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國際學校學生是否一般較少被鼓勵參與群眾活動? [打印本頁]
作者: nov21 時間: 19-8-4 11:12 標題: 國際學校學生是否一般較少被鼓勵參與群眾活動?
本地學校學生相對國際學校學生好像一般較大機會被灌輸違法達義信息, 如果想避免孩子將來上街示威遊行, 讀國際學校是否較明智選擇?
作者: samsam123321 時間: 19-8-4 12:27
nov21 發表於 19-8-4 11:12 
本地學校學生相對國際學校學生好像一般較大機會被灌輸違法達義信息, 如果想避免孩子將來上街示威遊行, 讀國 ...
要用英文動之以情,應該本土人士唔多得
作者: mandy_ng207 時間: 19-8-4 13:26
nov21 發表於 19-8-4 11:12 
本地學校學生相對國際學校學生好像一般較大機會被灌輸違法達義信息, 如果想避免孩子將來上街示威遊行, 讀國 ...
唔一定,現在已有好多英文資訊俾少數族裔睇,要知嘅話一定有辦法。
反而我覺得讀國際學校嘅一係就已有外國護照、一係就屋企有條件出國,所以才無本地青年咁熱血。

作者: annie133 時間: 19-8-4 13:41
samsam123321 發表於 19-8-4 12:27 
要用英文動之以情,應該本土人士唔多得
國際的學生應該唔上連登,又睇唔明,應該冇咁易受到影響

作者: Radiomama 時間: 19-8-4 16:42
唔少香港家長都會選擇自己跟孩子分享/討論香港新聞時事;佔中和今次的修例好多都知。
有玩開Debate team或model of United Nations 的同學一般對新聞議題好有觸覺。
也有學生主要睇CNN news, 所以覌點有不同。

作者: b3410 時間: 19-8-4 18:13
感覺國際學校學生比較international , 多元化,對各種文化的包容性高好多。
作者: Ocean419 時間: 19-8-5 22:49
IS d 老師應該唔會以毒果新聞為教材去左右學生思想

作者: Saboc 時間: 19-8-6 07:39
Ocean419 發表於 19-8-5 22:49 
IS d 老師應該唔會以毒果新聞為教材去左右學生思想
你覺得用大公文匯較適合?

作者: applebot 時間: 19-8-6 08:48
Saboc 發表於 19-8-6 07:39 
你覺得用大公文匯較適合?
點解啲人一講唔睇毒報,就一定睇共慘黨大公文匯?一係極左派 一係極右派。
全港唔係得尼幾份報紙,更何況網上好多傳媒,做人唔好太偏。得罪你主人就標籤成五毛。
作者: Saboc 時間: 19-8-6 11:26
applebot 發表於 19-8-6 08:48 
點解啲人一講唔睇毒報,就一定睇共慘黨大公文匯?一係極左派 一係極右派。
全港唔係得尼幾份報紙,更何況網 ...
讀國際學校就係希望有更廣闊視野同更强思考分析能力,有思考能力就算有人用乜果或者大公做教材都唔會被洗腦。
Btw 我同意應多接觸不同媒體資訊再自己思考,所以唔駛咁大反應乜都“主人”“五毛”上身

作者: EconFather 時間: 19-8-6 13:44
不談政治,只談經濟學行為。
國際學校學生大多生於比較富裕的家庭,本身處於社會上比較高的階層。好多學生更加可能準備繼續家業,對他們來說,放棄利益,要作「違法達義」是一個不理性的行為,機會成本太大。
作者: Saboc 時間: 19-8-6 17:46 標題: -
本帖最後由 Saboc 於 19-8-6 17:48 編輯
----
作者: ms_maybb 時間: 19-8-6 23:25
Saboc 發表於 19-8-6 11:26 
讀國際學校就係希望有更廣闊視野同更强思考分析能力,有思考能力就算有人用乜果或者大公做教材都唔會被洗 ...
Totally agree!

作者: Jane1983 時間: 19-8-7 05:01 標題: 回覆樓主:
係會好d,無乜黄師洗腦。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9-8-7 07:33
EconFather 發表於 19-8-6 13:44 
不談政治,只談經濟學行為。
國際學校學生大多生於比較富裕的家庭,本身處於社會上比較高的階層。好多學生 ...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9-8-7 08:22 編輯
我覺得係咁:冇人冇物,自覺冇前途(呢樣社會對年輕人好差,大人的問題),冇份交稅,阿媽啱啱養大,冇份建設社會。在他們眼中,任何的建制,包括政府,警察,法院,企業,有生意,有樓,有車,有事業,有家庭的人,也是既得利益者,做人做事行為就容易變得極端,豁出去。 當然要視乎一個人的思考能力,教育,教養如何。
年輕人係由社會孕育出來的,我們的責任在那裡?孩子要我們教養的時候我們在掙錢?

作者: SISian 時間: 19-8-7 08:45
以前大學生有幾多?以家個個都話大學畢業,心頭點會唔高,覺得社會欠佢地;實質而家向上游又比以前難,競爭大左

作者: Donggun07 時間: 19-8-7 08:54
我覺得連登比較偏激,我唔太鼓勵年輕人,甚至成年人看。我估計國際學校老師沒有太多意見給學生,而學生都會受自己家庭或父母影響。
但體我覺得國際學校學生參與相對少
作者: mandy_ng207 時間: 19-8-7 09:18
shadeslayer 發表於 19-8-7 07:33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9-8-7 08:22 編輯
我覺得係咁:冇人冇物,自覺冇前途(呢樣社會對年輕人好 ...
原來年輕人係咁諗⋯⋯是否社會變了,人權大過天?記得我年少時也會妒忌某些同學得到老師優待,但絕不敢因此攻擊同學,而且任何攻擊同學的行為(包括冷嘲熱諷、針對等)老師都會積極處理,絕不姑息。在家如果對兄弟姊妹有因嫉妒而產生的欺負行為,父母也必教導,不會縱容。我不知道國際學校是怎樣教的,但基本如尊重別人、客觀思考、理性討論等等是學生應該在學校和家庭裏學到的。

作者: samsam123321 時間: 19-8-7 12:41
shadeslayer 發表於 19-8-7 07:33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9-8-7 08:22 編輯
我覺得係咁:冇人冇物,自覺冇前途(呢樣社會對年輕人好 ...
壓得太緊,一次過爆晒出來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9-8-7 12:57
mandy_ng207 發表於 19-8-7 09:18 
原來年輕人係咁諗⋯⋯是否社會變了,人權大過天?記得我年少時也會妒忌某些同學得到老師優待,但絕不敢因 ...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9-8-7 12:59 編輯
愛顧自己,尊重別人,這些東西是要由心裏發出來的。傳統教育中的以懲罰為手段的方法,我有所保留。
有些行為已去到無所不用其極,近乎恐怖活動。

作者: EconFather 時間: 19-8-7 16:09
國際學校一樣會有因嫉妒而產生的欺負行為,只是對國際學校學生來說,他們玩的是有錢人的欺負行為。某國際學校因為作弊事件玩到上終審法案。
作者: Cchongs 時間: 19-8-7 16:43
回覆 shadeslayer 的帖子
How would you explain about the professional protesters/riots?
作者: EconFather 時間: 19-8-7 17:19
SISian 發表於 19-8-7 08:45 
以前大學生有幾多?以家個個都話大學畢業,心頭點會唔高,覺得社會欠佢地;實質而家向上游又比以前難,競爭 ...
某程度上,反映香港本地教育制度的失敗。如果從全國十三億人口,或者全球60億人口來說,香港的大學生從「學歷」上都算是地球上的精英。
問題是「學歷」是否代表「能力」,這沒有一定的必然性,我相信大家選國際學校也是同一個原因。
競爭在什麼時空也是存在,只是現時香港很多學生的「能力」與現今商業社會所需配對不上。
在人工智能的世代,心算較快是否有市場價值呢?
作者: peter1 時間: 19-8-7 21:58
EconFather 發表於 19-8-7 17:19 
某程度上,反映香港本地教育制度的失敗。如果從全國十三億人口,或者全球60億人口來說,香港的大學生從「 ...
可否說說具體一點的例子是教什麼没用的東西, 又没有教什麼有用的東西. 没有學校教心算吧?
作者: EconFather 時間: 19-8-8 09:10
peter1 發表於 19-8-7 21:58 
可否說說具體一點的例子是教什麼没用的東西, 又没有教什麼有用的東西. 没有學校教心算吧?
...
純個人經驗:
在社會工作多年,曾經與不同的年青人工作過,有從外國回流,也有本地大學畢業,全都是香港土生土長的。而受過外國教育(或國際學校)的年青人,特別是中學時期已經到外國(或國際學校),對於解決「開放式」問題是比較強的。
例如:「我想你幫我約劉德華食飯」此一問題,香港本土學生大多會問「你可否給我劉德華電話?」,而非本地學生(再次強調都是香港人)可能會答「俾D時間我」,「我想想方法」。而我聽得最多的是,很多本地學生會說「指示不清楚」,「點做」,「老闆沒有方向」,「管理混亂」等評語。而非本地學生最後會同你講「老闆,我約唔到劉德華,但約到江華,頂住先」。
我對此現象,主要解釋是香港本地教育,主要是比較傾向於培訓「公務員」,而非「企業家」(這部份是沒有對錯的)。因此,課程設計並不會針對創意及想像力,反而更注重程序及評分(我完成了什麼就會得到什麼)。
香港整個本地教育制度,特別是課程設計及評核方式都沒有根本的變化,原因在於學校對老師的評核方式也是「注重程序及評分」。在80年代可能問題不大,原因是香港由工業化轉到服務業,對「注重程序及評分」的人才還是有一定的需求。但當社會由服務業轉為知識型經濟,人才就必須要學懂在「不對稱信息」下決策及解決能力,也即是學懂「創造工具」去解決「過去沒出現過」的問題。
「心算」只是一種借代手法,代表任何沒有「創意」的技巧,並可以利用「操練」方式來提升能力。而當社會進入人工智能世代,這種能力在市場價格就會下跌。過去有人力車夫,工業化後有了汽車就會Bye Bye。
作者: mandy_ng207 時間: 19-8-8 09:49
EconFather 發表於 19-8-8 09:10 
純個人經驗:
在社會工作多年,曾經與不同的年青人工作過,有從外國回流,也有本地大學畢業,全都是香港土 ...
本帖最後由 mandy_ng207 於 19-8-8 09:52 編輯
本帖最後由 mandy_ng207 於 19-8-8 09:50 編輯
謝謝分享,我覺得將問題交返畀老細嘅年輕人似乎唔係冇創意,而係懶同無責任感!呢啲其實係家教多過喺學校學。仲有一個問題,今時今日太多會投訴嘅家長,搞到老師見到學生行為偏差都唔敢去糾正!自問讀書時都唔係乖學生,亦試過做過不負責任的事,但老師會教,即使係講一啲令我難堪嘅說話,我都係學咗野,以後工作就會有返責任感。但我都聽過本地學校老師講,而家係唔可以話學生架!學生會大佢哋。我希望國際學校嘅老師同學生關係會好啲,起碼學生願意聽老師講嘢,咁先學到點做人。
唔好意思可能偏激左少少,我好少接觸年輕人的,如果誤會咗佢哋,請你地更正我,我亦想講聲sorry.

作者: FattyDaddy 時間: 19-8-9 14:06
本帖最後由 FattyDaddy 於 19-8-9 14:10 編輯
nov21 發表於 19-8-4 11:12 
本地學校學生相對國際學校學生好像一般較大機會被灌輸違法達義信息, 如果想避免孩子將來上街示威遊行, 讀國 ...
If the aim is to discourage your children from joining protests, you should send them to China to study, there they will learn it is better to be the driver of a tank than being driven over by one, regardless of whether it is right to drive a tank over someone.
Sending them to international schools will have the opposite effect. One only needs to think of what media they will be browsing for news, CNN? Bloomberg? New York Times? The Guardian? Al Jazeera even? An overwhelming majority of them side with the protesters in their current struggle with the China-HK government. Remember, they are the so called "foreign forces".
作者: Jane1983 時間: 19-8-9 15:31
FattyDaddy 發表於 19-8-9 14:06 
If the aim is to discourage your children from joining protests, you should send them to China to s ...
小朋友睇cnn、bbc等外國媒體大,一定係比較信服歐美果套普世價值。但佢地自己睇新聞,自己分析,無睇蘋果、無睇中文Facebook、無好激的黄師推動、無同學拉隊一齊去,又真係無咁激烈。

作者: lui 時間: 19-8-9 16:14
FattyDaddy 發表於 19-8-9 14:06 
If the aim is to discourage your children from joining protests, you should send them to China to s ...
I am so proud of my gal and her classmates who come out and stand together. When I asked her not to go as it is kind of dangerous ( as it’s a weekday that I was at work) , she left me few words. Who is going to support them if everyone said it’s dangerous. I am calm and I will not get away from the area for legal 集會。外媒報導只是事實發生的一小小小部份。如果只看外媒,當然沒有切膚之痛,又點會激動。況且,who cares about HK more than we Hongkongers. 在外國人眼中,香港人的事不太關佢地事,除了有vested interest 的公司。

作者: sallym 時間: 19-8-9 16:29
睇樓主一開始既提問同埋其中一D回覆, 好似講到係LS 既老師令學生激進上街抗議. The root causes are the gov and the unjustice.
So it really depends on whether you can see the problems (e.g. fed by what media) and whether you think these are problems (e.g. personal values).
有機會既同依D 年青人傾下計, 佢地同你地覺得既可能好唔同.
作者: Radiomama 時間: 19-8-9 18:49
lui 發表於 19-8-9 16:14 
I am so proud of my gal and her classmates who come out and stand together. When I asked her not to ...
Proud of your gal!

作者: lui 時間: 19-8-9 18:59
mandy_ng207 發表於 19-8-7 09:18 
原來年輕人係咁諗⋯⋯是否社會變了,人權大過天?記得我年少時也會妒忌某些同學得到老師優待,但絕不敢因 ...
本帖最後由 lui 於 19-8-9 20:03 編輯
為何一個人說依家年輕人咁諗你就信?

作者: cclee0129 時間: 19-8-9 19:11
是因為有了知識才會令人懂得思考,不要一面倒打壓年輕人,不要一面到說什麼以前自己捱了幾十年什麼什麼,自己也是很辛苦經過幾十年努力,年輕人太不知進退太容易怨天尤人,要說類似既說話,請先好好代入思考吧
放棄不了自己既得利益,就不要對住年輕人說三道四....
年輕人的絕望,不是既得利益者可以明白的....
作者: lui 時間: 19-8-9 19:45
cclee0129 發表於 19-8-9 19:11 
是因為有了知識才會令人懂得思考,不要一面倒打壓年輕人,不要一面到說什麼以前自己捱了幾十年什麼什麼,自 ...
支持你所說,支持我們的年輕人

作者: mandy_ng207 時間: 19-8-9 21:00
sallym 發表於 19-8-9 16:29 
睇樓主一開始既提問同埋其中一D回覆, 好似講到係LS 既老師令學生激進上街抗議. The root causes are the go ...
其實我覺得和理非的年輕人值得支持。相信大部分都是這些。但有一少部分勇武派(例如去圍警署、噴黑油、掟磚、縱火)這些就不值得支持,他們似是去洩憤多過去爭取公義。你們同意嗎?那又為什麼沒有人去勸退他們呢?

作者: mrsB 時間: 19-8-9 22:17
mandy_ng207 發表於 19-8-9 21:00 
其實我覺得和理非的年輕人值得支持。相信大部分都是這些。但有一少部分勇武派(例如去圍警署、噴黑油、掟 ...
不要本末倒置。一開始幾乎全部人都是和理非,其實由年頭開始已經有不同的反對聲音和遊行,但是一路的和平示威政府都視而不見,甚至加強武力清場和警黑勾結,才越來愈多所謂勇武派的出現。我沒有說他們做得對,他們某些行為確實是犯法,但他們會受到法律制裁。但警察呢? 高官呢? 他們在權利完全不對等的位置。只斥責示威者的行為,而對高牆的不當視而不見,是為不公。
是有人勸退他們的,因為無人願意有人受傷或是被捕,但現今的環境,誰勸得了? 你有去嘗試過了解這些年輕人嗎? 你知道真的無大台的嗎? 誰可以勸退誰? 除了林鄭政府!

作者: mrsB 時間: 19-8-9 22:17
cclee0129 發表於 19-8-9 19:11 
是因為有了知識才會令人懂得思考,不要一面倒打壓年輕人,不要一面到說什麼以前自己捱了幾十年什麼什麼,自 ...
同意!

作者: mrsB 時間: 19-8-9 22:19
lui 發表於 19-8-9 16:14 
I am so proud of my gal and her classmates who come out and stand together. When I asked her not to ...
多謝你的女兒和同學為香港出力!
就是因為愛香港,才會激動痛心!

作者: Saboc 時間: 19-8-9 22:42
回覆 mandy_ng207 的帖子
我都好討厭暴力, 唔想見到有人受傷害 但我想問究竟有乜嘢有效以後和平嘅手法同渠道?
作者: Saboc 時間: 19-8-9 22:44
回覆 lui 的帖子
同意, 我都好怕一啲愚昧無知嘅"大人"
作者: mandy_ng207 時間: 19-8-9 23:59
Saboc 發表於 19-8-9 22:42 
回覆 mandy_ng207 的帖子
我都好討厭暴力, 唔想見到有人受傷害 但我想問究竟有乜嘢有效以後和平嘅手法同渠 ...
事實係無,或者呢一刻係未有。見到有心人在連登叫年輕人停一停、諗一諗,可惜有d勇武派唔同意,覺得一退便是輸。我自己就對呢個冷血嘅政府完全失望,如果不是四大長老在,我應該會立即移民⋯⋯

作者: peter1 時間: 19-8-10 02:03
mandy_ng207 發表於 19-8-9 23:59 
事實係無,或者呢一刻係未有。見到有心人在連登叫年輕人停一停、諗一諗,可惜有d勇武派唔同意,覺得一退便 ...
好矛盾的。你叫佢地停,等同為權力壓下反對聲音。心痛的是我中年人無勇氣幫年輕人上前線檔子彈。
只有站在他們背後希望權力方有故忌。不會做成太大傷害。
作者: SISian 時間: 19-8-10 10:05
暴力唔應該美化,兩邊都係,兩邊而家都好暴力,希望唔好再鼓吹同美化。
仲有雙方而家連基本人需要嘅尊重都冇,一邊鬧暴徒,另一邊鬧黑警,點會有得傾,呢個困局真係唔知點搞,好無奈。
不過講返樓主嘅問題,老實講我暫時真係見唔到學校有同學談及政治,我個女大概都知道有啲事發生緊,都有問過我,不過佢話老師就完全冇提過

作者: ZackMama 時間: 19-8-10 11:12
提一提樓主,當權者及地方政府係有權力去調整本地課程。至於如何可以調整國際課程,去配合個別地方發展呢?我唔識。經此一役,有冇政府單位會提出去調整課程內容,去進行思想教育呢?我唔知,歡迎討論。
作者: Radiomama 時間: 19-8-10 11:15
ZackMama 發表於 19-8-10 11:12 
提一提樓主,當權者及地方政府係有權力去調整本地課程。至於如何可以調整國際課程,去配合個別地方發展呢? ...
之前討論國歌法果陣,楊局長講過所有在香港的學校,包括國際學校都要加入認識國歌這部份。

作者: Radiomama 時間: 19-8-10 11:18
老實說,「認識」並無問題,但強逼大家去「愛」就不可能啦。

作者: mandy_ng207 時間: 19-8-10 13:54
Radiomama 發表於 19-8-10 11:18 
老實說,「認識」並無問題,但強逼大家去「愛」就不可能啦。
本帖最後由 mandy_ng207 於 19-8-10 13:55 編輯
所以我覺得國際學校公道啲,好似我仔嗰間學校係有「母語日」,大家去分享自己原生國家的歷史、文化等,沒有強調要「愛國」。

作者: b3410 時間: 19-8-10 16:19
SISian 發表於 19-8-10 10:05 
暴力唔應該美化,兩邊都係,兩邊而家都好暴力,希望唔好再鼓吹同美化。
仲有雙方而家連基本人需要嘅尊重都 ...
true. 殺馬者道旁兒。一但暴力被美化,等於推年輕人去衝。
作者: b3410 時間: 19-8-10 18:17
可能文章比較長,不過可以借鑑。
杀君马者道旁儿——五四记忆(林达)丨凤凰副刊[size=1.2em]2015-05-28 15:27:24
[size=1.2em]书城杂志 [size=1.2em]作者:林达
[size=1.2em]
http://book.ifeng.com/a/20150528/15287_0.shtml
作者: b3410 時間: 19-8-10 18:19
五.四运动源于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在青岛的权益转让给了日本而没有归还中国。这里面除了中日私下交易,还涉及一次大战中国的参战程度,涉及巴黎和会的力量配比,种种复杂纠葛导致出这样一个结局来,有历史的偶然和必然,这不是本文探讨的范围。只能说,这样的结果在当时的北京大学,必会引发出一场以爱国为主题的学生运动来。
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那一天,游行集会抗议都不在话下。最后的高潮是发生了火烧曹(汝霖)府和“痛打卖国贼”章宗祥的事件。章宗祥被殴重伤,一度生死不明。读“五.四”的罗家伦回忆,最初引起我兴趣的,正是围绕这一历史细节前前后后的故事。
为了反对中日密约,“五. 四”一年前的一九一八年,已经有了一次新华门总统府请愿的学生运动。这两次运动罗家伦都是发起人之一,更因其后者被称为“五.四干将”。这个干将在一九一八年发起请愿是二十一岁,“五.四”那年是二十二岁。大家都知道,那一天群情激奋。在走出校门前的一次集会上,四年级学生许德珩慷慨激昂发言。他二十五岁才进入北大,一九一九年二十九岁,是学生中年长的一个。他后来成为九三学社发起人之一;会上刘仁静挥动小刀意欲自杀,他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当时十七岁。后来代理北大校长、也是后来的台湾大学校长的傅斯年,一些书中称他为五.四学生领袖,其实不然。五.四那天阴差阳错,他本来要被学生推选为副主席的,结果被一个同学打了一拳,一怒之下傅斯年和五.四运动脱离干系,再无瓜葛。傅斯年当时二十三岁。
关于发生在曹府的故事,现场目睹的人并不多。许德珩当时在场。他不仅后来一直是九三学社的领导人,还坚持申请加入共产党达五十三年之久,在九十岁才如愿以偿。他长期作为大陆政治人物中的五.四先驱,为我们传承这段历史。
罗家伦后来去了海峡的另一边,他当时也在场。他非常中性仔细地描述了当时发生的事情。章宗祥先被群众痛打一顿,“忽然有人说‘打错了’。大家便一哄而散。”章已经不能起来,对一个被认为错打重伤的无辜者,在场学生无人救助。而是由在场的一个日本人和一个佣人把他抬出曹府抬到一个杂货店。“群众中忽然有人叫‘刚才并没有打错’”,就 “重新把章宗祥拖进曹宅来,”唯有那个日本人冒死试图保护他,学生们“拆散了一张铁床,拿铁床的棍子来打,所以章宗祥当时确是遍体鳞伤,大家以为他已经死过去了。......我还亲眼看到江绍原拿了一床红绸的被子,拖在地上,撕了一块红绸,拿在手里,乱晃几下,说是‘胜利了!胜利了!’”曹家的室内陈设被学生门纷纷砸碎,包括众多香水瓶,“香气四溢,不可向迩”。罗家伦看到高等师范的学生从身上掏出许多自来火(火柴)开始放火。罗家伦在回忆中问道:“如果他们事前没有这个意思,为什么要在身上带来这许多自来火呢?结果,曹宅烧起来,徐世昌便下了紧急命令,叫军警捉人。”罗家伦出了前门,可是救火队和水夫,已经把一条街挤得水泄不通。几十人尚在曹宅来不及出来,被军警逮捕,其中就有许德珩。
五.四当天,一场民众抗议政府对外政策的爱国运动,就以一个纵火及殴人重伤的高潮告终。在如此混乱的民众运动中,发生这样的暴力刑事案件,古今中外都难避免,更何况中国民众大规模请愿干政,还是初试牛刀,不割出血来才是奇怪事情。问题是割出血以后怎么办?
我觉得好奇的是,我们可以看到,大规模“运动”本身就有制造问题的能力。一旦问题被制造出来,一是新问题成为当务之急,而引发运动的国家大事反而退而为其次;二是新问题可以成为 “运动”的进一步推动。两天后,章宗祥还没脱离危险,曹宅当然已经烧光。记得我们的历史课本上没有罗家伦这样的细节,历史书也在暗示和引导我们:痛打、火烧的对象既然是卖国贼,也就是无可厚非之正义行为。就在当时,大多人怕也是持这样看法,否则事情不会如此发生。
不到二十二岁的罗家伦五.四那天回来累得倒头大睡,第二天起来,还在奔走,并且参与了全体通过的北京学生罢课决议。在一年前新华门总统府请愿的运动发生时,事件一发生校长蔡元培就立即辞职。最后是学生表示退让回校,由罗家伦等学生劝说校长回来。这几个学生有个基本概念,就是不能伤害北大。为此,发起运动的罗家伦还被顾颉刚痛骂了一顿,一九一八年,顾颉刚二十五岁。这一次,五.四出了大事,有多名学生在曹府现场被捉,蔡元培根本不提辞职,而是主动联系所有大学校长,商讨如何要求北京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在一个成熟的法治国家,这类事情的处理是桥归桥,路归路。抗议集会在法律容许范围,政府不可以不批准;发生违法暴乱行为,独立的司法不可以不惩治,政府行政分支干涉都无用,行政干预司法乃宪政法治之大忌,休提。当然再往前推一步,是政治透明,重大外交举措不可以隐瞒民众。而一九一九年的中国,很容易一步错而步步错,或者说一步偏差而步步偏差,整个思路逻辑都对不上。政治是不透明的,民众抗议是容易失控的,司法不是独立的,所以被捕学生事情是政府行政说了算,这样歪打正着,倒也就有交易可做。
罗家伦估计的政府思路大致不会错:“因为他们知道如果长久的罢课下去,一定是要出事的。而且五月七日是国耻日,更容易出事。”所以北京政府刚刚听到学生决定罢课的消息,就把 “明天全体复课,明天就立刻可以放人”的交换条件提交给大学校长。五月六日当晚十点,蔡元培紧急召集北京各大学校长,在他的办公室接见学生代表。罗家伦回忆,学生代表都说“昨天才决议罢课,明天便要复课,乃是办不到的,我们也负不起这个责任。”唯一例外地赞同这个妥协的是罗家伦:“我说:‘现在如果尽让同学们关在里面,也不成事,况且我们这一次有放火及殴伤等重大情节,(当时章宗祥还没脱离危险境界,有两天没有大小便,医生说他命在旦夕了。)适巧政府又捉去我们几个人,用这几个人去抵命,也是没有办法的事。”罗家伦向校长们确认妥协交易的可靠性,校长们说,“我们可以以生命人格为担保,”还告诉学生代表,京师警察总监“吴炳湘也曾发誓过‘如果复课而不放学生,我吴炳湘便是你们终身的儿子。’”于是,罗家伦说,“我以为既然如此,我们就复课好了。”其余学生领袖一致反对,可是既然罗家伦说出来了,他们居然也都勉强照办,可见二十二岁的罗家伦在学生中也确是最有威望的领袖。第二天北京各大学先后复课,“到了十点钟,全部被捕同学从警察所送回学校来,大家都列队在门口迎接,当时那种痛哭流涕的情形,真是有家人父子于离乱巨劫以后相遇时之同样感觉。”
作者: b3410 時間: 19-8-10 18:20
过去我们更多看到蔡元培救援学生一节,现在下文已经渐渐为人熟知:学生出狱,蔡元培就离北大而去。留下的一封辞职信引的典故成为学生们费解难猜的谜,“杀君马者道旁儿。”“民亦劳止,汔可小休”罗家伦回忆说,学生们纷纷去请教国文老师,让那些被新文化运动冷落的老夫子们好好得意了一番。对于当时北大学生的国文水平来说,这实在没什么难懂的。或许是他们不愿意或不相信他们读到的意思罢。蔡元培清楚看到,虽身为校长,下面的局势他无力回天。
下面是没有蔡元培的学生们自己运转的北大。章宗祥还没有脱离危险,“时时有死耗之传闻”,学生们显然还在担心是不是有司法的追查问罪,“刚巧北大有一位同学叫郭钦光,在这个时候死了,他本来死有肺病的,在‘五.四’那一天,大约因为跑得太用力了,吐血加重,不久便死了,当时大家怕章宗祥和我们打官司,所以订下一个策略(这个策略之最初主动者便是狄君武)硬说郭钦光乃是在‘五.四’那一天被曹家用人打死的。于是郭钦光遂成为‘五.四’运动中惟一烈士,受各处追悼会之无数鲜花美酒吊祭,和挽章哀辞的追悼。在上海还有一位女士,当众痛哭郭烈士。”虽然这一“策略”不是罗家伦提出,他显然在当时也接受了。所不同的是他不掩盖事实,还在事后反省这样做的正当性。
北大学生走向全国,派去的学生密电回来,告诉北京同学“可以相机发难”。于是,学生领袖分两天派出几百名学生出去街头演讲,就又有被捕。这次学生被捕已经不涉命案,也在预料中,就有慷慨以赴的气慨,甚至又成策略:被捕本身又可推出高潮,罗家伦如地下工作一般,偷偷发出学生被捕的电文,成为各大城市新的耸动新闻。南下点火的北大学生,遂发动劝说上海商家罢市,“甚至于要求不遂,向商店老板跪下去。到了六月四日,全上海罢市了,别的地方跟着罢市的也有好几处,而天津方面,因为一个南开学生马骏在商会代表的前面,用一只碗向自己脑壳一打,表示他要求的决绝,商会方面的人大为感动,也罢市了。”
这让我想起以前看到的五.四前后的梁实秋。清华学生梁实秋也跟着同学去前门外珠市口演讲,聚集的民众阻碍了交通,有汽车按喇叭,激怒的民众顿时捣毁了一部汽车。梁实秋反思道: “我当时感觉到大家只是一股愤怒不知向谁发泄,恨政府无能,恨官吏卖国,这股恨只能在街上如醉如狂的发泄了。在这股洪流中没有人能保持冷静,此之谓群众心理。”章宗祥的儿子也是清华学生,和梁实秋同宿舍,五.四后悄悄离开学校。但是他的床铺被同学砸烂,衣箱私人物品被四处乱扔。梁实秋对此尤不能认同。那一年,梁实秋十六岁。
接下来,是天津上海向政府提要求,要求“罢免卖国贼”和“不签巴黎和约”。要求前提,就是释放学生。这时,北大临时拘留所的“学生还不肯出来,因为他们一出来要减少了天津及上海方面的紧张空气。到了第二天,步兵统领衙门和警察所却派人来道歉,他们才肯出来,”拘禁在警察所和步兵统领衙门的学生更不肯出来,“以后预备了汽车和爆竹送他们出狱,还是不肯。最后一个总务长连连向他们作揖说:‘各位先生已经成名了,赶快上车吧!’”民众官府的力量对比可见一斑。直到五.四五个月后,学生会派罗家伦去请回蔡元培,蔡元培“慨然答应”。也许,蔡元培看到,五个月下来,已是学生“可小休”的时候了。事实上,到年底,北大学生为另外事情,和政府又起过一次冲突,罗家伦也首领其中。可是,如蔡元培知道的,已经到了罗家伦和学生们看到“学生运动也就衰落下去”的时候了。
罗家伦曾总结衰落原因,认为:一是“青年作事往往有一鼓作气再衰三竭之势。”二是“第一次学生运动”都是用功学生负责,“但是到后来久动而不能静,有许多人只知道动而不知道读书,于是乎其动乃成为盲动。”三是,“最初动的学生,是抱着一种牺牲精神,不是为了出风头”,而他们的“名声较大,大家知道得多了,于是乎有许多人以为这是成名的快捷方式,乃是出风头的最好方式,结果个个想起来动,结果必至于一败涂地。”四是后来的各种政治成分加入,“往往起于内部的破裂”。也许还应该说,运动是短暂的事情,能够达到的目标是有限的,自然会衰落。可惜热血沸腾之中,很少有人肯在合适时机见好就收。
当然“五.四”包括了前前后后的文化运动,不是一个简单学潮。罗家伦在总结五.四影响的时候,不认为表面胜利是重要的。他认为重要的是推动形成民众组织和扩大新文化运动,“唤起了全国青年对于国家问题的意识”。罗家伦入学北大那年,恰是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同一年,他最清楚看到,没有蔡元培推动的新文化运动,不会有发动五.四的北大学生,他们对国家问题有了意识,可是在这样的意识下做什么和怎么做,又是另一件需要探讨的事情。至少这样的学生运动,并非是蔡元培所希望看到的景象。梁实秋甚至认为:新文化运动的“探求新知”都不宜“过于热心”,以至“学校的正常的功课反倒轻视疏忽了”,然而有能力给自己内心安排出空间、去深入探讨这样问题的人并不多。因为运动大前提的爱国重量压倒一切,其余探讨也就复杂困扰而“渺小”到难以启齿的地步。
提到北大学生一九一八年的总统府请愿,罗家伦说,这是一件“很少有人提起的”事,他还说,“(说句没出息的话,这也是民众请愿的第一次)。有了这件事做引子,再加上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五.四’运功的产生,几乎是事有必至。”。五.四以后,北大更是脱离不了政治了。不仅五.四是必然的,此后中国的轰轰烈烈都是“事有必至”。人是需要精神支撑的,需要自己有正义感有爱国心有道德的精神追求,尤其是处在如北大清华这样精神上层。五.四这样的大事体于历史留名,表现出宏大叙事的正确,支撑起一代代前赴后继的青年学子的道德感。这里有牺牲有流血有牢狱,使得任何要往深处走一步,提出批评检讨的人,都可能在道德上先输一头。
作者: b3410 時間: 19-8-10 18:21
但是,并非所有的人都不能走出历史所规定的局限。还是有少数身陷其中的人,有能力自己拔出脚来,甚至走出喝彩声以及五色光环。从困惑开始而寻出它背后必然的负面效应,认识到,在一定条件下,这样的负面效应会毁掉一个人,二十三岁的罗家伦,就已经有了反省自己的能力,“好不容易,辛辛苦苦读了几年书,而去年一年以来,忽而暴徒化,忽而策士化,忽而监视,忽而被谤,忽而亡命......全数心血,费于不济之地。”反省的还有五.四时才十六岁的梁实秋。五.四建立的清华学生会,在此后有权评议学校事务。梁实秋担任了几年评议员。他说,“我深深感觉‘群众心理’是可怕的,组织的力量如果滥用也是很可怕的。”清华学生在短短时期内驱逐了三位校长。“学生会每逢到了五六月的时候,总要闹罢课的勾当,如果有人提出罢课的主张,不管理由是否充分,只要激昂慷慨一番,总会通过。”
在一个内忧外患状态下,人们被不断的学生运动民众运动的大潮所裹挟,看似积极主动参与,其实不论情绪、精神状态还是身躯,都是被动地被局势推着走的,休谈“独立”。几乎很少有人能够置身事外。那是有人喝彩的游戏,即便不殴人纵火“暴徒化”,那种“决策于千里之外,运筹于帷幄之中”的政治“策士化”,以及梁实秋看到的失去个人独立而从众的状态,仍然有着致命吸引力。有许多人更是一经运动,终生无以摆脱动态,再也静不下来。爱国以民众运动为主要形式、形成滚滚不息潮流,诉求越正当,越是迷人,越会卷入一代代优秀青年,对一个国家的毁坏更会超过它的正面推动。虽不断有人意图作运动和领导组织的具体改善,却往往看不到此乃硬币之两面,弊端与生俱来无可根治。归根结底,这不是冷静审慎坚实的制度改革,虽披以现代外衣,它仍然轻而易举就可能潜移默化为中国式的政治权术操作。
五.四以后,蔡元培《告北大学生暨全国学生书》中,称“诸君唤醒国民之任务,至矣尽矣,无以复加矣!”“一时之唤醒,技止此矣,无可复加。”你们做到登峰造极处了。不知学生听了是否全当作夸奖吞进肚里。蔡元培又转回来表示,真正寄希望看到的中国青年和未来国民是“扩充其知识,高尚其志趣,纯洁其品性。”“推寻本始,仍不能不以研究学问为第一责任也。……使诸君果已抱有恢复原状之决心,则往者不谏,来者可追”。在五.四前,胡适和陈独秀两名教师、罗家伦和傅斯年两名学生,在北大受到保守派最大的压力,然而“胡适虽然同情学生诉求,却认为这场运动也是一场不幸的政治干扰,不仅破坏了北大的教学制度,阻碍了‘新文化运动’的进展,也促使他放弃了‘二十年不谈政治’的初衷”,作出这样思考的胡适,五.四那年,二十八岁。他此后一直提倡“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蔡元培、罗家伦和胡适,属师生三代,此后却维持了长久的特殊友谊。他们对五.四不同于寻常的推敲,是这段友谊的一个重要纽带。在此后中国动荡的局势下,他们不可能远离政治,也没有放弃当动则动。可是,他们和五.四那年四十岁的陈独秀,有着明显不同。他们不能完全在局势推动下随波逐流,在动与静、破坏与建设的局势之间,他们有自己的独特思考和不断挣扎。这种挣扎来自于他们能够穿透动荡局势,看到不论作为个人还是民族,当有某种恒定不变的东西。他们相信,这种东西沉淀下来,才是个人和民族立足的坚实基础。
“杀君马者道旁儿”,你的马儿跑死,全因道旁欢呼喝彩的人太多。许德珩说,这是蔡元培在嘲讽当局;更多的人说,这是蔡元培在自嘲;罗家伦没有给出结论,仍称之为谜。我想,他的心中其实是有答案的。
一九一九年五月九日凌晨,给北大留下这句话的时候,蔡元培五十一岁。
《罗家伦与张维桢——我的父亲母亲》 罗久芳著 百花文艺出版社二OO六年一月版
原载《书城》第二十期
作者: peter1 時間: 19-8-10 23:11
b3410 發表於 19-8-10 16:19 
true. 殺馬者道旁兒。一但暴力被美化,等於推年輕人去衝。
政權暴力被美化/隱藏化/正當化更會推香港去死。
作者: lui 時間: 19-8-11 02:01
peter1 發表於 19-8-10 23:11 
政權暴力被美化/隱藏化/正當化更會推香港去死。
已向滙豐、國泰開刀(除民航局,還有華融要求員工公私出行不可塔國泰港龍)。裝睡的港人幾時先醒?

作者: b3410 時間: 19-8-11 06:03
peter1 發表於 19-8-10 23:11 
政權暴力被美化/隱藏化/正當化更會推香港去死。
如果有時間,可以看一下文章,當時的社會,矛盾,衝突,和反思。
作者: SISian 時間: 19-8-11 08:44
這邊廂唔可以坐國泰,那邊廂唔好幫櫬親中飲食連所店,大家都充滿怨恨,相互看不見自己的不是,才令問題冇辦法解決

作者: oilywater 時間: 19-8-13 23:28
lui 發表於 19-8-9 16:14 
I am so proud of my gal and her classmates who come out and stand together. When I asked her not to ...
Your daughter studies in local school or international school?

作者: lui 時間: 19-8-13 23:46
oilywater 發表於 19-8-13 23:28 
Your daughter studies in local school or international school?
International school.

作者: oilywater 時間: 19-8-14 13:04
lui 發表於 19-8-13 23:46 
International school.
Thank you for your reply. Do the teachers in your daughter’s school encourage their students to protest?

作者: EconFather 時間: 19-8-14 14:47
Radiomama 發表於 19-8-10 11:15 
之前討論國歌法果陣,楊局長講過所有在香港的學校,包括國際學校都要加入認識國歌這部份。
...
細心留意,國際學校是比較支持唱國歌的,不單是中國國歌,也包括其他國家的國歌。學生透過唱別人國家的歌,來體現和而不同的精神,達致互相尊重。
作者: EconFather 時間: 19-8-14 15:48
好片分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KbGa_nl4GE
作者: SISian 時間: 19-8-14 18:18
EconFather 發表於 19-8-14 15:48 
好片分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KbGa_nl4GE
With my full respect - Mr. Lau

作者: IloveJJ 時間: 19-8-16 23:1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Radiomama 時間: 19-8-17 06:50
國際學校不少已開學,昨晚我們收到本學年第一次newsletter, 而當中有校長的話:
I began this week speaking directly to all students in Year 13 through Year 6 about the current social/political situation in Hong Kong. We feel that it is important for our students to know the position of the school. I made it clear that we stand for three things: 1. Safety - The physical and emotional safety of all of our students regardless of their political views. 2. Peace - Non-violence. Peace is also not simply the absence of violence, but it is a way of being, of relating to oneself and others. 3. Dialogue - We are a school that values open discussion following the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Mission Statement "...other people with their differences can also be right." I made it explicitly clear that we trust our students to respect each other's dignity so teasing, bullying and/or isolating someone because of their beliefs or the beliefs/values of their family would not be tolerated.
作為家長,我覺得學校做得不錯。

作者: mandy_ng207 時間: 19-8-17 07:57
Radiomama 發表於 19-8-17 06:50 
國際學校不少已開學,昨晚我們收到本學年第一次newsletter, 而當中有校長的話:
I began this week speakin ...
本帖最後由 mandy_ng207 於 19-8-17 07:57 編輯
係做得非常好!如果本地學校也能主動教育學生秉守和理非精神,有胸襟去接納不同的政見,很多在街上的衝突是應該可以避免的。謝謝分享!

作者: Jane1983 時間: 19-8-17 08:56
IloveJJ 發表於 19-8-16 23:16 
點樣可以無好激既黃師推動?無同學拉隊一齊去呢?因為讀國際學校嗎?
係國際學校。

作者: IloveJJ 時間: 19-8-17 10:2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mandy_ng207 時間: 19-8-17 10:32
IloveJJ 發表於 19-8-17 10:23 
唉,唔通真係要避走?
我老公話申請去公司泰國分行,去讀國際學校喎!
...
我相信家教也十分重要。而且本地學校也不是每個同學都會上街做激進行為的。我打死都唔信七月份接受訪問嗰啲狀元會上街掟磚、打警察。真正暴力的人是極少數。不過這班暴力分子就會說其他人冷血,看你的孩子能否承受這種語言壓力吧。

作者: Jane1983 時間: 19-8-17 10:41
IloveJJ 發表於 19-8-17 10:23 
唉,唔通真係要避走?
我老公話申請去公司泰國分行,去讀國際學校喎!
...
睇定d,自己同小朋友傾多d,希望唔使行到果步。
連根拔起,放棄自己的地方,又有年老父母,走亦唔係容易 

作者: IloveJJ 時間: 19-8-17 11:4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IloveJJ 時間: 19-8-17 11:4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Jane1983 時間: 19-8-17 11:57
IloveJJ 發表於 19-8-17 11:46 
我對地方,或年老父母又唔係咁大牽拌,反而係唔係幾接受由傳統學校轉去國際學校。尤其是覺得已入直路。
...
唔接受就無謂勉强。而家未到非走不可的一日,但多考慮和留意唔同option係有需要。

作者: IloveJJ 時間: 19-8-17 12:0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chkwu 時間: 19-8-17 12:07
Radiomama 發表於 19-8-17 06:50 
國際學校不少已開學,昨晚我們收到本學年第一次newsletter, 而當中有校長的話:
I began this week speakin ...
我覺得重點係open mind and respect each other
作者: mandy_ng207 時間: 19-8-17 12:26
chkwu 發表於 19-8-17 12:07 
我覺得重點係open mind and respect each other
冇心賣花讚花香,只想講心底話,這方面國際學校的多元文化會比較容易培養小朋友有廣闊胸襟,尊重別人的態度和守望相助的精神。記得我仔幼稚園有不少非華裔家長,完全看不懂中文,有時候教育局只在中文報紙發放第一手資訊(如停課),我們都會幫忙翻譯做英文,等他們都可以第一時間了解。

作者: samsam123321 時間: 19-8-17 13:41
國際學校不鼓勵散播仇恨的
作者: Jane1983 時間: 19-8-17 14:22
IloveJJ 發表於 19-8-17 12:03 
係,所以都係留意下國際學校係點?等自己有個打算,本身真係無考慮過
無辦法。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 

作者: b3410 時間: 19-8-17 14:24
IloveJJ 發表於 19-8-17 11:44 
我認同最重要係家教,我反而唔係怕同學,係怕老師
唔使咁灰,睇定D再考慮轉。學校是用來求學的地方,學校應該會保障教學先。
反而細佬可以早些籌劃,諗諗升中如何部署。
作者: IloveJJ 時間: 19-8-17 14:4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b3410 時間: 19-8-17 15:08
IloveJJ 發表於 19-8-17 14:45 
如果全家人留香港,細佬也自然是讀本地中學,有什麼部署呢?可以舉例嗎?
...
例如升中轉國際學校。可以開始睇多D關於國際學校的信息。
作者: planetearth 時間: 19-8-18 10:37
IloveJJ 發表於 19-8-17 12:03 
係,所以都係留意下國際學校係點?等自己有個打算,本身真係無考慮過
小兒學校冇講政治,同學間有討論不同意見。雙語學校可能適合你地。
作者: IloveJJ 時間: 19-8-18 11:2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IloveJJ 時間: 19-8-18 11:3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b3410 時間: 19-8-18 21:04
IloveJJ 發表於 19-8-18 11:31 
如果真的覺得香港不能留下來讀書,也是老公轉去泰國分行工作,才考慮去讀國際學校。所以也不會只是細的轉 ...
就來開學,學校welcome email and support 做的好好,如果感覺困擾,可以參考。
our priority is to remain vigilant about understanding our situation and being as prepared as we can to maintain a stable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our students, one which upholds our shared values of respect, compassion and openness.
Helping children manage in unsettling tim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Hong Kong continues to be unsettling for the whole community. Conflict associated with the recent demonstrations has been very present in the news, and all ages of children will have some degree of awareness of ongoing events. There may have been some very real impacts on family life in terms of travel in Hong Hong and work disruption for parents.
During these times both children and adults can potentially feel anxious and unsure about the future. Alongside school, parents can help provide opportunities where feelings can be discussed within a safe context, as well as maintaining a sense of normality, routine and calm. Supporting children will enable them to process and manage their feelings and build resilience.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may be helpful:
- Reassure children that they are safe: Children will need to be reassured regularly they are safe, and that adults will faithfully keep them safe.
- Let children know that it is alright to be upset: Tell children all feelings are OK, but it is important to still behave in polite and respectful ways to others, even if we disagree with them.
- Maintain a normal routine: Try to make extra time to listen to what your children need to tell you.
- Place an emphasis on resilience and strengths: Focus on the child’s skills, in terms of their daily life. Help them see they have many strengths to help them cope if feeling anxious or upset.
- Look for opportunities to help others: Acts of benevolence, charity and humanity help to restore positivity about the world.
-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children to be honest about their feelings: Sharing worries or feelings of upset with other family members reduces a sense of vulnerability and isolation, raises optimism and self esteem. Checking in with your children to see if they have any worries can help them start these conversations.
-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physical exercise: Exercise is valuable in developing natural chemicals in the brain to help us cope with feelings such as shock or worry.
- Communicate any concerns with school: If you have any worries or concerns about your child’s emotional behaviour please do let the school know. There will be things the school can do to help further.
- Look after yourself: A time of stress can mean less energy and more potential for illness for you, as well as others. So please take care of yourself.
作者: IloveJJ 時間: 19-8-18 23:1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aboc 時間: 19-8-19 00:35
回覆 b3410 的帖子
Esf?
作者: lui 時間: 19-8-19 02:28
Saboc 發表於 19-8-19 00:35 
回覆 b3410 的帖子
Esf?
CIS

作者: Saboc 時間: 19-8-19 07:59
回覆 lui 的帖子
Exact same piece of advice in Esf. Very good
作者: b3410 時間: 19-8-19 08:20
IloveJJ 發表於 19-8-18 23:17 
你細路都係讀國際學校咩?
今年入,讀Y7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9-8-19 08:30
香港還有重要的自由如「香港人在香港讀書可以選國際學校」。在內的地,在新加坡,在韓國卻不能。

作者: IloveJJ 時間: 19-8-19 10:0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IloveJJ 時間: 19-8-19 10:0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b3410 時間: 19-8-19 10:15
IloveJJ 發表於 19-8-19 10:08 
是什麼政策?那泰國呢?
泰國的教育雖然不太了解,不過我覺得應該唔會太好。
反而新加坡/馬來西亞就接近D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9-8-19 11:10
b3410 發表於 19-8-19 10:15 
泰國的教育雖然不太了解,不過我覺得應該唔會太好。
反而新加坡/馬來西亞就接近D
...
泰國有英式國際學校例如 Harrow。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9-8-19 11:13
IloveJJ 發表於 19-8-19 10:08 
是什麼政策?那泰國呢?
一般國家會容許外國人入讀國際學校。如你移民泰國,你便是外國人,可入國際學校。
我說香港好自由,不只容許外國人入讀國際學校,還容許香港人入讀國際學校。

作者: annie133 時間: 19-8-19 11:23
IloveJJ 發表於 19-8-19 10:08 
是什麼政策?那泰國呢?
泰國Harrow 都成20萬一年,如果香港有好的國際學校收,點解要去泰國?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9-8-19 13:38
annie133 發表於 19-8-19 11:23 
泰國Harrow 都成20萬一年,如果香港有好的國際學校收,點解要去泰國?
避開香港的政治混亂?但泰國一樣有政治混亂。

作者: LLLT 時間: 19-8-19 16:01
泰國和香港一樣,有錢人多數讀國際學校。Harrow是表表者,我想這是一個賣點。
作者: IloveJJ 時間: 19-8-19 21:1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IloveJJ 時間: 19-8-19 21:1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
Powered by Discuz! X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