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官校縮班 現實所趨(朱家健) [打印本頁]
作者: elbar 時間: 10-12-13 19:46 標題: 官校縮班 現實所趨(朱家健)
近日,教育界都在關注教育局提倡的官校縮班,以應付未來數年因適齡學童人口減少而面對的殺校危機。作為校方,當然希望對本身及學生的影響減至最少,而傾向支持實施小班教學,即把學生人數原本四十人一班減至二十人一班,這樣的方案可以改善教學質素,令老師對學生的比例降低,每位老師可以更了解個別學生的進度,同時亦有望解決業界僧多粥少的現況,緩解老師面臨失業及就業不足的實況,即修畢了教育文憑的準老師有望獲得全額教席的聘書,而非半額教席或教學助理的輔助性職位。
站於局方立場,要顧及資源投放及師資培訓接軌,即如果真的實行小班教育,透過調配,即使小班教育可以暫時緩和現時教師過剩的問題,可是要考慮到未來數年適齡學童人口或會增加。大家不要忘記,在過去數年有大量非本地孕婦在香港生育,這勢必將對本港教育資源造成未知的負荷。而如果貿然去實行小班教育以提供教席,以應付數年後業界的小班教學建議,將來數年大學的教育文憑學額未必能及時增加,又在教育開支不斷無止境膨脹下,普羅大眾又面對加稅的壓力。
再者,筆者亦聽聞有北區的小學為了避免因收不足學童而導致經費及資源被削減,甚至面臨殺校命運,取錄了不少在深圳居住的學童跨境上學,此批小學生在未來數年畢業後如要繼續在本港升學,將又是社會資源的一大考驗。
其實,教育局今次倡議官校縮班,對教育撥款及資源未有太大影響,又可以緩和部分學校收生不足,亦不會影響教學質素。需知由一年級五班削減一班至四班,而學生人數維持不變,同學們間的朋輩關係可以更和諧更親密。教育除了是知識的傳遞亦是學習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相處,彼此了解,亦可透過更多的同班同學建立友誼及對學校的歸屬感,在畢業後更能善用此校友網絡,學習接觸更多不同性格的同學也是大班的優點,更何況有些學校亦已實行「雙班主任」制度,更能促進師生的關係。
筆者同時認為教局不宜向受縮班政策影響的學校提供每年廿多萬的額外津貼。因為這廿多萬實質上足夠學校每年多聘一位教學助理,又或多辦個教學活動,未必能讓學生實際受惠。而亦有些學校是因為原本要擴充校舍,而在縮班後更是直接解決了此問題,此廿多萬實際又是以甚麼名目作為撥款項目的?難道受納稅人長期資助的官校未能拋下自身利益,連政府因學童人口結構而定的政策亦不能實施嗎?那麼,往後如果有其他新政策是否又以銀彈來抗衡一切阻力呢?更何況縮班亦只將是今後數年的事情,稍後在適齡學童人口跳升,政府是否又要向官校派糖?
另有朋友會擔心貧苦家庭的子弟是否在實行縮班後將減低其接受普遍認為教學質素較好的官校取錄機會,筆者認為,入官校讀書與否,對畢業生的成就未必有直接關係,一切取決於該學生的努力及際遇,以及老師的熱誠,君不見此數年的會考及高考狀元已不再由傳統名校專美嗎?屋邨中學亦能為孩子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培育成材。
教育不應該以金錢來量化,亦不應以學校名氣來標籤,否則將會是對為各中學付出不同形式努力師生的侮辱,但各方更不應該因山頭權力鬥爭而來拿孩子的前途作賭注。
‧青年評論 朱家健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
Powered by Discuz! X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