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新聞與傳播可以點教?(蘇鑰機)
發新帖
查看: 654|回覆: 0
go

新聞與傳播可以點教?(蘇鑰機)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499
發表於 15-11-20 08:58 |顯示全部帖子

蘇鑰機:新聞與傳播,簡稱「新傳」,中大新傳學院的標誌把兩字合一,中間以「人」字相連,因為人是我們的終極關懷。


【明報專訊】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今年舉行50周年金禧紀念,兩周前有盛大慶祝活動,其中包括一個名為「新聞與傳播可以點教?」的講座。講者是幾位前任及現任的系主任和院長,大家一起回顧總結新聞與傳播教育的路向,應可帶來一些反思討論。

現任院長馮應謙首先指出科技對新傳教育的影響,我們要從內容的轉化再探討理念的更新。梁偉賢說要結合理論和實踐,跨科際建立新聞能力及判斷能力,懂得觀察、分析、發布,和作道德及法規的考量。李少南認為科技數碼化消除了中介過程(dis-mediation),客制化(customization)和全球化令學生要接受多元媒體專業訓練,新聞工作要能快而準又吸引,但不應放棄理想主義。

朱立表示教育不變的目的是傳道、授業和解惑,大學教育應是人文重於科技,但新科技卻對新聞教育有很大影響。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興趣,回歸到基本初衷。陳韜文強調新聞實戰的重要性,學生要經歷體驗式學習(experiential learning),在第一線面對考驗,培養分析力、洞察力和各種技巧,將理論結合實際,懂得應變,在不同界面用不同手法處理資訊。

新傳教育的不同層次

上述幾位所言甚是,我完全同意,並希望在這裏從這些思路略作發揮。我認為新傳教育可以分為不同層次,由具體的知識、技術和方法,上升到態度、責任和道德,以至個人的專業關懷、使命感召甚至奉獻,還涉及學院的路向、方針和視野。

學習知識和技能容易,培養操守和關懷困難。要有專業精神面貌,又要在實戰中透過範例作深度學習。新聞、廣告、公關、影視、新媒體等屬專業範疇,而傳播則是有關如何與人溝通和處世做事,學生畢業後就算在別的行業也需要這些能力,所以說新傳教育應用範圍廣闊,有點像通識教育,樣樣都識一點,最好更可以有專且多能。

我們要協助建立學生的知識結構,培養他們的一些個人能力,如用不同的媒體和平台來組織、辨識、表達、解難、判斷和自學。在視野和取向上,希望學生都能關心社會,有好奇心、同理心和正義感,有人文關懷和社會使命,懂得與人協作,有自信又能謙敬,及有團隊精神。新傳教育除了要學生讀書外,更重要的是透過實踐學習,解決具體問題,有博有專有能,靈活變通;老師多作身教示範,喚起學生興趣和感召他們投身傳媒行業。

以人新 為人傳

同事們一向秉承的宗旨是學與術並重,在廣博基礎上建立學生的專業訓練,強調有機結合和彈性課程。經過多年探索和總結,理念漸趨成熟,從硬件、軟件、人事進而提升到理念層面,有同事及校友提出「以人新、為人傳」的說法,意思是以人為本,因為人而寫新聞,為了人而傳播。

新聞與傳播,簡稱「新傳」,中大新傳學院的標誌把兩字合一,中間以「人」字相連,因為人是我們的終極關懷。「新傳」除了是以人為中心,拆開後左邊有簡體的「#」(親),意指本身、自己;右邊是「專」,即專業和專注的意思。

要適應社會和業界需求,新時代的教育座右銘是「專業承傳、開拓創新」,是「新」、「傳」二字的開展闡釋。在英文的表達上有3個「I」和兩個「S」:inherit(傳承)、inspire(啟迪)、innovate(創新);當我們遇見社會重大議題,就會「站起來、講出去」(stand up, speak out)。

總括而言,新傳教育要配合科技和社會的大趨勢,因應傳播行業的需要,在不同層次建立學生的能力和面貌。下面可分為4個方面和其中8個重點,以整合地描述在21世紀的新聞與傳播教育。4個方面是個人能力、學習方法、視野關懷、整體路向。

4個方面 8個重點

個人能力方面有兩個重點,一是有「多種能力」,二是要「一專多能」,學生才可以在現今社會立足。學習方法方面也有兩個重點,一是要求大家能「學/術兼備」,二是透過「實習參與」,才可以在不同層次有較深入的融合體會。

在視野關懷方面,我們強調其一是「以人為本」出發,具備其二的「社會關懷」,從而可以由小到大,由近到遠。在整體路向方面,一是大家要「專業承傳」,第二是努力「開拓創新」,這就是我們的教育核心價值和理念。

這4個方面和8個重點,可濃縮為「新、傳、人」3個字,如上所述其中有多重意義和可作不同解讀。中大新傳學院的前身是新亞書院的新聞系,它坐落在新亞的人文館,向南跨過「小百萬大道」,面向的是誠明館。「新傳人」飲水思源,受到新亞書院「誠明」校訓的薰陶。「誠」是德性行為,也是實事真理;而「明」是知識了解。新聞就是有操守地追尋真相,傳播就是知天道和人道。萬物始於傳播,世事盡在新聞。誠與明相通,新聞與傳播也有密切關聯。

以前傳統的「張佬」和「李嬸」(journalism的中文諧音),蛻變成現今自主自覺的多媒體「新傳人」,大家面向社會,一起迎接未來。新聞與傳播教育不單是老師「可以點教」,還應從學生的角度看「可以點學」,以人為本的同時也以學生為本,師生一起承傳創新,以此作為50周年的互勉。


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