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歸屬感
樓主: 天外之人
go

歸屬感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9561
發表於 22-7-25 19:09 |顯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後由 ABC-DAD 於 22-7-25 21:28 編輯

,在成長階段無歸屬感唔係咩驚天動地嘅嘢,往往係離鄉別井後,歸屬感就慢慢滋長,畢業生一定比在讀生有歸屬感。

Maslow ,嘩出嚟工作第二年,公司Sponsored 去讀書,在Supervisory Studies 讀過下都三十多快四十年前嘅事,我對中學嘅歸屬感就系中二同數學老師講自己去圖書管(館)自修,二年睇完一套二百本嘅社會心理學叢書。真係呢「欲練神功 揮劍自宮」嘅豬嘜

Rank: 9Rank: 9Rank: 9


23046
發表於 22-7-25 20:04 |顯示全部帖子
shadeslayer 發表於 22-7-25 15:25
第二代移民在外地長大受教育,已經可以有歸屬感了。
人生苦短,我是我,孩子是孩子,第二代的歸屬感在那兒,又與我何干。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9561
發表於 22-7-25 21:41 |顯示全部帖子
第二代,現時離開香港的,是第三代?

覺得應有歸屬感而不被接納,與抗拒為歸屬感作出努力而離開是有分別的。

Rank: 9Rank: 9Rank: 9


23046
發表於 22-7-25 22:16 |顯示全部帖子
稍借樓主的post. 讓大家反思一下自身價值。

你所在的位置,决定你的价值


一位父亲临终前拿出一块手表对儿子说:

“这是你爷爷送给你的一块手表,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你拿着它先去手表店,告诉老板说想卖掉它,看看它值多少钱,回来告诉我。”

儿子去了手表店,然后回到父亲那里,说:“钟表匠说他要付 35元,因为它太旧了。”

父亲说:“去当铺。”

儿子去了当铺,然后回到父亲那里,说:“当铺只能典当20元。”

父亲说:“拿着这块手表去博物馆。”

儿子去了博物馆,然后回来,对父亲说:“他们愿意为这件作品出价50 万。”

父亲说:“我想让你知道,正确的地方以正确的方式重视你的价值。不要把自己放在错误的地方。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發表於 22-7-25 22:33 |顯示全部帖子
annie40 發表於 22-7-25 20:04
人生苦短,我是我,孩子是孩子,第二代的歸屬感在那兒,又與我何干。

我以為你普遍性地講華僑在外國的歸屬感。如果你只說自己,這個當然。
The more bizzare a thing is, the less mysterious it proves to be.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發表於 22-7-25 22:34 |顯示全部帖子
annie40 發表於 22-7-25 22:16
稍借樓主的post. 讓大家反思一下自身價值。

你所在的位置,决定你的价值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22-7-25 22:35 編輯

同意。

換句話說,把自己放在一個欣賞自己長處的地方。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9561
發表於 22-7-25 23:32 |顯示全部帖子
上流社會真係令人羨慕

Rank: 5Rank: 5


1138
發表於 22-7-26 01:40 |顯示全部帖子
ABC-DAD 發表於 22-7-25 15:32
上流社會真係令人羨慕

好耐冇見我鍾意生活貼地,上流社會啲例子冇乜共鳴⋯⋯哪裏有愛,哪裏有自在嘅生活,哪裏就有歸屬感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9561
發表於 22-7-26 02:38 |顯示全部帖子
LSKLTK 發表於 22-7-26 01:40
好耐冇見我鍾意生活貼地,上流社會啲例子冇乜共鳴⋯⋯哪裏有愛,哪裏有自在嘅生活,哪裏就 ...
真的久違了。我少打了兩隻字是「向上」流社會太讓人…..沒想到請到前輩出現.近況如何,移民了?

Rank: 5Rank: 5


1138
發表於 22-7-26 09:35 |顯示全部帖子
ABC-DAD 發表於 22-7-26 02:38
真的久違了。我少打了兩隻字是「向上」流社會太讓人…..沒想到請到前輩出現.近況如何,移民了?
...

本帖最後由 LSKLTK 於 22-7-26 09:38 編輯

冇呀⋯⋯你應該係我嘅前輩^_^

只不過太耐冇上EK。近況都係不外如是⋯⋯見EK好「和諧」,反而少咗歸屬感!:p

點評

retriever    發表於 22-7-29 10:21

Rank: 5Rank: 5


3143
發表於 22-7-26 11:09 |顯示全部帖子
ABC-DAD 發表於 22-7-25 19:09
,在成長階段無歸屬感唔係咩驚天動地嘅嘢,往往係離鄉別井後,歸屬感就慢慢滋長,畢業生一定比在讀 ...
在我感覺,一個小朋友成長路有歸屬感,對將來品格及容忍都會比較好,當然唔會話有咩驚天地既野. 現今香港成年人世界,太多都小小野就隨時變,工作一年就話轉(可能本身普通能力),愛情好像玩物般容易離婚/受不了及分開例子,貪念更多不勝數.  小朋友從小教育學習,學校既理念及宗旨,小學六年及中學六年既維繫(插班生不算,除了離開當地),歸屬感應該唔會如你所講單單"就系中二同數學老師講自己去圖書管(館)自修"咁少,這更不應該衹有名校先可有歸屬感,應該係間間學校都可以有.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9561
發表於 22-7-26 11:28 |顯示全部帖子
天外之人 發表於 22-7-26 11:09
在我感覺,一個小朋友成長路有歸屬感,對將來品格及容忍都會比較好,當然唔會話有咩驚天地既野. 現今香港成年 ...
唔止嘅,只係留番啲自己回味,可能大家誤會,我讀嘅都唔係咩名校,只係荃灣一間男校咋,早年經過都會入去行下或者係鐵絲網外睇下師弟們打波。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9561
發表於 22-7-26 11:34 |顯示全部帖子
LSKLTK 發表於 22-7-26 09:35
本帖最後由 LSKLTK 於 22-7-26 09:38 編輯

冇呀⋯⋯你應該係我嘅前輩^_^
慢慢就慣,路過同我Say 個Hi,都好有暖意。
我都係為左抗衰老先時不時打下中文。

遲下忘記密碼就上唔到lu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0359
發表於 22-7-29 10:20 |顯示全部帖子
天外之人 發表於 22-7-22 11:42
EK咁多家長,講下"歸屬感"對小朋友成長路到底係唔係好重要

重要!!!

對於成績唔係太關係.

對於一班人一起成長既朋友, 就有很大關係!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0359
發表於 22-7-29 10:27 |顯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後由 retriever 於 22-7-29 10:34 編輯
天外之人 發表於 22-7-22 19:29
你的意思是否一定要係好一些傳統名校先可以有歸屬感?

歸屬感係一班人SHARE 共同回億(成長), 甚至近似既價值觀.



傅統名校一般係指歷史悠久, 有宗教信仰, 佢地不同年代既學生, 都可能經歷類似既活動, 包括宗教節日, 禮儀等等...




所以傅統名校係易D 有歸屬感

Rank: 10Rank: 10Rank: 10


26323
發表於 22-7-29 13:03 |顯示全部帖子
對學校的歸屬感,我的經驗説明不是名校生的專利 。
我深入認識一間小學超過二十年。那間學校在原區好有歷史、又舊、又殘,細校、學生不算多,但校風是関愛。從前的校長、老師、學生、家長對這校有超強歸屬感,今日從四方八面對已遷往新校舍的學校和學弟學妹仍有支援。

我覺得源於愛。

點評

annie40    發表於 22-7-30 12:27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9561
發表於 22-7-29 17:36 |顯示全部帖子
暖就是好,太熱又討厭,不就那青春年少的專利?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9561
發表於 22-7-29 17:40 |顯示全部帖子
給母校,暖又模糊的記憶陳奕迅

Rank: 10Rank: 10Rank: 10


26323
發表於 22-7-29 18:01 |顯示全部帖子
我自己諗教會學校,N年前有個「八校聯運」,我對學校的歸屬感唔多唔少源自這個運動會,叫破喉嚨的cheers, 幾廿年後都仲記得。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2603
發表於 22-7-31 00:20 |顯示全部帖子
shadeslayer 發表於 22-7-23 12:31
香港好多傳統名校,學界做其他事都唔差,體育,音樂等等。代表學校爭光,有歸屬感似乎是必然的。

正生有 ...

終於有時聞覆你。

我的助理到正生書院教書好似係簽3年合約,申請人知道入面生活環境,學生的不同複雜背景,要有很大愛心,熱誠及忍耐,唔係個個人申請都可以入到去教,絕大多數是較成熟的基督徒,是帶著使命去面對這個服侍的群體及機會。

生活上,老師的生活環境跟學生一樣,冬天接近零度凍水沖涼,夏天冇冷氣,食接近過期的罐頭及公仔麵(間中有這種贈品),生活起居十分基本及簡單。

學校環境幾惡劣,維修保養,簡單擴建要自己搞掂。財政緊張,材料要買,但老師及學生落手落腳自己去做,夏天由碼頭運建材上山已經不是簡單,大家要好努力才能完成。

學生因為種種原因被安排或者自己父母申請入去,大部分冇乜興趣讀書,而且程度跟年紀有很大差距。傳統文化中學的課程不適合大部分學生,Applied learning 反而適合他們。校長為了學生有實際經驗,所以在梅窩及另一個地方開茶餐廳,讓他們有些實際工時經驗。

學生或者家長希望個別學生能夠中學畢業,但程度大參差,老師要加班替他們補課,有時周末都會用埋。他們的目標不高,但盡全力做好準備考會考。同學能夠會考5科合格,已經要慶祝,當有同學可以讀預科,更加要燒炮仗。

老師個人的犧牲精神很關鍵,例如過年過節要分批留守,因為不是個個學生有家可以歸。這些日子亦對學生個人有很大衝擊,跟他們如何渡過,每個學生的情況不同,要有百般智慧及無限愛心,才可以獲得他們的接受及認同。

老師也有不少難處,很多老師在有小朋友之後離開,他們也要面對家人的壓力,當你擁抱學校的孩子的時候,你家中的孩子呢?

助理有一個拍咗幾年拖的女朋友,到考慮結婚的時候,就要取捨,如果特別投入教育及關愛的工作嘅,就更加唔捨得。

學生在一個充滿愛及關懷的環境生活一段時間,慢慢有正常社交朋友,被接納,自信心,自我形象也有或多或少的改善。到他們要離開,也會依依不捨。

遷校梅窩鬧出不少風波,被標簽,被歧視,也令學校所有人都十分失望。我個人覺得原居民的私心或者無知,寧願校舍丟空,正生學生在建築有潛在風險的校舍上課,反映出面、入面的冷暖,大家的凝聚力自然會加強,歸屬感更會提升。

我上面寫的是憑記憶及一個同事的斷斷續續的交流,不一定完全正確,而且已經十多年前的情況,現在可能已經改變不少。歡迎其他人補充及澄清。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