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視頻】嘲之鋒入唔到八大 阿叻被圍攻 ...
樓主: elbar
go

【視頻】嘲之鋒入唔到八大 阿叻被圍攻 [複製鏈接]

Rank: 5Rank: 5


2301
141#
發表於 15-12-30 15:17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20120808 於 15-12-30 15:18 編輯



//吓,只聞克己「復」禮卻未聞克己「服」禮,可能又係新的創作!//

吾錯別字,請扣萬分...


//儒家的仁,是儒學的基本知識。未求道,先求仁。《述而》篇,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仁」是內心跟據道德而成的行為標準和規範。//


有仁有道,無仁無道,仁是德,不克己,何以修德?

長遠及個別家庭文化及康樂策略督導關注組委員會召集人
Long-term and Individual Families Culture and Leisure Strategy Steering Concern Group Committee Convener

Rank: 5Rank: 5


2301
142#
發表於 15-12-30 15:19 |只看該作者

//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已經解釋了仁不是天生,但卻只要有仁心,就可求仁得仁,是善心發於外在行為而為仁。//


原來只要有「仁心」,便可以「求仁得仁」,不需任何人為努力,也不需「勤」;請問是否只要心存「僥倖」,便可以「求得僥倖」;又是否只要心存「金錢」,便可以「求得金錢」,不需任何人為努力,也不需「勤」?

長遠及個別家庭文化及康樂策略督導關注組委員會召集人
Long-term and Individual Families Culture and Leisure Strategy Steering Concern Group Committee Convener

Rank: 5Rank: 5


2301
143#
發表於 15-12-30 15:19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20120808 於 15-12-30 15:20 編輯



//《公治長》篇,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何解?孔子說:「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就算子路可以當大官,仍然不知道他是否仁。冉求怎樣?公西赤如何?雖同樣是是當上大官,孔子也是回答:「不知其仁也。」可見,仁是內心形成行為的一種規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仁的表現,仁者必善,但當大官甚至是讀好書也未必一定是內心存有仁,也未必一定是善心。所以只有「德」興才有「仁」心,上文這句「仁是發自內心」,不是已經解釋了「仁」的來處嗎。可能你只顧住示威式的發文而忽略了內容而矣。//



原來因為孔子說不清楚當大官的人的仁心如何,所以讀好書也未必一定是內心存有仁的,也未必一定是善心的,所以不需要「勤」了,只要「心存仁心」,又只要「仁是發自內心」,便「求仁得仁」了,真的多謝你的見解啊!!
長遠及個別家庭文化及康樂策略督導關注組委員會召集人
Long-term and Individual Families Culture and Leisure Strategy Steering Concern Group Committee Convener

Rank: 5Rank: 5


2301
144#
發表於 15-12-30 15:21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20120808 於 15-12-30 15:21 編輯



//睇到你這句「沒有仁又如何孝」真係好笑,只繼續彰顯你對「仁」、「德」的無知。難怪你會說「重學業者,德之最乎!」,因為你真係睇野只係睇少少就當睇晒。「德」之最是孝、悌,「仁」是有「德」才能彰顯,上一篇已經一路都係環繞住這部份,「仁」因「德」而生,何解你睇完後會覺得沒有「仁」,但可以假裝「孝」呢!相反,上面就解釋了讀好書,反而未必興「德」,存「仁」。//



我沒有說過有人可以假裝「孝」來顯「仁」,閣下理解有誤,請勿穿鑿...

長遠及個別家庭文化及康樂策略督導關注組委員會召集人
Long-term and Individual Families Culture and Leisure Strategy Steering Concern Group Committee Convener

Rank: 5Rank: 5


2301
145#
發表於 15-12-30 15:21 |只看該作者

//至於「克己復禮」,你又講得好啱。不過這裡的禮是禮教,是指六藝中「禮、樂、射、御、書、數」的五禮。禮是德肓訓練,是行為的規範,重行為者的修練,才是修身之最,克己之本!未聞孔子以克己復樂、克己復射、克己復御、克己復書和克己復數!既然讀好書、做大官者孔子都可以「不知其仁也」,是否應為勤學者先修德?「德」是仁之始而不是修德者先勤學呢?//


「克己」是「勤」之前提,克己「勤而」復樂、克己「勤而」復射、克己「勤而」復御、克己「勤而」復書和克己「勤而」復數,都是必須的,有什麼問題?


閣下承認你自已說的「克己」,郤不承認別人說的「克己」,你的標準答案好「德」啊!!
長遠及個別家庭文化及康樂策略督導關注組委員會召集人
Long-term and Individual Families Culture and Leisure Strategy Steering Concern Group Committee Convener

Rank: 5Rank: 5


2301
146#
發表於 15-12-30 15:22 |只看該作者

//孔子對於學習方面,是以「知」來形容。「知」即今之「智」。孔子強調「天生德於于」,卻沒刻意說明「仁」和「知」,是故「仁」和「知」可以通過後天的得著而變化,「仁」隨「道」而變,「知」則「性相近,習相遠」,因而影響人嘅行為。有人因得了知識而變得醜惡,有人因仁而反過來得道。人又可以通過學業而成就,所謂嘅「致知、格物」,先通過學習然後用知識來分辨事物的對與錯。孔子又以「舉直錯諸枉者,知也,使枉者直,仁也!」來分,卻說明了知識仍可以生禍害,由「德」孕肓出來的「仁」心所追求的知識才是學習之最,成績並不代表了甚麼!這跟當今學子只懂追逐成績,然後標榜功名之舉實不可同日而語!//


「知」的議題只是這裡的附會,謝,有孔子之意,舉一反三哩....


閣下的邏輯是有好成績不必有仁心, 所以不需要「勤」了,知道了,謝謝你.

長遠及個別家庭文化及康樂策略督導關注組委員會召集人
Long-term and Individual Families Culture and Leisure Strategy Steering Concern Group Committee Convener

Rank: 9Rank: 9Rank: 9


23048
147#
發表於 15-12-30 21:30 |只看該作者
這個回合,藍鳥勝!

Rank: 5Rank: 5


4779
148#
發表於 15-12-31 01:20 |只看該作者

引用:+本帖最後由+20120808+於+15-12-30+15:18+

原帖由 20120808 於 15-12-30 發表
本帖最後由 20120808 於 15-12-30 15:18 編輯
你是否弄錯了!

沒人說克己復禮錯,錯的只是你自己為要證明你所講的“重學業者,德之最也”而不停兜圈,帶人遊花園,以圖瞞天過海。

前天說“勤學者,修德之最”,勤學就可以修身。又用“學而時習之,温故而知新”焉不知“學而時習之”是“不亦樂乎”。昨天說“克己復禮”,又以勤學禮作修身,企圖淡化勤學而標榜禮,轉換以禮作修德 ,重回正軌,以禮克己,克己修德。以德育來修練自己的行為,才是德之最也,並不是重學業者,德之最也!



Rank: 5Rank: 5


2301
149#
發表於 15-12-31 02:08 |只看該作者
呵呵,原來[學而時習之]的解释是[不亦説乎],那麽[有朋自遠方來]的解释就是[不亦樂乎],現在才知道原來古文是要用第二句去解釋第一句的,請問又是否用第三句去解釋第二句呢?然後第四句解释第三句?那麼最後一句應該用第—句作解释吧,閣下的[以經解經]的方法的確十分獨特,大開眼界了。
長遠及個別家庭文化及康樂策略督導關注組委員會召集人
Long-term and Individual Families Culture and Leisure Strategy Steering Concern Group Committee Convener

Rank: 5Rank: 5


4779
150#
發表於 15-12-31 02:29 |只看該作者

引用://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原帖由 20120808 於 15-12-30 發表
//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已經解釋了仁不是天生,但卻只要有仁心,就可求仁得仁,是善心 ...
昨天我刻意提及孔子對於學習的的態度,就是早知你會這樣問。孔子比今人聰明,就是孔子知道人的資質會有不同,所以三千門生只有不足70人成材,因此孔子除了「仁」之外,還有「知」。「仁」心可通過修練而變,「知」可以通過學習而獲得知識。而且孔子認為因人的資質,興趣和生活背景都不同,所以孔子將「游於藝」的藝分成六藝。我們今天強調的書和數只是其中一、二,還有其他體藝和音樂科。孔子對「知」的包容度很高,任何嘅學習都可增加人嘅智慧,數叻嘅就去專心讀好數,樂好的就去讀樂都會增加人的智慧。人可以「致知」然後「格物」,是智慧的表現。孔子並沒有因為「仁」而放棄「知」,只是有了知識仍可以立心不良而生禍害,我引用了孔子的「舉直錯諸枉者,知也,使枉者直,仁也!」就是說明「仁」的重要,但繼續追求自己喜歡和有能力的學科,是智的表現。只是孔子認為,知人口面不知心,知識往往容易給人利用來遮掩狼心,是故不是像你所說的“修德者先勤學”而應該是“為勤學者必先修德”。



Rank: 5Rank: 5


2301
151#
發表於 15-12-31 02:31 |只看該作者
還是南懷瑾老師說得對,不同人對不同古文都有不同解釋及理解,只有[張三説老子],[李四解老子],[王六讀老子]存在,所有的解讀的文字比原文多出千百倍,究竟誰對誰錯?誰多誰少?解讀是只有單一答案的嗎?當然解讀必须要圍繞其中心思想,其餘的都只是枝節罷了,同一樹幹,何不任枝節自由開花,各自精彩,要求同一花朵,實太枯燥乏味,另作品黯然失色。
長遠及個別家庭文化及康樂策略督導關注組委員會召集人
Long-term and Individual Families Culture and Leisure Strategy Steering Concern Group Committee Convener

Rank: 5Rank: 5


4779
152#
發表於 16-1-1 02:33 |只看該作者

回覆:【視頻】嘲之鋒入唔到八大 阿叻被圍攻

本帖最後由 goodenough 於 16-1-1 10:59 編輯

一夕風流花惹恨,葉戀浮生敝月朦。回首龍門三二事,萬古乾坤怨道窮!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