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港大資訊日|內地家長專程參觀 屬意子女升學 [打印本頁]

作者: retriever    時間: 23-10-30 10:02     標題: 港大資訊日|內地家長專程參觀 屬意子女升學

本帖最後由 retriever 於 23-10-30 10:51 編輯

早說過內地"內捲"情況嚴重, 有條件家長有唔少想送子女過來讀, 而且"搶人才" 政策大力推行, "人才"子女 可以以"受養人" 身份讀書, 考DSE, 用JUPAS 入香港的大學...

香港5大, 隨便一間都係世界百大, 內陸高中生要入 "一本", 211, 985 級別大學太難...
雖有幾年大量港人離港, 未來DSE, 香港幾間大學的學位, 會越來越難考!





香港大學今(28日)舉行本科入學資訊日,吸引大量家長及學生前來參觀,大學本部人山人海,連接的港鐵站已見排隊人龍,需輪候約20分鐘才能進入校園。有內地家長特意帶同子女前來了解,稱香港大學較為國際化,屬意子女日後來港升學。

內地家長屬意子女到港升學 因香港教育較國際化

有不少內地家長專程前來港大校園參觀,來自深圳的范太太帶同中三的兒子前來港大了解有關生物及牙科課程的資訊。范太太認為,香港教育較內地面向國際,能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互相切磋和交流,兒子在內地學校就讀香港課程,期望他中學畢業後到港升學。

另有同樣來自深圳的家長則為正就讀小學的子女來港升學鋪路。陳太稱,香港教育較內地多元化及豐富,例如功課形式上,除要求學生做書本練習,亦會做分組報告,同時訓練社交及溝通技巧,「對以後工作幫忙很大」,期望子女可以有多方面發展。




原文網址: 港大資訊日|內地家長專程參觀 讚香港教育國際化 屬意子女升學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955949?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作者: hkpapa852    時間: 23-10-30 10:20

retriever 發表於 23-10-30 10:02
早說過會內地"內捲"情況嚴重, 有條件家長有唔少想送子女過來讀, 而且"搶人才" 政策大力推行, "人才"子女 可 ...
"有趣" 的問題來了
"高才通" 子女可以有資助入讀本地 官/津/直資 學校, 咁日後如果佢地考香港既大學, 到底係當 "本地居民" 定 "非本地居民" ?

高才通簽証, 批核得仲快仲鬆過旅遊簽証, 如果佢地既子女可當 "本地居民" 升讀香港既大學, 咁又對唔對得住香港既納稅人?



作者: retriever    時間: 23-10-30 10:33

hkpapa852 發表於 23-10-30 10:20
"有趣" 的問題來了
"高才通" 子女可以有資助入讀本地 官/津/直資 學校, 咁日後如果佢地考香港既大學, 到底 ...

JUPAS eligibility



理論上符合 "LOCAL" 資格, 屬LS5!

https://www.jupas.edu.hk/en/page/detail/3670/


高手你又研究一下

作者: medicine    時間: 23-10-30 10:49

hkpapa852 發表於 23-10-30 10:20
"有趣" 的問題來了
"高才通" 子女可以有資助入讀本地 官/津/直資 學校, 咁日後如果佢地考香港既大學, 到底 ...
人家高"彩"通,可是苗紅根正!
至於話納稅人,有高層會講,他們正是納稅人囖

作者: hkpapa852    時間: 23-10-30 10:51

retriever 發表於 23-10-30 10:33
JUPAS eligibility
有資助可就讀官津/直資, 且喺咪 "Local" 學生係兩回事
不少外交人員既士女都有資助讀官津/直資學校, 但都不能以 "Local" 資格升大學

如果得, "高才通" 既資格咪勁過外交人員?

作者: hkpapa852    時間: 23-10-30 10:53

retriever 發表於 23-10-30 10:33
JUPAS eligibility
到底係 LS5 定 NLS3 呢
係咪要報 "東張" ?

作者: retriever    時間: 23-10-30 10:54

hkpapa852 發表於 23-10-30 10:51
有資助可就讀官津/直資, 且喺咪 "Local" 學生係兩回事
不少外交人員既士女都有資助讀官津/直資學校, 但都不 ...

外交VISA 可能唔同...

你認為人才子女, 不滿18歲是否屬LS5?


如果係就可以用JUPAS報U

作者: retriever    時間: 23-10-30 10:56

本帖最後由 retriever 於 23-10-30 11:37 編輯
hkpapa852 發表於 23-10-30 10:53
到底係 LS5 定 NLS3 呢
係咪要報 "東張" ?

NLS3 係已滿18歲... 受養人如在讀高中, 應該未夠!

作者: hkpapa852    時間: 23-10-30 11:02

本帖最後由 hkpapa852 於 23-10-30 11:03 編輯
retriever 發表於 23-10-30 10:56
NLS3 係不滿18歲... 受養人如在讀高中, 應該未夠!

似乎 "高才通" 另一個原因, 係用嚟幫 考試局 埴氹...... 谷多D高才通子女嚟香港考DSE, 之後唔理佢去讀番國內大學定香港既大學都唔關佢事, 最緊要有人報考DSE, 否則年年赤字要cut 人就唔掂
如果 高才通 子女可用DSE成績 "免試考番國內大學", 咁可能係屬於 Local student

依家國內係sell 緊 高才通 子女可用DSE成績 "免試考番國內大學", 比用高考入國內大學易, 唔知真定假





作者: jaycee_mami    時間: 23-10-30 11:09

這一兩年大陸對國際學校進行整治, 有內地的國際學校學費由過去十幾萬一年, 倍增至起碼30萬, 而且學位亦大幅減少, 有上海的國際學校招生規模一年間至少減半.....所以會多左人轉來香港做海外升學的跳板!

作者: 2jkidsfather    時間: 23-10-30 11:28

hkpapa852 發表於 23-10-30 10:20
"有趣" 的問題來了
"高才通" 子女可以有資助入讀本地 官/津/直資 學校, 咁日後如果佢地考香港既大學, 到底 ...
佈曬局。
看後幾年的事吧。

作者: retriever    時間: 23-10-30 11:36

本帖最後由 retriever 於 23-10-30 15:54 編輯
hkpapa852 發表於 23-10-30 11:02
似乎 "高才通" 另一個原因, 係用嚟幫 考試局 埴氹...... 谷多D高才通子女嚟香港考DSE, 之後唔理佢去讀番國 ...

5-10年前, 所有社會問題都歸咎於"買唔起樓", 所以要搶地... 但突然間近幾年開始變成所有社會問題都歸咎於"缺人才", 要多方面輸入人才... 咁我段估唔係為補少人考DSE 個氹卦... 應該有更偉大的目標...




庶民層面, 有不少內地親友都打探送子女來香港讀大學, 因為就算佢地有人事關係, 都要子女有個似樣既大學本科學位, 才可幫子女爭取工作機會... 但上"一本"或重點大學太難, 反而香港的大學學位看似VALUE FOR MONEY/EFFORT!




話分兩頭, 亦有網媒幫手說好香港故事, 鼓勵內地生來港讀書


https://youtu.be/ejeUz5vAmtY?si=rjsngAEdiX5VIaT_


其中一位受訪者, 也成為輸入人才的推手!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9%A6%99%E6%B8%AF%E5%BF%AB%E9%81%8B-%E7%B4%84100%E5%90%8D%E4%BE%86%E8%87%AA%E5%A4%A7%E7%81%A3%E5%8D%80%E4%BA%BA%E6%89%8B%E5%B9%B4%E5%BA%95%E5%8A%A0%E5%85%A5%E5%9C%98%E9%9A%8A-085634757.html


結合政策需要, 和庶民需要, 似乎考完DSE 去考國內大學, 不似是最可能和追求的結果

作者: Rpp    時間: 23-10-30 11:37

香港政府做事咩都係後知後覺,到時似雙飛叫都叫唔停。

作者: medicine    時間: 23-10-30 11:42

retriever 發表於 23-10-30 11:36
5-10年前, 所有社會問題都歸咎於"買唔起樓", 所以要搶地... 但突然間近幾年開始變成所有社會問題都歸咎於" ...
5-10年前, 所有社會問題都歸咎於"買唔起樓", 所以要搶地... 但突然間近幾年開始變成所有社會問題都歸咎於"缺人才", 要多方面輸入人才
作者: retriever    時間: 23-10-30 11:48

本帖最後由 retriever 於 23-10-30 13:36 編輯
hkpapa852 發表於 23-10-30 10:53
到底係 LS5 定 NLS3 呢
係咪要報 "東張" ?


發現些有意思的事...

按LS5 註:

獲香港特區入境事務處首次簽發受養人簽證/進入許可證時未年滿18歲的學生,均視為本地生。




那麼, "人才"子女是否未夠18歲, 可以係唔係都攞左受養人簽証先, 但留在內地讀書(或讀DSE 課程), 夠鐘時才操過河來考DSE, 用JUPAS 報香港的大學 (REGARDLESS 報U時是否滿18歲!)




專家你點睇?!


作者: hollyword888    時間: 23-10-30 12:09

hkpapa852 發表於 23-10-30 10:20
"有趣" 的問題來了
"高才通" 子女可以有資助入讀本地 官/津/直資 學校, 咁日後如果佢地考香港既大學, 到底 ...

在大陸如果一個考生從高考較難的省遷往較容易的省,需要在該省至少讀滿中4-中6,才可參加高考,以免有人鑽空子。香港也可考慮採取類似的規則。

作者: medicine    時間: 23-10-30 12:31

hollyword888 發表於 23-10-30 12:09
在大陸如果一個考生從高考較難的省遷往較容易的省,需要在該省至少讀滿中4-中6,才可參加高考,以免有人鑽 ...
講和做,是可以有巨大的操作空間的.

即這個讀滿高中三年(本地中四至中六),如何證明?好就是這個"證明"可以有操作空間啦

作者: hollyword888    時間: 23-10-30 13:20

medicine 發表於 23-10-30 12:31
講和做,是可以有巨大的操作空間的.

即這個讀滿高中三年(本地中四至中六),如何證明?好就是這個"證明"可以有 ...

這個證明應該不難吧?學校和EBD的在讀證明,入境處的出入境記錄,都不難啦

作者: hkpapa852    時間: 23-10-30 14:34

hollyword888 發表於 23-10-30 13:20
這個證明應該不難吧?學校和EBD的在讀證明,入境處的出入境記錄,都不難啦
...
你估EDB真係會考慮咁做?依家政府話要搶人才喎, 咁做攪到搶唔到人才邊個負責?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3-10-30 15:54

2jkidsfather 發表於 23-10-30 11:28
佈曬局。
看後幾年的事吧。
2019年7月. 某討論區, 出了一個: "空城計"的POST.
如是者, 4年了.

不過, 世事是循環的.

走了會回頭.

星期六上廣州, 白天遊珠江,

乘的士. 司機真的是"老廣". 很愛說話, 很會時事, 充當了導遊.

每過一個重要景點, 會自行介紹.

其中, 路過, 李+x先生一個大商場物業撤資, 賣了出來.

不過, 是賣給香港領匯.

+x先生, 曾經大動作撤退. 三幾年, 又回來.

---

可能, 我眼光短絀.

只能夠看到目前.

---

香港唔打仗, 夠安全.

心滿意足了.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3-10-30 18:47

hollyword888 發表於 23-10-30 12:09
在大陸如果一個考生從高考較難的省遷往較容易的省,需要在該省至少讀滿中4-中6,才可參加高考,以免有人鑽 ...

你弄錯了,香港政府就係想要留個空子。

作者: Yanamami    時間: 23-10-30 20:14

香港既大學“國際化”嗎?佢地當中係咪有咩誤會?教授既不“國際化”,學生亦更唔見得“國際化”。
作者: medicine    時間: 23-10-30 21:02

Yanamami 發表於 23-10-30 20:14
香港既大學“國際化”嗎?佢地當中係咪有咩誤會?教授既不“國際化”,學生亦更唔見得“國際化”。 ...
將來多了越南,尼泊爾,老撾等地的學生或者學者,算國際化嗎?




利申:支持政府,屬於信政府,唔怕個一類.當然係信國際化啦.正如睇好人民幣國際化,非常支持挂鈎人民幣,那時才有大茶飯

作者: hollyword888    時間: 23-10-31 01:06

ANChan59 發表於 23-10-30 18:47
你弄錯了,香港政府就係想要留個空子。

咁政府並不是招攬真正想留在香港的人才,只是在完成某項KPI囉

作者: UTB    時間: 23-10-31 05:35

當日莫講港大校園,就連香港大學站內亦迫得水洩不通。內地唔少人似乎對港大特別情有獨鍾,趨之若鶩。但我個人覺得港大已不再如八十年代那般,昔日學校係精英搖籃,學生係天之驕子。另外,港大近年變得國際化還是內地化,也有很多討論。
香港學生人數雖然下跌,但隨著大學增收非本地生,意味香港學生考入本地大學仍有一定難度。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3-10-31 07:47

回覆 medicine 的帖子

這個肯定算國際化,我讀得書少,唔知道這幾個國家有傑出研究?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3-10-31 07:49

回覆 hollyword888 的帖子

在私人企業你有vision and mission 未必保到份工,KPI可以保住,甚至升職加薪,入埋董事局。
作者: lyfox    時間: 23-10-31 09:11

借貴貼從新移民角度聊兩句我的觀察和觀點:
個人感覺最近優才和高才確實熱門,第一是身邊至少有五六個熟人正在辦理或者已經辦理了高才或者優才,還在考慮的更是數不勝數。第二是我眼看到一個關於高才優才的wechat群就從0到滿員只能再開分群只花了一兩天。每天這個群裡的消息數都有幾千條,多到我只能設置群消息不提醒。
當然教育是聊得非常多的一個話題:
一方面很多內地家長確實嚮往香港教育的福利
另一方面也有很多擔心,主要是擔心無法適應課程,英文太難,或者擔心自己無法續簽導致學業中斷。就算可以通過DSE入讀大學,如果家長斷簽,學生又能否獨立續簽,能否保留本地生學籍似乎也還沒有一個定論。
我自己的觀點:
香港人口問題,生育率低,人口移出都是一個事實。發展人才引進計劃並不是什麼不可以理解的政策。從政策制定來說,高才優才目標都是內地高收入和高質素人群,高才雖然申請快,但要求高(高管,名校畢業生,或者高收入),並且續簽要求似乎也會比較優才更高。
一個成功的人才引進計劃應該是會提高人口質素,繁榮本地市場也為本地居民帶來正向影響。當然一個成功的人才引進計劃也會需要考慮如何吸引“人才”,使新移民在為當地繁榮貢獻的同時享受相應的福利。
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個人覺得,這個政策是成功或相反變成擠兌本地資源,問題與其說在教育局,不如說在入境處或特區政府手裡。
現在高才還在執行初期,很多政策還不明朗,確實政府需要合理平衡各方的利益。

作者: jaycee_mami    時間: 23-10-31 09:33

今日見到另一則關於港大info day的新聞, 文中提及內地有高三的同學, 打算同時報考內地高考及DSE, 再視乎哪一個考試成績較高以申讀大學.


https://www.hk01.com/DSE%E5%B0%88%E5%8D%80/955993/%E6%B8%AF%E5%A4%A7%E8%B3%87%E8%A8%8A%E6%97%A58-5%E8%90%AC%E4%BA%BA%E6%AC%A1%E5%8F%83%E8%88%87-%E5%85%A7%E5%9C%B0%E7%94%9F%E8%AC%9B%E5%BA%A7%E5%8A%A0%E5%A0%B4-%E5%90%8C%E5%AD%B8%E6%86%82%E8%8B%B1%E6%96%87%E5%B7%AE%E9%9B%A3%E5%85%A5%E8%AE%80?itm_source=universal_search&itm_campaign=hk01&itm_content=all&itm_medium=web


作者: lyfox    時間: 23-10-31 09:36

jaycee_mami 發表於 23-10-31 09:33
今日見到另一則關於港大info day的新聞, 文中提及內地有高三的同學, 打算同時報考內地高考及DSE, 再視乎哪 ...
這個理論上看起來可以左右兼顧,但實際上操作性應該非常難,畢竟同時學兩套考試系統,肯定不如集中精力主攻其一。
作者: jaycee_mami    時間: 23-10-31 09:53

lyfox 發表於 23-10-31 09:36
這個理論上看起來可以左右兼顧,但實際上操作性應該非常難,畢竟同時學兩套考試系統,肯定不如集中精力主攻 ...
明年無左通識, 多左學系只計 best five....兩科數對內地生來說是easy job, 餘下3科就要費點心機了.

作者: retriever    時間: 23-10-31 10:16

本帖最後由 retriever 於 23-10-31 10:45 編輯
Yanamami 發表於 23-10-30 20:14
香港既大學“國際化”嗎?佢地當中係咪有咩誤會?教授既不“國際化”,學生亦更唔見得“國際化”。 ...

講係咁講... 藥有兩種, 一是外用, 二是內服.

香港既大學, 比起內地絕大部分既大學夠照... 唔係個個都能上清北復旦, 地區一線大學都唔易, 戶口不在北上浙呢D 高校和經濟資源的大城市, 就算爭到地區大學也唔係咁有競爭力...

另外, 一個寶貝孩子, 父母都想放在身邊, 希望子女學成回國工作好正常...

結合以上種種, 香港既大學是性價比高既選擇!

作者: retriever    時間: 23-10-31 10:21

本帖最後由 retriever 於 23-11-1 11:33 編輯
UTB 發表於 23-10-31 05:35
當日莫講港大校園,就連香港大學站內亦迫得水洩不通。內地唔少人似乎對港大特別情有獨鍾,趨之若鶩。但我個 ...

對HKU 鍾有獨終很正常!

當年雙非後大量來港昇幼/小, 在缺乏資訊下媒體出現大量學校排行榜
有大食大, 內地父母當然按著榜首學校咁報落去!


同理, 去香港讀大學, 當然第一間諗起HKU... 孫文在內地都有不低知名度架!


作者: retriever    時間: 23-10-31 10:36

本帖最後由 retriever 於 23-11-1 11:34 編輯
lyfox 發表於 23-10-31 09:11
借貴貼從新移民角度聊兩句我的觀察和觀點:
個人感覺最近優才和高才確實熱門,第一是身邊至少有五六個熟人 ...

簡單回應一下...
輸入人才要常諗"不忘初心", 初心是什麼, 我假定是 "為香港好"!


輸入人才要平衡本土地益, 市民生計... 但我看不明以下情況:

茶餐廳對旅客不禮貌/服務不周, 歸咎 "請唔到人" 要輸入人才!
鑽石山斬人案, 歸咎精神病康復者, 跟進不周, 因為人手不夠 ---> 要輸入人才
工程師學會/機構強推中港工程師資格互認, 話有"更大機遇" , 雖然人口比例係14億:700萬...
雖然大喊 "輸入人才", 敝市又貼埋錢送"未來社會棟樑", I.E. 年青人, 離開香港去大灣區創業/工作!

所以, 究竟初心係咩呢?

作者: retriever    時間: 23-10-31 10:44

lyfox 發表於 23-10-31 09:36
這個理論上看起來可以左右兼顧,但實際上操作性應該非常難,畢竟同時學兩套考試系統,肯定不如集中精力主攻 ...
近年父母都很CARE 不同課程對應不同考試制度, 什麼GCE-AL, IGCSE, 都覺得要找學校有提供課程的..

不論學習理念/模式等高大上的概念, 當它們只是公開試, 自修和做PAST PAPER 是否不可為?

想當年大家唸HKCEE, HKAL, 不少同學都是自修考GCE-AL, HKHL等而且絕大部份成績都昇LEVEL


作者: 天外之人    時間: 23-10-31 11:29

政府稔既野永遠都係眼光短視,衹會著眼眼前既事,冇理會到往後既問題,更何況香港教育何來有公平原則,攪好自己小朋友好好享受學習仲好啦,讀唔到或勉強讀,就算比你入咗大學有咩用.

這幾個星期六,孩子去了幾間既大學,的確香港大學係最多人,11月又準備到來,亦都參考埋國內大學既要求.
作者: stillgood20    時間: 23-10-31 12:24

本帖最後由 stillgood20 於 23-11-1 08:02 編輯
天外之人 發表於 23-10-31 11:29
政府稔既野永遠都係眼光短視,衹會著眼眼前既事,冇理會到往後既問題,更何況香港教育何來有公平原則,攪好自己 ...

聰明!!!

香港從來是小政府. 唔需要做長遠政策.

大家, 心有不甘而已,

有決心走的, 香港的負面, 可以幫助心靈安慰一下.  

反而, 為自己子女待定長期的學習/工作方向.

從孩子本質和能力出發.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3-11-1 09:40

retriever 發表於 23-10-31 10:36
簡單回應一下...
輸入人才要常諗"不忘初心", 初心是什麼, 我假定是 "為香港好"!

初心係籐笼换鸟及为2047提早接軌。大策略是正確,世事有得有失,看自己在那個clusters。

人手,人才不夠,係因為一直冇乜考慮挽留人才,只考慮留住MPF。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3-11-1 09:47

lyfox 發表於 23-10-31 09:11
借貴貼從新移民角度聊兩句我的觀察和觀點:
個人感覺最近優才和高才確實熱門,第一是身邊至少有五六個熟人 ...

多謝分享。

我的觀察是如果同樣工作香港人工低於國內,根本冇人會來香港,但香港的生活質素相對低及消費高,最後的結果好難講。

也有不少經中介,被中間剝削,過多兩三年可能會有變化。

香港政府一向對外人大方,對自己市民吝嗇,經常有意無意開放空子任人鉆。



作者: bananaGi    時間: 23-11-1 10:55

medicine 發表於 23-10-30 21:02
將來多了越南,尼泊爾,老撾等地的學生或者學者,算國際化嗎?


搶人才都係越南,尼泊爾,老撾 , HK一定係國際化


作者: bananaGi    時間: 23-11-1 10:58

ANChan59 發表於 23-11-1 09:40
初心係籐笼换鸟及为2047提早接軌。大策略是正確,世事有得有失,看自己在那個clusters。
人手,人才不夠,係因為一直冇乜考慮挽留人才,只考慮留住MPF。
人手,人才不夠 ...





好on居, keep人地mpf都只係一時, 點樣夠永久養人才?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3-11-1 11:20

bananaGi 發表於 23-11-1 10:55
搶人才都係越南,尼泊爾,老撾 , HK一定係國際化

其他國家嘅人才點會睇得上香港鎮嘅前景,有得揀會考慮其他發達國家。就算高才、優才也是用香港做跳板,有或者未有特區護照,有實力嘅一有機會也會去發達國家。

在挽留人才方面唔做太多功夫,最後都係為他人作嫁衣裳。

作者: retriever    時間: 23-11-1 11:36

本帖最後由 retriever 於 23-11-1 11:45 編輯
ANChan59 發表於 23-11-1 09:40
初心係籐笼换鸟及为2047提早接軌。大策略是正確,世事有得有失,看自己在那個clusters。

人手,人才不夠 ...

陳SIR 你好似係HKIE 幹部, 資格互認咁著數, 能用700萬竟可賺14億, 你有無舉腳支持呀?
作者: retriever    時間: 23-11-1 11:42

本帖最後由 retriever 於 23-11-1 11:42 編輯
bananaGi 發表於 23-11-1 10:55
搶人才都係越南,尼泊爾,老撾 , HK一定係國際化

理論上伊朗, 北韓, 峇里班都係老頂既FRIENDS...


可能都會有網絡安排人才過來 ... 邁向國際化2.0

作者: retriever    時間: 23-11-1 11:44

bananaGi 發表於 23-11-1 10:58
好on居, keep人地mpf都只係一時, 點樣夠永久養人才?

經上說: 你的財寶在哪裡, 你的心必在那裡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3-11-1 11:58

retriever 發表於 23-11-1 11:36
陳SIR 你好似係HKIE 幹部, 資格互認咁著數, 能用700萬竟可賺14億, 你有無舉腳支持呀? ...

我個人冇呀。反而大戶土木工程會支持,我認為在飲酖止渴。

互認安排係從上而下好多年,現在中國工程師組織終於入到Washington Accord,互認係無可避免,兩個政府近年係擔心雞飛狗走,所以加快互認。

也不會一步到位,可能逐個discipline 嚟傾,冇咁快。

而且你跟中國互認,無形中讓其他跟香港互認國家擔心,如果一有國家脱鈎就麻煩。

香港工程師都有分不同取向,本土形,北望形,海外形。本土形多是打工仔,北望形似高管或者老闆,海外就雜d。

利申:我不是干部,只係義工!

作者: poonseelai    時間: 23-11-1 12:27

retriever 發表於 23-11-1 11:42
理論上伊朗, 北韓, 峇里班都係老頂既FRIENDS...

本帖最後由 poonseelai 於 23-11-1 12:42 編輯

你講到咁白呀

一個說法係這些唔方便出面, 要經下其他一帶一路國家地區

作者: mcl233    時間: 23-11-1 14:59

ANChan59 發表於 23-11-1 09:40
初心係籐笼换鸟及为2047提早接軌。大策略是正確,世事有得有失,看自己在那個clusters。

人手,人才不夠 ...

本帖最後由 mcl233 於 23-11-1 15:00 編輯

講冇乜用㗎喎?有乜好建議?~

我先拋磚,政府補貼,資助比多1.5倍工資,前提係所有同老細比劈炮信就有。海外既加碟叉旦飯,凍飲任叫~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3-11-1 15:02

bananaGi 發表於 23-11-1 10:58
好on居, keep人地mpf都只係一時, 點樣夠永久養人才?

唔知係咪司法制度有改變,不然的話MPF係自己嘅養老金,應該申請司法覆核,這種做法於理不合。

遲啲可能夠資格欏都要你逗留多過一個月,當你回留,等司長自嗨下!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3-11-1 15:36

mcl233 發表於 23-11-1 14:59
本帖最後由 mcl233 於 23-11-1 15:00 編輯

講冇乜用㗎喎?有乜好建議?~

你玩嘢咩。

2019年之後送咗咁多筍嘢,現在要還原基本步,咁易咩。

作者: poonseelai    時間: 23-11-1 15:47

ANChan59 發表於 23-11-1 15:02
唔知係咪司法制度有改變,不然的話MPF係自己嘅養老金,應該申請司法覆核,這種做法於理不合。

遲啲可能夠 ...

有說法係MPF交了比trustee, 就不是咁簡單話係自己錢可以攞返, 而家再加上可能有發假誓和非法回佣, 好複什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3-11-1 16:52

poonseelai 發表於 23-11-1 15:47
有說法係MPF交了比trustee, 就不是咁簡單話係自己錢可以攞返, 而家再加上可能有發假誓和非法回佣, 好複什
...

我不是講非法行使假文書。

點解永久離開香港唔可以,臨時搬龍門。

Trustee 都可以欏番自己果份,合情合理合法,政府臨時改變條件係不合理。

作者: retriever    時間: 23-11-2 11:16

ANChan59 發表於 23-11-1 15:02
唔知係咪司法制度有改變,不然的話MPF係自己嘅養老金,應該申請司法覆核,這種做法於理不合。

遲啲可能夠 ...


因為唔承認BNO VISA, 所以唔接受永久離港呢個主張...

但如果過幾年有人攞著BC 去取MPF 唔俾就係真法律問題!

今時今日, 邊有人敢提司法覆核? 律師? 法援會批嗎? 如果批, 某權威報吹風質疑批法援, 邊個揹得起?

作者: retriever    時間: 23-11-2 11:24

ANChan59 發表於 23-11-1 11:58
我個人冇呀。反而大戶土木工程會支持,我認為在飲酖止渴。

互認安排係從上而下好多年,現在中國工程師組 ...

請教: 你說中國工程稍組織加入左WASHINGTON ACCORD...

咁佢地跟ICE, IET 果D 老牌英國工程機構關係如何?

現在中國工程師資格跟香港互認, 如果ICE/IET 唔想佢轉過來, 咁有機會嘍HKIE 斬纜喎...


其實情況有點似早幾年, 修訂引渡條例既擔憂!

作者: ANChan59    時間: 23-11-2 11:52

retriever 發表於 23-11-2 11:24
請教: 你說中國工程稍組織加入左WASHINGTON ACCORD...

咁佢地跟ICE, IET 果D 老牌英國工程機構關係如何?

他們現在還是初起步,跟香港都在協商中,應該還未跟其他海外工程師專業組織協調。

如果他們擔心中國專業工程師的水平,ICE/IET 係有機會唔承認這些借香港洗資歷嘅中國專業工程師,未必一刀切埋香港,可以加多一些要求,例如要在香港有幾年實際經驗,及或者要考professional assessment.

現在個別人士用互認機制入會,HKIE也有權按申請人的實際情況,要做PA,不能直接轉入HKIE,所以可以適用在ICE/IET 上。

如果收得好濫,好多唔夠班嘅湧過來,其他海外專業工程師學會,在互認機制有效期到期前,可以通知HKIE斬纜。

我個人唔覺得好多工程師會申請或者取到中國的專業工程師資格,除非目標係海外工作,才會考慮。如果專業工程師水準太參差,也會被踢出國際組織,申請咁多年才有這個機會入到,不會隨便搞喎佢。

作者: retriever    時間: 23-11-9 17:51

政府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接近一年,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早在「香港高才通人才服務協會」典禮上表示,本年首10個月,各項輸入人才計劃申請已超過11萬宗獲批,已有7萬人來港,較原訂目標多一倍。本港生育率每況愈下,李家超在致辭時更鼓勵來港人才落地生根,百子千孫,貢獻香港:「如果可以介紹男朋友、女朋友給他們就更好。」



好建議喎!!! 18年後, 又多一條好樣, 幫手養政府, 為港出聲!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