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幼兒長期用「電子奶嘴」 容易變蠢患過度活躍 ...
發新帖
查看: 1042|回覆: 0
go

幼兒長期用「電子奶嘴」 容易變蠢患過度活躍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1
1#
發表於 19-5-4 13:0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 衞生署調查顯示,本港幼童普遍在一歲已接觸各種「電子奶嘴」。


  手機、平板電腦、電視等電子屏幕裝置,不少家長自己機不離手之餘,也給年幼子女一齊玩,甚至當作「電子奶嘴」,務求令他們坐定定不扭計。衞生署調查顯示,本港幼童普遍在一歲已接觸各種「電子奶嘴」;世界衞生組織日前亦首次就嬰幼兒使用這些產品的時間發出指引,更建議一歲以下完全禁止使用。據新一期《東周刊》報道,為了解幼童接觸電子屏幕裝置的習慣及時間,香港大學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自一一年起,追蹤了六百多名幼稚園學生,七年來發現他們若長時間接觸「電子奶嘴」,不但影響睡眠質素,其社交、語文、體能等整體表現亦較差,中文及數學成績較低分,出現過度活躍症的風險也較高。


  換言之,即從小沉迷玩手機、上網及看電視等,容易令人變蠢。據新一期《東周刊》報道,追訪幾位有小朋友的家長,他們雖對相關調查感震驚,卻異口同聲慨歎,很難為年幼子女戒甩「電子奶嘴」。「帶兒子出外食飯,或者做家務或忙其他事時,不想兒子哭鬧扭計,便會給他玩手機,令他坐定定。」何太的兒子樂樂今年一歲,六個月大已開始玩手機,現在更每日大約玩三小時。


應限幼兒玩手機時間


  何太說,最初讓小朋友看手機,「一開始是看英語教材,他也很鍾意,後來看外國卡通片,也很快便認得出不同的卡通人物,又識跟着唱歌,還學了不少英文詞彙,甚至背出片中對白。」


  作為全職媽媽,她看過一些研究報告,得知「電子奶嘴」會影響幼童視力和性格發展,也曾嘗試限制兒子玩手機的時間和次數,例如將房間劃為禁用電子用品區,以及等丈夫放工回家後,會抽時間跟兒子說故事,玩一些親子活動。


  育有兩名分別五歲及十一歲兒子,以及一名兩歲女兒的譚太坦言,大部份家長都知道孩子濫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會損害健康,但如何控制或規限子女使用這些產品,才是核心問題。她認為智能電子產品太普及,子女看見父母使用,妹妹見哥哥用又想要,很難一刀切禁止他們接觸。譚太曾嘗試只准子女每日玩十五分鐘至半小時電子產品,但不少視頻節目都超過半小時,未能看完便要關機,做法不切實際。她惟有自行限制三子女每天只可玩一小時,每次要他們「停機」都很困難。


  不過,基層家長面對問題更嚴重。路德會家庭生活教育組(沙田)中心主任吳淑華說,曾接觸一個居於百多呎劏戶的媽媽,為了餵食時女兒不會亂動,就放一部手機在桌上,讓女兒專心看着吃飯。結果女兒十六個月大時,不但未識行路,就連站也不穩,發現她一直不懂說話,甚至未有意識以言語去表達自己,凡事只會哭叫,後來被評估為發展延緩。


  吳淑華說,家長工作忙,跟小朋友相處時間少,特別基層家庭多從事服務業或勞動行業,工時長,部份家長收工後到託管中心接子女時已晚上九時,未必有體力再跟他們玩,很多時貪方便讓子女使用電子產品,換取休息時間。


團體促當局開辦育兒教育課程


  吳淑華指,到了子女入學,家長更會讓他們用手機,一來可隨時聯絡,二來覺得可讓子女學習語文或不同知識。可是小孩接觸電子產品後,大多數都易放難收,家長需善用管教技巧加以控制。衞生署有開辦育兒教育課程,供管教方面遇到困難的家長,可以透過母嬰健康院報讀,吳淑華建議當局增加相關課程名額,並優化課程內容,包括增加管教子女使用電子產品的元素。


  此外,研究亦分析不同經濟能力的家庭使用電子屏幕裝置的習慣,發現雖然不論是基層或富有家庭的幼兒,同樣會接觸到各類電子產品。不過,基層家庭幼兒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普遍逾兩個半小時,經濟條件較佳的家庭普遍少於兩小時。研究另外發現,若有電子屏幕裝置放於幼兒房間內,而不限制幼兒使用的話,會影響他們學習能力,對經濟較差的家庭影響更為明顯。

   0    0    0    0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