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德雅中學和聖瑪加利如何選擇? [打印本頁]
作者: ANDY2023 時間: 23-7-24 16:19 標題: 德雅中學和聖瑪加利如何選擇?
德雅中學和聖瑪加利如何選擇?
學生,數學和英語成績很好,口語好,中文一般般。藝術很好,畫畫有天賦。
請問這2間學校,如何選擇?
作者: 0030 時間: 23-7-24 17:13
聖瑪加利
作者: Poyau 時間: 23-7-24 17:18
ANDY2023 發表於 23-7-24 16:19 
德雅中學和聖瑪加利如何選擇?
學生,數學和英語成績很好,口語好,中文一般般。藝術很好,畫畫有天賦。
SMC 高中行 DSE/AL 雙軌
DSE 成績較德雅佳

作者: ANDY2023 時間: 23-7-25 18:01
回覆 Poyau 的帖子
太感謝了
作者: ANDY2023 時間: 23-7-25 18:02
0030 發表於 23-7-24 17:13 
聖瑪加利
可以說說理由嗎?感謝感謝
作者: ANDY2023 時間: 23-7-25 18:08
Poyau 發表於 23-7-24 17:18 
SMC 高中行 DSE/AL 雙軌
DSE 成績較德雅佳
這個信息對於我決策太有價值了,感謝你的分享
作者: 0030 時間: 23-7-26 09:43
回覆 ANDY2023 的帖子
語境
作者: hiuching8 時間: 23-7-26 14:08
本帖最後由 hiuching8 於 23-7-26 14:09 編輯
ANDY2023 發表於 23-7-24 16:19 
德雅中學和聖瑪加利如何選擇?
學生,數學和英語成績很好,口語好,中文一般般。藝術很好,畫畫有天賦。
EK一定建議你選直資校的,一年交四萬幾學費,正常質素係好一點
作者: cherrieshum 時間: 23-7-26 14:27
hiuching8 發表於 23-7-26 14:08 
EK一定建議你選直資校的,一年交四萬幾學費,正常質素係好一點
我阿仔阿女讀私立及直資,我覺得很值得,因為令小朋友講到一口非常流利的英語,毋須補習,這是普通小學不能做到的!
作者: hiuching8 時間: 23-7-26 14:51
cherrieshum 發表於 23-7-26 14:27 
我阿仔阿女讀私立及直資,我覺得很值得,因為令小朋友講到一口非常流利的英語,毋須補習,這是普通小學不能 ...
恭喜你!我相信除了學校因素,你的管教同基因都係優秀的。好多直資生一樣要補習,遵x網頁有今年直資狀元的廣告
作者: cherrieshum 時間: 23-7-26 15:48
hiuching8 發表於 23-7-26 14:51 
恭喜你!我相信除了學校因素,你的管教同基因都係優秀的。好多直資生一樣要補習,遵x網頁有今年直資狀元的 ...
到了中五中六外補學下答題技巧也蠻好的!
作者: lawiskcyu 時間: 23-7-26 15:49
hiuching8 發表於 23-7-26 14:08 
EK一定建議你選直資校的,一年交四萬幾學費,正常質素係好一點
https://m.hkej.com/landing/mobarticle2/id/2261416/%E3%80%90%E4%BF%A1%E5%A0%B1%E6%9C%88%E5%88%8A%E3%80%91%E6%B8%AF%E5%BC%8F%E6%95%99%E8%82%B2%E8%B2%B4%E6%97%8F%E5%8C%96+%E5%8D%B0%E5%BA%A6%E7%A8%AE%E5%A7%93%E5%88%B6%E7%BF%BB%E7%89%88
搜尋登入/登出
【信報月刊】港式教育貴族化 印度種姓制翻版
2019-10-05
copy sharing buttonfacebook sharing buttonwhatsapp sharing buttonwechat sharing buttonemail sharing buttonlinkedin sharing button
Aa Aa Aa
在今日的香港,教育已異化為一盤生意,尤其是傳統名校紛紛轉為直資,無異於關上寒門子弟向上流的大門。 (網上圖片)
從前印度有種社制度(Caste system),血緣和姓氏決定一生從事何種職業,是貴族還是貧民。這種固化的社會階級分類,如今竟出現在香港教育體制。--本刊記者黃愛琴
著名經濟學家陳坤耀接受本刊採訪時指出,香港早於中小學已把學生分為五等:國際學校、直資學校、資助學校,而資助學校又分三個等級(banding),其「課程取向、資源、規管完全不同,造成教育機會不平等」。
國際學校自主營運,可自行決定開辦的課程、學生組合和收生條件。其設立原意只為來港工作的外國人子女提供教育,但近年本地生比例竟高達25%,連續三年上升,有六所學校更超過五成,淪為「假國際」。
教育局雖規定國際學校要預留指定學額給非本地生,但是基於香港家長熱烈追捧,違規收生時有發生。況且「97年移民潮,許多本地人拿了外國護照,回流後他們的子女都合資格入讀國際學校。」
至於直資學校,優勢是財力雄厚,兼可開辦IB(國際預科文憑)課程。2001年,香港只有27間直資中學,2018年升至60間,升幅達122%,囊括大部分本地傳統名校。學費每年7000至12萬不等,部分學校經常加價,例如拔萃男書院自2003年轉直資至今,已加近八成學費,中產以上才能負擔。
雖說直資學校需撥出最少10%學費總收入,用作學費減免或獎學金,但「清貧學生只佔幾個百分比,面對九成富家子弟,話題不同,飲食不同,好難適應」。
而取錄七八成本地學生的資助學校,則被政府嚴格規管,財力有限,教育質素遠遜前兩者。
在陳坤耀讀書的年代,香港貧富差距不大,也沒有今日的「貴族學校」。他小時候家境清貧,卻憑優異成績考先後考入皇仁書院、香港大學和牛津大學,成為著名學者和大學校長,是「知識改變命運」的典型例子。
寒門難出貴子
然而,現在香港教育競爭激烈,寒門難出貴子。陳坤耀經常擔任政府海外獎學金計劃的評委,發現學生只需講五句話,就能知道他來自哪類學校,「語言、談話內容、國際視野均不同,這種一校定終身現象,我覺得很可怕!」
他強調,現在年輕人的沮喪和憤怒,與分級教育脫不了關係。「由兩歲參與playgroup開始,一生就被決定了。你讀Band3學校一定無機會,怎能不憤怒?」他建議政府恢復買位政策,向直資學校買三成學位給基層學生,減少跨代貧窮。
經濟轉型要靠新一代,但是多年來的政策失誤製造了很多不開心的年輕人,「他們哪有動力爭取向前?」陳坤耀不禁黯然。
原文請閱10月份《信報財經月刊》

作者: twhkleung 時間: 23-7-26 16:00
ANDY2023 發表於 23-7-25 18:02 
可以說說理由嗎?感謝感謝
除了語境, 培養了小朋友的愛閱讀習慣和求知欲也是非常重要, 我仔在SMC時, 除了英文進步了, 更是喜歡上看書和常常用google找課外知識. 雖然佢成績overall 一般, 但SMC仍可發掘他的優點來給與發輝機會.
好似号一位家長所言, 囝囝從少也沒有補習.
還有一樣直得贊學校的, 老師和校長對麻煩細路確有經驗, 我仔社交能力好差, S1時一個朋友也沒有, 一次級的STEM Group 比賽, 大家要自組5人一組, 最後全級只有呀仔一個冇組員, 經老師批准, 為有一個人參加, 最後佢得到第一, 校長頒獎時, 問呀仔, 你d組員呢?呀仔話只得佢一個, 之後校長交左5份獎品比佢, 再影相, 最後走之前同呀仔講,"我希望出年見到你同組員一齊上台同我影相". 只是短短一句, 校長以知乜事, 真是很有經驗!
已下是小兒的一些分享.
https://www.edu-kingdom.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3876495&pid=49245423&fromuid=2356337
作者: lambeanmama 時間: 23-7-26 16:34
twhkleung 發表於 23-7-26 16:00 
除了語境, 培養了小朋友的愛閱讀習慣和求知欲也是非常重要, 我仔在SMC時, 除了英文進步了, 更是喜歡上看書 ...
Very encouraging and happy for you.
SMC是我很欣賞的學校。當年放手真的很肉赤。個仔升小多年後我仍會想「如果個仔揀左SMC」會點。
不過我一心不想考DSE, 所以就決意去讀可以100%考IB學校了。

作者: cherrieshum 時間: 23-7-26 18:40
我覺得家長有權為子女選擇直資或私立學校,而且學費不是很貴,很多家庭也可以負擔,不過直資學校不宜過多,政府已沒有再批名校為直資學校。香港仍有很多資助傳統名校,成績好的學生仍有很多選擇。反而,想一想子女是否有書緣,是否勤力才是成績好的關鍵。
作者: cherrieshum 時間: 23-7-26 18:43
twhkleung 發表於 23-7-26 16:00 
除了語境, 培養了小朋友的愛閱讀習慣和求知欲也是非常重要, 我仔在SMC時, 除了英文進步了, 更是喜歡上看書 ...
SMC雖然是直資學校,但我覺得學校頗嚴,只要子女在校犯了一丁點錯處,就立即收到訓輔電話。
作者: chingyu 時間: 23-7-29 07:40
lambeanmama 發表於 23-7-26 16:34 
Very encouraging and happy for you.
SMC是我很欣賞的學校。當年放手真的很肉赤。個仔升小多年後我仍會 ...
St Margaret 係辦得幾好。教學內容有質素。
我見過另一直資,教學內容尚算唔錯,老師亦很好,但對學生要求過於寬鬆,同學們習慣不勤力和不上進,真是可惜!
作者: chingyu 時間: 23-7-29 07:51
twhkleung 發表於 23-7-26 16:00 
除了語境, 培養了小朋友的愛閱讀習慣和求知欲也是非常重要, 我仔在SMC時, 除了英文進步了, 更是喜歡上看書 ...
好感動!
香港好多資優兒童,但他們都有社交障礙。
父母真是要努力帶領,讓他們懂得與人溝通。
否則,就算跳班入名大學,畢業後亦會遇到重重困難。
教他們煮食,懂得照顧自己;多做義工,服務別人,這些真是對孩子成長有莫大幫助!
作者: twhkleung 時間: 23-7-29 16:27
chingyu 發表於 23-7-29 07:51 
好感動!
香港好多資優兒童,但他們都有社交障礙。
冇錯!
不过, 選間合適既學校好似都好重要.
我成日霖, 如果呀仔當日冇入SMC, 而是順其自然入讀那間2c津中, 呀仔今日會点呢?
又或者入左其它直資又會点呢? 以佢當日只得b2成績, 有乜直資肯收佢呢?

人生交义点, 選錯會分別很大? 定其實會係差不多呢? 我以上問题, 可能正是貼主, 什致其它家長正在烦緊的問題...

作者: tpmon 時間: 23-7-29 16:58
ANDY2023 發表於 23-7-24 16:19 
德雅中學和聖瑪加利如何選擇?
學生,數學和英語成績很好,口語好,中文一般般。藝術很好,畫畫有天賦。
Sure, 聖瑪加利。

作者: wingchan525 時間: 23-7-29 17:13
lambeanmama 發表於 23-7-26 16:34 
Very encouraging and happy for you.
SMC是我很欣賞的學校。當年放手真的很肉赤。個仔升小多年後我仍會 ...
我當年和你一樣放左手,選擇了一線津小,幸好中學入番,小女很喜歡(SMCESPS),現在還問我點解唔一早揀小學部,她的童年應該更加開心

作者: chingyu 時間: 23-7-29 21:54
twhkleung 發表於 23-7-29 16:27 
冇錯!
不过, 選間合適既學校好似都好重要.
對! 選啱學校好重要。
我見過一位揀錯另外一間直資,過於寬鬆,孩子變得太過懶散。
亦見過 入了普通津校,發揮唔到本身強項。
你兒子的例子好勵志,亦都幫到好多父母思考。
作者: twhkleung 時間: 23-7-30 02:02
chingyu 發表於 23-7-29 21:54 
對! 選啱學校好重要。
我見過一位揀錯另外一間直資,過於寬鬆,孩子變得太過懶散。
順有感而發的分享...
當年SMC未有名气時(今時今日也不太算有), offer比d叻學生大部份最後都沒有入讀,學校為有用心interview,發掘d獨特的學生泥收,呀仔才有机会得已改变,但到了今天,以过去幾年的亮麗成績,以有一定叻仔叻女願意入讀,变相好似我仔这种b2仔,恐怕已入不到这校了。
矛盾心態,其實希望學校变名校,以後只收叻學生,定係希望學校好似以前咁,冇名气,冇乜人睇得起,咁d有獨特性的b2生还有機会被發掘!
这類b2生,其實得到發掘後,能力可能唔會差过1A生,什致可能叻过部份1A生都唔定,因為小學/初中偕段要讀的多科,但到了高中,大學,变得很專,只集中一两科,这類學生(如果有机会走到这一步的話),就有机会展現才能。
以HK填鴨式教育制度,部份受谷,多做業作,多補課,教早一年半年,成績確实可能好特出,但去到大學偕段,什致研究院偕段,唔再係多谷多做,教早一年能補上. 最后还是要語文好,愛閱讀,和強求知慾。

作者: chingyu 時間: 23-7-30 09:13
twhkleung 發表於 23-7-30 02:02 
順有感而發的分享...
當年SMC未有名气時(今時今日也不太算有), offer比d叻學生大部份最後都沒有入讀, ...
我淨係記得SMC一開校的 Open Day, 男校長定校監用咗半個鐘教家長 phonics.
另外一位女仕,就講佢自己喜歡的中國舞。
當時真係唔係咁睇好,估唔到又辦得唔錯。
語文好、求知欲強、懂得照顧自己、對鄰人有愛 和 負責任心,父母已很安慰。
只著重成績,出到嚟社會真係經不起挫折。
作者: Gud567567 時間: 23-7-31 14:17
香港大部份是津校, 升學只以分數收學生, 想發掘獨特才能有潛力的學生真是渺茫, 好多上到中學都操到滑牙, 天份都磨滅了. 所以香港還是要周圍搶人才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
Powered by Discuz! X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