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脫離小學階段。受惠於討論區各前人及各大佬賜教,今年自行選校亦即將開始,所以想以個人感受講一下對 40 校網內官津既一些個人見解,希望對有心做 research 官津選校既後人會有些少啟發和幫助。
P.S. 如果有錯歡迎指正,特別係數據方面及 Pre-S1 既演繹。另外思維比較跳脫,如前文不搭後理請見諒。
28/8/25更新:盡可以慢慢更新完善內容。
參考文獻:
【小學升中派位分Banding的解說】 - 升中派位 - 教育王國 (by hkpapa852)
選小學的小建議及忠告 - 小一選校 - 教育王國 (by lskstephen)
中一派位結果 - 升中派位 - 教育王國
EDB 2024年度小一入學報告書
ToPick整合:《小一入學報告書》2025整合
Notes:
- 鳴謝 Poyau及 waihk 提供 2025 既數字統計
- 以下升中成績討論會以waihk 的統計數字及格式作比較:同一源頭、同一標準、同一格式才有參考價值 (我主要做搬運工同整理)。
- 尊重原作者統計分析,特別係對banding 既分類(明白各人對各校都有不同意見)。如對分類意見不同可自行修改表格再作比較。
- 用不同 data base 分析 banding 爭議性最大應該只是 B1A 和 B1C/B2A 分類,對於整體 B1 大數 (B2A inclusive) 應相差極微,所以不會影響宏觀性參考比較。
- 2024 - 2025 年度升中成績係建基於上年度 Pre-S1 成績
(機制就不詳細講解了,想多了解可以睇上面 hkpapa852 條 link。但簡單說我既認知係小學師 兄/姊前人 Pre-S1 成績會影響後人師弟/妹 Banding %)。即係強校恆強、追逐者要付出更大既努力先可以追上。
關於 40 校網
呢篇文章係以已經選定坐落 40 校網為大前題所撰寫,所以未有特別和他區作比較分析(如利男利女、區內 B1/B2 中學數目以及升讀機率等)。不過都簡單介紹少少關於小學 40 網及中學網 KL2 的一些事實和評價:
- 小學 40 校網於 2025 年超越 48 網榮升為全港最多人校網
(自行人數:1165 + 參與大抽獎人數:1284)
- 但同時間 40 校網的學額亦為全港最高
(原本為全港第二高,但 25 - 26 年度新增 郭怡雅神父紀念學校)
- 40 網小學選擇雖然唔少,但大抽獎首三志願成功率在過去數年仍為全港數一數二的「低」
(當中選校策略影響都很大)
- 中學網 KL2 和全港比較屬於中庸之選:升中女仔較有利、男仔競爭較大
(B1中學數量:3 間女校, 1間男校, 2間男女校)
小一官津入學途徑
官津入學方法有三個階段:
1.) 自行計分
2.) 大抽獎
3.) 叩門
有別於直私學校可以自行篩選想要既學生,官津學校在頭兩個收生階段 (自行及大抽獎) 可以說幾乎沒有控制及選擇權利。入讀生都係依靠個人背景 (在讀兄姐、宗教信仰、父母舊生等項目計分) 或是純依靠運氣。
叩門階段是學校唯一機會可以自選學生,試問閣下如果係校長 (特別係追求成績既學校) 你會選取什麼樣的學生或家庭? 心照不宣。即使未必係候選者當中學術最優秀,亦至少起碼要係「同路人」。
接下來給大家看看一般家長最「關心」的 40 區內升中數據 (只有以下學校有完整 24-25 年份的完整數據) :
Notes:
- B1* 數字已包括 B1A
- 綠色格 = B2A + B1*
- 黃色格 = 估算 (沒有實數:用上年度學校報告公報數字估算
- 如平均學童數目等)
- 曾經試過以 Big Exam Banding 分類代入,但發現在分類過程中及在結果上都會呈現一些問題 (如 big exam 有啲學校 banding 係一個 range, i.e. 2A-1C)。對比下會員waihk 的banding分類 (包括40網及其他校網) 以結果的呈現來說亦相對合理,所以用以來做宏觀對比。
- 外闖成功率某程度上其實亦反映學生的真正質素 (大抽獎同區不分 A, B, C)
會員 lskstephen (選小學的小建議及忠告 - 小一選校 - 教育王國) 曾做簡單分析過往升中 B1 率分佈大致如下 (不包含龍校):
一般小學: 約 30%,地區名小: 約 50%,傳統名小: 約 65% ,3私1直: 約 80%
Which 以個人感受及分析結果來說大致準確。在沒篩選情況下能仍有 50%+ 個人認為歸咎於「學校品牌」:會凝聚「同路人」係原因之一,在校內會建立相對良好讀書學校風氣。另一個原因當然是學校自身的辦學質素,我相信長年能夠保持到成績既學校有自己既方法「谷」。
講到呢度我地又睇睇一其他地區熱門學校的統計資料
(2025 中一派位結果 post 整合中一派位結果 - 升中派位 - 教育王國):
- 睇完上表我相信大家對個別 40 區小學既定位有更加明確既概念及想法
- 上述表格亦顯示出 校網優勢 或是 擁有 直屬/聯繫 B1 中學 (黃色) 的優勢:有直屬/聯繫 B1 位的學校在升 B1 百份比上會有極明顯的優勢
40區叩門 / 自行 / 大抽獎 基本策略分析
叩門每大班有兩個位、每小班有一個位,所以一般學校只有 4 到 12 個叩門位不等,視乎學校規模。以我所知 40 網熱門學校在叩門階段有約 400+ 申請,所以依靠叩門入學其實唔簡單。
很多學校在開放日講座中會提及「111」在叩門時會有著數,過來人表示在 40 區內除左旅港之外我並不相信呢套說法 (另外仔細留意吓佢地既措辭)。旅港特別拿出來講係因為區內一直流傳著一個說法「111」份卷係比「000」淺,我冇特別求證但我相信係真確的。但 40 區內所有校 (包括旅港)「000」一樣可以叩門面試,而且今年各熱門校都有本區及外區「000」叩門成功 (fact checked)。
話雖如此,但家長們對心儀小學既填法一般都會係「111」,而且叩門生在同等能力下的確係會有些微「優勢」 (但要注意「111 優勢」很多時未必比得過「其他優勢」:如教徒身份、特異功能等)。係呢度提及係想打破家長們對「111」填法會「大大增加」入讀心儀小學機會呢個迷信及幻想。
自行分數方面,問上年度有沒有人以 15 / 20 分入某校其實只供參考意義不大。因為你唔會知道下年度超收生有多少、有幾多人係基督徒、有幾多個家長係舊生等資訊,其實都係運氣同「賽局理論」 (game theory)。簡單說如果多人報 A 校,那麼 B 校 15 分自行成功機率就會增加。
傳統網上填寫自行的教學係冇宗教分既就報讀沒有宗教信仰的學校,有宗教分就報讀宗教校。但試想下,如果下年度區內 8 - 9 成人都係非教徒只持有 15 分,而全部人都一起報讀旅港最後人數爆表,咁既情況下反而持有 15 分自行宗教校的成功率可能會更大 (區內熱門 / 次熱宗教校有 6 - 8 間)。
最後大家可以參考埋 24 - 25 年度 (1) 世襲超收人數, 及 (2) 統一派位剩餘學額:
- 除左深信外其他都熟區內熱門校,但從上表可見深信在數字上叩門難度不比其他校低
- 在大抽獎階段,大班大校提供的中籤機會在數字上是十分可觀 (和其他校學比較)
- 今年叩入長天既難度實質上可能比旅港更高 (不是所有家長都追求成績,而且40網內家長都定會知道長天真的挺多人報讀)
不過當然上面講咁多野其實有少少擾亂人心。正如我上一節所講我地永遠冇法知道下年度超收生有多少,純粹比大家思考一下。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 Powered by Discuz! X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