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幼童沉迷手遊狂課金 宜立法監管(沈帥青) ...
發新帖
查看: 648|回覆: 0
go

幼童沉迷手遊狂課金 宜立法監管(沈帥青)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499
發表於 18-11-2 13:51 |顯示全部帖子

不少手遊利用兒童較弱的辨析能力、助長病態消費,外國已嘗試立法監管保護兒童。


美國一項研究發現,市面上的兒童手機遊戲充斥惡劣性質的鼓勵消費機制,幼兒隨時中招,本地便曾有兒童不慎花費父母過萬。外地政府已嘗試立法監管,保護兒童。


欲關閉內購視窗 角色會哭泣


美國密歇根大學莫特兒童醫院審視Google Play上135款兒童遊戲,發現當中95%含有至少一項廣告,包括彈出視窗及內購功能。部分遊戲如The Doctor Kids鼓勵兒童消費的方式亦令人側目,例如內購功能不時彈出,玩家準備關閉視窗時,遊戲角色便開始哭泣。


市面上大部分手機下載遊戲皆是免費,玩家透過內購功能消費(例如購買裝備),是遊戲商的主要收入來源。遊戲內廣告若是針對成年玩家,無可厚非,惟莫特兒童醫院研究者指,兒童缺乏獨立思考及辨析能力,非常容易受廣告影響,過度消費;透過哭泣角色令兒童心生罪惡感,促使他們消費,更可影響心理健康。


不良營商手法 或礙心理健康


實際上,此類免費遊戲均有明顯消費導向,玩家需大量「課金」才能享受體驗。Google AdMob一份2015年的文件顯示,不少免費遊戲開發商採用所謂「混合貨幣化」(hybrid monetization)的營商手法,即結合廣告宣傳與微交易,讓玩家在免費遊戲中消費;時下遊戲商亦大量聘用心理專家,不斷發掘新方法吸引玩家消費。


此類消費導向的弊端,主要見於兒童過度消費。香港消委會去年表示,有兒童在玩手機時不慎透過遊戲內購功能,花費家長多達13,500港元。據東華三院預防及治療多重成癮綜合服務中心主任陳美璐,中心成立4年內收到約272宗上網成癮求助個案,當中47%涉網上遊戲,不少高中生課金至欠債,平均每人欠2萬至3萬元。


消費導向 致玩家過度消費


遊戲商宣傳手法對兒童影響甚深,已引起外國政府注意。歐盟《不公平商業行為指令》(Unfair Commercial Practices Directive)下,彈出視窗廣告等較具入侵性、針對兒童的宣傳,可違反歐盟競爭法例。美國夏威夷州、比利時及荷蘭等地,亦在今年陸續立法禁止「虛擬抽獎箱」(loot box),將抽蛋與賭博相提並論。


本港消委會提醒家長,應在手機設密碼,以及在遊戲設定內選擇停止購買功能。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亦表示,家長讓子女使用自己手機時,可進入「兒童模式」,限制子女可使用的應用程式及網站。


遊戲商愈趨善於捉摸兒童心理特徵,且家長一般不熟悉電子遊戲,保護兒童仍需政府幫忙把關。







撰文 : 沈帥青
欄名 : 港是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