因此樂意接受」。各區校長會主席今日將會「落區」與區內學校開會,講解政策內容,收集更多意見。有消息指,當局最快本周四或周五公布新政策。
教聯讚方案靈活性大
教育團體對當局和校長達成共識的新方案各有不同看法。教聯會主席黃均瑜大讚方案可達致「不殺校、不裁員、不縮班」目的,認為靈活性很大,雙方達成共識是好事,最重要可解決現時人口下降引起的問題。
教評續爭「中班制」
教評會執委曹啟樂表示,既然校長聯席中大部分人已支持新方案,教評會亦接受。但他強調,該會將繼續爭取每班30人「中班制」,期望當局全面聆聽不同教育團體意見,盡快約見該會,「上次與林鄭、教育局會面,我們都有份,但今次沒有」。
一直爭取25人「小班教學」的教協指,教育局「擠牙膏式」回應,3年合共減派4人,未能解決問題。該會宣稱當局「討價還價」,認為要即時減派4人才可穩保學校。
作者: elbar 時間: 12-11-14 13:09
各區減幅不一 家長讚符「區情」
http://paper.wenweipo.com/2012/11/14/ED1211140004.htm
放大圖片

升中學生人口持續減少,但按分區學生人數推算,18區下降幅度卻極不平均。單以下學年計,油尖旺、葵青、大埔、觀塘和屯門5區升中生減幅超過一成,屬「重災區」;但南區升中生不減反增,另有6個分區減幅少於6%。教育局「分區」彈性減派,可望更切合各區需要。有分區家長會認為,方案能配合「區情」,表示贊成,但仍有部分家長憂慮「減派」令子女減少入讀心儀學校機會。
南區不減反增28%
按教育局小學學生人數推算,來年18區升中生增減幅度極不平均(見表),以油尖旺(13.3%)、葵青(11.7%)、大埔(11.5%)、觀塘(11.3%)和屯門(10.7%)跌幅最多,屬「重災區」;但南區不減反增2.8%,情況令人關注。
對於當局「區本」減派方案,油尖旺家長教師會聯會會長劉李偲嫣認為是一件好事,她指每區各中學人口下跌比例和情況不同,若交由「校本」或「區本」自決,區內校長可更深入討論及作彈性處理,有利配合區情未來發展。觀塘區家長教師會聯會主席奚炳松表示,方案可幫助個別有收生壓力的學校;而「減派」由「3-2-1」變成「2-1-1」,對家長來說也較容易接受。
大埔區家長教師會聯會主席何主平指,對於「減派」做法,仍有家長擔心因而減少子女入讀心儀學校機會。不過他認為,家長也應留意整體人口下降對前列學校產生的「上移錯配」問題。
作者: elbar 時間: 12-11-15 13:18
7區中學指教局方案無用 仍力爭「321」減人頭
http://news.mingpao.com/20121115/got1.htm
為解決中一生源下跌,教育局拋出「111」或「211」減派方案(未來3年每班減派3人或4人),18區中至少有10區已有立場。7區中學直指「211」方案無助救校,打算繼續力爭「321」方案(未來3年每班減派6人),進一步減少每班人數。另3區明確支持「211」方案,令事件再添變數,本周內雙方未必能就減派方案達成共識。
教協周日發動中學教師集會
另外,教協今日刊登5000人聯署聲明,並於周日(18日)發動中學教師集會,爭取當局立即將中學每班減派至30人。
教育局本周一拋出「111」減派方案後,各區隨即進行諮詢,據了解,元朗、黃大仙、北區、荃灣及葵青、觀塘、沙田區表明,希望力爭「321」方案,認為現方案不足解決問題,其中沙田區明確表態不接受當局方案。至於表明支持政府「211」方案的地區則包括東區、屯門、大埔。
沙田區中學校長會副主席周厚峰表示,按沙田區情,即使採用「321」方案,亦未必能全面解決沙田縮班殺校危機,故該區校長一致拒絕教育局方案。他直言,「321」為有彈性的過渡方案,並已獲中學同意,將堅持爭取此方案,並認為應於本周內召開全港校長大會磋商,統整全港意見再向當局爭取。
另一人口下跌重災區元朗,未來3年中一新生將減少逾1200人,據了解,即使該區全面採納「211」方案,預料明年將有5至6所開辦4班的中學,被迫減至開3班的危機,因此20多名與會校長一致「對政府方案感失望」。
黃大仙區中學校長會主席劉瑤紅稱,區內校長認為「321」方案較佳,稍後會透過聯席再向教育局表達意見,目前對所有方案持開放態度,但直言本周內無法向教育局提交該區意向。據了解,北區校長會已通過不接受當局「211」方案;九龍城、中西區和灣仔則傾向接受政府方案,將選擇「111」或「211」方案,而「一條龍」學校多傾向不減每班人數。
屯門大埔東區接受211方案
另一邊廂,屯門、大埔及東區均通過接受「211」方案,其中東區中學校長會昨晨召開緊急會議,主席羅世光於會後表示,即使落實「211」方案,預料東區仍有學校收生困難,但基於升中派位即將展開、時間緊迫的現實考慮,故通過支持「211」方案。

作者: elbar 時間: 12-11-15 13:18
政府指「211」是極限 中學界續施壓
http://news.mingpao.com/20121115/got2.htm
政府與中學校長就中一每班人數減派方案再陷入僵局。據了解,政府內部認為未來3年每班減4人的方案(「211」方案)已是極限,受制於資源調撥,不能再減每班人數。另一邊廂,教育界正醞釀再向政府施壓,包括呼籲教師出席周日教協在政府總部外的教師集會,不排除參照上次逾200校長穿黑衣抗議的做法,發動教師穿黑衣往政總廣場示威。
政府消息人士透露,因減派將令中學生平均單位成本大增,庫務部門評估減少每班人數的財政承擔能力時,認為「111」方案已是極限。不過,政務司長林鄭月娥親自介入事件極力爭取後,才出現「211」方案,因此教育局無法再向中學讓步,進一步減少每班人數。
另一邊廂,中學一直不滿政府的談判態度,認為政府採拖延政策而感不滿,加上改行新高中學制後,每班人數沒有減至預科每班30人,令大批校長支持減少每班人數的方案。中學界目前正醞釀再向教育局施壓,包括動員教師出席周日教協發起的爭取中學小班集會;假設政府依然企硬,則考慮再發動下一波抗爭行動,例如由一批學校於同一日舉行「教師發展日」,安排教師齊穿黑衣前往政總廣場外野餐以示不滿。
作者: elbar 時間: 12-11-15 13:18
教育改革與小班教學(梁亦華)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1115/18066997
日前,近二百名中學校長在政府總部集會爭取小班教學,令小班爭議再度成為社會焦點。學界普遍認為,政府該趁人口下降的契機推行小班教學,亦有學者認為小班教學學生人均成本將大增,故應先選取其他更好的替代選擇,如「減少教師每周教節」等。為甚麼小班教學議而不決的對峙持續十多年?政府、前線教師、及其他持份者眼中的小班教學,又有何差異?
在東西方文化中,各國對班級大小與師生比例的理解極為不同。歐美教育以培養自由公民與個人啟蒙為目標,偏重個別差異,着力個人化課程與評估,是以在過去數十年間陸續推行小班教學,為前線教師提供必要空間。在各國研究中,班級比例與師生比例亦成為了評核教育系統質素的重要指標。
香港課程改革承繼歐美傳統,各科統一性考核逐漸被各式各樣的多元評估及個人專題報告所取代,融合教學、班群教學等策略如雨後春筍,紛紛成為各校的年度發展目標。然而受傳統所限,師生比例並沒有像「英書中教」或「國民身份認同」般,成為非改不可的「問題」。相反,教育局前局長孫明揚撰寫的〈小班教學是救校良方?〉中卻認為小班教學將減少中學生群體互動,對學生群性發展反會產生不良影響。誠然,在東亞「筷子文化圈」的傳統中,學校多視大班編制下的學生互動為學習社交技巧的契機,可是各類個人化評估,如通識的獨立專題探究(IES)等,均要求教師花費大量時間作個別指導。局方既要維持「群性互動機會」,又要求教師指導數十名學生根據各自興趣來制訂研究題目,再協助他們熟習不同類型的「解難、資料搜集、分析和傳意技巧」,這是否有點強人所難?
至於暫緩小班教學,改為減少「教師每周教節」,又是否可行?根據過去十五年經驗,教育局為教師創造空間以後,各類備課會議、課外活動及大量非教學的行政工作自會把空間迅速填滿。學校在市場化競爭的無情鞭策下,自會確保教師「不務正業」,忙碌不停。相對而言,小班教學倒能直接為教師創造空間,集中地照顧弱勢學生。
其實,教育局對小班教學持保留態度,多少亦源於中西夾雜的教育思維。局方的立場主要建基於二○○三年劍橋大學的小班教學研究。該研究發現實施小班教學後只有四分之一學生成績有所提升,故此斷定小班教學的成效並不顯著。如此「小班就是求分數」的思維,豈不與教育局多年來的主張「求學不是求分數」相矛盾?再者,小班教學的最大受益者,不是任何場景下皆能奪A的優材生,而是家庭支援不足,學力稍遜的學生。某程度上,小班是解決教育局強行把學生派位組別「五改三」,個別差異擴大後的補底措施。如只以分數定成效,而不考慮小班以後教師提供的個別關顧與情感支援,又是否合理?
古語有云︰「教者,上所施下所效;育者,養子使作善也」。教育局、校長、教師、家長等,全都自稱把「學生利益放在首位」,最終卻得出完全不同的結果。也許,社會各界在討論小班爭議之前,也許該先反思一下︰教學質素是取決於一堆數字,還是學生價值觀、學習態度與關愛文化?社會期望的教師專業,是「教書」,還是「教人」?
梁亦華
香港教育學院教育研究學院兼職講師
作者: Meikin 時間: 12-11-15 13:34
細仔下年升中, 還以為競爭會冇今年咁大添........唉!
作者: elbar 時間: 12-11-16 22:57
吳克儉:明年「減派」再檢討
http://www.singtao.com/yesterday/edu/1116go01.html

教 育 局 局 長 吳 克 儉 昨 落 區 , 游 說 各 區 中 學 校 長 會 支 持 當 局 的 「 減 派 」 方 案 。
教育局與中學界就減少中一每班派位人數方案的談判進入尾聲,教育局局長吳克儉與副局長楊潤雄昨首度落區,就「一一一」及「二一一」減派方案,諮詢及游說各區中學校長會。荃灣及葵青區中學校長會主席何滿添透露,吳克儉在會面時承諾明年再檢視派位人數,不排除「二二一」的可能性,故決定有條件接受全區落實「二一一」方案。
教育局昨晚首次就減派方案發出新聞稿,並解釋細節,有關方案建議全港包括官立、資助及按位津貼等公營中學,自一三學年起連續三年每班減派一人,即「一一一」方案;個別收生壓力較大的地區,容許加入彈性成分,可選擇「二一一」方案,即一三學年每班減派兩人,其後兩年各減派一人,學校須先徵詢校董會通過,再向當局申請,而當局會考慮學額供求情況作審批。
當局亦容許個別地區不少於三分之二學校同意下,全區採用「二一一」方案,但區內未有共識的學校,則可繼續採用「一一一」。至於聯繫、直屬及一條龍學校,原則上適用「一一一」方案,但當局容許減派後未能保留中一總學額百分之七給他校小學學生入讀的一條龍學校,以及上年度保留學位的使用率達百分百的直屬和聯繫學校,或其他特殊情況可獲豁免「減派」。
吳克儉與楊潤雄昨兵分兩路,走訪大埔、荃灣及葵青、屯門及東區中學校長會,直接就方案諮詢各區校長的意見,親身促請各區校長盡快決定意向,以便在十二月家長考慮選校前,宣布來年升中派位安排,據悉兩人今日仍會繼續落區游說。香港中學議會及十八區中學議會聯席會議今日亦開會討論當局的「減派」方案。
荃葵青區中學校長會主席何滿添透露,會上向吳克儉建議酌情容許「收生不足重災區」有更大減派空間,亦建議當局明年再審視派位人數,必要時採取「二二一」等加強方案,吳克儉亦願意具文承諾,明年檢視派位人數,「我們認為當局有讓步,務實接納校長建議,故決定全區有條件支持『二一一』。」
另外,深水區表態支持「二一一」,但不會全區落實,將交由學校自決,該區學校聯絡委員會主席陳紹才表示,區內中一適齡人口預計減少一百人,相信落實「一一一」已可紓緩人口壓力。連同早前表態的東區、大埔及北區,已有五區正式表態支持當局的「減派」方案。
作者: ohnono 時間: 12-11-16 23:57
唔知叩門位點樣處理,看來保校緊要過叩門!
作者: elbar 時間: 12-11-17 09:31
本帖最後由 elbar 於 12-11-17 13:54 編輯
中學校長會聯席促加碼減派 英皇率先表明維持學額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1117/18069511

升中生未來三年累減1.1萬人,十八區中學校長會聯席昨發聲明,對教局提出的中一減派方案不收貨,指未能真正維穩,反要求加碼,多減派最多一倍,即三年後減至每班28人,屆時英中學額將比本學年大跌18%,無視家長渴望子女讀優秀中學。去年被強制減班的官中英皇書院率先表明不減學額。
十八區中學校長會聯席昨在四小時會議後發表聲明,指教育局提出明年中一先減派一個或兩個,之後兩年再遞減一個的「111」或「211」方案未算理想,對紓緩縮班殺校壓力有限,形容「未能真正維穩,不利學生學習」。
聯席要求在「111」方案之上,容許有訴求的區域,在未來三年額外減派不多於三個,即合共最多減六個,與聯席原先提出未來三年依次遞減3、2、1個效果相同。本學年中一每班派位34人,即到15/16學年最多減至28人。
本學年非直資英中共有477班,學額共1.62萬個。以明年升中人數推算,其中11區英中學額少於第一組別學生人數,共欠約2,750個,這未計算沒有英中的離島區。若15/16學年全面減派六人,英中學額將比現時減少18%,約2,860個。
英皇書院去年被教育局強制減班,激起校友和中西區家長不滿。該校校長胡美好昨表示,今次官中毋須跟隨減派方案,連日來她收到區內不少小學校長查詢,已向他們表明英皇中一「派位人數不變」。皇仁書院校長李樂然昨拒表態。
林超英批評得寸進尺
代表22所傳統名校的補助學校議會主席譚兆炳表示會「跟大隊」,但一條龍和有直屬小學的中學可能不減。該會三分一學校已轉為直資,不受減派限制。英文中學聯會委員、沙田崇真中學校長張文偉表示,聯會贊成中一減派方案,甚至認為應推行聯席原先「321」方案。他表示,現時英中高中每班有38至40人,比以前預科30人一班為多,教師工作量甚大。港島民生書院校長張百康表示,會跟隨東區決定推行「211」方案,明年四班中一共減8個學額。
英皇書院校友、天文台前台長林超英批評校長會聯席得寸進尺,又指再要求已減班中學減收學生是變相懲罰。
據了解,教育局認為已將開班線降至26人和准許學校保留超額教師長至三年,111和211方案是平衡家長、校友與校長的訴求。
作者: youma 時間: 12-11-17 13:33
111方案已經減好多, 老師太過份了, 完全唔理社會負擔, 對學生有害無益.
好應殺一些校, 以保持整體教學水平.
作者: chun媽 時間: 12-11-17 14:20 標題: 引用:111方案已經減好多,+老師太過份了,+完全唔
原帖由 youma 於 12-11-17 發表
111方案已經減好多, 老師太過份了, 完全唔理社會負擔, 對學生有害無益.
好應殺一些校, 以保持整體教學水平. ...
殺校與教學水平沒有必然關係

作者: mirage 時間: 12-11-18 17:33
咁由15/16年開始升中由谷底會升直至2021 至2022 去到高峯時,去邊到嘔番學位回來?
作者: wingleema 時間: 12-11-18 19:29
聽講Banding 有分區同全港, 唔夠英中學額的除九龍城外多是弱區, 弱區Band 1 尾實質是強區的Band 2, 入唔到英中是正常的. 另外, 由於有語言微調, 那525個元朗band 1 但派不入英中的學生, 我相信他們會被派往元朗Band 2頭的 3-5 間學校, 令那些學校開到英文班, 成為英中. 當然, 最好能將Banding 由 3 改回 5, 讓真正的Band 1 生讀Band 1 校.
另外, 我絕對唔認同殺一些校, 能保持整體教學水平. 殺校令老師只顧拉客, 令學生以顧客身份自居, 真正影響教學.
作者: elbar 時間: 12-11-19 13:27
1200教師集會爭小班 教協倡每班即時減至30人 弱勢校25人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1119/18071721
[youtube]Tz46Z6s23Vk[/youtube]

■有教師帶同小朋友一起身穿黑衣、手舉標語抗議政府拒推小班
教育局本周內訂立2013年9月中一派位每班人數,但學界仍未與政府達成共識。教協昨舉行爭取中學小班集會,約1,200名教師響應,教協要求政府即時把中學每班學生人數由現時34人減至30人,弱勢學校25人一班。教育局指,未來人口會反彈,政府的方案已是最有效。

■集會設改簿專區,方便教師在集會前仍可批改學生作業。
未來四年的中一適齡學童下降1.1萬人,教協昨舉行小班教學集會,約1,200人參加,大部份為教師,教協建議教育局應趁學童人口下降,由現時中一級每班取錄34人,立即減至30人,收生困難的弱勢學校應立即減至25人,以改善教學質素。
不排除推不合作運動
教協總幹事兼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表示,長遠中學教育政策應以25人的小班教學為目標,若政府不回應訴求,會呼籲教育界委員杯葛在本周舉行的「中學學位分配委員會」會議,教協也不排除未來以不合作運動,向政府進一步施壓。
對於教育局日前在報章登廣告批評老師只為飯碗而爭取小班,教協批評是抹黑行動。
吳克儉昨日回應指,政府提出的方案已獲8區校長會支持,他又指未來人口會出現「V型」反彈,政府提出的方案是有效和中肯的,他說:「跟住(人口)會回升返,回升嘅速度同水平可能仲高過家,所以我哋講緊過度性嘅挑戰,如果因應招生困難,同埋特殊學生嘅需要,我們嘅(每班)開班人數可以靈活處理,去到30或者25(人)。」
本月初,約200名中學校長要求教育局未來三年採取「321」方案,即未來三年合共減派6人,但政府反建議「211」及「111」方案,三年內減派3至4人,雙方經過多番會面仍未達成共識。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本月上旬出手,提出延長超額教師多三年,保證不解僱教師,但未釋學界憂慮。上周吳克儉曾游說各區校長會支持政府方案,但大部份校長仍反對。教育局本周會再約見校長會代表,討論減派的幅度。中學議會及18區中學校長會聯席會議召集人廖亞全昨指,現時18區傾向採用「111」方案,但聯席堅持部份收生困難的地區,應在未來三年額外彈性減派3人,達至三年減派6人的效果。
本身是教育局課程議會成員的中大副校長侯傑泰反對小班教學,他批評教協要求全港推行小班教學是平均主義。

教師心聲
黃老師:教學法都係話小班分組討論,36人一班真係好難教。

梁副校:保留學校政策三年之後學生少,老師都係要被解僱。

周助教:學校有三個助理教師同五個教學助理,都等轉做正職。
作者: sadsam 時間: 12-11-19 13:38
wingleema 發表於 12-11-18 19:29 
聽講Banding 有分區同全港, 唔夠英中學額的除九龍城外多是弱區, 弱區Band 1 尾實質是強區的Band 2, 入唔到 ...
我都吾認同殺校~
只可惜,政府要cut cost,咪放小d位出黎。而作為家長,梗係想入band 1學校,但是如學額少了,機會也相對少了。
作者: elbar 時間: 12-11-19 21:19
教育老將:現在是最黑暗時刻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1119/18071729

■盧鋼鍇對香港教育前景感到前所未有的灰暗。
【專訪】
曾經代表本港321間天主教學校的盧鋼鍇,指現在是香港教育的最黑暗時刻;六年前王䓪鳴(教統會前主席)叫教改煞車不果,不少名校「食老本」、教師忙碌得個桔。他促政府取消多項措施,並公佈各中學的大學入學率,信任家長的選校智慧。
盧鋼鍇退休前是天主教教育事務處教育事務主教代表,與陳日君樞機熟稔。由於天主教學校「勢力」大,政府自回歸後,已甚少批新校予天主教。盧鋼鍇也曾參與多項公職,在他擔任「校長專業發展小組」主席時,現任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和現任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都是小組委員。
他批評,香港教改步伐太急、目標太多,結果「拆牆鬆綁」變成越綁越緊。他退休後與教育界保持聯繫,看見教育現況,感到前所未有的灰暗,打破12年來的低調接受訪問。
班級大小應學校自決
他指學校評核稱令教師疲於奔命,甚至有教師將以前改過的簿,全都重新執一次,好讓外來評核者留下好印象,「付出100斤力,但得到嘅效果不過係5、6斤」。
現時熱議的中一減派學生方案,他表示,最缺學生的是港島東、屯門及沙田,全港劃一減派並不能解決問題;不如減少老師的教學節數,讓老師有空間應付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並由學校自決班級大小。
此外,他指現時很多名校,名為英語教學,實際是「掛羊頭賣狗肉」,而且不敢公佈大學入學率。他認為只要政府公佈各中學的大學入學率,家長自然會作出精明選擇;屆時可以撤消中、英文中學之分。他指有學校為應付全港性系統評估,由小一入學三個月就開始操練學生應試,嚴重偏離原意。他又1表示,以往沒有教改,香港也培育了很多優秀人才,希望今後香港教育能反璞歸真。
作者: elbar 時間: 12-11-20 13:09
教局再讓步 減人頭逐年檢討 明年每班先減1或2
http://news.mingpao.com/20121120/goa1.htm
教育局昨與中學界經5小時馬拉松會議,終就明年9月中學每班人數方案達成協議。2013/14學年中一每班人數將按各區情減派1或2名,即由36人減至35或34人,原來教育局提出一次過落實3年減派「111」或「211」,局長吳克儉則讓步,承諾明年可再檢討減派,即逐年談判「鋪鋪清」,中學界仍可爭取3年合共減6人,達至每班30人的小班教學。
吳克儉:對方案有信心
教育局長吳克儉昨晚約9時會議結束後會見記者,表示會推出「111」或「211」為基礎的區本和校本方案,接受方案的學校須承諾日後人口回升後會增加每班收生人數,以及配合教育局調撥學生措施。
吳克儉形容,雙方均有誠意解決問題,個別地區對減派後情仍有憂慮,但由於時間緊迫,故在求同存異下接受方案和執行,強調「過渡性問題、過渡方案解決」。據了解,教育局在未推減派方案前,內部估計少於5間學校被殺,約50間中學受影響減班,故有信心減派方案可解決問題。
校長會:將繼續監察
18區中學校長會聯席會議召集人廖亞全表示,今年的升中派位機制必須啟動,為釋除家長及學生疑慮,聯席決定當局承諾每年檢討的前提下,接受來年各校先按需要減派1或2人。廖亞全否認被迫接納方案,但強調聯席將繼續監察,與當局繼續商討2014/15及2015/16學年的減派人數。
家長團體發聲明反對減派
另外,個別家長團體發聲明反對政府實施減派,軒尼詩道官立上午小學家教會上周五向家長發出名為「反對『三二一方案』聲明(誰來保我們的孩子?)」通告,內容表示減派第一組別中學的學位,將大大削弱子女入讀心儀學校的機會,可能引致大量家長轉投直資中學,造成教育資源傾斜,希望政府盡可能延後或降低減派人數。
根據《小學概覽》,該校的聯繫中學包括皇仁書院、庇理羅士女子中學兩間英中,中學須預留25%學額取錄聯繫小學學生。
教協:方案不代表教界共識
教協發表聲明,表示方案不代表教育界的共識,教協將會發動不合作運動,包括呼籲中一派位委員會成員周四杯葛會議。教協認為,政府方案無助穩定教育環境,學生利益受損,尤其是弱勢學生。
作者: elbar 時間: 12-11-20 13:09
教育局局長與傳媒談話全文(只有中文)
******************
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211/19/P201211190613.htm
以下是教育局局長吳克儉今日(十一月十九日)與中學議會及十八區中學校長會聯席會議會晤後,會見傳媒的談話全文︰
教育局局長:首先,各位傳媒朋友,不好意思要這麼晚,我們有些宣布。教育局與十八區校長聯席今天舉行了超過五小時的討論,大家都感到對方的誠意。教育局在「保學校」、「保教師」和「保實力」的政策上,願意在處理中一人口下降這個暫時性問題,實施「1-1-1」與「2-1-1」的區本和校本減派方案。
教育局及聯席明白個別地區仍有憂慮,但由於時間緊迫,為了不影響中一派位的時間表及家長的選擇,教育局與聯席在求同存異的原則下,會以「1-1-1」與「2-1-1」方案進行中一派位。學校會遵守既定條件去執行,教育局亦承諾,明年有派位及收生結果後,會檢視一籃子措施是否能有效處理人口下降的暫時性問題,如果成效不彰,亦會看看如何對策,對策包括減派方案。我再一次多謝校長及聯席與我們攜手,群策群力,解決這個問題。
記者:十八區當中有多少區是接受「1-1-1」與「2-1-1」的方案,有多少區反對?
教育局局長:剛才的討論大部分都是朝「1-1-1」及「2-1-1」的方案,但個別區仍然有些憂慮,我相信他們之後會在區內交代。
記者:包括甚麼區?
教育局局長:因為與很多區一起討論,我沒有寫下有哪些區,但大部分區都朝「1-1-1」及「2-1-1」推行。
記者:教協表示不接受「1-1-1」及「2-1-1」,並說如局方如不考慮他們的方案,可能會在中一派位會議考慮離場抗議,你們會如何處理?
教育局局長:今次方案已經考慮到很多各方面的持份者,最近我們都收到家長、校友、其他社會人士給予很多意見,於早前幾個星期我們亦有很多交流會議,有關的專業團體亦有參與。我們明白到大家在這方面有很多看法,我再強調這是過渡性的問題,我們用過渡性的解決方法去處理今次的問題。很多其他有關教育的教與學事項,我們會繼續於其他場合繼續推展。
完
2012年11月19日(星期一)
香港時間22時33分
作者: elbar 時間: 12-11-20 13:10
執迷公關宣傳 港府一錯到底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fc8fc1fd-b2a1-4685-8be4-eebc00f6a5cd-436819
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邵善波接受電視台訪問時指,政府須參與輿論,不要只讓政黨鼓動民意。同日,教育局在各大報章以「保學校保教師保實力學生受益」為題刊登全版廣告,而且這已不是第一次的了。
「起錨」變「超錯」 前車可鑑
加上把新界東北發展說成是發展新市鎮的電視廣告,看來輿論塑造計劃早已開始,不管政策已經確立下來,還是仍在諮詢期間,梁振英政府都似將使用公帑去造勢。問題是,由「起錨」變「超錯」的教訓,又怎能不記取?
首先談談教育局的廣告,那一片藍天做背景的大版文字,着實令人摸不着頭腦,卻生起一大堆的疑問,例如甚麼1-1-1方案2-1-1方案,數字之差有何意義?花了整頁篇幅,教育局施政背後的教育理念何在?更重要的是,這樣子的宣傳,是誰出的主意?花了多少錢?廣告的對象是誰?目的為何?若從時間上推算,全港最大的教師工會教協會於周日以「站出來就是力量」號召群眾集會,發起請願行動,很明顯,這些廣告是與教協對着幹,進行反宣傳,重點已不是向公眾解釋政策。
教局刊廣告 用公帑造勢
相較之下,本月2日在立法會外,300名中學校長在立法會門外宣讀聲明的歷史性畫面,不必耗費半分公帑,信息意義、新聞及社會價值,均遠勝教育局的廣告。如此說來,特區政府所謂的輿論戰,即使出諸公帑,有專人企劃,仍遜一籌!核心的問題在於政府憑甚麼可以不問道理原因、不計成本效益地花費納稅人的金錢去賣一些不明所以的「告白」!其實,11月2日當天,針對校長的集體行動,教育局已在報章登過廣告,效果如何,可謂不忍卒睹。
香港是行政主導的政體,政府有政策的主導權,放眼現實,既不是沒有利用自己的媒體,大眾傳媒也不是沒有報道,則最後仍被反對的聲音蓋過,那麼,值得反思的是,是真的輿論工夫不足呢,還是政策本身出了問題?
不反思政策本身 執迷不悟
不反思政策本身,只以為是宣傳不足,其實早已是董建華和曾蔭權時期的看法。2003年7月,董建華在廿三條問題上跌了一跤後,仍堅稱政策是其強項,只是公關和政治做得不夠;曾蔭權上任後未幾即委任專人做「政治化粧師」,其歸因如出一轍,但至今十多年來,社會不滿一直在增加而不曾減少,梁振英上台後,更遭逢國民教育的抗爭,自己的官員也接連出現種種問題,但看邵善波的言論,政府似乎不但沒有改進政策之心,反而更進一步要「參與輿論」,可謂執迷不悟,一錯到底。
這樣的論調,同時也顯露了政府是如何自外於社會和人民的。在一個講求民主,尊重人民的社會,一個開明政府的神聖任務,是聽取民意,因政府須首先是「人民的政府」(of the people),自視為獨立於人民以外的實體,要與民意對着幹,是異化了而不自知。
特首梁振英先生雖然把「急市民所急」常掛在口邊,但邵善波的話已清清楚楚的告訴市民,政府已經不在乎市民所急所想,已不耐煩去聽取市民需要,而是要發動龐大的政府機器去統領民情、去鼓動民意。
當然,這樣的取向是決不會成功的,因為民情洶湧的根源在於政治違反了人民的利益和意願,而不在於有否網絡言論與批評,也不在於次數的多寡。
撰文:香港教育學院 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高級專任導師余惠冰
作者: 杰杰媽媽 時間: 12-11-20 13:18
4個字講晒----------------------不知所謂
作者: Meikin 時間: 12-11-20 15:53
之前睇報紙話是由2014/2015年開始, 但今日開會後好似由下年開始, 話明年派位後再檢討喎, 是提早了嗎?
作者: hkangel89 時間: 12-11-21 00:01
http://www.edb.gov.hk/index.aspx?nodeID=9141&langno=2
作者: ohnono 時間: 12-11-21 01:23
本帖最後由 ohnono 於 12-11-21 01:32 編輯
「甚至有教師將以前改過的簿,全都重新執一次」,「付出100斤力,但得到嘅效果不過係5、6斤」。
----------------------------
比阿Sam的出左半斤力,想話攞番足八兩還要少得多!
他指現時很多名校,名為英語教學,實際是「掛羊頭賣狗肉」,而且不敢公佈大學入學率。
---------------------------------
從來都是只有那些唔精明的教改領導人不鼓勵學校發放這類資訊,既然上有好者,下必更甚焉!好彩有精明的家長曉得互相通風報訊。今天被人遺棄,比人唾罵的學校領導層,可有早知今日,何必當初之感!都係唔會架喇,早知今日就會,原來聽教聽話,領導人會收集每間學校每班兩個奉獻的學額來拯救你們,保住你們學校,保住你們校長的位,犧牲的都只是你們的替身而矣。
作者: jessimm 時間: 12-11-21 08:43
還記得套電影叫"雷霆救兵",好感人的故事,因為一場無謂的戰爭,結果勞師動眾去救一個人(這人是何等特別)!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
Powered by Discuz! X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