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贏在起跑線、古詩文背誦及文化自信(王卓祺) ...
發新帖
查看: 1562|回覆: 14
go

贏在起跑線、古詩文背誦及文化自信(王卓祺)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1
1#
發表於 18-6-9 12:4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明報文章】前言:再思考「贏在起跑線」


東亞儒家文化圈重視教育,送子女入讀名校、上補習班、操練子女讀寫學習之外,還要有體育及音樂訓練等,總之就是望子成龍。這等等現象被形容為「贏在起跑線」。


稍為了解西方教育理論,都會認同兒童成長階段遊戲玩耍的重要。因此,西方傳媒丶學者或受到西方文化影響的亞洲人,對東亞文化圈學生在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名列前茅總是帶有點偏見,認為這是「填鴨式」教育的操練結果。


當你稍為花點時間看看這個70多個國家及地區50多萬15歲學生參與的學術能力評估的試卷,尤其是數學題,你便會發現沒有抽象思維根本不可能獲得高分。香港學生成績也十分好,2015年排在第二名,在新加坡之後。據報,數學科最高與最低差別是6個年級。


大家有沒有留意到,東亞地區學生都有一個相同現象:受過儒家文化薰陶之外,還曾經在一段長時間,實行過科舉取士制度,日本丶南韓之外,越南亦有科舉制度。當然新立國的新加坡沒有科舉的經驗,但她是一個華人為大多數的國家。「文化」這個東西,有它的相對自主性,即自己的生命力。


本文就是探討東亞文化圈的傳統教育方法之一:背誦古詩文。若從西方教育的角度看,這是「填鴨式」教育的典範。筆者強調一點:在中國民族復興的大背景下,大家是要有點文化自信的。


內地中小學語文科新課程標準


過去兩年,內地教育部大幅增加中小學及高中語文科古詩文的數量。新的課程標準建議,小學1至6年級75篇,初中7至9級61篇,高中10至12級72篇,總共208篇。


以中小學為例,增幅達到八成,但是還只佔全部課本三成而已。而高中由原本14篇,更大幅增加至72篇,例如文言文32篇,必修10篇如魏徵《諫太宗十思疏》丶蘇軾《赤壁賦》丶杜牧《阿房宮賦》;古詩詞40首,包括大文豪如李白丶杜甫、王維丶白居易、蘇軾丶陸游的作品。以高中為例,新課程標準前的課程只有14篇古詩文,真的少得可憐。


可以說,中國共產黨從過去反傳統文化,如「破四舊」及「反對孔家店」,終於回到自己的文化傳統,選取優秀部分加以承繼。這個頗重要的教育政策,相信與習近平對傳統文化熱愛有關。


2017年中共中央黨校出版了《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一書。其中描述當年16歲、初三文化程度的習近平帶着兩大箱書籍,從老遠的北京到陜北山區的梁家河村「插隊」的情節。據當年與他一起「插隊」的知青回憶,習近平經常閱讀的古詩文有《離騷》、《古詩源》、《李白詩選》丶《三曹詩選》,而經典古籍有《史記選》丶《漢書選》、《後漢書選》、《三國志》。


過去幾年,習近平發表的講話每每引用古詩文及經典古籍,作為提倡傳統優秀文化的示範。例如習近平在2012年人民大會堂同採訪記者講話提到「夙夜在公」,出自《詩經.召南.采蘩》,意思從早到晚,勤於公務;又例如2018年「兩會」期間在人大代表重慶小組中,引用《後漢書.郭陳列傳》「堤潰蟻孔,氣泄針芒」,勉勵大家要從小事小節上加強律己修身,防範腐敗。習近平引用古詩文及經典的例子,舉不勝舉。


俄羅斯教育理論及中國傳統經驗


我們不知道習近平什麼時候開始背誦古詩文。據報俄羅斯教育學家烏申斯基(Konstantin Ushinsky, 1824-1871)有這樣的講法:感覺器官愈多接受某種或多組印象,聽覺記憶便愈扎根於腦袋。從這個理論出發,發揮聽覺記憶應從幼童開始,尤其少年特點是對聲音非常敏感,通過「聽」能輕鬆地記住優美的古詩文。


究竟烏申斯基的理論有沒有事實根據?據報道,美學家朱光潛回憶自己幼時並沒有正式學習《詩經》,但是在家塾裏,有人常在讀,他聽了多遍,就能成誦一半。


語言學家趙元任亦有相同經驗。他與哥哥、姊妹都是聽得多《唐詩三百首》、《千家詩》,沒念便漸漸背得出來。還有報道,表示明末清初思想大師顧炎武及清代思想家戴震,都能夠將「十三經」全文(估計有64萬多字),連註在內背誦。其實,背誦是中國傳統的經驗智慧,即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熟讀成誦,出口成章」。


今時今日,我們對所謂「填鴨式」教育有所抗拒,無非是「西風東漸」、缺乏文化自信的一個側面。


隋唐以來,中國皇朝開科取士,平民百姓只要寒窗苦讀,就有一登龍門的機會。因此,考生必須將《詩經》、《尚書》、《論語》、《孟子》等四書五經背熟。「四書」約5萬多字;「五經」若不計《春秋》約19萬字。


當然時移世易, 我們並不應過分強調背誦的好處。本文引顧炎武、戴震背誦幾十萬字的例子,可能他們有異於常人的拍照式(photogenic)記憶。科舉學子背誦10萬字亦應屬平常。然而,他們是傳統社會極少數的精英,能力及意志力應比一般人優勝。今天普及教育及專業訓練出來的學生,並不能與傳統中國科舉的讀書人比較。不過,在一個互聯網資訊過度發達的年代,一切知識都好像唾手可得似的。但其實對自己民族文化有紮實的底子仍然十分重要,這是民族認同及團結的基礎。同時, 一些古詩文、經典文章及精句,言簡意賅,對文字修養、人生處世、情勢分析十分有好處。


總結:文化自信要有支撐及發展過程


文化自信及其重建是有個過程,亦要有物質基礎的支撐。東亞文化圈的所謂「填鴨式」教育培養的學生,卻在PISA的成績位列前茅。內地教育部大幅增加中小學、高中語文科古詩文及文言文背誦,也是這兩年的事。中共提出「四個自信」,第四個「文化自信」也是隔了4年,在2016年才增加的。


西方教育重視科學研究,中國傳統重視經驗累積。然而過去百多年,西方世界不單止在物質文明比中國進步,在精神文明亦被視為高人一等。這個情勢隨着中國民族復興將有所改變。在這個大格局之下,我們對西方的一些理念應有所反思,不用全盤接收。「贏在起跑線」等於「填鴨式」教育的公式,便應參考中國傳統經驗,才好作結論。




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名譽高級研究員


[王卓祺]


   0    0    0    0


4531
2#
發表於 18-6-10 09:37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4531
3#
發表於 18-6-10 09:46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4531
4#
發表於 18-6-10 09:50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4531
5#
發表於 18-6-10 10:19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7362
6#
發表於 18-6-10 10:41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43228
7#
發表於 18-6-10 11:33 |只看該作者
硏究員都有名譽ge


7362
8#
發表於 18-6-10 11:57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43228
9#
發表於 18-6-10 12:19 |只看該作者
MNIF 發表於 18-6-10 11:57
對。我不是研究員,但我是實踐者。一路走來,我只有驚嘆古人之智慧。
教育其實就是這麼簡單,順著兒童天性 ...
你誤會了,我是指原文尾的作者簡介:
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名譽高級研究員


7362
10#
發表於 18-6-10 12:32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11#
發表於 18-6-10 14:28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8-6-10 14:30 編輯

呢位研究員真係。。。。

「古代文化自信」可以取代「現代教育科學」嗎?

直到有一日,每年幾百萬美洲/歐洲人來亞洲讀書,本地學校有3成白人爭住入,才再講喇。這之前講的,都應該係啊Q。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43228
12#
發表於 18-6-10 17:08 |只看該作者
MNIF 發表於 18-6-10 12:32
我沒有誤會,我明白你所指的意思。我引用你的説話,只不過順道指出我是一個執行者而已。結果同研究員基本上 ...
Ic,誤會從個「對」字開始,no harm done

Rank: 5Rank: 5


3700
13#
發表於 18-6-10 22:26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亞洲學生成績一直把歐美學生比下去,但為何亞洲學生都跑到西方為他們服務?既然較別人佳(筆者強調的數學),為何亞洲的科技發展不如別人?我們正在為別人提供人才,儍瓜!

Rank: 5Rank: 5


1124
14#
發表於 18-6-11 09:12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有沒有看過丘成桐教授的文章?亞洲學生是靠操出來,很多時上到大學及工作便比下去。
節錄:

「比如,很多人認為中國學生的數理化成績要比同齡的美國孩子好,中國學生基礎知識要紮實得多,只是創新能力差一些。而丘成桐對這種觀點毫不客氣地潑冷水:「這都是多少年來可怕的自我麻醉!我不認為中國學生的基礎知識學得有多好!」

他說:「美國最好的學生真是好得不得了。應該這樣比較,不管是美國,還是中國,能進哈佛大學的學生都應該是這兩個國家最好的學生。而兩類最優秀的人相比,美國學生的基礎知識絕對不會遜色於中國學生,相反是要強很多」
教育界和社會上還有這種說法,認為中國的中小學生要比美國的學生數理化知識學得多,比如,在某個年齡段,中國孩子加、減、乘、除的混合運算已經學得滾瓜爛熟,但美國孩子加減法還做得磕磕絆絆。
丘認為:「這也是錯的,在美國比較好的中小學校里,中國學生念的功課,他們也都是要學的,而且學得很靈活,絕對不是像中國那樣填鴨式地教。一些好的學校,十一、十二年級學生的微積分已經做得非常漂亮,但聽說國內不是所有的高中生都學微


4531
15#
發表於 18-6-11 12:44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