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香港老師的芬蘭考察記:快樂比成功更重要 ...
發新帖
查看: 3620|回覆: 0
go

香港老師的芬蘭考察記:快樂比成功更重要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419
發表於 19-1-7 11:10 |顯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後由 BK_Milk 於 19-1-7 11:11 編輯







作者:劉華


《Teacher Like Finland》一書的作者Timothy D. Walker指出芬蘭人似乎重視快樂遠遠大於成就,所以老師非常擅長各種簡單的決定,以提升快樂教學與學習的效果。當作者(原是一位美國教師)分享轉到芬蘭教學的經驗,總結以下五個元素是教育成功的關鍵(注意並非單指芬蘭教育):


幸福感、歸屬感、自主性、技巧、心態


4月26日,我們走進Jyvaskyla的Kuokkala Comprehensive School,開始為期七天的學校考察,也是整個行程最令人期待的環節。到底之前從芬蘭教育部、University of Jyvaskyla、不同媒體等所聽到關於芬蘭教育的特色,在最真實的教學現場是怎樣呢?這一所學校擁有小一至中三級學生約930位、教職員接近200位,校長Seppo經驗非常豐富,本身亦是一位排球教練,他帶領學校訂定「FIND YOUR WAY」這個培育學生的目標。經過兩天的探訪,我感受到學校已為師生預備培養「歸屬感、自主性」的土壤。


Seppo是一位沒有架子的校長,他的博士論文是研究Shared Leadership,當中提到自己不斷反思如何「Coach as a Principal、Principal as a Coach」,我的師傅陳兆焯老師也是教練兼校長,所以我大概明白及感受到兩者的共通點。Seppo校長以及另一位副校長屬於學校的全職校長,每星期工作約36小時,專責學校行政,此外亦有兩位助理校長,身兼教學(大部分時間)與行政(每週數小時),再加上兩位全職行政人員,加起來便是這所學校的Leadership Team,而學校即將啟用的新翼設計,便安排整個團隊集中在同一個空間工作,以便溝通,這是Seppo校長跟我們分享時特別提到,學校空間是配合實際需要而設計的。(我學校在鄭建德校長的帶領下,也屬於Shared Leadership,1位校長、2位副校長、3位助理校長,各有專屬的職責,也會隔週開會商討學校整體的工作,另外隔週亦會連同幾位功能組別負責人召開行政會議。)


芬蘭已於1994年正式取消政府評核學校(跟香港的ESR相若),學校及教師擁有絕對的自主權,因此校長的職責不是監察老師,反而集中精神去發展學校,以Kuokkala Comprehensive School為例,六年前其實是由一間小學及一間初中合併而成,Seppo校長曾向City Office提交擴建計劃失敗,然後再於2015年再次提出申請,結果成功獲得撥款並於2017年初動工,整個項目將於2018年中完成,新學年便正式啟用,而今次我們有機會親身參觀及了解這個擴建校舍的特色,其中我們最欣賞的是同一級學生可於同一層上課及活動,而這個空間既是一個整體,也可以拆開成為幾個活動空間,真正做到按教學需要而調整Learning Space。據Seppo校長及副校長解釋:


設計屬於城中具創意的方案,目的是要支援芬蘭2016推出的新課綱,例如All rooms are suitable for learning、Open learning spaces、All round learning等,而學校的Public Library亦會開放予社區人士使用,還有學校將來或增設幼稚園,以迎接該區的人口發展。


一連兩天,我們走訪小一至中三級不同的教室,而校長特意讓我們先接觸學生,與其聆聽校長或老師講解學校的情況,倒不如直接跟學生相處及溝通(這點跟我學校的情況相若,盡可能邀請學生接待到訪嘉賓,他們傾談得相當投入、仔細)。在今次的傾談裡面,我向幾位初二、三級同學提出:「你會在課堂上舉手提問嗎?老師真的不會給功課?你會花多少時間在家裡溫習?同學對學習有何看法?在芬蘭讀書有壓力嗎?兄弟姊妹之間會存在比較和競爭嗎?你將來的夢想是甚麼」….. 傾談之間我感受到她們率直的回應,沒有太多修飾,也正如Seppo校長所講跟學生接觸、溝通是最直接的。在初中觀課期間,我眼見有不少同學上課時都會聊天、玩手機等等(跟香港的情況相若),同學的回應是「Depends on the teachers」,老師的處理都各有不同。就這一點我有機會跟一位老師溝通,他說芬蘭老師的自主性很高,也希望訓練學生主動解決問題,而老師之間的做法不一。不過,大部分老師都希望學校設有一些基本的原則,所謂自由、自主絕不是完全沒有規矩。最後,我再跟Seppo校長討論這一個問題,他說學校的確是希望營造一個自由、自主的氣氛,亦直言學校都存在不少學生的行為問題,只是學校的理念是「Respect is the Leading Force」,所以大家會盡力去協助學生解決自己的問題。其實,芬蘭學校設有Student Welfare Group,成員包括副校長、教育心理學家、社工、老師、家長,務求從不同的專業角度去了解及處理學生的問題,家長也可以隨時跟老師聯絡,一切都建基於Developing student as Well-being這個共同信念。(註:芬蘭去年慶祝立國一百周年,當日大家相信教育能夠快速提升芬蘭國民的素質,今日便明白為何芬蘭所做的一切全是要建立人,並且是所有人都自強起來。這令我記起台灣蘇文鈺教授常說:「生命教育比程式教育更重要。」今日香港各界大力推行STEM教育,作為學校、老師要弄清STEM是媒界、方法,建立生命才是核心,當然最追問下去便是建立生命的目的是甚麼)


當踏進小學部的時候,你便會發現每一個教室都有自己的特色,而Class Teachers亦會跟你說「Welcome to my classroom」,彷似該課室就是老師的家,確實培養很大程度的歸屬感,背後便代表著老師的高度自主性。幾位同學跟我都分享到「I like this school and all teachers」,到底是甚麼原因呢?我便想起本文的開頭:


芬蘭教師非常擅長各種簡單的決定,以提升快樂教學與學習的效果。


當同學上課時告訴老師:「我現在很想睡覺而不想上課」、「我現在很不開心,想一個人冷靜一下」、「我認為課室的座位應該是這樣安排」….. 這位小一某班的芬蘭老師如何使用簡單的方法呢?請看以下幾幅圖片:(左圖)可見每張學生桌底部都有一條膠帶,目的是讓同學在疲倦的情況下自由伸展活動,以避免容易入睡;(中圖)可見很多動作卡牌,目的是當同學不太專心的時候便可以或被要求抽一張或多張卡牌,然後自行按圖完成相關動作,效果非常好;(右圖)可見一個藍色盒子,就是當同學表示不開心而很想冷靜一下,便可以把自己關進去,而裡面有可愛的公仔陪伴自己。還有,當同學向老師表達意見時,老師便主動跟全班同學收集意見,然後一起作出最終的決定。種種觀察,我猜想歸屬感、自主性是這樣一步一步被培養起來。


其實,我們不是要複製眼前所見的方法、技巧,反而是要明白背後所代表的價值和信念。所以,我都會問自己,當學生提出需要暫停、空間的時候,我會否超理智地回應學生應該專心上課?當學生主動表達意見時,我又會否細心聆聽,甚至接納他的意見呢?剛巧香港首次舉行了為期兩天的「兩岸三地生命教育論壇」,邀請了我幾位好友前來演講,從Facebook看到Benson(《為未來而教》)的這一張投影片所提出的反思,教育的真正意義是甚麼呢?我是非常認同的,也想起Seppo校長及其學校的辦學宗旨。(註:同行有香港老師問Seppo校長他日退休會否不捨得這間學校,他沒有回應,只是微笑一下!)


相關文章:資深港師引入芬蘭、台灣教學法:孩子怕失敗不是他們的錯,是教育環境的問題。


相關文章:【芬蘭教育】從小走路上學訓練自決能力 全校齊幫SEN實踐真正共融!



即到親子語睇更多育兒/教育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