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備戰大學 中大醫學院面試 沈祖堯重視考生溝通
發新帖
查看: 2438|回覆: 3
go

中大醫學院面試 沈祖堯重視考生溝通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499
1#
發表於 18-5-23 13:4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沈祖堯稱,中大醫學院師生關係密切,教授不會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就讀二年級的周雋昇亦非常認同。


  (星島日報報道)大學聯招改選今日結束,部分學科會趁放榜前安排入學面試。中文大學醫學院每年取錄二百多名學生,入學前每名醫科生均須通過面試評核,剛卸任中大校長的沈祖堯接受本報專訪時坦言,成績優異不代表適合從醫。他發現若在面試時,考生如同一塊「木頭」,對醫療政策、醫學界爭議一概不知的話,他已知其不是由心而發想讀醫,未必適合做醫生。

  醫科被視為大學「神科」之一,能躋身醫學院皆是文憑試尖子。中大內外全科醫學士去年收生達文憑試七科成績中位數四十二分;環球醫學領袖培訓專修組(GPS)更高達四十七點五分,去年更取錄了「超級狀元」。中大今年醫科學額二百三十五個,當中最頂尖的一成至一成半學生,考獲四十六分和至少四科5**或以上者可選讀GPS。學生亦可以IB、GCE A-level成績報讀,但校方不為考試制度設收生配額。

  中大醫學院本月安排部分將中大醫科放在聯招首三志願(Band A)的考生面試,卸任中大校長半年的莫慶堯醫學講座教授沈祖堯,有十幾年擔任面試官的經驗,他坦言,甄選學生的過程並不簡單,因他們的成績水平相當高,「在中學文憑試考得最高分的首五百人中,四百多人會入讀兩所大學的醫學院。」

  沈坦言,進入面試階段,文憑試一、兩分差距不是關鍵,學生的志向、成熟程度或溝通技巧更關鍵,「有面試者讀書很叻,但跟他談話時,猶如對着一塊木頭,想像日後的病人,都不想與科學怪人般的醫生對話。」他又見過只活在讀書世界的學生,「他們對社會發生的事毫無反應,你問他最近發生甚麼醫療事故?這些事故反映了甚麼醫院制度時,他們可以一概不知。」

  考生會獲安排面見兩名教授,以英文交談十五分鐘,對答的過程會問及他們的興趣、個人成長等,又會談到道德價值,對本港醫療制度的認識及看法。沈祖堯強調,面試時不會著眼於學生成績,而是關注學生全人發展,「病人的生死就交託給醫生,同時要照顧病人的情緒及其家屬反應,將訊息清晰傳達,故考生須具備一定成熟和溝通技巧。」

  新一代的醫生面對的挑戰,不僅在於醫術層面,更是與病人的溝通。沈祖堯稱,「相較我三十多年前做醫生時,那時醫生說甚麼,病人都不會有異議」,但隨住社會進步,大眾知識水平提高,病人及其家屬的要求亦相應提升,「對醫生期望增加是好事,但病人要明白,醫生都是人,不論讀書有多叻、多勤奮,也不可能百分百不出錯。」沈坦言醫生及病人要互相諒解,醫生在診治過程要做好與病人的溝通,避免因誤會令病人不滿。

  每逢面試結束時,考生亦有機會提問考官,不過,沈祖堯笑稱,考生一般都不會提問,他記得最多考生關心的問題是「何時知道取錄結果」。他認為,考生應把握機會向考官提問,從科研、行業發展角度詢問考官,「可以問及癌症最新療法,甚至是對醫委會聆訊的看法。」這樣便可為考官留下深刻印象。


   7    0    0    0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499
2#
發表於 18-5-23 13:42 |只看該作者
習醫要「有心有力」 選讀前須深思


中大醫科課程長達六年,學生四年級起會到醫院上課,進行臨牀學習。


  (星島日報報道)要踏上從醫之路,入讀醫學院是第一步,完成六年大學課程後,醫學生還要一年實習,才可正式執業,若要成為專科醫生,更要額外至少再花六年時間。中文大學莫慶堯醫學講座教授沈祖堯強調讀醫要「有心有力」,不是「成績好便要讀醫」,他提醒考生選讀醫科時要深思熟慮,「這是影響一生的選擇」。

  沈祖堯鼓勵有志讀醫的中學生要多探索醫生行業實況,而非憑空想像,「不要以為看過美劇《仁心仁術》(ER)、《醫人當自強》(Grey's Anatomy),就以為自己了解醫生工作。」他認為,中學生要親身走進前線環境,如到醫院、老人院做義工,才可知道醫生的真正工作和使命。

  當成為真正的醫科生,挑戰才剛起步,要應付的課堂及測驗接踵而來,沈祖堯說,有志讀醫的中學生要有「心理準備」,「我以前都試過,中學時成績考得好好,入到醫學院後幾乎考包尾,要時間適應。」他笑言讀醫沒有「蜜月期」,「首年大學課程相對輕鬆,因有較多通識科目,一旦進入本科課程,要讀的書排山倒海而來,而且知識日新月異,沒有一本天書通用,須靠老師在課堂傳授最新知識。」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499
3#
發表於 18-5-23 13:43 |只看該作者
醫科生冀當仁醫助人

  (星島日報報道)「可以令身邊的人快樂是最令我有滿足感」,中大醫科二年級生周雋昇堅信助人為樂,而醫生就是可以直接幫助病人的職業,這份單純的使命感令他選擇入讀醫學院。

  周雋昇對記者表示,真正讀醫後,聽過不同教授分享為醫之道,內心的火愈燒愈旺,更堅定要成為仁醫。他引述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教授容樹恒一次分享,「容教授教導我們,即使向病人施行過無數次十字韌帶手術,但每次都視之為獨立個案,要人性化,不是流水式去做,因為其中一針縫得不好,隨時要令病人花多十個月時間康復。」

  讀醫後,周雋昇無時無刻反思醫生的角色,當中一本課外讀物《當呼吸化為空氣》(When Breath Becomes Air),更令他深受啟發,「作者是一名三十七歲的神經外科醫生,在事業高峰之際,卻患上肺癌,他能在瀕死的角度,教大家如何活出生命的價值。」周雋昇鼓勵仍未立志的中學生,可通過閱讀該書反思自己的人生路向。


Rank: 3Rank: 3


214
4#
發表於 18-5-28 21:48 |只看該作者
好多醫生是因穩定收入而缺醫德,見不少。
小兒不讀醫,主要原因是不想浪費一生,佢話要為自己的人生而活著⋯⋯
我真的無言以對⋯⋯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