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聖嘉勒女書院St Clare' Girls' School校風、成績及收生準則等 [打印本頁]
作者: kwongck 時間: 12-4-18 22:14 標題: 聖嘉勒女書院St Clare' Girls' School校風、成績及收生準則等
本帖最後由 kwongck 於 12-5-1 22:12 編輯
請問有沒有家長知道此校之校風、成績及收生準則等。我感覺聖嘉勒女書院喜歡收英文好的學生。中西區屬Band 2生,英文非常好的學生,大機會在自行收生階段被取錄嗎?!在大抽獎中,Band2生機會如何!?
作者: johnnywalker 時間: 12-4-20 22:32 標題: 引用:請問有沒有家長知道此校之校風、成績及收生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kwongck 時間: 12-5-1 01:44
本帖最後由 kwongck 於 12-5-1 16:03 編輯
回復 johnnywalker 的帖子
Thanks Johnywalker.
Are there any more persons who know the kind of students St. Clare Girls' School actually admited in Discretional Stage? Can a B2 student in Central/Western Net with conduct awards & good English be admitted at the stage?
Anxious to know! !
Thanks!
作者: cman_li 時間: 12-5-1 09:01
自行要睇讀邊間小學,因為要排Rank Order List而不是分Band。
作者: johnnywalker 時間: 12-5-2 16:1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ohnono 時間: 12-5-3 00:59
本帖最後由 ohnono 於 12-5-3 01:00 編輯
kwongck 發表於 12-4-18 22:14 
請問有沒有家長知道此校之校風、成績及收生準則等。我感覺聖嘉勒女書院喜歡收英文好的學生。中西區屬Band 2 ...
聖嘉勒以前及現在都係一間很好的女校,學校環境優靜,校風純樸,今年85週年了,梁愛詩和葉麗儀都係校友。
自行收生時學校全收band 1學生。大抽獎時都以band 1生為主,band 2學生機會微,只有少部份來自聖嘉勒小學的直屬位。
作者: kwongck 時間: 12-5-3 20:29
回復 ohnono 的帖子
大概ohnono你是 聖嘉勒的家長或舊生吧!?
未知新校長作風及教學理念如何呢。
作者: Tonks 時間: 12-5-3 20:41
本帖最後由 Tonks 於 12-5-3 20:43 編輯
Deleted
作者: peaceandlove 時間: 12-5-4 01:24
回復 kwongck 的帖子

我都是 Clarian
作者: MUMMYSIK 時間: 12-5-4 09:10
Hi peaceandlove,
聖嘉勒也是一間好學校,如能先考上福中,是否放棄聖嘉勒?
作者: Netbrowser 時間: 12-5-4 10:21
本帖最後由 Netbrowser 於 12-5-4 10:21 編輯
My daughter studied in St Clair's Primary School 2 yrs ago, most of the students have good English standards and 校風 is very good. More than 70% of the students in P6 enter S1 of St Clair's. St Clair's should be 80% band 1 and admits maybe around 15-20% band 2 students.
The only disadvantage of the school is its location, very very rare of public transport available, the students need to take school bus and have lunch inside school (cos no restaurants around school).
作者: peaceandlove 時間: 12-5-4 12:31
本帖最後由 peaceandlove 於 12-5-4 13:40 編輯
回復 MUMMYSIK 的帖子
我中學、小學都是在 St. Clare's 完成的,已是年代久遠的事了,當時是 Sr. Lorraine Turcotte 做校長。
去年還跟老師們茶聚,驀然回首,竟發現自己還帶著一點點 Clarian 的味道。
未結婚前一直住中西區,中學階段都在大道西坐巴士到薄扶林摩星嶺路口然後走入學校,感恩有那些日子,給我鍛煉身體外,還奠下熱愛大自然的性情。
婚後搬離港島區,為孩子讀書亦曾搬屋二次。
聖嘉勒跟褔建中學,無論文化及其它所有所有,都大相逕庭,比較是不實際的。
我以讀全女校出生的身份,分享我個人感想就是,我希望自己孩子入讀男女校。
作者: cowrabbitdragon 時間: 12-5-4 13:04
peaceandlove,
可否分享一下為甚麽你希望你的孩子入讀男女校呢 ? 我的囡囡而家讀男女校,而我自已當年已也是讀男女校,但感覺現在的孩子同以前的不一樣了, 囡囡而家的同學(P.6)已經開始拍拖了,他們在學校出相入對,在同學之間公開認拍拖,至於有沒有出街就不知道了。見到這種情況,我真的很驚自已的囡囡會在中學階段拍拖,我朋友話:不是讀女校便不會拍拖,我當然知道啦,但起碼接觸機會少了,便沒有那麽容易發生,我不知我的想法是否不切實際,所以想你分享一下。
作者: redkoni 時間: 12-5-4 13:16
本帖最後由 redkoni 於 12-5-4 14:43 編輯
聖嘉勒低調、實而不華、普遍英文好,校舍海景一流,落大雨時不妨着定水鞋返學。叩門以兩間聖心小學學生較為有利,聖嘉勒因為巳經估計會收直屬小學的Band2學生,所以其他(學cman_li話齋)教育局成績次第較差的疑似Band2學生於自行的機會是很微,但有特異功能者除外,坦白講,英文好並不算特異功能。反觀中西區校網乙部第一志願形勢,大半數Band1及Band2女生,都是直屬小學學生,第一志願非聖心、聖士提反女中,就是聖嘉勒,官小聯繫Band1女生會揀庇理羅士,其餘非直屬及非聯繫小學學生則是揀英華女學校,不過第二志願形勢就旗幟鮮明得多,九成九都揀聖嘉勒,非聖嘉勒小學的Band2學生要博乙部大抽獎,就必須要博第一志願,但還要看英華女學校的學額,因為直屬小學的Band1學生早已離場可以不理,然而揀得英華的Band1女生,九成選第二志願都是以聖嘉勒包底,連埋博庇理羅士的那些官小聯繫Band1女生,也是以聖嘉勒包底居多,到底聖嘉勒還有幾多位剩番俾咁多Band2生抽?比較舊年,今年中西區小六學生人數變化不大,不幸是英華被教育局調整抽走8個位放在深水埗,令到中西區大抽獎英華確實比舊年少了8個位,還好聖嘉勒調整了配額比舊年多了14個非保留位,算是有幸有不幸了。
作者: MUMMYSIK 時間: 12-5-4 14:03
Hi peaceandlove,
小一時,在活動教學與津貼傳統小學之間取捨巳頭痛,最後也覺得入讀男女校較正常。應該不太多人像我在net 11甘願放棄入讀聖心或聖士提反的取向,隨後便面對升中的難題,若然成績位處全級頭10名可以在自行時較有把握外,其他人真是等抽獎。多謝你的分享!
作者: peaceandlove 時間: 12-5-4 15:01
本帖最後由 peaceandlove 於 12-5-4 15:08 編輯
回復 cowrabbitdragon 的帖子
以下是我個人主觀體驗:
在我那個年代,小學中學的老師,一半是修女,或者是上了年紀沒結婚的,那時就感覺到她們在心理上很壓抑。
那一年代的女同學,到現在還未結婚的還很多,就我觀察,女校出來的女生在處理男女關係上,能力真的會比較弱。當然年代不同了,現今世界已被互聯網的出現完全癲覆過來。
當年是頗純真又美好的年代,我的圈子中,同學畢業後才驚醒發現到--原來大學係有男生的!我們呢班女同學事後檢討過,發現我地比較「呆呆的」,不懂跟異性相處,對兩性關系協調上的智商近乎零。
女生本來就較小心眼,存在著一個全單性的大團體中,本身生來的特質性向就會被強化。
父母的自身經驗其實在在影響培育下一代的態度。然後我就決定不會讓女兒重覆我的路。
而男女校的問題是現今孩子早熟,拍拖風氣非常熱熾,青春期一到,大家難免或多或少會面臨這個衝擊,家長若沒有做好之前的基礎心理教育,孩子拍拖問題就會成為他們頭痛問題之一。
那麼,讀女校是否可以提供到一所較為純淨的園地讓孩子好好讀書呢?我覺得在某情況程度上,可以這樣說,因客觀環境讓青春期的驛動心沒辦法釋出變成行動;就算互聯網跟社會地域性交流旺盛暢旺了,影響總會比讀男女校少。
至於同性戀問題,我本身是過來人,加上職業關系,可以告訴大家,比例上,女校的同性戀比率真的較高。而且很多是「假性同性戀」,我求學期間就是其中一員。對這個議題,我是中立而開放。孩子成長,總必經過容易心動的青春期時間,這種是正常的本能發展,父母在旁適度陪著他們走,支持關愛才是重點。
男女校讓學生早一步認識這世界是有兩類性別存在,男生的妄動跟女生的細膩,在合作、互動上產生內在成長必需的一項能力,或可以說智慧;對日後他們處理兩性關係,溝通合作技巧上,比較順暢。
作者: peaceandlove 時間: 12-5-4 16:05
回復 peaceandlove 的帖子
redkoni 與其斬腳趾避沙蟲,何不針對年青人的個人德育及價值觀,這才是對症下藥的良方。 --- 絕對同意
redkoni 無論讀男校、女校、男女校,年青人甚至成年人的行為,受各方面所影響,有如病毒,防不勝防,最終還得依靠自身的免疫系統 - 道德的底線。 --- 絕對同意
redkoni 你的表達雖然很感性但也很實在,在那些年的日子我是十分認同,不過時代真的不同了... --- 沒錯,時代不同了,所以家長們應與時並進,對下一代才公平
whmama 謝謝你坦白的分享! 小兒將就讀男校, 你的經驗將是我寶貴的參考. --- 我兩個兄弟都是讀純男校的 ^^
作者: cowrabbitdragon 時間: 12-5-4 17:36
peaceandlove & redkoni,
多謝你們的分享,你們說的都好有point ! 我全接收了,無限感激 !
作者: rasseles 時間: 12-5-4 21:06
本帖最後由 rasseles 於 12-5-4 21:42 編輯
peaceandlove 發表於 12-5-4 12:31 
回復 MUMMYSIK 的帖子
我中學、小學都是在 St. Clare's 完成的,已是年代久遠的事了,當時是 Sr. Lorrain ...
Hi !peaceandlove, 好開心有Clarian在此分享, 我都想講下我的感受!
我是80年代畢業的Clarian, 當時的校長是Sr. Lorraine Turcotte, 我估你應該係我師妹吧!
我在St. Clares's 渡過了7個年頭, 你提及當年的青蔥歲月, 真是好像仍是昨日, 好懷念呀!
當年學校除了對成績有高要求外, 對個人品格修養更是嚴格, 讓學生奠定正確的人生觀 ! 和你不同, 我是由外區男女小學, 升入中學部的! 我很喜歡女校的生活, 因為沒有男生關係會比較自由, 我亦為女兒選讀女校, 而她也非常喜歡!
我深信男女人際關係, 並不會因學校性別而有太大問題, 最重要是家庭作出輔導, 我當年那些舉止豪邁的同學, 還不是都結婚生子, 做了賢妻良母!
作者: peaceandlove 時間: 12-5-4 21:58
回復 rasseles 的帖子
我跟你同年代呢,也許我們是同學 ^^
嗯,很多回憶,雖然相隔幾十載,但謝修女跟 Sr. Lorraine 的離世,亦覺唏噓。
你知不知我現在最懷念是誰?
就是 canteen 的嬋姐跟區生。
他們做的洋蔥豬扒飯,真的天下美味,再難尋味!
作者: rasseles 時間: 12-5-4 22:05
本帖最後由 rasseles 於 12-5-4 22:08 編輯
Canteen 的嬋姐跟區生, 他們做的粟米班塊飯,也是一絕呀!
除了她們, 你可還記得Tuck Shop的美姐和英姐, 每天小息時排隊買她們親手製作的油占多, 真夠回味呢!
作者: peaceandlove 時間: 12-5-4 22:11
本帖最後由 peaceandlove 於 12-5-4 22:25 編輯
回復 rasseles 的帖子
yes~ 嬋姐跟區生 的粟米班塊飯,是我第二至愛,還有他們小息做的粥亦是一絕!
我喜歡 tuck shop 英姐她們的花奶果凍跟紅豆沙 ^^
一下子很多回憶飄進腦袋
懷念飯後在操場打羽毛球,或到處閒盪;
懷念很多角落有人彈著吉他,唱 dona dona.... 唱 Peter Paul n Mary 的歌...
懷念眾多老師、修女;
也懷念小教堂跟霧中上課情景。

作者: 瑄婷 時間: 12-5-4 23:05 標題: 回覆:聖嘉勒女書院St Clare' Girls' School校風、成績及收生準則等
你地無入舊生會呀?今晚做乜唔85週年晚宴?

作者: elmkc 時間: 12-5-5 03:28
本帖最後由 elmkc 於 12-5-5 03:31 編輯
It's very nice to listen to both of you talking about your lives in St Clare's Girls' School. I studied in Sai Ying Poon the older days, so I know that your School is famous. But I would like to tell you both a story. One of my best friends told me that her husband was once accepted by your School and St Stephen Girls School to study Form Six, but finally he did not study in either one of the schools because his father did not allow him. My friend said that her husband wanted to study in a girl school because he wanted to find a girl friend. Had he studied in either one of the schools, he could not have known my friend and they could not have got married. Can you let me know how boys studied in a girl school? Any interesting things? I am curious to know.
作者: rasseles 時間: 12-5-5 08:22
本帖最後由 rasseles 於 12-5-5 11:39 編輯
你朋友的丈夫從前分別被SSGS和SCGS取錄的話,真不知應該恭喜還是替他可惜, 因為按我們當時流傳著的講法是, 男生如要任教或入讀女校的話, 首要條件是樣子不能英俊, 甚至越醜越容易被取錄,以上純是講笑,不要介意,但按當時觀察所得,上述流傳的講法在某程度上,是有其根據性的!



我記得在八十年代,SCGS的中六級只有文,理兩班,理科班會收取6-7個男生,中六及中七兩級共計約十多人,由於人數實在太少,基本上只有轉堂時會見到他們行經走廊轉課室(當時SCGS的中六及中七班是流動班),他們在小息或食飯時間,很多時會聚集在Canteen旁邊的一條樓梯傾計,而有部份就會在操場打籃球!由於我是就讀文科班的,跟他們接觸機會不多,但根據理科班的同學所講,基本上沒有甚麼特別有趣的事情,但較好的是有需要搬東西的時候,可以得到男生的幫忙。
可能當時社會風氣保守,而我校校風都幾嚴,我並沒有聽聞過有男女生交往的事情,低班女生最多都是對這些少數民族作出注目禮而已!再者,學校在高中時會有聯校活動,活動伙伴很多都是男校(例如:高主教書院,香港華仁書院,St. Louis Boys' School..等),其實並不缺乏認識異性的機會,我覺得人際關係的問題可能只是出現在部份同學而已。
作者: kwongck 時間: 12-5-5 13:56
沒想到我原本討論的標提,竟引發出「齋校」及女校男生等話題!
也多謝你們提出各種寶貴的經歴和體會。但我仍然「齋校」有其優點和價值。
我也是中學及預科都是男校畢業,很認同當時真不懂如何與女仔相處,幾年後,經過大專生活及做事,才能懂得如何與異性交往。
但倘若今日我有兒子的話,我仍然傾向選擇一間校風良好、有辨學理念的男校給兒子。我不認為這是「斬腳趾避沙蟲」。
昔日雖有心思思想識鄰校的女仔,但因校園內沒有機會,固在中學期間總算循規蹈矩,專心讀書;加上學校神職人員及老師都很用心教學及道德操守上引導,總算健康成長。
今日的社會,風氣日衰,性開放日趨嚴重;如果女兒拍拖,很容易影響讀書及群體生活,甚至影響入大學。男女社交的學習,留待四年大學生活也不算遲。
或許你會說:應早些面對今日的社會潮流、風氣等問題;我仍然覺得:中學階段中,應專注學業及學習如何做個好公民,故校風及德育非常重要!有些問題,未必愈早面對就愈好,要視乎心智及其他因素。
我不希望我的女兒,到了十八九歲已是情海滄桑!一笑。
作者: rasseles 時間: 12-5-5 14:05
本帖最後由 rasseles 於 12-5-5 15:42 編輯
- Deleted -
作者: peaceandlove 時間: 12-5-6 02:56
本帖最後由 peaceandlove 於 12-5-6 03:16 編輯
回復 kwongck 的帖子
分享,就是如斯美妙,一些延伸討論,將話題變得更廣,在我而言也是學習見識成長的一課,先來感謝大家。
「齋校」或「葷校」自有各自優點,在求同存異的基礎下,同乃追求學問奠定人生基礎的過程,異乃處於相異環境中的土壤,是沒有絕對的好與壞。
聖嘉勒經歷快大半個世紀,在時間巨輪下,她的淳樸氛圍歷久不衰,已形成一種堅韌的文化,多少有賴教會的核心教學價值或說跟神的帶引。她的樸實無華、不卑不亢作風向來都贏得 "業內" 所暗暗稱譽。
為下一代選學校,或引導孩子選擇他們合適的中學,本人覺得最重因材施教,對孩子的能力潛質認識要深,對他的志向性情要掌握清楚,對孩子的先天氣質與內在脈絡越能瞭然,就越能因應他的自然心性作出適宜的引導。每家的學校理念也不盡相同,而理念背後能否形意合一、又能否有心有力?又是另一章。沒錯我們家長是要花時間心力去了解跟求證的,進而分析評估。
我在女校的那些年,見到絕大部份都是循規蹈矩,因外來引誘較少,心無旁驁求學問的就變成大多數,女校跟男校真的較單純,就算時代雖已變化,但我相信,比較性而言這項推測都應還是成立的。
靈性教育的重要,無容置疑,在機緣下自己女兒卻從未入讀有宗教背景的學校,這點我以前都心有戚戚然,但都需要放下這個小小遺憾,就只有從小培育她的 SQ,比如陪她到教會參予活動等。我對女兒說:「媽咪當時小學,每天,是每天呀,都在小息時到露天廣場對著聖母瑪麗亞祈禱,跟聖母講自己的心事。中學時每天到小聖堂跪著跟神溝通,良久的在宗教薰陶下,雖最終還沒領洗,但已紮紮實實鞏固了我在日後生命旅途中跟神的關系,這種得著讓我到現在還常懷感恩。」這樣閒聊分享,打造出我孩子自小自發性每晚祈禱的習慣。所以極同意你們各位賢士之言,學校教育跟自家教育同樣重要。
我常感恩復感恩 .... 沒母校,就沒有今天的自己。
作者: elmkc 時間: 12-5-6 06:33
本帖最後由 elmkc 於 12-5-6 06:36 編輯
回復 rasseles 的帖子
Many thanks for rasseles' information. My friend's husband is quite handsome and looks like Chan Kai Tai (陳啟泰). Their eldest son is now 17 years old and is a handsome boy too. Anyway, your information is interesting and I have used it to bully him. 


作者: avbee 時間: 12-5-8 21:29
st clares's is a good school
作者: aeiou_drm 時間: 12-5-9 14:12
我記得小學時。。。有一個月的小息要在操場對著聖母像o念經,一般是夏天,
我記得fire drill 的口號是”靜,快,企定,唔好‘ong’人
我記得中學 Tuck shop 嬋姐 的 jelly
記得 男生在小息或食飯時間,很多時會聚集在Canteen旁邊的一條樓梯傾計
記得 返學要去 canteen 買 “Rice Circle" - 飯牌 。。。
Time flies!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
Powered by Discuz! X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