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慕光擬明年轉型平民直資 [打印本頁]
作者: elbar 時間: 12-10-22 22:04 標題: 慕光擬明年轉型平民直資
http://www.singtao.com/yesterday/edu/1022go01.html

慕 光 英 文 書 院 校 長 吳 道 邦 稱 , 轉 型 直 資 是 要 擺 脫 按 額 津 貼 制 度 對 學 校 的 限 制 。
由杜葉錫恩創辦的慕光英文書院,計畫明年九月轉為直資辦學,以平民化的直資學校作為定位,每年學費二千元,增加學額之餘,並計畫在初中開設英文授課班別。校長吳道邦接受專訪時稱,若維持現行按額津貼形式資助,對學校財政造成困擾,而自願減班後的資助額亦大為削減,必須轉型直資辦學,尋求穩定發展。
慕光英文書院是目前全港僅存三所按額津貼中學之一,每年由政府按學校批准開支及學額計算資助,津貼額規定不能超過官津中學的學生單位成本中位數。校長吳道邦稱,上世紀七十年代為應付公營中學學位不足設立的按額津貼制度,迄今已經不合時宜,對學校造成收支壓力之餘,亦變相削弱學生資源,「比如校方要撥用其他資源,補貼年資較長的教師薪酬,其他教師增薪也要訂立門檻,打擊歸屬感之餘,亦影響教學質素。」
學校在去年九月自願減班,中一級由六班減至五班,以一一/一二財政年度每名學生單位成本四萬五千元計算,學校自去年起逐年減少約一百五十萬元津貼,即使扣除參與減班後,五年合共一百二十五萬元的額外高中課程支援津貼,累減的按額津貼仍逾七百七十萬元。吳道邦坦言,為學校長遠穩定發展,「寧願行多一步轉為直資」。
吳道邦透露,學校以取錄觀塘區基層學生為主,無意走貴族化路铫,每年學費擬為二千元,校方計畫將中一學額由現時一百七十個增至二百零五個,即每班取錄四十一人,至少一班將改為全英語授課,「加上政府給直資學校的按人頭資助,即使低廉學費,相信仍可收支平衡」。校方亦計畫視乎需求,最多撥出學費總收入的四成,作為獎助學金,較當局規定的一成為高,讓清貧學生不會被拒諸門外。相較傳統名校轉型直資後大興土木,吳道邦指,該校不會尋求巨額儲備,興建泳池與新翼,學費收入將用作推行分組教學,提供戲劇、演說等興趣課程,並資助學生參加海外交流活動,亦會改善教師待遇及增聘人手。他強調,校監兼創校人杜葉錫恩要求,學校轉為直資辦學後,仍能恪守服務社會弱勢的辦學理念,「一定不會將高消費轉嫁學生」。
作者: elbar 時間: 12-10-22 22:05
匯基倡「特事特辦」轉津中
http://www.singtao.com/yesterday/edu/1022go02.html
現時全港尚餘三所按額津貼中學,深水匯基書院選擇維持原狀,校長陳友志指校舍樓齡較長,條件不足與直資中學競爭,亦可能影響基層學生,認為當局應考慮「特事特辦」,把已所剩不多的按額津貼中學,改制為津貼中學,反而事半功倍。
按額津貼推行迄今逾四十年,隨覑中一適齡人口下跌,近年按額津貼中學相繼轉型,如灣仔孔聖堂中學去年轉為直資。身兼按額津貼中學議會主席的匯基書院校長陳友志坦言,教育局曾與學校就轉制直資商討,但該校校舍樓齡已高,難與千禧校舍的市區直資中學競爭,而教師亦憂慮區內家長負擔能力,「除非當局撥出新校舍,否則,現時學校運作尚算暢順,沒有轉直資逼切性。」
陳友志認為,現時按額津貼中學運作模式與一般津校無異,僅存數目亦不多,若教育局有意解決歷史問題,應該考慮「特事特辦」,把按額津貼中學改為津貼中學。至於同屬按額津貼的聖公會諸聖中學,截稿前未有回覆。
作者: cellon 時間: 12-10-22 22:25
全港僅存三所按額津貼中學:
1. 慕光英文書院
2. 深水埗匯基書院
3. 聖公會諸聖中學。
前兩者的情況不太清楚,但在旺角經常見到諸x中學的男女學生,行為真是令人
。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
Powered by Discuz! X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