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小學生字 你寫錯多少年?
發新帖
查看: 4520|回覆: 4
go

小學生字 你寫錯多少年?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1
1#
發表於 15-12-8 09:0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撰文  :  TOPick編輯

中文字我們每日生活都會用到,但你會否想過,原來一些中文字的寫法竟然連電腦都出錯?

如果你跟著電腦中的寫法去教小朋友,可能會令小朋友的功課上被老師打上一個大交叉!

TOPick編輯挑選出5個大眾經常寫錯的中文字,你不妨來看看自己這麼多年來是否一直都寫錯了字?

1. 電



平日大眾在電腦中輸入的「電」字,下方是帶彎勾的「甲」字,而上方不出頭。雖然對於此寫法大家都已經習以為常,為不少人日常所使用,但原來其中有3大錯誤!

根據香港教育局的發展處中國語文教育組所製的「香港小學學習字詞表」,「電」字的下半部應為穿頭的「申」字,末端不帶勾;

而上方的「雨」字,中間應為四點,而不是四間橫線。

不過,台灣的慣常寫法則為不出頭,變成「甲」的變形。

從文字學的角度分析,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王元鹿在其所著的《漢字中的自然之美》指出,多數學者認為,「申」是「電」的最初字形,原意應當來源於先民對天上出現的電光形象描摹。而加「雨」部的「電」是後起字,以用作與十二地支中的「申」所區別。

2. 告



電腦顯示的「告」字,同樣亦非香港教育局所認定的正寫。根據「香港小學學習字詞表」,「吿」字上方是「牛字」,要穿頭。

根據《說文解字》,「吿」字是「牛觸人,角箸橫木,所以告人也」,篆文從「牛」從「口」。但台灣標準把「告」字內部訛作「土」字形,故不穿頭的寫法屬台灣那邊的正寫。

3. 兌

雖然許多香港人都會將「兑現」的「兑」,上方寫成向內彎,但電腦常用的「兌」字上方卻是一個「八」字,哪一種寫法才是正確的呢?



「香港小學學習字詞表」為大家揭盅,在香港「兑」字才是正寫,而「兌」則為其異體字。但考究其字源,「兌」的頂部為「八」形,《說文解字》指「兌,說也,从儿㕣聲。」,不過本字字義漸為後起字所代替。

4. 肺

「肺」、「沛」等「巿」字旁的字,到底應為「市」字,抑或一「丨」到底的「巿」呢?



教育局的「小學學習字詞表」中,「巿」才是正確,要一「丨」到底。根據《說文解字》,「肺,金藏也。从肉巿聲。」

5. 狗


最後一個常見的錯字是「狗」字,左邊的狗爪邊「犭」正寫是不穿頭的,你又有沒有寫錯呢?
   2    0    0    0

Rank: 8Rank: 8


19601
2#
發表於 15-12-8 09:13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bbforever 於 15-12-8 09:13 編輯

我都寫個錯個感字好多年,原來個咸字要包住個心…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1
3#
發表於 15-12-8 09:13 |只看該作者

RE: 小學生字 你寫錯多少年?

中文字你有無用錯?



撰文  :  TOPick編輯

「無懼世事變改,還是越難越愛……」,究竟是「愈難愈愛」,還是「越難越愛」呢?

中文字常出現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即使是一首大台歌曲,當中亦出現「別字危機」。

有些同音異字,意思本是不同,後來世人卻約定俗成的把它們混在一起使用。

TOPick把中文字的深淺程度按等級劃分,先從最簡單的第一級開始說起,和大家認清每個字的用法!

第一級:分 vs 份

漢典解釋,「分」有三個不同的意思。首先,「分」有區劃分開的意思,故此有「劃分」﹑「分野」﹑「分開」等詞語出現。

時至今日,在商業社會中由機構獨立出來的部分便稱作「分會」或「分行」。第二,「分」有構成事物不同物質或因素的意思,因此「成分」﹑「天分」,皆用「分」這個字;「分」亦有職責﹑權利的意思,故有「本分」﹑「名分」的意思。

「分」可作動詞或名詞,但「份」卻只可當量詞或名詞用。「份」這個字用作量詞時,指成組或成件的東西,例如:一份蛋糕﹑一份砂糖;又或作省﹑年﹑月的單位,例如:年份和省份等。

「份」字亦可解整體的其中一員,因此用作「股份」中的其中一字。

第二級:衛 vs衞

據漢語多功能字庫解釋,「衛」的本義為守衛。古時在甲骨文表示防衛,又用來作為祭名、地名或人名等。而「衞」則是「衛」的異體字,據《正字通》所說:「衛,俗衞字。」

鋪 vs 舖

當我們提及商業單位時,可把「店鋪」寫作「店舖」,但要注意的是,從「金」字旁的「鋪」有更多的意思,它有鋪排和鋪陳的意思,故我們在提及一些跟建築有關的事物時,應用「鋪」這個字,例如:鋪地磚﹑鋪橋修路等。

第三級:盡 vs 儘

台灣教育部的異體字字典解釋,「盡」有三個意思,第一,這個字有完結﹑終止的意思,故有「盡頭」﹑「殆盡」﹑「自盡」和「無窮無盡」等這些詞語皆有「盡」這個字。

第二,它有全部用出﹑竭力、努力完成的意思,因而出現「竭盡所能」和「盡其所長」等詞語。第三,這個字有完備之意,故寫作「詳盡」。

「儘」和「盡」兩字相似,讀音相同,可用法卻不太一樣。「儘」有聽任﹑隨意和不加限制的意思,故有「儘管」和「儘早」等詞的出現。

第四級:愈 vs 越

「愈」和「越」同有程度遞層的意思,而「越」一詞另有度過或超出的意思。故此,我們只會寫「不得超越黃綫」而不會寫「不得超愈黃線」。

另外,據漢典解釋,「越」有多一重的意義,中國其中一個古民族便用了「百越」便用了這個字。它同時是中國周代諸候的國名,亦作姓氏用。

第五級:繙 vs 翻

」可解作將某種語言文字譯成另一種語言文字,跟「翻」字互通。「翻」字可除了可跟「繙」字互通外,亦可解作反轉﹑覆轉﹑掀動和改動,故有「翻山越嶺」﹑「翻開」和「翻轉」等詞語。

以上五組字雖在某些情況下能夠互通,但意義上有些微分別。接下的六組字可真是讓人傻傻分不清楚,用法意思一樣,可是寫法卻有微細的分別。

TOPick跟大家細看以下五組異體字吧。

1. 艷 vs 豔

「艷」為「豔」的異體字,兩字互通,皆有光彩華麗的意思。亦可用在男女感情之事,故又有「豔遇」這個說法。

2. 妝 vs 粧

「粧」為「妝」的異體字。根據中大的「漢語多功能字庫」,《說文解字》指「妝,飾也」,即修飾及打扮,而台灣教育部的異體字字典指「粧」為「妝」的異體字。

3. 証 vs 證

「証」為「證」的俗字。其實兩者的本義不同,根據《說文解字》,證為「告也」,即告發之意,後引伸為證明、證據等;而証為「諫也」,即告諫、直言規勸。不過,清代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指:

「今俗以証爲證驗字。」

當時証已成證的俗字。而中大的「粵語審音配詞字庫」亦指証為證的俗字。

4. 線 vs 綫

「綫」為「線」的異體字。根據台灣教育部的異體字字典,唐代《干祿字書》指「線綫:並正」,即兩字皆可。

5. 步 vs 部

自04年人大釋法後,政改「五部曲」一字就不時出現在報章之上。原來政府曾在諮詢文件上,曾將「部曲」寫作「步曲」。

就政府有否寫錯字一事,立法會主席曾鈺成當年亦有在會議中解畫,一般來說是應該用部分的「部」,而不是用步行的「步」。


不過,他補充指香港的廣告時興「玩食字」,加引號來為本來的詞語加添新意思。

漢語多功能字庫解釋,「步」字取形於人走路時兩腳一前一後前進之狀,本義為步行;而部曲,則是指一首曲入面分作五個部分。故此,「步曲」與曲無關,所以正寫應為部曲。

中文字的用法博大精深,除了以上多組字之外,你有沒有見過其他「騎呢」的中文字呢?不妨跟我們分享吧!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48932
4#
發表於 15-12-8 09:54 |只看該作者
見過有話個船字,應該係船字係無右手面最上個劃,真係抓晒頭。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1
5#
發表於 15-12-8 10:51 |只看該作者
香港的「船」字點樣寫?



今天,有些朋友轉傳呂志華先生的發言,稱讚其專業。但其實呂先生的發言內容,有些地方是有問題的。

一:關於「船」字的寫法

呂先生說《康熙字典》中「船」右上角作「几」,這是錯的。

《康熙》裏「船」右上角作「八」,並不埋口。「八」字捺上的橫筆只是宋體的裝飾,在楷書時一般不書寫。

「㕣」這個偏旁,《說文》說是「山間淹泥地」,段玉裁注指下方「口」形是「山間」,上方「水敗的樣子」表示淹泥,與「谷」字的構形相似。

過去也有許多書法家,寫「船」字時右上角並不埋口。雖然也有書法家埋口,但起碼兩種寫法,都習用已久,廣爲書法家接受。

香港在港英時代已訂立《常用字字形表》,選取不埋口的「船」作參考字形,既有理,也符合日常生活。

查台灣、日本的敎育楷書字形,皆不埋口。埋口的就只有大陸。(韓國以諺文取代漢字,暫無楷書敎育標準,故一般採用明體。)

如果說「船」字埋口也是慣用寫法,無論埋口不埋口,都不應當成錯誤,這點我贊成。但要反過來,把不埋口說成是錯誤,把《康熙字典》的寫法說成是埋口,這些都是站不住腳的。

二:關於「那」字和「哪」字

呂先生說中國古典文學,只有《封神榜》因「哪吒」一角才使用「哪」字,主張其餘情況的「哪」字都應寫作「那」。

誠然,「哪」是後起字,是從「那」字分化出來的。要查閱古人的著作,有「那」無「哪」是正常的。可是,既然大家都知道古人用「那」,那爲何要分化出「哪」字?難道大家都這麼手痕嗎?

當然不是。分化是避免誤會。隨着實際使用發展,一個字的字義漸漸多了,有時就會易生誤會,令人不知應把該字看作哪個解釋。

例如「那本書」,到底是指「嗰本書」,還是「邊本書」呢?這就易生誤會。分化的好處,就是避免誤會。「嗰本書」用「那」,「邊本書」用「哪」,相當清楚,不會誤會。

要是依呂先生之言,不接受「那、哪」分工,那麼我們應該怎面對他分工字呢?古人沒有「間」只有「閒」,「間諜」要寫作「閒諜」嗎?古人沒有「悅」只有「說」,「悅樂」要寫作「說樂」嗎?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