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選科選校 1.5億元「強心針」 谷自資院校研究創新 ...
發新帖
查看: 596|回覆: 2
go

1.5億元「強心針」 谷自資院校研究創新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499
1#
發表於 14-5-12 14:0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放大圖片

■李錦昌表示,公大向教資會提出40個項目的申請,合共約4千萬元的資助,當中有近百名教職員參與。

研資新浪潮 

研究創新是當代社會發展的基石,香港政府破天荒開放正式渠道供自資界別申請研究經費以加強研究能力,首階段共7所提供學位程度課程的自資院校獲邀參與,競逐金額多達1.5億元。7校早前便特別成立「自資院校研究合作聯盟」,召集人兼公開大學大學研究中心總監李錦昌形容計劃是推動自資界別研究的「強心針」,月前聯盟已與負責計劃的研資局交流意見,並成功優化部分細節,包括放寬教員只能申請一項資助計劃的限制。他又指,計劃暫未涵蓋自資院校與外地大學的研究合作項目,期望向當局爭取擴闊資助範圍。

香港致力推動私立大學及自資學位界別發展,現時已有多所自資院校取得頒授本地學士或以上程度學位的資格。其中7所率先獲邀參與首階段的「自資學位界別研究資助計劃」,包括明愛專上學院、明德學院、珠海學院、恒生管理學院、東華學院,以及已獲正名的樹仁大學與公開大學。

李錦昌:昔靠「積蓄」研究缺資源

公大大學研究中心總監李錦昌接受本報專訪時分享指,由於欠缺政府政策支持,過往自資專上界別較少推動研究,或只能小規模自行處理,以公大為例,每年都會利用社會人士捐助以及學校的「積蓄」用於學者的研究經費,但不會動用課程學費收入,涉款過百萬元。不過,相較資助院校逾千萬元以至億計的研究經費,資源明顯遠遠不及,直接影響研究氛圍,成為推動研究的阻力。

他認為,是次計劃讓自資校研究由「無資助」變成「有資助」,且金額具影響力,對整個界別的研究發展是「強心針」。

他表示,是次資助計劃獲得各自資院校重視,而為配合相關發展,首階段的7所院校今年2月特別成立「自資院校研究合作聯盟」(Reseach Collabration Alliance of The Local Self-financing Degree Sector),就未來研究發展工作互相協調和交流。

擬倡擴資助 納與海外合研

李錦昌形容,自資和公立專上院校是「兩個不同的世界」,運作模式截然不同,例如自資院校教員人數是根據學生人數調節,人手遠較公立學校少,資源運用需拿捏準確,在推動研究時,院校都要平衡原有教學工作,及有效及妥善分配人手。他舉例指,是次的自資研究資助涉及3個計劃,研資局原規定每個教員只能申請其中一項,令人手較少的院校面臨困難,聯盟早月遂向研資局反映意見,獲當局放寬限制,容許1人申請2項計劃,紓緩院校壓力。

他又表示,目前自資校與海外的合作研究項目並不在資助範圍之內,有意在聯盟會議提出將議題納入討論事項,以向研資局爭取擴闊資助範圍開展第一步。


   0    0    0    0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499
2#
發表於 14-5-12 14:06 |只看該作者
首次資助結果料暑假揭盅

香港政府於2009年撥出180億元設立了研究基金,以支持8大院校的研究工作,由研資局管理分配讓8大學者申請競逐。至2011年底施政報告提出向基金注資50億元,其中30億元指定用以資助自資學位界別的學術及研究發展,揭開研究經費「走出」公立大學,遍及至社會合資格學術單位的序幕。經過詳細諮詢,供首階段7所院校參與的計劃去年底正式推出,並已於4月中截止,料7月至8月便可公布首次資助結果。

計劃已於4月中截止

以基金每年利息回報5%計算,自資研究資助計劃每年可動用款項約有1.5億元,由各參與院校競逐;有關計劃再細分為「教員發展計劃」、「院校發展計劃」及「跨院校發展計劃」,分別針對個別學術人員、院校的策略發展範疇以及跨院校研究協作情況。

研資局又指,預計未來越來越多自資專上院校將通過本地學位課程評審,有關院校符合頒授本地學位資格後,也會獲邀提出申請。

另一方面,包括8大院校以及職業訓練局轄下有開辦本地學位課程的自資部門,研資局會將他們的研究需要納入第二期諮詢,待諮詢完成後,計劃將會接受有關院校申請。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499
3#
發表於 14-5-12 14:06 |只看該作者
公大積極申請 40項涉款4,000萬

政府首次推出自資學位界別研究資助,院校均積極回應。其中公開大學便提出多達40個研究項目的申請,總金額涉及約4,000萬元,當中包括計劃設立人文及科技兩個不同領域的研究中心,協助該校制定未來發展的研究策略及帶動研究氛圍。公大大學研究中心總監李錦昌表示,未來擬增加教職員,讓有志於研究的人員騰出更多時間投入研究。

李錦昌透露,在首階段計劃,公大已向研資局提出40個申請項目,合共約4,000萬元經費,當中有近百名教職員參與。其中37個項目由5個學院的教員各自提出,涵蓋科技和教育等不同範疇的項目,研究主要傾向應用層面,單一項目涉款最多百萬元。

若獲撥款 建兩研究中心

而以院校為單位的資助上限是1,428萬元,公大亦提出貼近上限的資助申請,銳意建立研究文化。李錦昌表示,如撥款順利通過,大學將在數年內增設「數碼文化與人文學」及「創新科技與可持續發展」兩所研究中心,發掘研究重點與策略,可望成為公大日後的「亮點」,日後並將繼續在商學院和教育學院等墨。

他補充,為了提升教員研究能力,公大會設立工作坊和講座,期望透過討論孕育研究概念。就跨院校發展,公大分別跟明愛專上學院及明德學院合作展開基礎研究能力培訓及新興大學教學模式研究,兩項計劃各涉70萬元資助。

計劃首輪申請由7所自資院校競逐資助,李錦昌認同有一定競爭,估計與8大資助院校間的競爭情況相若。他指,公大呈交的研究項目經過校內多重審批,以確保研究建議書的質素,對整體研究項目獲通過有信心。為配合有關計劃,公大去年起已經增聘教職人員數目,未來會陸續增聘人手,加強教研團隊的實力。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