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趙永佳、周德威:「學位貶值論」錯失焦點——「辛普森悖 ...
查看: 2938|回覆: 24
go

趙永佳、周德威:「學位貶值論」錯失焦點——「辛普森悖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2603
發表於 17-9-18 08:52 |顯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後由 ANChan59 於 17-9-18 08:53 編輯

【明報文章】每年當大批大學生畢業離校進入勞工市場,都總會有評論或研究報告提出「學位貶值論」,指過去一段時間,大學畢業生不論是起薪點或是工作一段時間後的薪資增長,都日見下滑,與整體勞工收入有可觀增長相形見絀。


青年整體工資增 按教育程度比較則下降


我們以1991年、2001年及2011年3次人口普查整體數據當中的5%樣本來說明。1991年25至29歲在職青年,扣除通脹後工資中位數增加了20%。同期30至34歲勞動人口工資中位數也上升近四成。但同時持有大學學位的25至29歲青年平均工資則下跌達13.6%。而同期30至34歲、大學畢業的青年工資中位數,更跌了22%。這大概就是「學位貶值論」者的最有力證據。


不過當按教育程度比較,青年工資收入顯著下降,而不按教育程度分組比較,下跌幅度則輕微得多甚至反而上升,在統計學中這個結果就是一個「辛普森悖論」(Simpson's Paradox)。其基本含義是,兩個變量(在這裏是工資與年份)之間在不同分組裏皆有相同方向的關係;但在不作分組的時候,兩個變量的關係卻可以大大減弱、消失甚至相反。統計學家認為這個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有第三個(或第四個)變項在影響兩者之關係。而這裏就是組別構成的變化。


在香港,辛普森悖論顯現在25至29歲勞動人口,整體工資在2011年前之20年有相當增長;但分組計算後,除了最高(研究學位)或最低(中五或以下)組別較穩定外,幾乎所有組別的工資中位數在扣除通脹後都明顯下滑。悖論於30至34歲的勞動人口整體工資變化上就更清晰:所有勞動人口的工資由1991年的10,799元增至2001年之15,638元,而在2001至2011年則維持約1.5萬元(圖1);但分組計算後,除了中五或以下勞動人口的工資持平之外,其他學歷都明顯下降。


「學位貶值論」沒考慮人口教育水平改善


這看似矛盾的趨勢就清楚說明,這類工資水平的長期統計在分組計算後必須小心詮釋。試想,為什麼當每一組青年人的平均工資都在下降時,整體平均工資卻在20年間有增長?單單聚焦在「大學生工資跑輸大市」,除了製造「道德恐慌」外,還有什麼積極意義?


一個導致悖論的原因就是整體樣本(和所有勞工)的構成改變,例如勞動力中的教育與族裔構成或其中工資分佈的改變。這裏我們要關注的當然是人口中不同學歷的構成。在圖2,在所有25至29歲的人口當中,有大學學位或以上者由7.8%激增至37.3%;中五或以下學歷者,則由75.4%急降至40%。「學位貶值論」者只集中提出持有學位者平均工資下跌,但卻沒有考慮本港人口中教育水平改善的重點!


香港勞動人口的學歷分佈除了揭示大學畢業生平均工資在下降以外,也提醒我們,在殖民地時代的香港因高等教育長期受壓抑,只有少數「精英」能考入大學殿堂,但在1990年以後高等教育體系快速擴張,先是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系統的新生由1991年的1萬人左右,增至2013/14年的1.7萬人(雖然在2000年後增加放緩),然後是近年私立大學的擴張。


「大學生不再是天之驕子」是在先進國家中十分正常的社會進步象徵。當然我們必須關注大學畢業生的出路問題,但他們的長期工資趨勢,因為大學畢業生在整體人口中翻了幾番之後,事實上已不能直接比較。換另一角度看,比起1991年多了幾倍年輕人能擺脫低學歷低工資,而得到學士水平的中等工資。


而只聚焦畢業生工資,也忽略很多青年勞動市場問題。其中最嚴重的當然是低學歷者工資水平在過去20年幾乎無大改變的情况。要知道,教育水平較低者平均工資本來已經是最低,但現在就更低!似乎社會更應關注的,是在2011年佔25至29歲人口40%和22.7%的只有中五、中五以上和學位以下的青年人勞動市場的處境。


青年人的處境是社會必須注意的議題,不過現在有關青年「問題」的討論都受不同因素影響。而當更多學界以外的社會團體加入討論,卻會令問題更難聚焦,容易以偏概全。「下流」現象可能是所有年輕人都在面對的問題,但並不是只在大學生當中發生。他們的「怨氣」也不光是只源自「搵食艱難」;所謂「上游」、「下流」,甚至可能不是最主要因素。


以數據闡釋 須注意會否呈現片面「現實」


我們非常關注大學生的職場發展。我們認為學界一方面要檢視他們在本科的訓練是否能協助同學將來在不同進路的生涯發展,而另一方面也要把討論放大至香港整體經濟發展的方向與結構,才可以為青年人的出路提供更多機會。


辛普森悖論的出現,也提醒我們「科普工作」(現在流行叫「知識轉移」)的重要。在社會科學和統計學訓練中,如何應用和詮釋數據是重要一環。在公眾討論中以數據闡釋議題就是在進行翻譯工作,但在過程中會否只呈現片面的「現實」,卻是我們在公共領域發聲所必須注意的環節。


(作者按:本文的分析為兩名作者在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任職時所完成,特此致謝)


作者趙永佳是香港教育大學社會科學系講座教授,周德威是理工大學專任導師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2603
發表於 17-9-18 09:29 |顯示全部帖子

回覆樓主:

本帖最後由 ANChan59 於 17-9-18 12:33 編輯

作者事實已經點出還有其他變數,但又不敢講出真相及現實!

當他們用社會科學理論去解釋有關現象,可能未有下流的結論!可能他們自己都唔相信。

如果用經濟學角度,我會用供應及需求的理論,二十年前的「肺話」知識型經濟(應該跟八萬五一樣,乜教育局局長唔知咩),事實上有幾多呢,如果供應不多,大部分都是以前的工種,一向俾開中學生咁多,不會因為你有學位俾多好多給你!唔駛做研究都知道,一定是下流,而且是有 cascading effect ,部分上游迫落中游,中游迫落下游,現在一般大學生最在中下游!所以是全面性及整體性,在這20年內及以後都會下流!

上游有沒有增長,當然有,不過不是大部分給香港學生的。一是外來學生好勁料,一是家庭背景好猛料。看看李小加在JP 點樣幫官二代,富二代在海外及香港搵工!

再細心看看,現在香港最缺乏的是勞動率高的工作,例如洗碗工。熟練技術工人,你看看裝修工人,電工等等!點解冇人做,點解寧願攞副學士,都唔願意讀職業訓練的HD。如何解決學生及家長的偏見,是十分重要的!

我知會有幾個左傾家長飛撲出嚟,一定彈及鬧香港學生,青年自己不爭氣,沒有競爭力等等。社會美好派的代表就跟作者一樣,話社會學識水平上流了,是耶非耶,大家自己判斷!

作為學者,咁都晤敢講,細心玩數字遊戲,可能等緊升官做副局政助!我希望他們又試吓分析一下,有關年代的工種及職級人數及收入中位數,又特別看看幾個相關年齡層的變化,可能由 demand side 才看到問題所在。

點評

Felix223    發表於 17-9-18 17:00
ppmmbb    發表於 17-9-18 10:51


2936
發表於 17-9-18 11:42 |顯示全部帖子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43228
發表於 17-9-18 20:19 |顯示全部帖子
創科局成立後局腸除了有見過steve jobs外,有冇創造過乜新工種/工業?  

Rank: 5Rank: 5


2350
發表於 17-9-19 00:14 |顯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後由 siumicmic 於 17-9-19 15:26 編輯

讀書嘅目標應該係訓練思維,若讀大學或以上的課程只係為咗想揾多啲錢,結果可能未如理想,

現在很多藍領薪金水平比大學畢業生高不少,
另外,家人亦認識替人打理遊艇的經驗大偈月薪都好幾萬,
做㕑師也不用讀degree,但一樣可以好有前途,

正所謂,行行出狀元,
重點係,唔好盲目以為讀大學係為咗揾多啲錢,

揾到自己所長,盡力做好,才會有成果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2603
發表於 17-9-19 00:20 |顯示全部帖子
回覆 siumicmic 的帖子

社會美好派  That's your choice.

But how about the younger generation's view ??? How painful they are?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5Rank: 5


2350
發表於 17-9-19 02:54 |顯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後由 siumicmic 於 17-9-19 06:54 編輯

回覆 ANChan59 的帖子

我呢方面嘅睇法完全係由自己跌跌碰碰嘅成長過程,及觀察我身邊的親朋好友嘅經歴體會出來的,
我唔係專登去理想化件事,
而係,事情都傾向係咁樣發展,

是是但但人讀我又讀U,出嚟求求祈祈揾份人哋話好嘅工,通常發展空間都有限,
揾到自己真心喜愛嘅工作,會全情投入,先會事半功倍,有最大發揮,

我無乜工作上嘅成就,因為讀完書不久就結婚,跟住就成為full time mom,
只係在美國讀完書後住咗幾年,在彼邦的生活,有了另一番人生觀,

再者,我真係好喜歡小朋友,所以我會全心全意去培育我嘅小孩,絕對係一個稱職嘅好媽媽,
我亦好有信心我嘅孩子將來會係對社會有貢獻嘅人,

家有四朵小花,比很多人有更多及更大的責任,當然著緊她們以後的人生,
我覺得自己嘅角色,係幫助佢哋揾自己條路,讓佢哋能夠過一個充實又豐盛嘅人生。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發表於 17-9-19 13:45 |顯示全部帖子
ANChan59 發表於 17-9-19 00:20
回覆 siumicmic 的帖子

社會美好派  That's your choice.

這不是派不派的問題,係大家要接受教育的作用,不是100分100上流工具,也是為了學生變成更明事理的人。
The more bizzare a thing is, the less mysterious it proves to b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2603
發表於 17-9-19 14:03 |顯示全部帖子
shadeslayer 發表於 17-9-19 13:45
這不是派不派的問題,係大家要接受教育的作用,不是100分100上流工具,也是為了學生變成更明事理的人。
...
In the past, I tend to agree.
Now in education system, it's a political struggle arena.

"變成更明事理的人" - not for immature students and immature political leaders ....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5Rank: 5


2285
發表於 17-9-19 14:52 |顯示全部帖子
ANChan59 發表於 17-9-18 08:52
【明報文章】每年當大批大學生畢業離校進入勞工市場,都總會有評論或研究報告提出「學位貶值論」,指過去一 ...

假設我們以30歲至34歲的數據為重點,大學畢業生
的平均工資為20,00025,000港元。
根據上述年齡,可以估計畢業生已經工作了9 - 10年。 10年工作經驗的工資範圍是20,000-25,000港元是否合理?  大家可商議


Rank: 5Rank: 5


2350
發表於 17-9-19 15:00 |顯示全部帖子
講到現今社會各個範疇嘅政治問題,真係無言……

Rank: 5Rank: 5


2285
發表於 17-9-19 15:02 |顯示全部帖子
1996年我在一家公司遇到了兩位女畢業生,其中一位來自BU, 主修中文, 另一名來自City U, 主修Management Science.  他們應邀和得到秘書的工作。 一位女士一直擔任秘書,時至今天。

Rank: 5Rank: 5


2350
發表於 17-9-19 15:13 |顯示全部帖子
回覆 ANChan59 的帖子

其實為咗幫啲細路揾學校,我都上EK爬文爬咗好幾年,之前要照顧幾個小B,所以都無時間留言,

之前睇到閣下嘅帖及其他回覆,相信你都有好多栽培孩子嘅心得,
如無記錯,令郎在你悉心栽培下,是個出息有為的年輕人,

做乜現在好似多咗啲怨氣呢?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2603
發表於 17-9-19 15:14 |顯示全部帖子
linrongyao 發表於 17-9-19 14:52
假設我們以30歲至34歲的數據為重點,大學畢業生
的平均工資為20,000至25,000港元。
根據上述年齡,可以估計 ...

你识分析数据,你自然知道答案!


我的小朋友,如果冇乜差池,两年已经超过了!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2603
發表於 17-9-19 15:29 |顯示全部帖子
siumicmic 發表於 17-9-19 15:13
回覆 ANChan59 的帖子

其實為咗幫啲細路揾學校,我都上EK爬文爬咗好幾年,之前要照顧幾個小B,所以都無時 ...

PM you.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6Rank: 6


8550
發表於 17-9-19 16:30 |顯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後由 Doray 於 17-9-19 16:41 編輯
linrongyao 發表於 17-9-19 15:02
1996年我在一家公司遇到了兩位女畢業生,其中一位來自BU, 主修中文, 另一名來自City U, 主修Management S ...

呢個好睇個人造化,等於其他藍領一樣,有人風山水起,有人朝唔得晚,各有前因,我覺得first degree 同等一份工係入場券,ibank 同大陸多連繫啲公司嘅trainee 位,的確確係被富二代同官二代蠶食咗,但其實算高層位,下面啲同事一樣會話被啲老xx阻住佢地上位,我覺得只要有料,就點都有得撈,如果成日睇住人地點點點,自己又唔充實自己,升職加薪又點輪到自己。

Rank: 6Rank: 6


8550
發表於 17-9-19 16:40 |顯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後由 Doray 於 17-9-19 16:45 編輯

我識人98 or 99 BU mgt 畢業, 差不多40歲在MNC 升 business director, 佢之前啲peer 、老细多數名大學尖子,人地一樣有機會向上爬,佢同期在英國名大學畢絭peer 去咗半政府機構做supervisory grade 嘅工,揾嘅人工低佢一大截,每個人對career expectation都唔同,父母自己都唔係top 1%成绩,但又成日迫到啲仔女成績係1%先覺得滿意,真係好奇怪。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發表於 17-9-19 18:53 |顯示全部帖子
ANChan59 發表於 17-9-19 14:03
In the past, I tend to agree.
Now in education system, it's a political struggle arena.

When we analyse a situation, we want to determine the "right" principle, or the right direction, everything else are problems we need to solve to get to that direction.

Here, the principle is "One key purpose of Education is to make better people and hence a better society. "

Then, immature students, immature politicians, ineffective University education, etc are problems we need to solve to achieve our Goal.

One thing is for sure, less education is not going to result in more mature students and politicians
The more bizzare a thing is, the less mysterious it proves to be.

Rank: 5Rank: 5


2285
發表於 17-9-19 19:03 |顯示全部帖子
Doray 發表於 17-9-19 16:40
我識人98 or 99 BU mgt 畢業, 差不多40歲在MNC 升 business director, 佢之前啲peer 、老细多數名大學尖子 ...
有時,真的是要講運氣和機會。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2603
發表於 17-9-19 19:08 |顯示全部帖子
回覆 shadeslayer 的帖子

"One key purpose of Education is to make better people and hence a better society. "

*****


I agree in principle, do you think really happen in HK nowadays ??? Look at those Vice-Chancellors, make worse people and worse society.


A century back, the education standard in China was low, we had Choi Yuen Pui and Wu Sik .... therefore make better people and a better society.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