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歸屬感
樓主: 天外之人
go

歸屬感   [複製鏈接]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9587
21#
發表於 22-7-24 11:51 |只看該作者
The Importance of Developing a Sense of Belonging
By Sally Boardman

Published 4 February 2020 13.38 PM如果有時間睇下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9587
22#
發表於 22-7-24 11:56 |只看該作者
Sounds a good approach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9587
23#
發表於 22-7-24 12:01 |只看該作者
If we teach properly manage effectively they will learn with much much more eagerness.

Rank: 9Rank: 9Rank: 9


23048
24#
發表於 22-7-24 12:07 |只看該作者


学生米饭矿泉水 学长学姐来买单

厦大从2008年开始为学生提供免费米饭。

厦大深圳校友会昨天宣布,从2021年到2030年,将为母校所有在校生的米饭和矿泉水买单。

每年费用666万元

厦大深圳校友会是在深圳举行的第七届厦门大学全球校友会会长暨校友代表大会上宣布此事的。会上,厦大深圳校友会提议母校就“学生免费白米饭及矿泉水”项目设立“箪食瓢饮 衔环涌泉”项目,用于资助“学生免费白米饭及矿泉水”经费开支。

不仅倡议,厦大深圳校友会还承诺,承担第一期持续10年(2021年-2030年)的费用。

那么,要多少钱?按照目前厦大4万余名学生来算,一年白米饭和矿泉水要花666万元。厦大深圳校友会说,每年要推荐一名校友或者一个团体捐赠666万元用于该项目。昨天上午,已经有五位在深圳的厦大校友和一个团体率先认捐六年。

播下爱和善的种子

此前,从2008年起,厦大已经率先为学生提供免费米饭和矿泉水,由学校出资。这意味着从明年开始,厦大校友要揽过这件事。厦大深圳校友会理事长孙小荔昨天解释,之所以要做这件事,是为了“传承感恩文化,固化大爱形式。”

她说,不是厦大学生吃不起饭,而是为了让来自贫困地区的学弟学妹能和来自城市家庭的孩子在吃饭方面,没有任何区别,他们能把所有注意力放在学习上,也能把感恩文化传下去。

她的意思是,对于厦大学生来说,似乎没有什么变化:他们吃的米饭还是免费,喝的矿泉水也是免费的,但是,他们心里的感受不一样:这是学长、学姐捐赠的。他可能也会把“感恩、责任、奉献”装进心里,“他日一旦有作为,必将衔环相报。”

厦大在捐赠仪式上回应说,学长学姐的善举,一定会在学弟学妹心中播下爱和善的种子。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9587
25#
發表於 22-7-24 12:09 |只看該作者
annie40 發表於 22-7-24 11:44
感覺到對你好的人,感覺到對你好的地方,自然會有歸屬感。今日我們的觸覺遲鈍了,感觀紊亂了,大部分時間處 ...
相信自己的感覺,休息過後,就是新一天、新生活,更醇厚的生活態度。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9587
26#
發表於 22-7-24 12:12 |只看該作者
好像少說一點、踏實一點、精練一點,更能傳遞深層次的交流。

回頭發現食堂上貼了張標語。

上有兩字。 「止語」

正合我意

Rank: 9Rank: 9Rank: 9


23048
27#
發表於 22-7-24 12:19 |只看該作者
最近看過很有意思的話,很想送給打算躺平的孩子們。

「那有甚麼歲月靜好,只因有人為你負重前行。」



Rank: 6Rank: 6


8481
28#
發表於 22-7-24 12:45 |只看該作者
annie40 發表於 22-7-24 12:19
最近看過很有意思的話,很想送給打算躺平的孩子們。

「那有甚麼歲月靜好,只因有人為你負重前行。」
引用一下:
「那有甚麼歲月靜好,只因有我為你煮飯熨衫。」

Rank: 5Rank: 5


3142
29#
發表於 22-7-25 09:29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ok_ko 於 22-7-25 09:43 編輯
shadeslayer 發表於 22-7-22 23:39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22-7-22 23:42 編輯

學校歸屬感,究竟同學校名氣有冇關係。幾乎間間傳統名 ...

歸屬感給我的第一個感覺是應該有雙向性的。這裏有兩組,是一組對另一組的相互關係。假如第一組是學校,另外一組可以是學生,當然也可以是老師。不過,我估在這裏無人想討論老師對學校的歸屬感吧。


既然是兩組,學生對學校有歸屬感。反過來,學校對學生應該有咩?凝聚力吧。


學生爲何對學校有歸屬感,大家討論過一點。我就暫且不表了。


從另一面討論相同的問題。硬件強的學校,一般學校對學生較有凝聚力。但硬件弱的學校,是否學校就對學生沒有凝聚力呢?顯然不是。一些三綫學校畢業的同學,出來做事後對母校作囘饋;也看到一些畢業了的同學,回去小學禮堂崇拜;或者幾個老同學相約舊老師聚會等等。


相同情況下,名氣大,硬件好的學校,一般凝聚力應該較强。但名氣,硬件不是描述學校的所有。可以因爲一名老師(校長),幾個聊得來的同學,興趣培養,某方面的發揮,甚至一件偶發事件,從而對學生產生凝聚力。問題是這凝聚力能維持多久而已。


能讓就讀學生感覺頭頂有光環的學校當然就是凝聚力的重要來源。而這個優勢多數建基於其歷史及傳統,並有優良校舍的學校,即一些能維持較久的因素。而這些條件賦予的凝聚力,一般也可以維持較久。


Rank: 5Rank: 5


3142
30#
發表於 22-7-25 10:39 |只看該作者
天外之人 發表於 22-7-22 11:42
EK咁多家長,講下"歸屬感"對小朋友成長路到底係唔係好重要

MBA時,接觸過 Maslow’s needtheory,有5層。人首先在低層的得到滿足,然後才有條件講上一層。最低層是生存,然後是安全,再上是愛與歸屬感,最高的兩層是尊嚴,及self-actualization


假設你已經有了愛和歸屬感(即在第三層了),你并不擔憂生存與安全,你便有條件講其他了。所以有歸屬感是進步的實底。你不用太擔憂第三層,從而往更高的層次進發。


這樣,對學校的歸屬感,當然對小孩成長是重要的。


Rank: 5Rank: 5


3335
31#
發表於 22-7-25 11:08 |只看該作者
回覆 ok_ko 的帖子

我係一個以簡單就是美觀念的人,其實都冇稔到咁深入. 若一個人真係對歸屬感好睇重,如你所講去到好高層次,正常都唔會咁容易受到外來既影響而左右思想,感覺上喺香港,唔講衹係教育,現今大人既世界好多都冇歸屬感,亦因此都慢慢延伸到小朋友身上. 所以我先提及這個主題.

Rank: 5Rank: 5


3335
32#
發表於 22-7-25 11:10 |只看該作者
stillgood20 發表於 22-7-24 12:45
引用一下:
「那有甚麼歲月靜好,只因有我為你煮飯熨衫。」
我都引用一下:
「那有邊間學校都好,只要自已努力學習就好。」

點評

annie40    發表於 22-7-25 11:15

Rank: 5Rank: 5


3335
33#
發表於 22-7-25 11:10 |只看該作者
回覆 annie40 的帖子

香港.......好難做到

Rank: 9Rank: 9Rank: 9


23048
34#
發表於 22-7-25 11:21 |只看該作者
ok_ko 發表於 22-7-25 10:39
讀MBA時,接觸過 Maslow’s needtheory,有5層。人首先在低層的得到滿足,然後才有條件講上一層。最低層是 ...
謝謝分享,之前也看過Malslow的理論,非常合乎自然法則,凡事有因有果。

Rank: 7Rank: 7Rank: 7


10848
35#
發表於 22-7-25 11:37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ow 於 22-7-25 11:38 編輯
annie40 發表於 22-7-25 11:21
謝謝分享,之前也看過Malslow的理論,非常合乎自然法則,凡事有因有果。

有果必有因, 但有因是否必定有果?

《大隻佬》了
日本兵不是李鳳儀,李鳳儀不是日本兵。只是日本兵殺了人,李鳳儀就要死,這是因果法則。

Rank: 5Rank: 5


3142
36#
發表於 22-7-25 13:51 |只看該作者
天外之人 發表於 22-7-25 11:08
回覆 ok_ko 的帖子

我係一個以簡單就是美觀念的人,其實都冇稔到咁深入. 若一個人真係對歸屬感好睇重,如你 ...

其實你開始的問題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我想了一會,最後我用了我感覺最簡單的方法囘覆了你。奇哦!原來這反而是複雜的囘覆。


這些理論,都存在一些問題。首先這些只是針對大多數,就是說你也會找到不少個別例子偏離某理論。但總的而言,它們有一個方向作討論。


現在先假定它是正確的。你要先了解它只是形容個人對追求的狀況,它不是説明你到達某一層,你就是特別地聰明。當然我估計在追求第5層的人,事業可能相對有成。但在前3層的人,無論怎看,都很難說他們的思想就達到不會受人影響的地步。


簡單講講頭3層。人的需要,起碼是先能生存。所以這是第一層。你已經感覺沒有生存的問題了,你會追求安全(第二層)。兩者都達到後,你會想到被愛,想到被人接受(第三層)。


你的新問題,形容在大人身上。這一兩年我看到身邊一些朋友離開。假如以Maslow的理論去解析。他們不單是欠缺了歸屬感,他們連第二層也開始懷疑,他們也欠缺安全感。所以他們離開。這裏是否真的不安全?這中間存在一個perception問題。個人點睇件事,決定他對自身環境的判斷。Perception是我在上一個貼不願意談的事,這個就複雜了!


在任何地方講民主自由,這已經是在第三層以上的事了。離開了香港,去了一個新環境。假如本身條件不夠,就只能返落去第一二層,先搞好生活。然後再希望人地接受你(第三層)。因此,他們一開始都不太談民主自由。


Rank: 6Rank: 6


7231
37#
發表於 22-7-25 14:11 |只看該作者
多謝開了這題目,看了留言大多關於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那就繼續談談我見。

學校名氣、硬件等可能是構成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的因素,但我認為歸屬感更多在乎人與人之間那份情,所以相對沒那麼具名氣的學校,只要老師(包括校長甚至校工)對學生有真摯的關懷,同學間亦相處融洽並互相幫助和支持,歸屬感自然會在同學生命裡產生。相反,學校有幾名幾靚,若缺乏人情味,歸屬感未必可茁壯成長。

記得多年前有個讀開DB,中五後來了我學校讀預科(不過他是讀另一班理科的),聽其他同學講他在原校讀得不快,kind of與同學的相處問題,後來讀完中六就去了中大讀醫科了。

Disclaimer: 這個DB仔的情況可能是其個人問題,未必跟學校或他當年的同學有關。

Rank: 9Rank: 9Rank: 9


23048
38#
發表於 22-7-25 14:59 |只看該作者
ok_ko 發表於 22-7-25 13:51
其實你開始的問題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我想了一會,最後我用了我感覺最簡單的方法囘覆了你。奇哦!原來這 ...
自己曾移民美國,年輕時亦認真地想移民瑞典,當時工作已有安排,少年時亦去過澳洲生活,讓我始終猶豫卻步的,是看着去了幾十年的華人,生活温飽,甚至可以富足的,卻沒法邁進第三層的人生,就是卡着。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39#
發表於 22-7-25 15:25 |只看該作者
annie40 發表於 22-7-25 14:59
自己曾移民美國,年輕時亦認真地想移民瑞典,當時工作已有安排,少年時亦去過澳洲生活,讓我始終猶豫卻步的 ...

第二代移民在外地長大受教育,已經可以有歸屬感了。

The more bizzare a thing is, the less mysterious it proves to be.

Rank: 5Rank: 5


3142
40#
發表於 22-7-25 15:29 |只看該作者
annie40 發表於 22-7-25 14:59
自己曾移民美國,年輕時亦認真地想移民瑞典,當時工作已有安排,少年時亦去過澳洲生活,讓我始終猶豫卻步的 ...

所以上面我說perception。人是很複雜的動物。他們可以選擇性地只要唐人街的人認同就是了。其他鬼,完全唔關自己事。


大家都聽過discrimination在那裏,可以是少數人discriminate多數人的!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