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教大教育家評論「教改」:香港教育系統脹腫勞累! ...
查看: 2476|回覆: 20
go

教大教育家評論「教改」:香港教育系統脹腫勞累! [複製鏈接]

Rank: 6Rank: 6


8550
1#
發表於 18-5-10 09:1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本帖最後由 Doray 於 18-5-10 09:18 編輯

2000年,教育統籌委員會發表了《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議》,接下來便是排山倒海的改革。18年過去,教改的主要項目都已實行,但每年依然約有三成學生的公開試成績未達標準、大量高中生棄讀、「拔尖補底」失效,學生的補習需求與教師的行政工作同樣有增無減,校本課程變成土法煉鋼……


多年來鑽研教育變革與領導的教大顧問(學術發展)鄭燕祥教授不諱言:「從中醫角度來說,香港學生和老師這十幾年來的總病徵就是脹腫勞累。繁多便失效,政府花再多錢,也發揮不到最好的效果。」


父親早逝,母親成為八兄弟姐妹唯一的支柱。上一輩深信知識能改變命運,生活愈是艱難,鄭媽媽愈是重視教育。「她對我們說:『個個都有小學讀,只要考上中學,全家再辛苦亦好,也會供你們讀下去。』」最終鄭燕祥教授沒有令母親失望,從金文泰中學一路考上中文大學。


懷着對家國的滿腔熱情,鄭教授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是香港保釣委員會。在參與社會運動的過程中,他更加肯定教育是幫助社會貧苦階層的方法。七十年代政府擴展基礎教育,需要大量老師。其時香港只有兩間大學,大學生不愁工作。當大部分大學畢業生選擇到中學任教,教授卻跑到沙田的鄉村小學,從此踏入教育行業。


他笑言:「去鄉村教書的另一目標是接近大自然,有利於我深造、研究畫畫。」原來教授在保釣運動期間認識了不少藝術界朋友,於是讀物理出身的他開始以畫畫表達民生疾苦。「那裏的環境美得像一幅畫,學校對出是一個沙地球場,再出去便是海,每天上班就好似走入畫中。而且學生又淳樸,猶如世外桃源。」


探索教育本質

上午教完書,下午教授就帶學生打排球、去旅行,又一起掘沙池、練跳遠、畫畫。這樣一聽,不就是現在推崇的Happy school嗎?「學生父母不會介意、投訴子女勞動,活動中學生身體強壯了,亦更合群。」事實上,熱愛哲學、文學的鄭教授自中學便把《道德經》、《孫子》讀得滾瓜爛熟,也深受盧梭的《愛彌兒》(西方首部教育小說,書中描繪一個自然主義的教育系統)影響。因此他非常重視學生的成長、人的意志和價值,這也正正是教育的本質。


後來鄭教授去到另一間鄉村中學,他同樣與學生做各式各樣的活動、體驗。在學校開放日,他們將鐵路軌道的朽木搬回學校,在上面寫書法;又或者撿來生銹的豬籠與拆出來的電視膽,做藝術裝置,學生和老師都樂在其中。


不過這位老師的正職其實是負責教授物理,而不是主教美術、兼教物理。面對一班未及水平、對物理完全沒有興趣的學生,鄭教授問自己:如果學生學不到任何東西,學習沒有進展,你會不會繼續教下去?「如果我這樣做,只是為了自己的生活而努力,便違背了我做老師的初衷。教物理的意義不是在乎教物理、培養物理學家,而是培養探究、親手驗證的科學精神。」他說。


要培養科學精神,鄭教授很有辦法。那時是1973年,這位物理老師比主流行前了幾十年。他捨棄單調、枯燥的實驗,要學生自行分組、自由尋找題材,做專題研習,在研討會上發表、答辯研究成果。題目未必是物理,可以是製酒、車衣、網印、美術,只要學生講得到其中的科學道理便可。為了鼓勵學生,他又將物理總成績的30%用作專題研習的分數,傳統考試只佔剩下的70%。


「學生和我其實都多了工作,但學習變得活生生,學生亦有成就感。現在香港流行STEM,可一旦成為課程,要將四科融合,而且『啖啖到肉』並不容易。其實重點不在學數學、學工程,也不在融合,而在令學生有科學探究的精神。他們將來不一定會做科學家,學生有學習、解難的動力,懂得說服、挑戰、欣賞別人,用這種態度去生活、處事,這才是成功的教育。」


可惜的是之後教授轉到金禧中學任教,遇到金禧事件(七十年代末,金禧中學師生揭發校方斂財,引發學生運動)而無奈離開了熱愛的教育事業,從此走上深造、研究的路。


思考教育問題

因為金禧事件,鄭教授重新思考教育的問題,學校管理與領導、教育行政、學校效能等成為其主要研究課題。2006年,在教改全面推行之際,他曾撰寫文章分析教改。去年,鄭教授向熟悉的校長了解實際前線情況、重新查找資料和數據,發現很多問題依然存在。「老師的非教學工作和家長的緊張不減反增、政策認受性沒有提高、新高中學制失敗率高、成績不行的學生呆在課室浪費3年時間、高分和低分的學生同樣補課不斷、大家對學校教育失去信心……一日不瀉這個腫脹,再吃補藥也無用。」於是從大學行政崗位退下來(2008至2014年間,鄭教授為教院副校長〔研究與發展〕)的他決定出書再次檢視教改。


鄭教授認為「後教改症候群」的「病因」有四,第一個是政策造成的學生差異。他解釋:「Banding減少,融合教育增加,每一班學生的差異瞬間增大。學校依然是大班教學,你要一般學生跟得上進度、有發揮機會,又要照顧差一點的學生,老師自然筋疲力倦。」


校本課程和行政管理是另外兩個問題。「每間學校做自己的『菜』最適合自己的學生,這道理上說得通,但到實踐就很困難,變成家家煉鋼。老師每天已有一定的節數,還需要開會、做問責報告、校本評核……用最寶貴的老師精力去做課程,他們哪裏有空餘時間和學生相處、教誨學生?」


第四個問題是課程新猷繁多。十幾年前,鄭教授已提出要將課程斬二十幾個百分比,好讓學生學得精。「世界變得快,新措施不斷出現,不斬舊如何迎新?日本、新加坡十幾年前已經把課程斬20至30%。你叫學生猛做功課、猛考試,但全部都是抄寫,學生又來不及好好溫習,這有何用?」他說。


去年是台灣推行教改20年,鄭教授受邀幫他們檢討。他慨嘆:「台灣教改比我們行早5年,我們竟然不看看他們的成功與失敗,自己一路猛衝。現在如果要再改,很多人已經沒有心機。雖然他們未必滿意,但捱了這麼久才稍微適應了,對於再改變已沒有信心。所以我希望政府好好做檢討工作,花錢都要有Knowledge base,有智慧地針對病症花錢。」


陳春燕
大學道

2018年5月9日

   2    0    0    0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2#
發表於 18-5-10 20:50 |只看該作者
Doray 發表於 18-5-10 09:16
2000年,教育統籌委員會發表了《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議》,接下來便是排山倒海的改革。18年過去,教改的主要 ...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8-5-10 20:52 編輯

教改成效要前後比較才較有意思,只看教改後幾多成學生不達標,推斷成效,完全不合理。

五 band 改三也成為脹腫勞累原因之一,甚牽強。

校本又話忙,攪唔掂,非校本又話無自由,獨裁,咁想點呢?

Rank: 5Rank: 5


3700
3#
發表於 18-5-11 07:35 |只看該作者
shadeslayer 發表於 18-5-10 20:50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8-5-10 20:52 編輯

教改成效要前後比較才較有意思,只看教改後幾多成學生 ...

靠教育制度培育小孩,不如我自己捋袖上場。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4#
發表於 18-5-11 08:23 |只看該作者
Cheeselover 發表於 18-5-11 07:35
靠教育制度培育小孩,不如我自己捋袖上場。

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有心有力,可以自己教多一點,但高小中學,還可不靠學校教育嗎?

而且,幼稚園小學己很累,家長又再教?太辛苦了,除非 home schooling.

但 homeschooling 有另一些挑戰。
The more bizzare a thing is, the less mysterious it proves to b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2786
5#
發表於 18-5-11 09:59 |只看該作者
shadeslayer 發表於 18-5-10 20:50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8-5-10 20:52 編輯

教改成效要前後比較才較有意思,只看教改後幾多成學生 ...

你的問題有些強人所難,如果行334冇咗會考,高考點作詳細比較?

去到五改三,記者還有提及融合教育及維持大班教學,令到班內的學習差異擴大,是 multi conditions ,而非你所指的單純五改三。

校本方面,在教與學,你是正確的。他的投訴是因為校本,所以EDB要學校及老師做多咗行政工作,來監督學校的教與學成效,他可能是提出信任的問題。

還有小心這篇不是教授自己的文章,是記者明白幾多寫幾多的訪問稿,加上編輯自主,被訪者冇權翻睇紏正記者錯誤觀點。

教授正正式式出咗本書有關教改成效檢討,你可以抽空買嚟看看,了解本土的教育問題及無奈,再分享你的看法!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6Rank: 6


8550
6#
發表於 18-5-11 18:07 |只看該作者
我行書向有翻吓佢本書,都幾heavy 吓 ( in terms of information provided), 加上仲有幾本書買咗未有時間睇,所以諗住遲啲先買。

Rank: 6Rank: 6


8550
7#
發表於 18-5-11 18:19 |只看該作者
之前聽一個有心校長講,學習差異係一個無可避免嘅難題,三十個一班,就已經有三十種唔同嘅需要,呢個差異係隨著愈高年班愈明顯。
我地以前五個band, 我中學掹車邊band 1, 中四踢走一班,中六踢走三班有多,得番一文一理,差異當然细哂,宜家迫著大家一齊到中六,點都難攪好多。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8#
發表於 18-5-11 19:47 |只看該作者
ANChan59 發表於 18-5-11 09:59
你的問題有些強人所難,如果行334冇咗會考,高考點作詳細比較?

去到五改三,記者還有提及融合教育及維持 ...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8-5-11 19:52 編輯

我主要說只看教改後xxx%學生不達標來推論教改成效不合理。

找來看看。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9#
發表於 18-5-11 19:49 |只看該作者
Doray 發表於 18-5-11 18:19
之前聽一個有心校長講,學習差異係一個無可避免嘅難題,三十個一班,就已經有三十種唔同嘅需要,呢個差異係 ...

咁一條龍學校差易大唔大?佢地如何解決?
The more bizzare a thing is, the less mysterious it proves to b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2786
10#
發表於 18-5-11 20:14 |只看該作者
shadeslayer 發表於 18-5-11 19:47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8-5-11 19:52 編輯

我主要說只看教改後xxx%學生不達標來推論教改成效不合 ...

https://www.chunghwabook.com.hk/Index/book_detail.html?id=1880

香港教改:三部變奏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2786
11#
發表於 18-5-11 21:55 |只看該作者
shadeslayer 發表於 18-5-11 19:47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8-5-11 19:52 編輯

我主要說只看教改後xxx%學生不達標來推論教改成效不合 ...

這種求知求真的態度,是值得尊重!(emoji)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12#
發表於 18-5-11 22:44 |只看該作者
ANChan59 發表於 18-5-11 20:14
https://www.chunghwabook.com.hk/Index/book_detail.html?id=1880

香港教改:三部變奏

謝謝。
The more bizzare a thing is, the less mysterious it proves to be.

Rank: 5Rank: 5


3700
13#
發表於 18-5-11 23:04 |只看該作者
shadeslayer 發表於 18-5-11 08:23
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有心有力,可以自己教多一點,但高小中學,還可不靠學校教育嗎?

而且,幼稚園小學 ...

當然不會一直"照顧"至大學,在小學扶一把,上了軌道,學會一套思考模式,讓她自己飛。有時候,教育不一定單純知識傳授。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14#
發表於 18-5-12 00:39 |只看該作者
Cheeselover 發表於 18-5-11 23:04
當然不會一直"照顧"至大學,在小學扶一把,上了軌道,學會一套思考模式,讓她自己飛。有時候,教育不一 ...

學校教育也不只是學術。中學孩子轉變好大。
The more bizzare a thing is, the less mysterious it proves to be.

Rank: 6Rank: 6


8550
15#
發表於 18-5-12 09:06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Doray 於 18-5-12 09:12 編輯
shadeslayer 發表於 18-5-11 19:49
咁一條龍學校差易大唔大?佢地如何解決?

講呢樣嘅校長人係一條龍直資校長,咁你話呢?佢亦教過神校,呢個係inherent, 基本上係冇可以避免。話直資私校無呢個問題係美麗嘅誤會。當然用不同方法迫走不達標嘅例外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2786
16#
發表於 18-5-12 09:48 |只看該作者
Doray 發表於 18-5-12 09:06
講呢樣嘅校長人係一條龍直資校長,咁你話呢?佢亦教過神校,呢個係inherent, 基本上係冇可以避免。話直資 ...

我會咁睇,每個學生是個體,不同方面的差異在所難免,他的評語是合理的社會現象。問題徵結在一班可以容納的整體水準差異,還有一個老師可以應付多少個輕度差異的學生,多少個嚴重差異的學生!順得哥情失嫂意。

我指的差異可能是,全班四十二人,有二個 IQ 135+,二個IQ 85 學生,一個SEN,六成 Band1,四成Band2。再差些呢?

我有家人十分熟悉SEN,她強調香港政府教育局經常用 Inclusion Education 的字眼 ,事實上用緊Integrated Education ,兩者在概念上及資源上有重大差異。台灣是正式融合教育,該學生的學習大綱跟其他同學不同的,不是將個學放在一班之內,用同一方法,同一進度,加些補助金額就是融合教育。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17#
發表於 18-5-12 10:08 |只看該作者
Doray 發表於 18-5-12 09:06
講呢樣嘅校長人係一條龍直資校長,咁你話呢?佢亦教過神校,呢個係inherent, 基本上係冇可以避免。話直資 ...

你唔係又指向「有錢使得鬼推磨?」
The more bizzare a thing is, the less mysterious it proves to be.

Rank: 6Rank: 6


8550
18#
發表於 18-5-12 11:56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Doray 於 18-5-12 11:59 編輯
shadeslayer 發表於 18-5-12 10:08
你唔係又指向「有錢使得鬼推磨?」

??
我沒有咁嘅意思,我只係想表達就算未有融合教育,五band 轉三band 加334 就己經令班房管理同教學增加難道。

一條龍直資都一樣面對同一個問題,只係可能group埋一班家境較好家長,去到中學唔掂可能有多啲出路選擇。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19#
發表於 18-5-21 19:40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8-5-21 19:42 編輯

聽陳 sir 講,使左成百銀買左本書,看左3分一,老實說甚失望,唔知能否有心機看完。

問題太多只略說一二。

1。除了政府文件,委員會文件外,9成以上硏究citations 係自己的。有點閉門做車之嫌。

2。又話教改現時太多太快,跟着又說要着重第三波教改,重視三重化,六種智能。。。十分抽象,六種智能得一樣同理科有關。想點呢?

3。把香港和芬蘭放在起,說他們能吸引同輩學生群頂上5%到20%當教師。

「在九十年代前,入行的教師都是同輩最頂的5%到10%學生,讀完大學或師範做的。及至九十年代擴展大學教育,入行也近最頂的18%,可以說是精良,很少國家或地區有這樣高質數。」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20#
發表於 18-5-22 15:56 |只看該作者
shadeslayer 發表於 18-5-21 19:40
聽陳 sir 講,使左成百銀買左本書,看左3分一,老實說甚失望,唔知能否有心機看完。

問題太多只略說一二。 ...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8-5-22 18:06 編輯

睇左大半,我諗我唔再晒時間。

- 内容偏頗
- 每段總有幾隻絕無需要的英文單字解釋,如執行領綱(executive summary),毫無用處。
- 沒有明顯的「研究」成果,只是單方面的評論。
- 沒有嚴謹的邏輯推斷。
- 沒有把香港教改,放進世界教改 context.
- 一時話教師極其重要,其水平限制了整體教育的水平,一時又批評現在香港教育差勁,全是教改的錯。

有幾點和EK一些人意見差別好大,例如:

- 鄭認為香港教師係香港學生中的精英,比世界很多地方更精英。

- 鄭認為香港教師好「專業」,以生命影響生命。

- 鄭認為香港教師拿95%到130%一般大學生人工,待遇良好。

其實和一般的EK式討論文章沒兩樣。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