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回應防止學生自殺委員會報告
發新帖
查看: 728|回覆: 2
go

回應防止學生自殺委員會報告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499
1#
發表於 16-11-24 16:0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明報文章】防止學生自殺委員會在11月7日發表了最終報告,以回應在上一學年學童自殺的情况,特別是在3至4月間的連環自殺事件。報告分析了自殺的出現率、走勢、個案的特徵,以及危險因素和就精神健康、學校、家庭與媒體上作出一些建議,彌補現有機制的不足。筆者以一前線臨牀醫護人員,以及社會科學家的角度,點列幾個回應,祈能拋磚引玉,令去年自殺學童的離世所敲響的警號,不致被社會的無動於中所埋沒遺忘。


走勢分析 捨近圖遠


在分析自殺走勢時,報告用了過去30年小學生的個案數字,從1990年的37宗到2011年至今的4宗(第10頁2.9段),以論證及總結「過去30年中、小學生的自殺數字持續下降」。但在同一章的表1中(第12頁),卻清楚列出中小學生自殺數字由2013/14學年的10宗、2014/15學年的9宗,飈升至2015/16學年的19宗,以年度計升幅達111.1%(包括大專院校生的升幅為73.7%)。報告並不是學術文章,但就算以一般常理計,單以宗數而不考慮30年來學生人數的下降,亦不難指出本年的明顯升幅,實在很難明白當中的推論過程。此其一。


危機因素 避重就輕


報告引用世界衛生組織(2014年)的自殺分析框架,發現在38個自殺個案中,有58%學生有上學相關適應問題(如轉校、留級、缺課;第20頁2.34段),有52.6%涉及家庭相關適應問題(第20至21頁2.35段)。特別的是,根據相同的框架作出分析,報告一方面說鑑於個案同時有多種適應問題,認為「教育系統所造成的學習壓力與學生自殺之間,並無明顯和直接關連」(第34頁3.24段);在同一章中,卻指出「家庭是學生心理健康的核心元素」(第39頁3.43段)。當中的取捨原則實在令人費解。此其二。


隨機比較 粗疏驗證


報告提及傳媒或因煽情手法或廣泛報道與自殺潮有關,並認為5月至8月的自殺身亡個案比1月至4月驟減,與各界促請媒體注意有關(第14至15頁2.21段)。筆者思前想後,也很難明白如何將兩段不同的時間相比,尤其7月至8月為學年結束放假時間。如真要客觀一點去比,至少也要參考一下過往的同期自殺率,才不致下此粗疏之論。此其三。


系統問題 錯誤歸因


在分析的38個中小學生個案中,有近半數(42%)已曾接受不同方式的輔導或醫療服務,但只有18%被識別為有某種精神病。報告引一份2006年香港的心理剖析研究,指出本地輕生者患有某種精神病高達80.1%,並以此百分比之差距印證高危學生的識別工作不足,建議加強老師識別培訓云云。


首先我們要先了解在引用的文獻中,15至24歲只佔約10%。固然,我們可以假定自殺組別的中小學生精神病比率與成人相若,但是也不能排除青少年自殺除精神病外,有其特別的環境或個人因素(如分手、被孤立,以至一時衝動等)。以挪威的一個心理剖析研究為例(Freuchen et al, 2012),在84名11至15歲自殺的年輕人中,只有20%患有精神病,抑鬱症者只有10%。該研究的作者雖然亦提出有其他研究曾發現更高的發病率,但同時他們指出在青少年中,與人衝突(59%)、經歷失去(50%)及衝動(14%)等是值得注意的因素。可惜的是,在本報告中多以成人的理論套在青少年人的個案去比較分析。


再者,自殺個案中只有13%學生的成績屬於未如理想,顯示大部分學生並非因為成績稍遜,反而可能是學業壓力本身是一普遍危機因素。可惜報告在先否定系統因素後,並未有再着墨於這明顯的可能性,令接後的提議也只限於成立檢討委員會或加強升學支援等。此其四。


加強培訓 或適得其反


報告中輕輕提及老師的工作量及密集的課程可能是與學生建立深入關係的主要障礙(第28頁3.11段)。但在具體建議中,不論在普及性、選擇性以及針對性層面,也沒有任何一項加強對教師的支援或減少其工作量,只有更多的培訓及將之成為「自殺守門人」,或多或少會令師生相處的時間更捉襟見肘,有本末倒置之嫌。此其五。


政府及教育當局在處理學童自殺及自殺潮時的回應,相信大家仍歷歷在目。除了在最初滿有信心地宣布已有機制處理,到自殺潮後在沒有額外資源下加派教育心理學家到校作講座、成立負責這個報告的委員會外,鮮有清晰的立場及願景。當局到何年才會考慮以「學生零自殺」為目標,真正對症下藥去了解及關心學生與教師的成長及心理需要?委員會在近百的個案中,只能找出30多人有比較整全的數據去分析,政府是否有責任在未來中央數據的蒐集上,盡點統籌之力?在自殺潮出現的時候,會成立應變中心嗎?


社會上對於教學的畸形心態、家長的集體恐慌、大眾對成績的定型,以及形形色色的考核公開試、如雨後春筍的補習社,就算沒有這個報告,難道大家不知道其存在?教師只能忙於開會、製作有利視學評估的教案、帶作業回家批改,難道大家從未聽聞?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要花錢在燈箱賣廣告告訴大家兒童每天需要玩耍一小時的時候,我們還要硬說自殺的學童都只是未及治療的精神病患嗎?




作者張正剛是香港及英國註冊臨牀心理學家,鍾國恒是精神科專科醫生,李耀基是精神科專科醫生,陳鳳英是兒科專科醫生


   0    0    0    0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2770
2#
發表於 16-11-24 16:48 |只看該作者
elbar 發表於 16-11-24 16:00
【明報文章】防止學生自殺委員會在11月7日發表了最終報告,以回應在上一學年學童自殺的情况,特別是在3至4 ...

Good article to interpret the same report with different agenda.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12651
3#
發表於 16-11-27 17:17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