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港漂」搶飯碗 職場競爭加劇
發新帖
查看: 2055|回覆: 7
go

「港漂」搶飯碗 職場競爭加劇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499
1#
發表於 14-2-3 10:0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樹  仁  大  學  有  本  地  生  為  「  港  漂  」  開  辦  廣  東  話  班  ,  以  助  其  融  入  本  地  文  化  。

  (星島日報報道)本港大學不斷吸納內地生自費就讀,來港求學的「港漂」十年激增十倍,人口政策專家預計,三年後「港漂」人數或會較一二年多逾四倍,高達七萬人,可能成為「雙非」翻版,本地生擔憂面對更大競爭。有批評指,大學大量收取內地生,恐會再次引發中港矛盾;但也有議員認為,內地生留港可增加年輕勞動力,並促進本地人進步。

  近年內地學生來港求學成潮流,人數由○三年的一千六百人,上升至一二年的一萬六千人,十年劇增十倍,近年更達歷史新高,每年維持約三成升幅。

  「港漂」續增似成定局,身兼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委員的港大社工系系教授葉兆輝預計,未來三年,「港漂」人數有增無減;換言之,一七年來港內地生人數可能接近七萬人,較一二年增加四點二倍,比○三年更暴升四十四倍。

  由於內地生畢業後可在本港工作,居住滿七年可申請永久居民身分證,而○八年至今,有近兩萬「港漂」仍在香港工作或求職。葉指出,他們留港工作,或有助改善本港人口結構與質素,惟部分院校忽視承受能力,以自負盈虧的自資課程大規模招生,恐會激化校園中港矛盾,甚至成為「雙非」事件翻版。他建議,政府應提供自資課程的參考收生人數,以保證大學設施、課程設置足以應付。

  「港漂」匯聚校園,卻不時引爆中港矛盾,去年中有網民在報章刊登「反濫收內地生」廣告,近月城大疑因課程安排的語言問題,引發中港學生「課堂罵戰」,有本地大學生透露,不少港生對「港漂」抱敵意。居港滿七年,將申領永久身分證的「港漂」鄧鍾凱稱,早期來港內地生多屬尖子,頗受尊重,但現時港人視內地生為精英的感覺漸淡。

  教協立法會議員葉建源指出,大學應確保教育質素,自資課程不應盲目增收內地生,建議政府檢視相關課程內地生激增,是否與港生升讀意願較低有關。立法會議員黃碧雲亦質疑,「來港求學可能成為『雙非』後,另一移民香港的途徑。」香港專上學生聯會主席陳樹暉也指出,「港漂」留港工作無疑會令本地生求職面對更大競爭。

  香港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嚴峻,有議員認為應歡迎內地生來港。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鍾樹根表示,大學應做足配套設施吸引內地生,並保證教育質素,又認為政府應營造良好環境,吸引優秀「港漂」留港工作,「競爭會促進本地人進步。」

  面對外界種種質疑,港大、中大、浸大、理大、城大、嶺大及教育學院均強調收生謹慎,增加自資(學生自付全額學費)課程或學額,須經校內多個委員會審核,並會檢視課室、學習空間等配套設施的承受能力。

  每年限招約五十名內地生、拒絕「盲收」的樹仁大學,協理行政副校長張國平指出,大學應不時檢討收生計畫,「辦教育,不能金錢掛帥」。該校協理副校長葉秀燕補充,大學應以公平公開態度,處理校園資源及宿位分配的機制,以能平衡學生的心態,「校園矛盾的關鍵,不在於他是本地生抑或內地生!

  教資會回應,尊重大學的學術自由、資源運用及人事自主權,但強調各院校均須確保,不可用教資會資源補貼自資活動。
   0    0    0    0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499
2#
發表於 14-2-3 10:00 |只看該作者
內地生憂港學歷「貶值」


兩  位  內  地  女  生  擔  心  香  港  學  歷  「  貶  值  」  ,  高  昂  學  費  難  換  理  想  前  途  。

  (星島日報報道)往年來港求學的內地生多屬「尖子」,但近年本港大學不斷增加自資學額,不少成績中等的內地生也熱衷來港留學,惟有學生未畢業,已擔心高昂學費難換理想前途,又成為人才競爭下、中港矛盾間的「夾心人」。

  內地少女范佳池與李映萱,高考成績中等,二人為獲得海外留學經驗,增加競爭力,四年前報讀多所港校後,終獲珠海學院錄取,現時學業成績尚算滿意,但她們均擔憂,高昂學費未必換來理想前途。李女稱,四年學費達五十萬元,但現時內地生遍布香港,競爭甚大,「很難與內地名校生相比!」

  對於本港大專院校不斷增收內地生,二人均擔憂香港學歷「貶值」。范女解釋,近年內地院校不斷擴充學額,令教育質素下降,因此選擇來港「鍍金」,未料港校做法如出一轍,擔心香港專上教育「含金量」下降,畢業返回內地後難找理想工作。

  有意見認為,社會針對「港漂」的負面意見激增,例如去年十月港大女內地畢業生劉涵因車禍去世後,部分網民按「讚」稱快,范女表示對此感到心寒,猶幸同學均態度友善,未有感覺受歧視。

  留港還是離港,是每名「港漂」畢業後須面對的問題,二人稱明年畢業後,會觀望中港兩地的發展機會再決定,不會刻意留港七年成為港人。李女感言:「對年輕人來說,時間比香港身分證更重要!我不想浪費青春。」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2770
3#
發表於 14-2-3 10:30 |只看該作者
范女解釋,近年內地院校不斷擴充學額,令教育質素下降,因此選擇來港「鍍金」,未料港校做法如出一轍,擔心香港專上教育「含金量」下降,畢業返回內地後難找理想工作。

*******

國內大學生都看到端倪!

點評

Marco-ma  五十萬只讀個珠海學位喎, 去台灣好過!  發表於 14-2-3 11:43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446
4#
發表於 14-2-3 11:30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6Rank: 6


5083
5#
發表於 14-2-3 15:05 |只看該作者

回覆:「港漂」搶飯碗 職場競爭加劇

事實上,依家返工搭電梯時,耳邊對話好多時已經是普通話了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499
6#
發表於 14-2-4 09:31 |只看該作者
「港漂」優才寧返內地發展


多 名 內 地 「 優 才 」 聚 會 連 歎 , 港 府 人 才 政 策 言 之 無 物 , 來 港 多 年 立 業 安 居 處 處 遇 難 題 。

  (星島日報報道)來港就讀「港漂」人數至一七年料攀升至七萬,有擔憂指大學濫招生恐變「雙非」事件翻版,但似無阻港府吸納內地人才來港就業及增強競爭力,近年更通過多項政策不斷引入各類人才,惟部分人來港後,發現打工創業均難展所長,更因樓價高企、買樓須付雙倍印花稅,令安居樂業難上加難。有內地人才慨歎,留港發展前景黯淡,選擇返回內地,與香港說再會。

  港府分別於○三年和○六年,推出「輸入內地人才計畫」和「優秀人才入境計畫」,吸引資深專業人才來港工作。據統計,通過各項計畫來港的內地人才,近半人從事學術研究及教育,三成從事商貿和文化藝術行業,一成八為體育和演藝人才。可是,精英風光背後,卻有鮮為人知的辛酸,多名「優才」聚會時互訴心聲,直指香港發展機遇少,更缺乏支援人才政策。

  雖然政府視創新科技為六大產業之一,但曾在港從事資訊科技行業七年的陳建峰表示,近年內地互聯網企業快速成長,而本港資訊科技公司多負責後勤工序,令其「廢了一半武功」,技術及能力提升上,難敵內地行家,因此去年中旬辭職離港,轉行在深圳開設金融諮詢公司,從頭做起,「港府希望引進人才『金雞下蛋』,但我們來了才發現,這裏沒有『窩』!」

  打工不見前景,創業亦遇阻力。前年初來港的Denvy,現在大型電訊公司技術部門任職,他指出,不少本港公司的技術研發部門,先後遷往內地,本地程序員(programmer)工作多年,也難有機會參與研發,慨歎留港發展前景有限,毅然辭職創業,惟籌劃多時卻發現難負擔高昂租金與人工,他只有無奈作罷。

  面對發展瓶頸,同樣從事資訊科技業的Austin亦深有同感。他○九年來港工作不久,即發現升職空間小,因此另謀出路,在深圳開設電子產品代理店鋪,當作香港工作以外的「副業」,目前店鋪盈利可觀,卻慨歎來港尋求事業新發展的初衷背道而馳,「現在變成在內地賺錢,在這裏生活!」

  房屋問題亦令「優才」大受困擾。建築師Ken來港未滿七年,工作尚算滿意,正當計畫置業安居時,政府出台穩定樓市辣招,他惟有忍痛支付五十萬元的雙倍印花稅買樓,深感人才政策言之無物,「我們憑專業技術來港,一直納稅,不會申請公屋、佔用資源,結果還被歧視,是否要檢討人才政策?」

  早已成為本港永久居民的宋東,在港創辦新能源公司,又在深圳建廠,還為本港政黨擔任智囊,出謀獻策。但他不滿的說,「優才」缺乏社會支援,「未成為永久居民,就是二等公民!」寄語後輩只能不斷提升個人能力,堅強面對生活逆境。

  香港優才與專才協會主席駱勇亦感言,「優才」經入境處審批來港後,等同「無政府狀態」缺乏關注,因此成立協會聚集「優才」共同發聲,如早前曾致函政府,請求豁免「優才」買樓時繳交雙倍印花稅,希望政府可接納建議,令他們在港安居樂業。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499
7#
發表於 14-2-4 09:31 |只看該作者
融合「港漂」防族群矛盾(星島社論)

  「港漂」一族人數迅速增長,引起與本地人爭奪飯碗的憂慮。當局宜正視現象,妥善處理,避免產生新的兩地矛盾。

  「港漂」有別於透過單程證制度來港與家人團聚的新移民,主力是來港攻讀大學畢業後留港發展的內地人,平均教育水平比持單程證者為高,在職場上比較有競爭力。這些人不會是紓緩本港基層勞工荒的答案,主要在中等收入和專業職位上起步,部分人還會創業成為小老闆。

  近年本港大學收取內地生,以每年三成的速度急增,專家估計會由現時的二萬多人,增加到四年後的六萬多人。這些人畢業後可以留港一年找工作,找到工作後,居港七年就可以成為本港永久居民,這是本港優化人口政策的一部分。

  「港漂」最頭痛的問題是文化適應,生活語言不同和觀念意識差異,成為融入本地社會紮根的最大障礙。「港漂」人數漸增,不少已經自成生活圈子,部分本地人則對「港漂」抱排擠態度,如果不好好融合,族群矛盾就會漸漸深化。

  國際都會 吸全國人才

  不少本地人醉心於香港做國際都會,部分人擔心香港「中國化」會與「國際化」互相排斥,失去香港特色。但是,環顧紐約、倫敦、巴黎等國際都會,除了吸引環球精英來投,同時也是全國各地精英的集中地,薈聚成豐富的人才庫和國內外文化大熔爐。上海正朝這方向急起直追,香港如果自斷於內地豐厚的人才資源,只會把競爭優勢拱手讓給上海。

  香港經濟發展驕人,中外橋梁的角色發揮了重要作用。輸入內地人才,除了考慮經濟發展,還要顧及本地人口老化的需求。本港出生率低,內地大學生留港就業,加上輸入專才和優才計畫,帶來的青壯新血,有助延緩社會人口老化,減輕供養負擔和保持創富活力。

  評估影響 推相應對策

  香港數十年來都是移民社會,從全國各地來港的人才,對本港今天的成就功不可沒。今天所謂的本地人,早幾代大部分是由內地來港的新移民。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香港已經有族群矛盾的問題,北方人不懂廣東話,本地人則連上海話和普通話都分不清,生活習慣又不同。這些矛盾甚至成為當時賣座電影題材,不為挑撥離間,而是鼓吹融合,從片名《南北和》發展到續集《南北一家親》可見。

  當年大家成功化解矛盾,除了得力於「多個人多雙筷」的互助文化,還有經濟起飛,上海人挾資來港設廠製造大量就業機會。今天本地人則擔心各方面的資源被分薄,當局宜正視這方面的顧慮,蒐集資料評估政策帶來的正面和負面影響。

  現時在港就讀的內地學生,有的畢業後去外國深造,有的不習慣本地生活或找不到工作而返回內地,真正有多少人留港發展,帶來的各方面影響如何,需要具體數據作出評估,從而作出相應對策。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499
8#
發表於 14-2-6 09:49 |只看該作者
內地生憂來港讀書被排斥




■香港大學是全港收取最多內地生及尖子的學校,上學年錄取的內地生比率已逾五分之一。


中港兩地文化差異大,近年因各種事件造成的矛盾無日無之。香港大學昨為內地高考生及家長舉辦講座,講解內地生在港升學遇到的各種問題,包括環境適應、文化差異和教學方法異同等。有內地高考生擔心,香港學生會排斥內地生,令他們到港後難以融入。

過來人指相處融洽

本港每年約有逾萬名內地生來港就讀學士或研究生課程,約佔本港大專學生15%。但近年因水貨、文化差異等問題,中港兩地不時出現對立,甚至有說內地學生來港是搶佔本地生資源。

作為全港收取最多內地生及尖子的香港大學,上學年錄取的內地生比率已逾五分之一,校方昨舉辦講座為內地高考生和家長講解在港讀書情況。學生輔導員指不少內地生面對文化差異、語言不通、學習環境不同和思鄉等問題。校方找來4名正就讀2年級的內地生分享當初選科策略、來港原因等。

多名內地高考生均關心香港消費水平是否太高、如何熟悉全英語教學環境等;一名高中生則指內地傳媒報道香港學生會排斥內地生,擔心不能融入。有內地生回應指報道的中港矛盾只是最極端例子,稱香港是多元社會,出現不同意見很正常,「排斥論」只是很極端和少數,並以過來人經驗指兩地學生相處融洽。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