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直資非霸權 平民直資增學生出路(趙永佳、何振聲) ...
樓主: elbar
go

直資非霸權 平民直資增學生出路(趙永佳、何振聲)

Rank: 5Rank: 5


3700
發表於 19-4-3 07:26 |顯示全部帖子

回覆樓主

我想回頭看一下,為何出現直資?是不是當年政府欲對學校有多點管治,伸手介入學校管理層,但為避免教育團體激烈反對,又容許學校申請資助,自行選擇辦學方式?
我猜學習壓力非因直與非直制度,家長掙成績的思維早已存在於血脈中。
有選擇又不公平,無選擇又話無自由,香港家長蠻難服侍

Rank: 5Rank: 5


3626
發表於 19-4-3 18:00 |顯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後由 Vanadium 於 19-4-3 18:02 編輯

每次討論直資都充滿誤會及誤解,或對直資先入為主。

直資主要只係收學費及收生自主之學校,學生揀得係啱自己,而多左錢自然可以多左教學資源,如請多啲老師搞小班教學,精英培訓等,但呢種用錢及用學生質素去優化左既教育,對官津校參考價值極低。

有人話政府若見直資做得好,可多撥資源畀官津校做到直資效果,但咁講基本上不可能,因為現直資學費大都超過學生政府資助一半,如此教育經費增加50%,根本無可能,另咁樣倒錢畀學校,亦係半倒錢落鹹水海,因我都認同好多學校運作得非常麻麻,包括部份直資。

雖然咁講,亦好多官津校做得好好,老師係有限資源下,努力為學生提供優質教育,而呢種精神,至實際效果,絕對不見得比直資學校差,甚至或可叫更優勝,過去之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直資學校參與/得獎率並不高。

https://www.ate.gov.hk/tchinese/index.html

有人提到針對直資搞IB。先搞清楚直資不應被針對,只係神化直資,講到官津校教育有問題,先值得商榷,如前所講,直資教育本來平平無奇,多左既主要都係用錢買返黎,唔明點解被神化為優質示範,有錢好辦事,正常不過。

至於IB,直資開IB無問題,津校開IB更好,IB問題同直資無關,IB/GCE/DSE既問題,只係同考大學,但有不同參考準則,但又同時唔係個個人都可自由選擇考咩(至少無錢就只可考DSE),構成不公平問題而已。只要IB/GCE/DSE能有一個客觀、高認受之互相對照,問題就可解決。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9575
發表於 19-4-3 21:40 |顯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後由 ABC-DAD 於 19-4-3 21:42 編輯

津校開IB 都要用資源...用錢格呵.....睇樓上嘅文章好似軟性毒品,會另(令)人神志不清,有啲作嘔,唔知係咪中毒。

近墨者黑,都係閉關排毒要緊。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發表於 19-4-3 23:58 |顯示全部帖子
Vanadium 發表於 19-4-3 18:00
每次討論直資都充滿誤會及誤解,或對直資先入為主。

直資主要只係收學費及收生自主之學校,學生揀得係啱自 ...

有咩國家地區的主流全由公帑資助的教育,可以 IB/GCEAL/本土 學制自由選擇?

如何管理質素?
The more bizzare a thing is, the less mysterious it proves to be.

Rank: 5Rank: 5


3626
發表於 19-4-4 00:51 |顯示全部帖子
shadeslayer 發表於 19-4-3 23:58
有咩國家地區的主流全由公帑資助的教育,可以 IB/GCEAL/本土 學制自由選擇?

如何管理質素?
所以我咪話唔得啦.....都話無可能將津校變直資咁多資源。

我係話津校有IB仲好,從來越多元化越好,但好唔代表實踐到。

之前都討論過,香港既大學全部政府大學,入學既公平性都重要,有人用IB入、有人用DSE入無問題,但IB並非個個可以考,咁DSE同IB理應定個客觀換算機制,只要公平,就無咩爭議性。

若然大學覺得DSE訓練唔好,咁競爭大既學系可以好似外國咁有自己獨立入學試,話之IB或DSE都要考一考作reference,我都支持,至少公平。

至於你經常提及既學校管理質素,我都有批評架啦,不過....又係之前討論過,香港行校本管理,但辦學團體做成點又無人理,根本有唔少辦學團體唔識搞教育,係結構性問題。透過競爭汰弱留強本來幾好,但學校資訊又不透明,好多數據教育局又規定唔比學校公佈,更唔好講強制學校公佈全面運作數據讓家長選擇,即使有市場機制,汰弱留強恐怕亦只流於表面。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9575
發表於 19-4-4 09:24 |顯示全部帖子
走出框框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0377
發表於 19-4-4 12:20 |顯示全部帖子
Vanadium 發表於 19-3-31 22:01
直資大都被神化,但事實做得好既直資非常少,或者其實係無。

講最早年既就算St Paul Co Ed,以至最近既協 ...

所謂更好教育, 係指有得揀, 有人想揀.

普及教育係要COVER 最多既人, 要遷就不同人程度及負擔能力!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0377
發表於 19-4-4 12:23 |顯示全部帖子
Cheeselover 發表於 19-4-3 07:26
我想回頭看一下,為何出現直資?是不是當年政府欲對學校有多點管治,伸手介入學校管理層,但為避免教育團體 ...
睇返轉頭, 似乎亦有這可能性, 我指學校逃離津貼學校而言.
就算幼稚園學卷, 有幼稚園寧收費低於學卷, 也不接受做學卷校, 簡言之係唔想政府管!

Rank: 5Rank: 5


3700
發表於 19-4-4 18:10 |顯示全部帖子
retriever 發表於 19-4-4 12:23
睇返轉頭, 似乎亦有這可能性, 我指學校逃離津貼學校而言.
就算幼稚園學卷, 有幼稚園寧收費低於學卷, 也不接 ...

如果我的判斷正確,我相信學校是否轉直的問題上,他們首先想及是自己,即辧學團體和管理層,轉直有更多資源(收學費),更自由,學校招牌更亮麗,至於老師和學生的利益是其次,當然他們也希望學生成績理想(因為有更多學生爭入,又有理由加費,繼續豬籠入水),總之,自己"過癮"最緊要。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88016
發表於 19-4-6 13:59 |顯示全部帖子
Cheeselover 發表於 19-4-4 18:10
如果我的判斷正確,我相信學校是否轉直的問題上,他們首先想及是自己,即辧學團體和管理層,轉直有更多資 ...
有d直資好多年都無加学費。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發表於 19-4-6 14:06 |顯示全部帖子
Cheeselover 發表於 19-4-4 18:10
如果我的判斷正確,我相信學校是否轉直的問題上,他們首先想及是自己,即辧學團體和管理層,轉直有更多資 ...

面對市場的其一好處,便是做出了好學校,管理層動機如何,少人理。話知你係為過癮,定錢。
The more bizzare a thing is, the less mysterious it proves to be.

Rank: 5Rank: 5


3700
發表於 19-4-6 22:39 |顯示全部帖子
Yanamami 發表於 19-4-6 13:59
有d直資好多年都無加学費。

加價是否受很多因素影響,學生成績丶申請入學人數丶營運成本控制等等,不加價並不是滿足(人不會滿足),而且受制於市場供求影響。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88016
發表於 19-4-7 00:24 |顯示全部帖子
Cheeselover 發表於 19-4-6 22:39
加價是否受很多因素影響,學生成績丶申請入學人數丶營運成本控制等等,不加價並不是滿足(人不會滿足),而 ...
如果係求过於供情况下唔加学費呢?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9575
發表於 19-4-7 02:46 |顯示全部帖子
多角度的討論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9575
發表於 19-4-7 02:55 |顯示全部帖子
為何要申請轉直資?

部分內容:
低收入家庭學生得益多

港華只計劃收2萬元左右的學費,我認為是不足夠使到直資的好處凸顯的。以此學費,她不易列舉出足夠的進一步改善學生的各種計劃,可能教育局也是以此為由,否決了她的申請。至於報章上所說的有近半老師不贊成直資,我看也沒有甚麼值得奇怪。直資後教學質量的要求難免增加,競爭壓力大,有些老師或許會不適應,但願華仁明年再接再厲,再申請一次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9575
發表於 19-4-7 19:05 |顯示全部帖子
ABC-DAD 發表於 19-4-7 02:46
多角度的討論
有津校長嘅不同意見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9575
發表於 19-4-7 20:14 |顯示全部帖子
事實上,不同程度同不同收費水平直資嘅出現,除左提供多左選擇,對直接面對巿場嘅私校/包括IS,亦產生一定嘅比較作用。

出國升學嘅趨勢,又可以用咩「霸權標籤」去解釋嗎?「多付多取,十惡不赦」?

自稱高等教育工作者又有咩進步嘅思維及可行方法去幫「理想教育」解話,免流於意識形態嘅空談呢?

Rank: 5Rank: 5


3700
發表於 19-4-7 22:20 |顯示全部帖子
shadeslayer 發表於 19-4-6 14:06
面對市場的其一好處,便是做出了好學校,管理層動機如何,少人理。話知你係為過癮,定錢。
...

這個當然,只要辦得好,學費在一個可接受範圍,校長活得怎"果癮",我沒有興趣知道,至於動機,勿怪我小人,不過只要他們舉動亦有助學生成長,大家只不過同一條船矣。
我在網上找了一些數據(若有失實,麻煩諸位更正),根據2015-16年度,政府每年津貼官津中學學生的單位成本是$66,440,然而政府津貼給每個直資學位是$53,276-67,801(17-18年度),我也被數據嚇了一下,直資有較佳資源自然不言而喻,轉直確是吸引,但轉直必須自行收生,若有任何閃失,學校基本營運成本也不保,學校在轉直前必須考慮自己市場價值。不過政府現行態度是鼓勵轉直,居心叵測!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發表於 19-4-7 23:33 |顯示全部帖子
Cheeselover 發表於 19-4-7 22:20
這個當然,只要辦得好,學費在一個可接受範圍,校長活得怎"果癮",我沒有興趣知道,至於動機,勿怪我小 ...

不過政府現行態度是鼓勵轉直,居心叵測!

Xxxxx

正常情況,津貼或直資,政府也出差不多的錢,直資重管少D,少D野做,如何居心叵測?

定總之政府想做的事也是居心叵測?
The more bizzare a thing is, the less mysterious it proves to be.

Rank: 5Rank: 5


3700
發表於 19-4-8 07:05 |顯示全部帖子

回覆樓主

我所以搞不通,政府又想做少(已經少做),又愛在教育上手指指,可能想些新動作出來可以做少,但這些動作愚不可及,官僚此終不成氣候。
這個政府,嘿嘿,近十年來,服務誰,大家看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