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倫系列 1.1 - 兒子的生活適應
熱度 7已有 144 次閱讀
23-5-29 13:55
|系統分類:生活點滴
英倫系列 1.1 - 兒子的生活適應
我們去到倫敦之後,因為見面時間多咗好多,而且已經過咗去啱啱一年,所以多咗回顧,他多咗分享,有一些之前他沒什麼講,因為怕我哋擔心,同時他仍然在摸索緊。
他之前的資料搜集,準備功夫,聯絡朋友同學,一早搵到工,係比較一般移居或者移民到英國的香港市民佔優。就朋友接機,買日常用品,申請 NI,開銀行戶口,俾council tax,這些細微但重要的事情,很早處理好,很順利。
最初一個月最大挑戰係公寓嘅設計及設備,係適合放工後回去休息或者煮非常簡單嘅晚餐。但係疫情改變很多工作及生活習慣,就傢俬已經有好大改變。買傢俬不是大問題,但因為疫情,IKEA都唔再回收舊傢俬,要自行安排。倫敦係幾環保,不是隨便可以掉,要送去回收站回收。回收站不是所有物件都收,就算收要預約,同時要證明你住在當區的council tax 收據。
細傢俬可以自己或者同朋友搬去回收站,但大件傢俬例如梳化,床褥就大工程,惟有搵搬運公司用設備及貨車送去回收站。這些情況在香港慢慢會見到。
他有自己煮食,主要去M&S, Waitrose & Partners 買 ready to cook 嘅食材。他喜歡pasta, mushrooms, steak and salmon, prawn and mixed veggie. 自己煮便宜好多,而且不用外面用膳,感染風險低啲。
他分析在Canary Wharf 食嘢選擇唔算多,外賣普通嘢食都10鎊起跳,去到15鎊才ok食得落。所以他寧願少d出去食,出去食就食好d,唔好慳,當然唔會成日米芝連餐廳。我試過之後,非常同意他的分析,他介紹的意大利及法國餐廳,印度咖喱,馬拉,日本拉麵,都係ok嘅。唐餐就就過唐人街及CW的,普普通通啦。
所以我係倫敦同佢去不同超市行,知道食材大概之後,開始教佢因地制宜,用當地食材煮他喜歡食的fusion 菜。再深入了解個煮餸流程,點樣炒到有鑊氣。我返香港後,他煮俾CEO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